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借首級一用

出了被佔領區,到達契丹佔領區的東京。契丹人也比較友好,派出騎兵護送或者說監視欽差大隊到了平州。契丹人顯然很有誠意,派出李處溫爲代表十幾名朝廷官員迎接歐陽等人,他們就是不知道,李處溫早已經是宋朝的人,他故意遺漏在臨璜府的老婆孩受到宋朝的照顧,現在生活過得很不錯。

歐陽到時候,兩軍在東京地域已經進行完第一個回合交手,宋軍佔領了一縣三山後,正在修整。兩邊打仗的節奏放慢,而且互相之間也比較友好。此戰韓世忠帶人一圍縣城,就送信進去說名情況,自己外面有多少人馬,裝備了什麼武器,士氣情況和糧草情況,守城的將軍和送信的副將在口頭過了兩招後,帶兵撤退。大家都知道宋遼馬上要開始和談,不想無意義的犧牲。

“見過(參見)皇后娘娘。”歐陽等人沒想到的是當天傍晚,德妃也就是現在的皇后會這麼着急請他們到州府臨時行宮吃飯。歐陽代表是趙玉,自然不能說參見。按照沒有被廢除的盟約,兩國還是名義上的兄弟之邦,下面人要視德妃爲自己皇后。

德妃客氣道:“大家遠道而來,不要拘束,請坐”

正位有兩張桌,歐陽和德妃平座,下面豎兩排桌,一排是宋人,一排是契丹人。歐陽落座後問:“皇后娘娘,陛下身……”

“唉……”德妃嘆氣道:“自登大寶後,身體每況愈下,看盡了良醫卻沒有個說法。”

“陛下吉人自有天相,皇后娘娘不必擔心。”歐陽只能這麼客套的說。事先李處溫透露,德妃其實也有着急的原因,由於耶律淳身體很糟糕,必須在其死前完成和談,能爭取大的利益。否則只能是天祚帝或者是其留下的兒耶律定得好處了。這是好消息,但也有壞消息,李處溫說,德妃的目標很簡單,就是希望宋朝擁立耶律淳爲北遼皇帝。這和歐陽拿的底線有很大出入。

“今天不談公事。”德妃舉杯道:“遼宋兩國一直來都友好共處,所以今天只論友誼不談公事,大家儘可暢飲。”

席間確實沒有談論任何公事,歐陽知道德妃是給自己一個信號,她胸有成竹。女人比起男人適合參與各種談判,她們的耐心和耐性是她們取勝的關鍵,男性對女性的防備心一向比較低。如果不相信女性的耐性,可以和老婆交換帶孩一天,你就會知道,當你在第十分鐘就後悔製造了孩時候,母親在第二十四小時時仍舊很有耐心。

張邦昌借醉在外走動,德妃一名宮女送來解酒之物,而後關心詢問。張邦昌也是個人精,一看就知道這宮女不是普通的宮女,當即心中對歐陽增加了一份驚懼。歐陽告訴他,德妃有可能會安排一些線人,特別是女人對官員進行接觸,收集和談的信息。張邦昌不知道,這是和談中商業間諜常用的手段,不要主攻利益者,比如對歐陽這樣的談判主官不要嘗試去攻克,而要攻克主官副手,比如秘書。還有比如隨同談判的代表。而女性比起男性來說,除了多幾項身體工具之外,還容易讓男性放鬆警惕,提高自己的自大心理。

於是張邦昌以六十的高齡,被迫無奈的和一個二十不到的宮女去開房間。沒辦法,演戲就要演全套。喝兩杯酒,張邦昌就可以放開咒罵歐陽祖宗,說實話,他對歐陽本也看不對眼,這些話也是憋在心中好久的。有什麼了不起的等等,在宮女面前宣泄着自己對歐陽不滿,歷數歐陽對自己乾的壞事,或者是慫恿他人對自己乾的壞事,甚至是歐陽對別人乾的壞事,相當嫉惡如仇。

