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奇兵

第225章 奇兵

淮水。

與江水、河水、濟水並稱四瀆,是華夏之地最重要的河流之一。

其水滔滔,河岸寬闊,無舟無楫,難以渡過。

“軍候,我已經讓人去砍伐竹子了,你莫非是想用這些竹子扎筏,讓吾等乘竹筏過河?”

涉間走過來,輕聲問道。

趙佗目光依舊眺望着河岸對面的溼地。

良久,他才點了點頭,說道:“淮水雖然寬闊,但如今早過了汛期。入冬後,河中水量減少且水勢平緩,吾等用竹筏渡人,一定可以過去!”

趙佗聲音很堅定,因爲這並非異想天開,而是他知道有過這樣成功的案例。

橫斷山,路難行。敵重兵,壓黔境。戰士雙腳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烏江天險重飛渡……

兩千年後的那支紅色軍隊,曾在黔境的烏江遭遇過比這還要危險的情況。

烏江水湍急流淌,沒有船隻,沒有橋樑,甚至河的對岸還有敵人架着炮火居高臨下,虎視眈眈。

在如此危急的情況下,那支軍隊就地取材,利用河岸邊輕便靈巧的竹子打造出一排排竹筏,然後冒着敵人的炮火,強渡烏江,最終成功的完成了戰略轉移。

這活生生的例子自小就印在趙佗心中,這也是他信誓旦旦,認爲麾下五千人可以渡過淮水的原因。

淮水兩岸,皆有竹林生長,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淮水雖然比烏江寬闊,但因爲冬季的緣故,水勢很平緩溫和,遠比水流湍急的烏江更適合乘筏子過河。

而且最重要的是,在趙佗的對岸,沒有敵人用炮火阻截。

秦軍可以從容不迫的,哪怕多花上一些時間進行試錯,早晚都能全體渡過淮水。

冬季的淮水平緩流淌是天時;此處兩岸開闊,竹林生長是地利;沒有敵人阻擋,麾下士卒萬衆一心則是人和。

天時地利人和,秦軍三者佔全,哪能過不了河。

在趙佗解釋下,涉間也聽得點頭。

ωwш⊕ тTkan⊕ ¢ ○

涉間略微思索後說道:“那我等會兒就挑幾個會水性的來試試,先扎幾個竹筏,讓他們過河。等到了對岸,就讓他們去探查一下那邊的地勢。”

“嗯,這樣一來就更穩妥了,便依你所言。”

趙佗頷首,他看到此刻的涉間,神色疲憊,身上的衣甲上滿是泥漬污穢,哪還有一點秦軍二五百主的威武模樣,倒像是個剛從泥地裡鑽出來的老農。

不僅是涉間,趙佗側首回望,見河岸附近,士卒們按照編制或是坐下休息,或是接受命令砍伐竹林。

沒有人交談,因爲每一個人的臉上都滿是疲憊之色,他們一個個的臉黑如炭,衣服又髒又破,若不是手中都還握着武器,身上還穿着甲衣,恐怕說成幾千個難民叫花子也會有人相信。

幸好這是冬天,如果是烈日高懸的夏日,恐怕人人都會散發着一股臭氣。

“大家都辛苦了。”

趙佗輕輕一嘆。

此番趕路數百里,對這支軍隊來說也是個不小的挑戰。因爲他們同樣是孤軍深入,沒有後勤補給支援,每個人攜帶的糧食很有限,再加上又處於冬季,萬物凋零,林中果蔬稀少。

糧食必須節省食用,所以每一人的軍糧都得精打細算,混合着那些楚人嚮導指出來的可食用的野菜根莖,熬成稀米粥纔敢下肚。

路上最讓士卒們高興的,就是遇到楚人村落和鄉邑。趙佗雖然不會屠村滅口,但也不會在這種時候存婦人之仁,該搶的時候就要搶!

