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秦檜先是喜不自勝,待趙桓如此一說,又覺如芒刺在背,驚喜交集之下,竟致汗透重衣。

適才那宮女退出後,早有值班的起居舍人趕來侍候。皇帝召見宰相,向來如此,也不以爲怪。君臣二人閒話幾句,那起居舍人也是記個不停,以爲後世垂範。

趙桓與秦檜說笑幾句,又看他臉龐眉眼都是煙塵疲憊之色,雖然知道此人是何等樣人,到底心中受用,又好生誇讚了幾句。

幾句過後,秦檜臉色迴轉過來,趙桓卻收了笑容,正色道:“說說吧,此次清軍究竟如何?”

秦檜精神一振,眼眉一挑,向着趙桓朗聲道:“臣此次清軍,由禁軍清退至廂軍者,一萬三千餘人,斥退不用者,六千一百人,陝西六路,一共清出兩萬老弱病殘不堪爲軍者。”

“好。”

趙桓也是一喜,宋朝清軍也有制度,早年尚行之有效,現下早就無人肯做這得罪人的勾當,這一次清軍成效如此之大,也與這秦檜當真得力有關。

見他高興,秦檜也是喜笑顏開,又道:“依着陛下的打算,清退之後,再從陝西弓手鄉兵中選取精良武勇之士,整編充入各軍。如此一來一還,雖然人數大致相當,其實戰力提升,與往日憊懶情形,絕然不同。”

趙桓卻沒有秦檜這麼樂觀,見他如此興頭,只淡淡一笑,問道:“如何見得?”

秦檜不知怎地。最怕他這種若無其事的臉色,心中一寒,只得將臉色收了一收,小心翼翼道:“禁軍俸祿極高,待遇優厚,凡當軍者,誰不願入禁軍?以前疲玩泄沓,禁軍不以軍令軍紀爲意,戰力下降在所難免。今陛下痛下決心。派臣嚴加清理,臣至諸軍,三軍將士無不惶恐惕厲,清軍出伍之人,無不號啕大哭,痛悔當日不習武藝。以至出軍。如此以來,留者知道厲害,新入者,也知道軍紀不同登基。況且陛下也有言在先,此次清軍後。將常派監軍御史駐于軍中,嚴明軍令軍紀,以爲常例。這樣一來,何愁三軍不效命,遇敵不死戰!”

這一番說辭,他是事先想好,說的條理層次分明,爲的是搏趙桓更加信用,高興之下。甚至可以使他兼任樞密。

只是說完之後,趙桓仍是臉色不變。雖然說了一句:“秦卿見識地好。”卻明顯是敷衍了事”,怎麼上心。

他自然不曉得。其實這種軍事制度上的改革與改良,豈又是一個清軍可以涵蓋。中國自秦漢以降。軍隊的戰鬥力越來越低,軍事制度在唐朝的府兵和鎮兵制失敗後,宋朝的募兵制又是失敗,到了明朝的衛所軍制時,簡直就是失敗中的失敗。

但凡稍懂歷史的人,都知道宋朝軍隊戰鬥力低下的積弊很多,既又沒有天然養馬地而不能有大規模地騎兵隊伍有關,也與皇帝的瞎指揮有關,也有對武將的不信任和不敢重用有關。用更戍法使得兵不識將,將不識兵來限制武將的權威,便是宋朝的首創。

在北宋末,南宋初這一特定的歷史時期,這種局面得到了相當程度地改觀。雖然仍沒有成建制的騎兵隊伍,依靠岳飛等蓋世名將的個人魅力來組成的軍隊,紀律嚴明,戰鬥意志極強,面對優勢的敵人仍能保持旺盛地鬥志,這種局面,卻也是削弱了政府在軍隊的影響力,使得軍隊漸漸有形成將領私兵的情形。

岳家將、太尉軍、吳家軍,種種稱呼,使得軍隊對將領的個人效忠到達了一個宋朝完全沒有過的危險局面。

趙桓所慮者,也在於此。

他當然相信岳飛等人的忠心,不過任何將軍隊私人化的行爲,都令得掌權者不能自安,他自然也不能避免。

爲了使將來不出現這種尷尬局面,只有未雨綢繆,先進行軍隊制度上的改革,不但要強化軍隊的戰鬥力,也要強化政府對軍隊地絕對控制,清軍斥退老弱,不過是最簡單的外科皮毛手術,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只是這樣地考量和盤算,就是講給秦檜來聽,他也是完全不懂。

此人雖然有些才幹,到底太熱衷了,與他在史書上的記載完全相當。

這樣地一個人,趙桓怎麼會放心把整個軍隊制度改革的事,與他商量,此人若是在其中弄鬼,則禍不可當。

他只顧悶頭想着心思,秦檜卻不知道哪裡不對,只看着趙桓臉色越來越陰沉,卻是不知道哪裡觸怒了皇帝。

半響過後,趙桓卻突然問道:“此次你到諸路清軍,除了出征諸將外,其餘留守將軍都有接觸,說說觀感如何?”