接下來就是玩女人,要麼說玩女人也是**工作之一。李邦昌非常努力的配合,好容易完成了經過,而後還得表現出很滿意很享受的態度。

一個時辰後,情報就送到了德妃面前。總共有三名官員落水,其中以張邦昌有價值和可信。張邦昌和歐陽不和,德妃也略有所聞。在西夏一戰中,歐陽根本就沒把張邦昌放在眼中,導致兩人交惡。雖然一個是地方官一個是京官,但是一直都不對路。

德妃分析情報後得出結論,趙玉給歐陽的底線是,封耶律淳爲北遼王,擁有百人衛隊,一萬戶的採食權。這消息讓德妃有點心冷,她和談目的就是放棄一部分東京土地,和削減兵力,轉而請宋支持耶律淳爲北遼皇帝。

不過仔細想想也對,目前耶律淳的處境就是北遼的皇帝,如果宋朝一點都不圖謀承認北遼皇帝,而派欽差進行和談,那就太說不過去了。德妃知道自己失去了部分的籌碼,如果在以前,用通州和臨璜府地盤來談判,宋人有可能答應擁立,但是就目前來看,自己定的目標太高了。

而第二天談判,德妃就知道什麼叫獅大開口。歐陽很真誠說,自己底線是遼人放棄武裝,解甲歸民。朝廷將封耶律淳爲遼公,採食兩千戶。這爵位可有個說法,爵位是可以繼承的,但是每繼承一代,就要降一等級。開國公下去兩代後就什麼都沒有了。

雖然歐陽漫天要價,德妃心中有數,也落地還錢。德妃提出自己幾條建議,第一條就是北遼皇帝,歐陽堅決不同意,而且明說如果是這個條件就沒法談,他根本就無法向皇上交代。第二個建議是,德妃犧牲一些地盤,只要三州之王,做爲回報,耶律淳做爲三州之王,享受章欄玉州王的待遇,治下完全實行自治,稅收什麼都由三州王說的算,並且永鎮三州。做爲條件,三州將放棄擁兵權,使用宋律。

歐陽則重點強調了兵權和地方管理權是本次談判的底線。歐陽表示可以調整耶律淳的爵位,也可以打破宋例由女性繼承。但是不會交出管理權。歐陽介紹了東京目前的狀況,民不過五萬,卻有着三十多萬的軍隊,根本無法持久。如果不交出管理權,沒有人願意移民到這地方,沒民就沒錢,而且女性缺少,即使擁立耶律淳當北遼的皇帝,國家一旦支撐不住,只能繼續掠奪,而無法保證生產,不用說繁榮和恢復。

採食不一樣,歐陽表示只要答應,將從宋內地挑出比較富裕的城市供給採食。採食是沒有管理權,但是這兩千人的稅利將全部給採食者使用。

第一天就此結束,看上去似乎雙方都有點火藥味,但實際上雙方都在按照李邦昌泄露的‘機密情報’展開。德妃還收到消息,歐陽派人和降爲王的天祚帝有秘密接觸。這是德妃爲擔心的。她早聽說歐陽從來不本分的談判,上次西夏就有假聖旨事件,後把李乾順的籌碼全部逼光。萬一宋軍擁立天祚帝進攻東京,士兵將再無半點戰心。

“還去?”張邦昌哭了:“欽差大人,那是個小妖精。下官如果有欽差大人的身自然不怕,但是……欽差大人看,下官今天很艱難從牀上起來。再去,遲早這把老骨頭要被她連皮帶肉一起吃掉。”

“是誰和本欽差說風裡來雨裡去,不皺一下眉頭的?”歐陽反問。

“……”張邦昌蹣跚站起來道:“下官去就是。”

張三感覺歐陽也太殘忍了,殷勤的扶了張邦昌送到門外。回來偷笑:“大人,張邦昌是一身的冷汗,衣服都溼了。”

“真是的,我讓他去玩女人爲國家辦事。怎麼搞得要上斷頭臺一樣。”歐陽呵呵一笑:“不過,張邦昌確實是關鍵人物。今天的談判可以看出,德妃這個娘麼心裡已經接受了我們提出的底線。”

李四問:“大人秘密派人和天祚帝接觸是爲什麼?”