搶糧米,搶果蔬肉食,甚至搶楚人的衣服布匹,一切都爲了保障士卒的所需。

但這條路線上,沒有大型的楚人城邑,村落也不是特別多,再加上秦軍足有近五千人,搶來的終歸吃不了多久。幾百里路走下來,大多數士卒還是嘴巴里直吞清口水,肚子裡咕咕叫。

不過相比於走此條路的好處,這一點苦難就算不了什麼。

趙佗率軍南下,沿淮河北岸而行,好處有很多,其中最大的好處就是他直接跳出了楚軍的包圍圈。

在趙佗的猜測中,如今的楚軍除了一部分在項城死守之外,另外一部分應該就在楚國腹地,在李信的必經之路上埋伏着,就等着李信一頭撞進去,然後殺他一個片甲不留。

那條路不說必死,但絕對是九死一生,楚軍主力以有心算無心,滿腦子只想着突襲壽春的李信絕對會遭遇慘敗。

趙佗若是跟着李信,麾下五千人不說全滅,恐怕也要被楚人幹掉大部分。連他自己也有性命之危。

而如今趙佗所走的這條淮水北岸道路,基本遇不到什麼敵人。因爲楚軍的視線全都被馳騁於淮北的李信所吸引,兵力全都向着李信那邊而去,反倒讓淮水一線空虛無比,就如趙佗之前攻破的新蔡一般,一座城邑區區兩三百人守城,沒啥防禦力。

當然,趙佗也很注意信息的保密,軍中除了涉間、黑臀等高級軍吏外,普通士卒根本不知道他們此行往哪裡去,對外的宣稱也是順着淮水,一路繞道前往胡邑。

如此一來的好處,就是趙佗此行的真實目的很難被人看出來,就算有路上遇到的楚人逃出去,向楚軍提到這支軍隊的動向,也只會說是在淮北遊蕩,根本不會有人能猜到這支沒有舟師支援的部隊,會想着渡過寬闊的淮水。

無舟無楫,拿什麼渡淮?

“渡淮!”

趙佗靜靜看着淮水流淌的方向。

就在這條淮水下游,不到百里遠的地方,楚國的都城壽春就在那裡。

圍魏救趙。

攻其所必救!

這就是當年伐魏之前,趙佗前往頻陽詢問王翦,如果我軍戰場失利,被楚軍尾隨追擊,如何挽救,減少損失的方法。

一向穩重的王翦,竟然給出了一個頗爲冒險激進的策略。

在楚軍擊破秦軍,追亡逐北的情況下。

正面戰場失敗,縱使趙佗天降神勇,也不可能在那數萬、數十萬人的戰場上力挽狂瀾,更不可能改變敗亡的結局。

但若是他能將目光跳到戰局外,提前繞道攻打楚軍必救且空虛之處,就可讓那追殺秦國潰軍的楚人轉向,起碼也能調走對方一部分兵力,讓李信麾下更多的秦卒逃出昇天,或許還能救下危亡中的李信性命。

在當今形勢下,能讓楚軍必救之處,除了楚都壽春,還有何地?

“李信以蒙武爲誘餌吸引楚軍,他自己作爲奇兵去突襲壽春。”

“李信,也是我的誘餌。”

“我趙佗,纔是真正的奇兵!”

趙佗喃喃着,眼中閃爍着瘋狂之色。

不遠處,在涉間的指揮下,秦卒們已經扎出了第一批竹筏,在一片呼聲中被推下了寬闊的淮水。

……

就在趙佗率部渡過淮水的第二日。

楚都壽春。

一匹輕騎自北而來,帶來了最新的消息。

“下蔡已燃起烽火。”

“李信來了,他在攻下蔡,欲從彼處渡淮,好襲擊不穀的都城。”

楚宮大殿中,楚王負芻鐵青着臉,將消息向殿中諸臣宣佈。

殿中頓時響起一片倒吸涼氣之聲。

這是自楚國遷都壽春之後,首次有敵軍兵臨淮水,威逼楚都,對於楚國君臣造成的心理壓力可想而知。

松陽君景昭掃視殿中一眼,拱手道:“大王勿急,若無意外,上柱國此時應率着我楚國大軍尾隨在那李信後方。等到李信渡過淮水,兵臨我壽春城下時,上柱國也將渡淮,從其後方襲來,如此便可將秦軍堵在淮南之地,盡數全殲!”

