第1874章 朝廷早就知道了!

霸上的帳前兵是得了陝西巡撫畢自嚴的求救纔出兵平叛的!

而畢自嚴之所以會請霸上的帳前兵到自己的地頭上平叛,則是因爲形勢太過危機,他這個陝西巡撫有點壓不住局面了。

當然了,西安府城是丟不了的。因爲西安府城除了一座主城,還有四座甕城、一座東廓新城、一座皇城。王自用和高迎祥二人不過是利用西安府城空虛和鬆懈,暴起發難,打了守軍一個措手不及,並不等於他們真的可以攻下西安這樣的堅城。

所以他們即便突襲得手,也僅僅是拿下了安定門甕城,打開了入西安府城“殺富濟貧”的通道。進城大掠一番就走還行,但想要打破已經閉門戒備的另外四座甕城、東廓新城和皇城,那是根本就是在做夢。

而畢自嚴也很快發現,自己這個巡撫根本沒有足夠的力量平亂!他手頭只有3000標兵和一個守城營的2000餘人,攏共就是5000。說少也不少了,如果單獨對上王自用、高迎祥率領的那點壯勇,倒是可以不費多少氣力就將之擊敗。

可是讓畢自嚴感到惱火的是,西安城外的一部分饑民也趁火打劫,跟着闖賊一起殺進了安定門,在安定門長街上放起了搶......不僅放搶,搶完了還放火!除了搶東西和放火,還和西安府城內商人、工匠和趕去鎮壓的守城營的兵士混戰在了一起。結果就是安定門一帶殺聲動地,火光沖天,徹底城了人間火獄!

畢自嚴也是個將過兵的文臣,他在泰昌元年被派去當了天津巡撫,負責整頓天津水師和沿海防禦。雖然沒真正打過仗,但是膽氣還是有的。

在派人去向霸上的帳前兵求援後,他就立即點齊了衙門之中的800標兵,還親自披上了布面甲,手提着寶劍,督軍出戰,去鎮壓闖賊了。

此時的西安府大街上,已經亂成一團。幾處郡王府,現在都大門緊閉。門內哭喊聲響成一片,門外則擠滿了想要進去避難的老朱家的宗子和家眷。現在秦王府雖然除了藩,但是西安城內的朱家子孫卻沒有減少,反而比之前更多。這是因爲寧夏慶藩,蘭州肅藩兩系的許多子孫,現在也都遷來了西安——雖然慶、肅二王都上了“定子女”的奏疏,對兩派子孫的藩禁也因爲兩派藩王失去藩封變成親王並移居南京而完全撤銷(藩都沒了,自然沒有藩禁)。但是除了慶、肅二王和幾個附屬二王的郡王帶着家眷遷去了江南,其餘的兩藩子弟都來了西安府。

對這些祖祖輩輩都沒出過寧夏、蘭州的土包子宗室來說,昔日老祖宗龍蟠虎踞的帝王之家對他們太遙遠了。對他們而言,能從隨時都會發生軍亂的寧夏、蘭州搬到繁榮富庶而且又安全的西安,就已經是幾輩子的夢想了。

可是誰又能想到,現在寧夏和蘭州還好好的,西安府倒是先來了賊!

這些朱家的宗子宗孫,都是被當成豬養大的,其中雖然不乏人高馬大的壯丁,但是一看見危險,都下意識的去尋找庇護。而這幾家王府,就是在他們看來比較安全的地方,彷彿那幾個郡王都還擁有能打能衝的護衛,可以保護他們的身家性命似的!

西安城中也有一些將門和武官子弟,陝西到底是五鎮環繞之地,西安又是首府。不少將門和有勢力的武官,都在西安置了宅邸,安排一些走科舉路線的子弟在此求學。這些軍籍士子雖然沒從過軍,但是都習過武藝,也懂兵法戰陣——明朝有許多文武雙全,可以督軍上陣的文官,其中相當部分就是軍籍進士出身!

這些將門和武官子弟的表現倒是比宗子們強多了,不少人操持着兵刃,帶着家丁僕役衝上了街頭,卻被四下亂竄的人流衝得有點昏頭,不知道向哪裡去纔好。

西安城中,到處都有店鋪被劫被燒。現在是災年又是亂世,活不下去的人實在不是少數,現在亂子一起,趁火打劫的人自然少不了。不管是本地的無賴,還是流浪而來的災民,其中都有人起了歹念。亂子就從安定門附近向着城市的其他地方滿意,整個西安,眼看就沸騰起來了!

