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天下無雙

生死簿如今就代表着幽冥的本源,雖說現在的幽冥只是原本幽冥的碎片,但幽冥本就是生死大道演化,即使只是一小部分碎片,其本源之力,亦讓沈煉難以招架。

生死磨盤不停轉動,沈煉就被困在最核心的位置,任由那可怖的力量,一寸寸磨損他的仙身道體。

好在他是太乙境,於世間行走的身軀,即使最後形神俱滅,也會因寄託無何有之鄉那一點真靈的緣故,將來宇宙中會再生出一個沈煉,只是要恢復如今修爲和法力又得耗費許多時光了,因爲無何有之鄉寄託的真靈很是純粹,並沒法完全復刻他所有的神通和修行感悟,唯有如此,那真靈才能在無何有之鄉那樣虛無的時空中存在,並保持一定的獨立。

鬥姆元君佈下的殺陣,正是她多年苦心孤詣所得,又名‘生死劫’,最關鍵的核心就在於她手中那個神幡。

神幡本名‘六魂幡’,本爲靈寶天尊所有,後來遺失,又被鬥姆元君在幽冥中尋回,比起原先的威力,‘六魂幡’已經殘破許多,否則鬥姆元君僅僅依靠六魂幡,就可以消滅幽冥中所有跟她作對的大神通者,完成自己的謀劃。

如今六魂幡只能作爲她暫時脫身生死簿壓迫的屏障,並且成爲‘生死劫’的核心,引動生死簿之力,形成生死大磨盤來對付沈煉。

沈煉雖然預料不到局面會兇險到這個地步,可是他精通易道,知曉此行大有可能逢凶化吉。

當陸壓元神降臨時,沈煉雖被困在生死磨盤中,亦同時感受到對方的氣息。

對於那個氣息他並不陌生,此前便有所猜測,此刻終於得到證實,雖說那麼大的人情就此還了,但是沈煉明白這種情分,還是早了結爲好,否則成爲對方成道的阻礙,反而由此生出仇恨,得不償失。

只是以沈煉的通透,在這一刻也反應過來,這是個局中局,即使設計他,也是設計對方,故而他不能完全依賴對方相救,至少自己也得努力尋找破局的契機。

雖說失敗的最大後果,亦只是等於轉生一次,可沈煉依舊不想落魄到那個田地。

生死簿到底不是自證自悟的得道真仙,陣法也絕非完美無缺,沈煉並非毫無機會,只消今日能闖出去,等他天地種子消化了大地祖氣,他沈煉可擔保,即使再落到今天這局面,他亦有十足把握,從容來去。

…………

在另外一方面,陸壓道君雖說談笑自若,實際上亦是嚴陣以待。

這場殺局,論單打獨鬥,就是鬥姆元君也得對他甘拜下風,難就難在這些人顯然打算一涌而上,不講什麼規矩。

不過陸壓道君並未破口大罵,畢竟這種事,當初他也對截教的人幹過。

圍攻的人當中,就屬天乙道行最弱,可是陸壓道君知道如果真的把天乙當做軟柿子捏,必會是他今次所犯最大的錯誤。

況且率先動手的人還是夏王,他虛空所立之處,無數雲霞堆積,現在朝歌城已經看不到天光,全然被自夏王左近蔓延的雲霞覆蓋。

那雲霞冒着隱現血紅的黑氣,看起來就像是已經凝固的血塊,使人不由自主心中悚然。

同時夏王一寸寸開始拔刀,他的動作之快,超乎任何人想象,偏偏被夏王刀意針對的陸壓,清晰地看到夏王每一個細微的動作。

他高深的道行,頃刻間就推算出夏王此刀的動作,共有十二萬九千六百個,每個動作都絕不重複,剛好契合一元之數。

並非夏王刻意如此,而是他已然得無上刀道,故而所用刀法,自然而然就契合了一元之數。

在夏王出刀的剎那,所有凝聚的血雲彷彿都在咆哮,似乎有無數絕世兇獸的怨魂,都會隨這刀一併來到,那正是至爲純粹的元始魔氣。

天乙亦是一臉沉重,捫心自問,夏王這一刀如果是對他用出,他只有不到四成把握能接下。

本來大家圍殺陸壓,雖說都有心照不宣的默契,但畢竟各自之間只是暫時結合,此役過後,他們還得再做一場,故而人心齊而不整。

可夏王毫無保留的一刀,正是最無聲的宣告,今次絕不可以讓陸壓走脫。

出人意表的是,元始魔氣比刀光更先抵達陸壓所在,甚至以陸壓的道行之高,都沒法閃避那些元始天魔氣,登時使他陷身進一片幽暗陰森的世界。

那磅礴兇悍的元始魔氣之後的刀光,氣勢如同開天闢地,勢必要畢其功於一役,斬殺陸壓這仙魔佛三道之中的無上巨擘。

同時陸壓身周的元始魔氣,已經攪亂他的氣機,使陸壓如同在面對無數可怖的敵人。

“這一刀還不夠乾淨,可不足以證元始天魔。”陸壓輕聲一笑,直到刀光迫在眉睫,才雙手一合,一道恍如大日的光輪,正好將刀光嵌住。

同時大日降臨,那些元始魔氣也一併雲散煙消。

如果僅是夏王一人,陸壓已然化被動爲主動。

但是此刻忽有至陰至寒的精氣如潮水涌~入,衝擊大日神威,虛空裡有個絕美的影子,若隱若現,一下子就身化萬千,同至陰至寒的精氣結合,好似一下子將陸壓卷入最狂猛的海潮之中。

“太陰真水被你用到這步,便是當年的姮娥都會誇你兩句,不過用來對付本尊,卻還不夠。”