“尋找多點合作。如果德妃敢獅大開口,我們就不談,打扶持的名號,擁立天祚帝攻擊東京。他畢竟是契丹人正統的皇帝,還具備一定的影響力。”歐陽道:“反正名額就一個,德妃如果不要,那就給他了。要麼說弱國無外交。對了……那個耶律淳的病情怎麼樣?”

“我們到之前德妃封鎖了臨時皇宮,全是德妃的人,連李處溫要進去探病都不行。”李四道:“不過還是看出點蛛絲馬跡,推測耶律淳一直在咳血。我們御醫看了我們弄來的藥渣辨認,應該是肺癆成疾。看這藥量,耶律淳多隻有半個月,大限就要到達。”

張三道:“聽說他們都沒想到我們能在冬季拿下黃龍府,對禁軍的實力都有些懼怕。下面的士兵在如今這樣的情況下,是不愛戰的。契丹人處尊養優了兩百年,血氣都已經消磨乾淨。”

歐陽心情不錯道:“我就擔心張邦昌挺不住,他死了不要緊,萬一不把消息放出去就不好了。”

張邦昌又摸到了那宮女的住處,由於臨時皇宮,宮女都住在州府外的民居中,當地人口被女真人掠奪後,空房都已經黴。宮女就是在等張邦昌,張邦昌強打笑容,對迎接自己的小妖精表示善意和野欲。

這次透露什麼消息呢?消息是根據打聽來的消息,天祚帝已經初步同意宋軍的意見。他幫助宋軍號令東京契丹士兵,事成之後,接受北遼公的爵位。而且張邦昌還透露,歐陽指示韓世忠將趁和談,大家鬆懈時候,佔領一些重要城鎮。

這個消息讓德妃明白,自己擁有的籌碼已經不多。歐陽是步步緊逼。如果當年能逃竄到西遼,那情形自然不一樣。但目前被困死北遼東京,宋軍壓境,咄咄逼人之態勢。態度不軟一些是不成的。耶律淳的病加嚴重也是她無奈的一個原因。

現在只有一個問題是需要認真確認的,如果簽署了和約,宋朝如何保障自己的諾言。雖然歐陽也表現出來誠意,比如說討價還價等等。但畢竟李乾順是事後秘密被人殺害的。雖然沒有證據,但是德妃這樣的人肯定能猜到是宋朝下的手。

“保證?”歐陽想想道:“皇后娘娘,我們說白了吧。西夏和遼國不一樣,李乾順是正牌的皇帝,而且在民間深有威望。我們當初也讓他遷徙到東京汴梁,雖然過不上原先皇宮奢華的生活,但是少能東京孫能榮耀富貴好幾代。但他一直藉口拖延,甚至還把自己弄出病來搪塞我等,唯一目的就是不願意離開西夏,圖謀再來。所以對這樣危險的人,自然是除之。”

“那我等呢?”德妃問。

歐陽道:“皇后娘娘看,宋軍佔領的那些地方的對待差別,我相信皇后娘娘也瞭解一些民間的事。即使皇后娘娘有心煽動,恐怕響應者也是寥寥無幾。所以宋朝絕對是給了耶律淳皇帝相當大自由。想留在當地,可以。想去東京居住也可以,甚至去海外都行。地中海、玉州,我大宋絕不阻攔,但有個條件。”

“條件?”德妃問:“什麼條件?”

“耶律大石將軍是在下的知交,我皇上也很仰慕耶律大石的將軍風采,有意請耶律大石到東京任職。”

“哈哈”德妃笑道:“你們倒是眼光銳利。這個耶律大石可是比我等夫妻有價值許多。”

“那是,耶律大石乃是皇族,又深得士兵愛戴,朝廷信任。”歐陽道:“皇后娘娘想的不錯,確實是請耶律大石到東京軟禁。但絕對不會虧待,不說本欽差的影響力,將軍們也是敬佩耶律大石,必然不能讓別人糟踐了。”

德妃想想後道:“這個我可以辦到,不過……我們想回臨璜府居住,畢竟那邊還是皇宮。既然宋朝要封我等做個北遼王,排場總不是太寒酸是吧?”