就在這個時候,畢自嚴帶着800標兵,舉着巡撫的王命旗牌出了皇城,一邊向安定門而去,一邊其聲大喊:“畢巡撫出兵!宗子諸官紳民,願意護家滅賊着,持械跟隨!將闖賊打出去!”

大街上那些連方向都沒有的將門子、武官子最先反應過來,全都跟着他振臂大呼:“畢巡撫在此,畢巡撫在此!”

他們的呼聲一起,在街上亂竄的人羣,似乎也稍稍安定了一些。畢自嚴的官聲不錯,在陝西地方上也算頗有建樹,而且又是個清官,無論百姓還是士紳,對他的印象都不錯。

在一片混亂當中,許多將官子弟都尋着畢自嚴的王命旗牌靠攏過來,本來被打散的守城營的官兵和標兵,也都找到了方向。

畢自嚴是督過軍的,現在也表現的很有章法,一邊分派,臨時委派軍將約束指揮這羣臨時集結起來的散兵遊勇;一邊騎上一匹不知從哪兒牽來的戰馬,朝西而行。在他身後,集中起來的人馬也越來越多。就在這時,他帶領的人馬正好路過一處郡王府,看見王府外面哭成一團的宗子,畢自嚴嘆了口氣,大聲道:“諸位都是太祖高皇帝之後,願隨本官平亂否?”

他連着喊了幾嗓子,只有很少的幾個朱家子弟應了聲,隨便抄起什麼傢伙,加入了平亂的烏合。

畢自嚴嘆了口氣,就領着人馬繼續西行,所過之處,秩序立即就得到了恢復。那些趁火打劫之輩,被他們抓住,不由分說就被割了腦袋示衆。

而在畢自嚴出兵的同時,安定門內大街,已經完全被闖賊控制了!

在高應祥突襲得手之後,城外的王自用、羅汝纔等人,也立即發難,出其不意的砍了押送他們的300標兵(賀人龍委派的),然後又發動城外的饑民,一起往安定門內衝。他們的人數太多,如同洪水一般,一下就衝進了安定門。

不過到了安定門大街上後,這股“洪流”立即就放緩了向前的速度......畢竟大家都是來發財的,沒有誰真的想佔領西安府城。所以看見安定門內的繁華,就全都放開手腳搶掠起來。

王自用和羅汝才兩人倒沒有親自動手去搶,他們都是當大哥的人,這種事情自然有下面的小弟去幹。而他們倆則帶着一羣心腹,押着一羣饑民,沿着安定門大街鼓譟而進,一邊走一邊大喊:“白于山十萬好漢在此,誰敢來戰!”

這夥人現在的水平還沒到“三年不徵”的地步,只想着痛痛快快搶一把......現在大呼小叫,則是在虛張聲勢,嚇唬西安府城的官兵。

可沒想到還真有人敢來交戰!

來的正是畢自嚴,他這時已經聚集起數千人的隊伍,自己則騎着一匹大馬走在前面,手握着一根不知從哪兒順來的長槍。他是個山東大漢,又高又壯,雖然已經60多歲年紀,但是身體還很結實,又留了一部大鬍子,再加上一張國字臉,看上去非常威武,不知道的還以爲是個退休在家的老將軍呢!

“老夫畢自嚴,爾等是哪裡來的蟊賊?”畢自嚴看見滿街滿巷的“義軍”和到處冒煙的安定門內大街,氣兒就不大一處來,馬上就怒吼着質問起來了。

羅汝才和王自用也都騎着馬,兩人當然不甘示弱,也帶着人迎了上去。

羅汝才大聲回話道:“額就是白于山上的曹操,”他一指身邊的王自用,“這位是額們的大王紫金樑王和尚!”

畢自嚴哼了一聲:“兩個不敢以真名示人的小兒!本官早就知道你們是誰?你個假曹操就是膚施縣的羅汝才!那王和尚就是綏德人王自用......還有一個化名高如嶽的高迎祥在哪裡?都出來受死吧!”

他這一說,羅汝才和王自用都傻了——朝廷原來都知道啊!