秦檜面露難色,囁嚅不語。

趙桓會意,揮手道:“旁人都退下。”

諸人依命退出,制度是制度,趙桓地威嚴,卻也越來越沒有人敢觸犯。秦檜見各人退出,方向趙桓道:“陛下,以臣之見,陝西諸路將領中,當以劉錡最爲出色,餘者皆不足道。”

“不錯。”趙桓頷首點頭,很贊同他的看法。

順昌之戰的指揮者劉錡,以兩萬人破金兵十萬,威名赫赫,雖然不是中興四將,不過是資歷和指揮的大戰役不多造成,其實論起功勞和能力,遠在劉光世等人之上。

秦檜得了鼓勵,又道:“吳氏兄弟亦是將才。”

“不錯,卿言甚善。”

將才,自然不是帥才,這一點秦檜沒有明言,趙桓心裡也清楚。

“曲端,帥才,然進取不足守成有餘。”

趙桓亦是點頭。知道這秦檜雖然是人品卑下,軍事才幹也很差,不過對於一個知名的奸臣和漢奸而言,識人是最基本的功夫,秦檜此時的表現,確實是不出他地所料之外。

見秦檜張嘴欲言,趙桓卻突然向他道:“張俊如何?”

秦檜並不遲疑,立刻答道:“此人貪而殘暴,御下治軍尚可。行軍佈陣未見其長。況人品卑污,不足爲用。”

趙桓似笑非笑,看向秦檜。

秦檜只覺全身發麻,不知道皇帝又在動什麼心思。

他卻不知,自己雖然僞裝的極好,一副痛改前非。公忠廉能的模樣,其實底細早被趙桓知道的一清二楚。若論品行卑下,張俊自然是如此,但你秦某人又能強到哪兒去了。

卻聽趙桓又沉吟着道:“此人心向九弟,對朕虛與委蛇。朕心裡清楚的很。不過,就算是他一心向着朕,這樣的人朕也不能用。治軍麼,是他底下幾個大將的功勞,與他何干。這個人最善的是撈錢,除此之外別無所長。”

皇帝下了如此考語,顯然是判了張俊死刑,秦檜心中暗自慶幸,在這件事上自己沒有保留。正對了皇帝的心思。

卻聽趙恆又道:“奪了此人兵權,如何?”

這話題卻又比適才地品評更加嚴重。秦檜低頭細想,半響之後。方咬牙道:“此事需得有大臣鎮住軍心,然後以雷厲風行。不使得張俊有從容佈置的時機。”

趙恆看他一眼,問道:“此人敢謀逆麼?部下諸將,又能從他麼?”

秦檜答道:“以臣之見,張俊待士兵殘暴而寬待諸將,賞賜起來也從不小氣,是以雖然才幹不顯,卻不失將士擁立之心。謀逆他自然不敢,他部下諸將也必定不從,不過若是他轉投金人,部下受他蠱惑,加上他的親兵裹挾,未必不能成功。”

說到這裡,他眼前一亮,聲音突然變大,道:“怪不得陛下將他和他的心腹部下全部留在長安城內,卻是爲了此事。”

趙桓點頭道:“朕固然有包容之心,張俊這樣的無能庸懦之人,也不能留用。此事待李綱回來,就可操辦。”

秦檜只覺惶恐,皇帝的手腕心機,竟是到了如此地步。適才垂詢相問,看來也不過只是試探自己,其實如何處置,皇帝心中早有成算。

只是他想不明白,象處置張俊這樣地統兵大將,勢必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不知道皇帝爲什麼在這個時候就告訴自己。

見他臉色忽青忽白,趙桓自然知道他心中所思,因大笑道:“你不要怕,此事告訴你,就是朕信了你不會走漏消息。”

秦檜跪地叩首,泣道:“陛下如此信臣,臣惶愧無極。”

正在做作之際,卻聽趙桓又道:“只是此時同你講,倒不是沒有原故。”

“請陛下垂示。”

“樞院的黑牌已至,泰州鎮撫使岳飛接朕詔命之後,立刻用兵,已是破了劉光世部。劉光世被擒,軍隊潰敗,臨安之亂,已經是大定了。”

“啊??”