“……”歐陽大驚:“你怎麼知道的?”

德妃笑道:“欽差大人,明人不說暗話,是不是這樣的?”

歐陽臉色變幻,拿茶喝了一口後保持沉默狀態,許久後問:“是不是張邦昌那王八蛋告密?”

德妃不否認點頭:“是”

“來人”

“在”兩名內衛抱拳。

“抓住張邦昌,就地問斬,提頭見我。”

“是”兩名內衛抱拳而去。

陪同歐陽的兩名大臣忙道:“大人……”

“通敵者,殺”

德妃幫腔道:“其實我也很討厭這樣的小人。一邊拿朝廷的俸祿,一邊卻出賣朝廷。”這是德妃的後一試,試的就是歐陽的真誠度。如果張邦昌的話是真的,那就代表大宋確實沒有暗算耶律淳的想法。如果張邦昌的話是假的,只是一個託,歐陽必然不能殺他。

兩人聊天客氣幾句,內衛端了一個盤進來,歐陽掀開白布後嘆道:“何必呢”

德妃起身一看,確實是張邦昌的級無疑,當下也就放下了疑慮。歐陽也順水推舟,把朝廷給自己底線坦白了出來。雙方對大方向達成共識。但對細節上還有衝突。比如歐陽破例的女可代爵,老婆代替死去的老公降不降爵位?而後劃分哪裡的採食地?德妃當然是想要陽平,歐陽一看挖到自己自己牆角當然不答應。於是還得商量。

還有就是德妃孃家的安排,比如德妃的弟弟孩要上大學,要落戶到宋內,希望歐陽能送幾個官職。歐陽苦笑,自己六品官,怎麼送官職。

這樣的細節談判不是歐陽的強項,於是門下省、禮部等隨從官員就開始談判。不僅有私利,還包含了對天祚帝的處置,士兵的安置,朝廷對東京地的補助等等。據估計這樣的細節談判少將持續一個月。不過大方向解決了,接下來就小細節的討價還價。

但歐陽沒想到德妃比自己想像要難纏,有幾個細節很難達成一致。比如德妃要求宋朝歸還他們和朝臣在臨璜府的產業和財物。還有一點,遼兵多是自配備武器和衣服,讓他們全部上繳武器很難,後是德妃希望把東京囤積的物資按市價換成現金的無恥的想法。

第一個細節屬於情理之中,雖然不在歐陽考慮的談判範疇,但是那些土地不能搬運,地契等等暫時都扣押在軍中,財物當時韓世忠也造冊上繳朝廷。歐陽辦下來難度不大。

第二個細節屬於風俗習慣,歐陽走訪了一些遼兵,遼兵都表示武器、馬匹都是他們私有的財產,他們不願意把這兩樣東西交出去。至於火器方面他們無所謂。

第三個細節就是扯淡了,歐陽特別鄙視德妃的貪婪。

第一個細節歐陽答應了下來,第二個細節歐陽答應了一半,歐陽和約起草中說,他將對士兵的武器進行購買,但是士兵必須交出武器。至於馬匹士兵可以保留。第三個細節,歐陽親自上陣理論,後德妃接受了十萬貫的價錢。後來歐陽知道,德妃這麼貪婪,是爲了自身加安全。一來轉移歐陽等人注意力,二來表示她對錢財比國土看得重一種態度。