第131章 南幸不着急(求收藏,求推薦)第1349章 開拓團(求訂閱)第2264章 逆子接班人第2205章 新大陸萬戶第1116章 日本難民(求訂閱)第787章 大清好叔侄第1720章 原來黃臺吉不會打仗啊!第1533章 如何正確的背叛第230章 快把兵權交出來!第1379章 既生路易,何生洪興第1560章 西天的事兒咱們不管!第809章 多鐸的毒計第674章 孤王這樣幹,算不算造反?第2004章 新年新氣象,詐降又詐和第888章 大清還有忠臣在!(求訂閱)第1610章 一場榮華,一場夢第1616章 共興盛世,工業革命第2011章 五出燕山,黃臺吉的最後一戰第574章 北伐,當然是越早越好的!(月票,月票)第2215章 軍神姐姐來了第1821章 忠臣紛紛來!第803章 越來越像世界戰爭了第897章 別開槍,我是來迎接王師的!(求訂閱)第2153章 將亂!第910章 康熙十二時辰第1111章 又是自古以來了!(求訂閱)第二十四章 父子同心,寶劍募款(求推薦)第1635章 忠義之士第1709章 黃臺吉要來啦!第218章 開個鹽商銀行吧!第1759章 拿朕的黑名單來!第348章 殿試,面試第2151章 阿瑪們可不好對付!第1922章 想告御狀?排隊預約吧!第1908章 朕知道四川有多大!第477章 鄭大木,鄭大騙第849章 長槍洋馬兵第2172章 考試選妃,公平公正!第1773章 皇叔,聽說你要繼承朕的皇位?第1201章 奧朗則布纔不傻呢!(求訂閱)第1396章嬸嬸,你知罪嗎?(求訂閱)第681章 侵略擴張業務的外包商第三十章 闖王兵到(爲盟主循序漸進加更,求收藏)第436章 朱太子,你的奸計被識破了!(五分鐘後還有一更)第1095章 洪興大儒(求訂閱)第449章 目標,朱慈烺!(第三更)第2059章 父皇,兒臣幫你一起擒闖王!第2000章 要不順路去科爾沁要個飯?第1942章 什麼?大金有六十四旗?第1700章 大明不容侵犯第457章 打曲阜,分浮財第1773章 皇叔,聽說你要繼承朕的皇位?第1533章 如何正確的背叛第518章 還是老奶奶厲害啊第1855章 排排坐,分總兵第1390章 做白日夢啦!(求訂閱)第1019章 法蘭西要崛起啦!(求訂閱)第2130章 大清國又要完啦——老兵不死!第919章 當走狗也得競爭上崗啊!(求訂閱)第1320章 洞房之中(求月票)第1921章 一隻肉夾饃引發的血案第1417章 順治好漢爺第431章 鳳陽城破!第2064章 大清,又見大清!第114章 誰的援兵?(求收藏,求推薦)第847章 多鐸很鬱悶第三十二章 皇上,我們一起逃命吧(推薦票快來啊)第五十二章 兵不厭吹(狂求推薦票)第2150章 只要太后,不要阿瑪第390章 這紅夷大炮咋不靈了?第633章 大明好債主第1269章 如何成爲忠烈 三第1816章 狗皇帝,額們纔不稀罕當官呢!第369章 終於變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第922章 朕必須去南京賺錢了(求訂閱)第1238章 阿登森林第825章 誰叫你們當漢奸?第1913章 勇者爲王(求訂閱,求月票)第2007章 少年兇則大明兇第1763章出征,搶女奸商去!第150章 好韃子?有古怪!(求推薦)第2252章 你是明治,你有野心!第1287章 新財閥VS舊軍閥第1459章 全面戰爭之國王跑了第2156章 殺太后,救皇上,保大清第199章 保我名教,衛我孔孟!第994章 燃燒吧,海軍!(求訂閱)第1124章 大明怎麼也變奸商了?(求訂閱)第2137章 誰說巴圖魯不怕槍斃的?第280章 衍聖公,你必須挺身而出啊!第114章 誰的援兵?(求收藏,求推薦)第1858章 進京收稅嘍!第1881章 逆子,你來監國!第1660章 東林之軍,遼西之困第1643章 改邪歸正當忠良第1385章 亞洲第一共和國(求訂閱)第2132章 天可汗破陣,皇阿瑪捱打!第887章 新九邊重鎮(求訂閱)第463章 賣國無門怎麼辦?(求月票)第七十三章 真假崇禎(求收藏)
