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在什麼時候,大軍凱旋都是一個王朝最值得大書特書的事情。尤其是康熙帝一生文治武功,自然也對戰功看得特別重要。另外這次胤禎他們所擊敗的敵人,不是別人正是康熙帝的老對頭策妄阿拉布罕,這三管齊下,意義有更是不凡!
因此打從收到他們要班師的消息之後,朝廷上下便又忙碌開了。三軍的安置、戰功的確認、封賞的安排、迎接的儀式······一連串的事情砸下來,從康熙帝開始,從上至下大清的朝廷裡就沒幾個有空的閒人。再加上康熙帝的身體畢竟老邁了,精神多有不濟,許多事情都沒辦法親自處理,全都交到了胤手上,這下,這位雍親王爺更是忙得見頭不見尾,就連晴鳶都一連幾天都沒有見着人了!
而晴鳶自己也並不輕鬆。
自從知道小兒子和養子要回來之後,德妃便陷入了一種亢奮的狀態之中,成天拉着晴鳶、兆佳氏和完顏氏進宮,商量的不外乎就是如何給他們接風。她倒是並不在意他們究竟立下了怎樣的功勳,對她來說,立功了固然好,但最重要的確實能夠安然無恙地回來。兒子們的安全是最重要的,只要安全,其他都無所謂。
剛開始兆佳氏和完顏氏還能陪着她,但隨着大軍班師的日子越來越近,她們自個兒的家中也有許多事情需要準備,漸漸地,德妃身邊就只剩下了晴鳶一個。一來,她是德妃的兒媳婆婆要做什麼,難道她還敢抗命不遵麼?二來,她也是胤禎和胤祥的嫂子,不論從親情的角度還是幫胤籠絡人心的角度,都不可能袖手旁觀的,因此,對於這次被德妃抓苦力抓來安排接風的事情,她也只能認了。
如此一來,她天天在皇宮和王府裡轉悠着同樣忙得見首不見尾,前些日子年氏那點小事兒自然也就被忘到了九霄雲外,再也沒時間和精力去關注。
折騰了一個多月,總算是將一切事情準備妥當,只等着胤禎和胤祥回來就可以開始了。
而這個時候,凱旋的大軍也已經來到了京城外圍。
本來京城到西藏雖然路途遙遠,但在行軍的狀態下也用不了那麼長時間的,但這次是凱旋而不是救援,自然不必一路上趕着趕路。最重要的是,大軍凱旋儀式上一定要保證每一個官兵都精神飽滿、衣着整潔,這樣才能顯示出軍容鼎盛,真正有勝利之師的氣勢。否則全都是一副灰頭土臉的模樣,人人都累得腿軟腳軟,看上去就給人一種頹廢的感覺,知道的人說他們打了勝仗,不知道的還以爲他們謊報戰功,實際上是大敗而回呢!
胤禎和胤祥都是在朝廷上、皇宮裡成了精的人物,對於這種面子工程很是有些心得,自然就不會壓着大軍趕路。這麼一般耽擱等走到京城的時候,時間也花去了不少。不過好處就是大軍的精神狀態極好,再加上兩人早就做過宣傳得知京城裡早已準備了凱旋儀式,衆將士們的心中便已經燃起了一團火,想想即將到來的萬衆歡呼、熱烈歡迎的場面,便是連體內的血液似乎都沸騰了起來,一個個鬥志高昂,用不着怎麼鼓動,便已經士氣高漲。
胤禎和胤祥相視一笑,也不多說讓各軍都整好了隊伍之後便領着他們走上了通往德勝門的大路。
因着凱旋儀式的關係,今天德勝門裡外的道路都已經被封禁了除了大軍之外,再沒有任何人出入。胤領着皇子皇孫、文武大臣們站在門口翹首眺望着大軍的來路,不少人臉上都露出了焦灼的神情,還有深深的期望,恨不得他們現在馬上就出現在自己面前。而另一夥人,以胤爲首的人們,雖然心中未必就會歡迎這樣的結果,但在這種場合裡也都十分謹慎地沒有流露出一點兒別樣神色,臉上掛着笑容,只是那笑意卻未達眼底。
不久之後,胤禎和胤祥領着大軍終於出現在衆人的視野之中,還沒等他們走進,一股肅殺之氣便已經瀰漫過來,那時只有在沙場上經歷過戰爭洗禮的軍隊纔會有的鐵血氣息,一時間,許多從來沒上過戰場,甚至連殺雞都沒見過的王公大臣們頓時便感覺到心臟猛地收縮了一下,甚至連呼吸都有些困難起來。
胤等人環視了一圈,看到那些人有些蒼白的臉色之後都有些不屑地撇了撇嘴。他們這幾個皇子,不說經常跟着康熙帝出去打獵,便是在小的時候也是曾經被帶上過戰場的。當年康熙親征葛爾丹的時候,便將兒子們但凡能走路的都帶了出去。幾個大的直接被授予了領軍的權力,是讓他們發揮任何實質性的作用,而是讓他們多多見識一戰場的氣氛和殘酷,也算是對兒子們的一種鍛鍊。而他們這些小的,當時根本沒能力上戰場,卻並不妨礙他們在大軍的重重保護之下親身感受了一盤真正的戰爭氣息。因此,在現下這些人中,這些個皇子們反倒是最爲鎮定自若的人。
胤卻沒空也沒心思去注意其他人,他的目光已經完全被走在前頭的兩個弟弟給吸引過去了。
雖然在他們出征之前,他也曾有過各種擔憂,甚至對兩人的心性產生了懷疑,而在他們的捷報傳回之時,也有着不大不小的憂慮和遲疑,但這些在親眼看到弟弟們的時候卻全都不翼而飛了!