第57章 羣賊第1章 彗星第236章 巡鶴壁第244章 前夕第176章 海軍秀第167章 論事第94章 反挾持第22章 筆跡第93章 朝議第4章 太虛子第18章 色下留情第213章 選相第201章 西夏爲使第263章 全殲第92章 扯淡第57章 羣賊第23章 目的第12章 生死一線第266章 尋夢第147章 瑣碎之事第150章 對外武器出口貿易第139章 西夏特約記者第147章 瑣碎之事第204章 和談陷阱第114章 第一次金融風暴第6章 寶劍初吟第278章 馬不停蹄第213章 選相第295章 穩定第137章 校長人選第209章 商業規則第238章 莫得罪小人第280章 兄弟反目第70章 宴席第140章 戰略會議第57章 羣賊第144章 攏縣和約第181章 密謀第151章 小鞋第212章 東京逛妓院第59章 搜刮第155章 匪?第48章 出京師第269章 贖金第3章 歐家家法第192章 宋日和親第248章 交易第69章 拜訪第271章 陳規第123章 比賽結束第94章 反挾持第29章 陽平趣事第287章 密謀第4章 太虛子第90章 內務第176章 海軍秀第220章 似真似假第32章 軟禁第38章 吃第159章 功蓋漢武第50章 縱火第29章 陽平趣事第180章 佈局第126章 回東京第207章 屠刀第116章 化悲憤爲商機第63章 內務篇第273章 遊牧者皆爲敵第262章 最安全的地方第270章 民攻黃龍第268章 人質危機第69章 拜訪第89章 官字兩張口第243章 紕漏第15章 禍根第135章 綁架第243章 紕漏第252章 公開招聘奸細第217章 借刀殺人第66章 商業篇(下)第141章 攻城器械第240章 黑鍋第226章 商會第65章 商業篇(上)第205章 平略第167章 論事第15章 禍根第140章 戰略會議第73章 馬賽前夕第180章 佈局第275章 火攻黃龍第167章 論事第267章 解決第23章 目的第272章 利益VS仁義第237章 大宋綠卡第201章 西夏爲使第152章 官字兩張口第284章 改革第182章 初定
第57章 羣賊第1章 彗星第236章 巡鶴壁第244章 前夕第176章 海軍秀第167章 論事第94章 反挾持第22章 筆跡第93章 朝議第4章 太虛子第18章 色下留情第213章 選相第201章 西夏爲使第263章 全殲第92章 扯淡第57章 羣賊第23章 目的第12章 生死一線第266章 尋夢第147章 瑣碎之事第150章 對外武器出口貿易第139章 西夏特約記者第147章 瑣碎之事第204章 和談陷阱第114章 第一次金融風暴第6章 寶劍初吟第278章 馬不停蹄第213章 選相第295章 穩定第137章 校長人選第209章 商業規則第238章 莫得罪小人第280章 兄弟反目第70章 宴席第140章 戰略會議第57章 羣賊第144章 攏縣和約第181章 密謀第151章 小鞋第212章 東京逛妓院第59章 搜刮第155章 匪?第48章 出京師第269章 贖金第3章 歐家家法第192章 宋日和親第248章 交易第69章 拜訪第271章 陳規第123章 比賽結束第94章 反挾持第29章 陽平趣事第287章 密謀第4章 太虛子第90章 內務第176章 海軍秀第220章 似真似假第32章 軟禁第38章 吃第159章 功蓋漢武第50章 縱火第29章 陽平趣事第180章 佈局第126章 回東京第207章 屠刀第116章 化悲憤爲商機第63章 內務篇第273章 遊牧者皆爲敵第262章 最安全的地方第270章 民攻黃龍第268章 人質危機第69章 拜訪第89章 官字兩張口第243章 紕漏第15章 禍根第135章 綁架第243章 紕漏第252章 公開招聘奸細第217章 借刀殺人第66章 商業篇(下)第141章 攻城器械第240章 黑鍋第226章 商會第65章 商業篇(上)第205章 平略第167章 論事第15章 禍根第140章 戰略會議第73章 馬賽前夕第180章 佈局第275章 火攻黃龍第167章 論事第267章 解決第23章 目的第272章 利益VS仁義第237章 大宋綠卡第201章 西夏爲使第152章 官字兩張口第284章 改革第182章 初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