第131章 南幸不着急(求收藏,求推薦)第1349章 開拓團(求訂閱)第2264章 逆子接班人第2205章 新大陸萬戶第1116章 日本難民(求訂閱)第787章 大清好叔侄第1720章 原來黃臺吉不會打仗啊!第1533章 如何正確的背叛第230章 快把兵權交出來!第1379章 既生路易,何生洪興第1560章 西天的事兒咱們不管!第809章 多鐸的毒計第674章 孤王這樣幹,算不算造反?第2004章 新年新氣象,詐降又詐和第888章 大清還有忠臣在!(求訂閱)第1610章 一場榮華,一場夢第1616章 共興盛世,工業革命第2011章 五出燕山,黃臺吉的最後一戰第574章 北伐,當然是越早越好的!(月票,月票)第2215章 軍神姐姐來了第1821章 忠臣紛紛來!第803章 越來越像世界戰爭了第897章 別開槍,我是來迎接王師的!(求訂閱)第2153章 將亂!第910章 康熙十二時辰第1111章 又是自古以來了!(求訂閱)第二十四章 父子同心,寶劍募款(求推薦)第1635章 忠義之士第1709章 黃臺吉要來啦!第218章 開個鹽商銀行吧!第1759章 拿朕的黑名單來!第348章 殿試,面試第2151章 阿瑪們可不好對付!第1922章 想告御狀?排隊預約吧!第1908章 朕知道四川有多大!第477章 鄭大木,鄭大騙第849章 長槍洋馬兵第2172章 考試選妃,公平公正!第1773章 皇叔,聽說你要繼承朕的皇位?第1201章 奧朗則布纔不傻呢!(求訂閱)第1396章嬸嬸,你知罪嗎?(求訂閱)第681章 侵略擴張業務的外包商第三十章 闖王兵到(爲盟主循序漸進加更,求收藏)第436章 朱太子,你的奸計被識破了!(五分鐘後還有一更)第1095章 洪興大儒(求訂閱)第449章 目標,朱慈烺!(第三更)第2059章 父皇,兒臣幫你一起擒闖王!第2000章 要不順路去科爾沁要個飯?第1942章 什麼?大金有六十四旗?第1700章 大明不容侵犯第457章 打曲阜,分浮財第1773章 皇叔,聽說你要繼承朕的皇位?第1533章 如何正確的背叛第518章 還是老奶奶厲害啊第1855章 排排坐,分總兵第1390章 做白日夢啦!(求訂閱)第1019章 法蘭西要崛起啦!(求訂閱)第2130章 大清國又要完啦——老兵不死!第919章 當走狗也得競爭上崗啊!(求訂閱)第1320章 洞房之中(求月票)第1921章 一隻肉夾饃引發的血案第1417章 順治好漢爺第431章 鳳陽城破!第2064章 大清,又見大清!第114章 誰的援兵?(求收藏,求推薦)第847章 多鐸很鬱悶第三十二章 皇上,我們一起逃命吧(推薦票快來啊)第五十二章 兵不厭吹(狂求推薦票)第2150章 只要太后,不要阿瑪第390章 這紅夷大炮咋不靈了?第633章 大明好債主第1269章 如何成爲忠烈 三第1816章 狗皇帝,額們纔不稀罕當官呢!第369章 終於變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第922章 朕必須去南京賺錢了(求訂閱)第1238章 阿登森林第825章 誰叫你們當漢奸?第1913章 勇者爲王(求訂閱,求月票)第2007章 少年兇則大明兇第1763章出征,搶女奸商去!第150章 好韃子?有古怪!(求推薦)第2252章 你是明治,你有野心!第1287章 新財閥VS舊軍閥第1459章 全面戰爭之國王跑了第2156章 殺太后,救皇上,保大清第199章 保我名教,衛我孔孟!第994章 燃燒吧,海軍!(求訂閱)第1124章 大明怎麼也變奸商了?(求訂閱)第2137章 誰說巴圖魯不怕槍斃的?第280章 衍聖公,你必須挺身而出啊!第114章 誰的援兵?(求收藏,求推薦)第1858章 進京收稅嘍!第1881章 逆子,你來監國!第1660章 東林之軍,遼西之困第1643章 改邪歸正當忠良第1385章 亞洲第一共和國(求訂閱)第2132章 天可汗破陣,皇阿瑪捱打!第887章 新九邊重鎮(求訂閱)第463章 賣國無門怎麼辦?(求月票)第七十三章 真假崇禎(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