秦檜渾身一震,嘴巴張的老大,半響不能合起。

他與常人相同,不知道趙桓還用了岳飛這一張暗牌,只是知道李綱前往襄陽,部屬大軍,由荊襄下兩浙,前往平亂。

自大軍從陝西集結,然後要過關中、秦嶺、漢中,然後才能由水路加快行進。算來大軍出川就得是四月底的事,更別提到達臨安城下平亂了。

而薛強與王用誠一路急行,早就到了泰州,岳飛接詔後如何行事,此時連趙桓也並不盡然知曉。只是知道在一個月之前,岳飛接到詔書,前後只用了十天不到的時間,就將劉部大軍五萬餘人擊潰在臨安城下,又在亂軍之中,擒住了劉光世。

這樣一來,叛亂已平,江南大定,普天之下,已經沒有人能危脅到趙桓地皇位。

身返故國7經略關陝20第148章 朱仙鎮第103章 天子詔來第146章 精忠岳飛第51章 潼關大戰(14)第132章 明槍暗箭第120章 出使經略關陝10第85章 長安道第144章 戰勝經略關陝6第51章 潼關大戰(8)第1章 秦檜南歸第一 卷蒙塵北國10第51章 潼關大戰(22)第十六章經略關陝24第11章 苗劉兵變(3)第73章 戰場搏奕第119章 罷相第96章 岳家軍第81章 驛站第66章 解衣衣之第一 卷蒙塵北國12第四十五章第11章 苗劉兵變(3)經略關陝25第170章 苦鬥經略關陝5第79章 攘外先安內第102章 政改第59章 兵臨城下第79章 攘外先安內第138章 接戰第一 卷蒙塵北國20經略關陝24身返故國9身返故國4經略關陝22第173章 塵埃落定第90章 壯士意氣第四十七章第59章 兵臨城下經略關陝12第125章 大戰役第171章 殊死一搏第三十章第164章 有文有武是曲大第138章 接戰第132章 明槍暗箭第155章 當者辟易第一 卷蒙塵北國8第145章 撲朔迷離第132章 明槍暗箭第四十章第123章 興亡感慨第八十二章第142章 鐵騎狂飆第十四章第158章 封賞之道第11章 苗劉兵變第76章 上元夜第二十六章第171章 殊死一搏第79章 攘外先安內經略關陝14經略關陝16第四十九章第十四章第61章 折返長安第86章 峰火太原第141章 血色戰場第四十八章第22章 學習心得第139章 前夜第92章 夜襲第64章 出巡第51章 潼關大戰(22)第114章 風雪還京路第167章 相峙燕京第二十五章第三十三章第四十九章經略關陝18第172章 殘陽映血第二十六章第四十一章第四十二章第51章 潼關大戰(5)第143章 一笑泯恩仇第51章 潼關大戰(13)第51章 潼關大戰(5)第104章 一見如故第55章 李顯忠第二十六章第四十三章身返故國9第117章 論劍第77章 燈如幻夢
身返故國7經略關陝20第148章 朱仙鎮第103章 天子詔來第146章 精忠岳飛第51章 潼關大戰(14)第132章 明槍暗箭第120章 出使經略關陝10第85章 長安道第144章 戰勝經略關陝6第51章 潼關大戰(8)第1章 秦檜南歸第一 卷蒙塵北國10第51章 潼關大戰(22)第十六章經略關陝24第11章 苗劉兵變(3)第73章 戰場搏奕第119章 罷相第96章 岳家軍第81章 驛站第66章 解衣衣之第一 卷蒙塵北國12第四十五章第11章 苗劉兵變(3)經略關陝25第170章 苦鬥經略關陝5第79章 攘外先安內第102章 政改第59章 兵臨城下第79章 攘外先安內第138章 接戰第一 卷蒙塵北國20經略關陝24身返故國9身返故國4經略關陝22第173章 塵埃落定第90章 壯士意氣第四十七章第59章 兵臨城下經略關陝12第125章 大戰役第171章 殊死一搏第三十章第164章 有文有武是曲大第138章 接戰第132章 明槍暗箭第155章 當者辟易第一 卷蒙塵北國8第145章 撲朔迷離第132章 明槍暗箭第四十章第123章 興亡感慨第八十二章第142章 鐵騎狂飆第十四章第158章 封賞之道第11章 苗劉兵變第76章 上元夜第二十六章第171章 殊死一搏第79章 攘外先安內經略關陝14經略關陝16第四十九章第十四章第61章 折返長安第86章 峰火太原第141章 血色戰場第四十八章第22章 學習心得第139章 前夜第92章 夜襲第64章 出巡第51章 潼關大戰(22)第114章 風雪還京路第167章 相峙燕京第二十五章第三十三章第四十九章經略關陝18第172章 殘陽映血第二十六章第四十一章第四十二章第51章 潼關大戰(5)第143章 一笑泯恩仇第51章 潼關大戰(13)第51章 潼關大戰(5)第104章 一見如故第55章 李顯忠第二十六章第四十三章身返故國9第117章 論劍第77章 燈如幻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