“此乃好策,只要秦軍渡過淮水。前有堅城,後有大軍追襲,秦軍一旦戰敗,有淮水阻隔,誰也逃不了,一定會被我軍全殲在此!此戰,秦軍絕無一人能夠逃掉!”

有楚臣附和着說道,臉上充滿了喜色。

然而楚王負芻的臉色依舊難看至極。

“三萬人……那李信有三萬人啊!壽春城中的守卒之前就調了一批前往項城,如今不過萬餘人。”楚王負芻低語着。

景昭眼皮一跳,他知道這位大王是在擔心什麼。

他忙道:“大王,我壽春城高牆堅,有萬餘人守衛足矣,那李信三萬車騎……不對,他一路行來定有損耗,最多兩萬餘人,在沒有後勤輜重的情況下,想要攻克壽春,是不可能的事情!大王勿要焦急,實在不行,還可徵召城內的楚人青壯,定能再徵召一兩萬人,如此人數守城,壽春定然無礙。”

聽到這話,楚王負芻臉色稍緩,但一顆心依舊沒有放下來。

太危險了!

將李信麾下的兩三萬人放過淮水,讓秦軍兵臨壽春城下。

只要一想到持着矛戟,滿臉猙獰的秦人就在自己所居的都城外,隨時會向着壽春發起進攻,楚王負芻就嚇得心驚肉跳,一刻都放鬆不下來。

那可是秦軍啊!

號稱天下無敵的秦軍!

昔日楚國的舊都,鄢、郢、陳,一個接一個的淪陷在秦軍的戰馬兵戈之下,何等悽慘和無奈。

而如今,他負芻竟然要爲了所謂的全殲,將秦軍放過淮水,放到壽春城下來。

萬一呢?

萬一那李信真是勇猛無敵,在項燕趕到之前,攻下了壽春怎麼辦?

萬一那項燕路上遇到突發情況,無法及時回援怎麼辦?

萬一……

只要有任何一個地方出現問題,他負芻都將成爲秦軍的俘虜,而這壽春也將落入秦人手中。

這可真是太危險了!

щщщ ★тт kān ★co 楚王負芻臉上青一陣白一陣,光是想到那種種可能,他的手心就開始冒汗,身體就有些發虛。

殿中,楚王的親信靳夏,一見大王的臉色,便心知肚明。

他站出來,拱手道:“大王,臣認爲絕不可將秦軍放過淮水,讓那李信兵臨城下,否則縱使此戰得勝,也有辱我楚國聲威。應該立刻派軍前往淮水南岸,佈陣阻截,將秦軍擋在淮水以北。”

“那李信渡不了淮水,必定軍心大亂,而上柱國則率大軍從其後方襲擊,秦軍必敗,如此我楚國不僅得勝,且壽春亦無絲毫危險。”

松陽君景昭大驚,叫道:“怎能如此,若是不放秦軍渡淮,如何將其全殲?”

靳夏絲毫不理景昭的話語,他只兩眼盯着王榻之上,見到楚王負芻終於露出一抹笑意。

靳夏也笑了。

全殲秦軍?

大王想要的是全殲秦軍嗎?

感謝書友23圡狗邊路的打賞,以及各位書友的投票支持,謝謝!