他一向以爲自己是個冷心冷情的人,對於親人有必要的親情,但更多的卻是現實的考量、利益的關切。但現在他發現自己錯了!原來在他的心底深處,依然保留着對弟弟們的關心和愛護,當他們獨自在外,面對着不可知的戰場形勢時,他的心中依舊是憂慮大過了防備的。即使擔心他們立下大功之後有可能就會跟自己分道揚鑣,但卻依舊期盼着他們能夠順利平安地回來。如今這個願望終於實現了,看着兩個完好無缺的弟弟,他的心中充滿了欣慰,還有一種隱隱的驕傲——
這兩個取得戰場大勝的人,是自己的親弟弟!
而胤禎和胤祥也在看到他的那一霎那立刻激動了起來。此次領軍出征,雖然他們二人作爲主帥和副帥,真正需要上陣殺敵的時候不多,大多數時間都是待在重重保衛之下的中軍帳中,但戰場形勢複雜多變,策妄阿拉布罕又奸詐狡猾,各種陰謀詭計層出不窮。
再加上本應身爲盟友的拉藏汗別有用心,不時拉拉後腿,身負着大清朝上上下下重託、擔負着三軍將士的安危的兩人着實也是絞盡了腦汁,用盡了全副精力,用奇謀、涉險境纔好不容易取得了最後的勝利,這其中的兇險實在難以細述。如今終於苦盡甘來,全須全尾地回到了京城、回到了家,再次見到了由衷敬仰的兄長,又如何令他們不欣喜若狂呢?!
兩人再也顧不得身後的三軍將士們,猛地一夾馬腹便快跑起來,眨眼間便來到了胤的面前,蹬鞍下馬,然後在胤面前單膝一跪,大聲叫道:“四哥!”
胤急忙扶住了兩人,不讓兩人跪下去,同時眼中掩不住的激動和欣慰,明明有千言萬語,卻是什麼都說不出來,只能反反覆覆地說着:“好,好,回來就好····…”
沒有什麼華麗辭藻的讚譽,沒有什麼慷慨激昂的鼓勵,就是這簡簡單單幾個字,卻將一個兄長擔心弟弟的心情表露無遺。真正的親人,在乎的從來就不是那些功名利祿、榮華富貴,而是這個人本身的安危啊!
兩人體會着胤濃濃的關切之情,眼眶立刻便紅了。
胤仔細打量着兩兄弟,只見他們雖然膚色變黑了,有些微的陽光灼傷之外,至少在露在外面的肌膚上看不到什麼傷痕。而兩人的精神儘管有些疲憊,但卻氣息綿長、鎮定自若,就連眼神中都多了幾分以前不曾有過的成熟和穩重。
看來是真正的歷練出來了啊!
沒有經歷過風雨的花草,終究是嬌弱易折的,而沒有經歷過洗禮的男人,永遠不會真正成熟起來。之前的胤禎和胤祥,聰明雖然聰明瞭,但卻都是些小打小鬧而已,他們連正式的差事都做得不多,更何況是獨當一面呢?所以,將這兩人送上戰場,康熙等人心中八成並不指望他們能有什麼成績出來,更多的卻是希望藉助他們的身份去鎮場子去的。卻沒料到這兩人相輔相成、齊心協力之下,竟然真的做出了一番成績來,不僅給大清朝帶來了久違的勝利,也鍛鍊了自身。他們現在,已經不是那初長成的雛鳥了,而是可以自由翱翔在天空中的雄鷹!
胤欣慰中又頗有些感慨。由於年齡大上他們許多的緣故,看到他們如此成長,竟給了他一種吾家男兒初長成的感覺,便是面對寶哥兒和智哥兒,八成也就是這種感覺了吧?
胤細細品味着,自己也覺得有些好笑。他看着兩人說道:“你們這次做得好,皇阿瑪很是高興,也很是欣慰。本來他想親自出來迎接你們,不過這些日子他正巧有些微恙,便留在了宮中等待,命我們代他前來。你們不要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