陸壓在狂暴海潮中,淡然自若,他此刻展示出極盡巧妙的步伐,在太陰真水的浪潮中游刃有餘,並且隨意施展出巧奪造化的指法,每一指俱可以令一處涌來的太陰真水平息。

實際上陸壓深知他只要一落入下風,今天怕就要吃個大虧,還不能救出沈煉,最後只能旁觀風雲,被踢出局外。

忽然間,太陰真水的海潮上,升起一輪明月,那是夏王的第二刀,比起之前的魔氣洶涌,這一刀淨如明月,可謂由魔入道之刀。

即使沈煉在此,見得夏王此刀,也得嘆一聲夏王實是天下無雙。(。)

第207章 威壓第217章 金剛揭諦第64章 任性第78章 黃泉衛第86章 天音化形第264章 譬如朝露第1章 七月半第43章 諸天雲禁第90章 既見靈山,何必回頭第138章 大道如淵,不逞口舌之利第10章 阿鼻地獄道第25章 誰家蟾蜍好食人第36章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第76章 呼風喚雨第35章 活屍第26章 自由第137章 殺劍第64章 任性第58章 乾坤摩羅第22章 過得一關又一關第27章 先天魔體第5章 富貴紅塵第65章 等一個人來第115章 遣龍治水,氣貫陰陽第44章 流水何來第72章 玄德劍第173章 器成第106章 玄都的氣度第44章 流水何來第215章 天台一萬八千丈第216章 他不是想象的那樣完美第179章 太一第94章 四方第208章 靈土第80章 觀察第10章 阿鼻地獄道第14章 便不是他第112章 三壇海會大神第46章 ‘一’刀第102章 今夕何夕,又見沈君第14章 美好的現在第1章 誰主沉浮第142章 吾爲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第64章 河神第162章 四象第12章 清晨的光復第81章 劫身第230章 三千弱水,取它一瓢第123章 福緣深厚第165章 何時能借天地法第98章 廣法第114章 千載萬載,此河依舊,正如道主第79章 情義第103章 一萬三千六百二十三天第95章 名字第132章 命中註定第133章 空桑第162章 神來之刀第73章 陷仙第234章 司雨第60章 春暖花開第88章 陷仙虛影第14章 便不是他第270章 曲終人不見第202章 北溟子第171章 趣事第62章 合乎道德第22章 過得一關又一關第13章 天狐第17章 種桃第47章 人生難得一場醉第116章 位列仙班第100章 與佛有緣第125章 阿賴耶識第260章 此樹婆娑,生意盡矣第128章 封國有莘第166章 劫中劫第171章 趣事第7章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第58章 此山來歷雖莫測,早被道人知千機第38章 更無風雨晴第57章 修行是一場認真的消遣第134章 頑石點頭第37章 寂寞第47章 雕刻第33章 太虛神策第15章 夜半無人修行時第37章 寂寞第118章 追襲第9章 黃粱一夢,三生浮屠第53章 考驗第54章 舊事如潮第119章 本性如此第28章 斷然斬之第85章 氣吞山河第225章 問責第49章 上洞八仙第5章 菩提樹下有明王第197章 幽冥老樹第109章 太虛四境
第207章 威壓第217章 金剛揭諦第64章 任性第78章 黃泉衛第86章 天音化形第264章 譬如朝露第1章 七月半第43章 諸天雲禁第90章 既見靈山,何必回頭第138章 大道如淵,不逞口舌之利第10章 阿鼻地獄道第25章 誰家蟾蜍好食人第36章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第76章 呼風喚雨第35章 活屍第26章 自由第137章 殺劍第64章 任性第58章 乾坤摩羅第22章 過得一關又一關第27章 先天魔體第5章 富貴紅塵第65章 等一個人來第115章 遣龍治水,氣貫陰陽第44章 流水何來第72章 玄德劍第173章 器成第106章 玄都的氣度第44章 流水何來第215章 天台一萬八千丈第216章 他不是想象的那樣完美第179章 太一第94章 四方第208章 靈土第80章 觀察第10章 阿鼻地獄道第14章 便不是他第112章 三壇海會大神第46章 ‘一’刀第102章 今夕何夕,又見沈君第14章 美好的現在第1章 誰主沉浮第142章 吾爲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第64章 河神第162章 四象第12章 清晨的光復第81章 劫身第230章 三千弱水,取它一瓢第123章 福緣深厚第165章 何時能借天地法第98章 廣法第114章 千載萬載,此河依舊,正如道主第79章 情義第103章 一萬三千六百二十三天第95章 名字第132章 命中註定第133章 空桑第162章 神來之刀第73章 陷仙第234章 司雨第60章 春暖花開第88章 陷仙虛影第14章 便不是他第270章 曲終人不見第202章 北溟子第171章 趣事第62章 合乎道德第22章 過得一關又一關第13章 天狐第17章 種桃第47章 人生難得一場醉第116章 位列仙班第100章 與佛有緣第125章 阿賴耶識第260章 此樹婆娑,生意盡矣第128章 封國有莘第166章 劫中劫第171章 趣事第7章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第58章 此山來歷雖莫測,早被道人知千機第38章 更無風雨晴第57章 修行是一場認真的消遣第134章 頑石點頭第37章 寂寞第47章 雕刻第33章 太虛神策第15章 夜半無人修行時第37章 寂寞第118章 追襲第9章 黃粱一夢,三生浮屠第53章 考驗第54章 舊事如潮第119章 本性如此第28章 斷然斬之第85章 氣吞山河第225章 問責第49章 上洞八仙第5章 菩提樹下有明王第197章 幽冥老樹第109章 太虛四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