(本章完)

第754章 定閩第739章 請求第27章 贖罪第398章 二世人選第593章 大秦卻月第46章 北上第550章 雙靡翕侯第769章 一秦敵十越第754章 定閩第483章 秦始皇帝第117章 橫之義第144章 各懷心思第244章 鍾離眛第335章 右司馬第511章 書同文字第149章 張耳第332章 另立新王第359章 兵進淮陰第427章 購買燕王第783章 組隊第487章 分封之論第677章 自剄第337章 越之醜女第744章 文脈第400章 鬥志昂揚第597章 單于乞降第55章 屯長第818章 項籍第812章 義士第113章 楚戚第813章 血仇第487章 分封之論第417章 刺殺趙佗第655章 急不可耐第213章 插嘴第614章 滿朝諂媚第448章 三十萬齊軍第649章 秦皇封禪第287章 兵臨楚地第364章 進退兩難第35章 袍澤第439章 放火燒山第811章 口音第334章 欲效田單第600章 秦火燎原第229章 喜報第542章 三星璀璨第684章 質問第835章 二世第35章 袍澤第205章 楚動第318章 兵臨睢水第370章 僞王何在第619章 李由數奇第777章 老卒第395章 獻面於王第824章 黃石第449章 我答應第276章 公主贏了第502章 誘惑趙高第595章 狼王抉擇第45章 後發第461章 甄城絕境第611章 秦軍班師第523章 少府良策第839章 四年第613章 特殊倫侯第815章 刺佗(上)第827章 回都第767章 覆巢第696章 外孫第191章 劉季背主第130章 韓王死第472章 臣欲死戰第773章 用勢第835章 二世第406章 欺以其方第742章 從軍第643章 五德終始第57章 秦無忌第509章 朕的金人第394章 趙佗推磨第762章 南越王第88章 大澤第281章 章邯之名第27章 贖罪第223章 潁水第318章 兵臨睢水第342章 山鬼狐鳴第41章 什長第613章 特殊倫侯第345章 不穀欲降第420章 張良覺醒第285章 王翦伐楚第827章 回都第62章 宴飲第320章 楚將染病第489章 諸夏一家第395章 獻面於王第78章 公輸
第754章 定閩第739章 請求第27章 贖罪第398章 二世人選第593章 大秦卻月第46章 北上第550章 雙靡翕侯第769章 一秦敵十越第754章 定閩第483章 秦始皇帝第117章 橫之義第144章 各懷心思第244章 鍾離眛第335章 右司馬第511章 書同文字第149章 張耳第332章 另立新王第359章 兵進淮陰第427章 購買燕王第783章 組隊第487章 分封之論第677章 自剄第337章 越之醜女第744章 文脈第400章 鬥志昂揚第597章 單于乞降第55章 屯長第818章 項籍第812章 義士第113章 楚戚第813章 血仇第487章 分封之論第417章 刺殺趙佗第655章 急不可耐第213章 插嘴第614章 滿朝諂媚第448章 三十萬齊軍第649章 秦皇封禪第287章 兵臨楚地第364章 進退兩難第35章 袍澤第439章 放火燒山第811章 口音第334章 欲效田單第600章 秦火燎原第229章 喜報第542章 三星璀璨第684章 質問第835章 二世第35章 袍澤第205章 楚動第318章 兵臨睢水第370章 僞王何在第619章 李由數奇第777章 老卒第395章 獻面於王第824章 黃石第449章 我答應第276章 公主贏了第502章 誘惑趙高第595章 狼王抉擇第45章 後發第461章 甄城絕境第611章 秦軍班師第523章 少府良策第839章 四年第613章 特殊倫侯第815章 刺佗(上)第827章 回都第767章 覆巢第696章 外孫第191章 劉季背主第130章 韓王死第472章 臣欲死戰第773章 用勢第835章 二世第406章 欺以其方第742章 從軍第643章 五德終始第57章 秦無忌第509章 朕的金人第394章 趙佗推磨第762章 南越王第88章 大澤第281章 章邯之名第27章 贖罪第223章 潁水第318章 兵臨睢水第342章 山鬼狐鳴第41章 什長第613章 特殊倫侯第345章 不穀欲降第420章 張良覺醒第285章 王翦伐楚第827章 回都第62章 宴飲第320章 楚將染病第489章 諸夏一家第395章 獻面於王第78章 公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