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7章 興滅國,繼絕世

堂上向項籍拋售復辟五國政權的人,是張耳的把兄弟,大梁人陳餘。

在民間潛藏多年,化名“夏仲“的陳餘重新穿回了他喜愛的儒服,頭戴高冠,腰掛長劍,又恢復了那個名揚魏趙的名士形象。

他所獻的策略也極盡儒家風格,但聽上去極有誘惑性:“孔子有言,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

“昔周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車而封黃帝之後於薊,及下車,又褒封神農之後於焦,帝堯之後於祝,帝舜之後於陳,大禹之後於杞,以不絕三代之祀,然後天下歸仁,四方之政行焉。”

“齊桓公時,周室東遷,禮崩樂壞,北狄……入侵中國。”

說得興起,陳餘差點將“南夷”二字脫口而出,又想起春秋時中原諸夏痛罵的蠻夷,不就是今天在陳地當家做主的楚人麼?連忙將話吞了回去。

“齊桓公糾合諸侯,振奮傾頹,興滅繼絕,存邢救衛,大義堂堂,遂大霸天下。”

偷眼瞥了下堂上年紀輕輕的項籍將軍,見他對周武、齊桓故事不以爲然,陳餘連忙又添上了一件跟楚國有關的事。

“楚莊王時,陳國內亂,莊王破陳,誅夏徵舒,又罷陳之戍,立陳之後,諸侯聞之,皆朝於楚。”

“此皆興滅繼之事也,今秦爲不道,以虎狼戎狄之邦,殘滅六國社稷。韓王安、楚王負芻、魏王假、趙王遷、齊王建、燕王喜,或被秦吏殘殺,或被遷於荒涼之地,鬱郁而死,六國之人不平,借暗暗切齒,欲爲君父報仇,常有仁人志士奔走,欲復六國社稷。”

“今將軍舉義兵,已復大楚,誅僞王景駒,威震天下。若能一併復立五國之後,諸侯感恩,定將擁將軍爲縱長,隨後急引兵而西,擊函谷關,則可入咸陽,誅暴秦!”

不管是恢復舊六國的秩序,還是迅速誅滅暴秦,都搔到了項籍這年輕人的癢處,但陳餘話音剛落,堂下便有人大聲道:

“急引兵而西,擊函谷關,此爲人作嫁之計也,上柱國切不可聽之!”

衆人側目而視,來人正趨步而入,雖然滿臉倦容,卻舉止有度,正是韓人張良。

張良是張耳、陳餘的舊識,也是項籍也敬重的“刺秦勇士”,在反秦圈子裡名聲響亮,自然有他說話的一席之地。

張良登堂後,向坐於正中的項籍作揖,又瞧見項羽身旁下首,坐着一個白髮蒼蒼的老者,或許就是傳說中的“亞父”范增。

陳餘雖認識張良,但當場被其搶白,有些不快,遂道:“子房,你不是一直熱衷於恢復韓國麼?今日爲何要出言反對?”

張良朝陳餘拱手道:“我不反對復立五國社稷,只反對急躁西進。”

“敵多則力分,與衆則兵強,陳生所言不錯,我不妨說說自己從琅琊西來,一路的所見所聞罷。”

他侃侃而談道:“良只見各地豪傑雖已並起,形勢大好,路上途徑沛縣,卻發現這區區小縣,數萬戶口,竟出了呂澤、王陵、雍齒三股勢力,分別自稱沛公、留公、豐公,互不統屬。”

“沛縣如此,齊地、魏地、韓地、趙地、燕地,想來形勢也差不多。數百人、千人爲聚者,不可勝數,然各有旗號,相互間並不服從,甚至自相傾軋,不能專心對抗秦廷,此力分也。”

別說那些地方了,楚國也鬧出了兩楚並立的鬧劇來,項羽上個月才砍了景駒的腦袋,吞併了秦嘉的部屬,這都是血的教訓。

張良道:“一兔走,百人追之;積兔於市,過而不顧。非不欲兔,分定不可爭也。”

“與其讓百人自相爭奪,不如由楚國,由少將軍出面,爲五國的復辟定下人選,派人去各地擁立五王之後。社稷已立,則當地豪傑也能聚合在一個旗幟下,與郡縣秦吏相抗,分擔楚國的壓力。”

張良這一番言論,雖然“復五國”的結論與陳餘並無不同,但他的論據已不再是空想的“興滅繼絕”,而是更實際的訴求,這下連范增也微微頷首。

張良又道:“但眼下,除了齊地已稍有氣色外,魏、韓、趙、燕,依然爲暴秦控制,就算楚國加以協助,也得三五個月,來年開春才能見成效。”

“此時若少將軍急於率師入關,恐怕只能靠楚國一國之力,數萬之衆,能否攻破函谷天險尤未可知,但另一件事卻必然發生。”

“我聽說,黑夫與王賁正決戰於漢水之濱,北軍勝而南軍敗,一旦將軍引軍西進,關中告急,王賁必然撤軍回援。屆時,義軍非但不能入函谷關,反倒便宜了那黑夫,讓所謂的北伐軍得以喘息,黑賊狡詐,定會乘着楚軍與秦軍鏖戰於函谷之時,進入武關,奪取咸陽,豈不是爲他人做嫁衣?”

張良走到一直默然不言的張耳身前:“張大俠,我聽說,你與黑夫乃仇讎,有殺妻奪子之仇,難道願意用萬千義士的血,來助他解圍麼?”

張耳大笑道:“子房啊子房,十多年未見,言辭仍如此犀利,的確,親者痛,仇者快之事,吾等不能做。”

陳餘被張良點破獻策的紕漏之處,有些臉紅耳熱,伏地向張耳下拜:“兄長,我絕非此意。”

張耳扶起他:“我明白,吾弟也是想早日攻入關中,再去找尋我那失散的兒子。”

張良這邊,則繼續向項籍、范增說道:“故良以爲,不該急於入關,而應乘着黑夫與王賁決戰之際,先進軍魏地,再圖韓地、河北,復五國社稷,合六國之力,以少將軍爲縱長,積累糧秣,訓練新卒,等南北秦軍疲敝,再西進不遲。”

項籍一直在飲酒,雖然張良已說得很透徹,項籍也不可能爲了逞一時之名而便宜了與他家有過節的黑夫,但對張良之策,他依舊有些不滿意,只看了旁邊的范增一眼:

“亞父以爲如何?”

范增睜開了眼,朝項籍拱手道:“少將軍這兩月來,已連續打了三場大戰。下邳破秦軍,彭城斬秦嘉、景駒,又強攻淮陽,雖名震天下,但士卒們損失不小,也疲敝了,恐不能再西進,依老夫看,還是從張良之策爲宜,派遣使者,各去諸侯,復立其後人爲王。”

“善。”

項籍本欲當堂說出自己的想法,但范增對他搖了搖頭,他這才忍了忍,掃視堂下衆人:

“大野澤彭越已入齊,立田廣爲王,燕國後人則在國滅時被秦吏屠戮殆盡,且路途遙遠,暫且不論,其餘魏、趙、韓,誰可爲王,誰又願前往?”

張良立刻起身應諾:“韓公子成,曾受封橫陽君,現尚無恙,且有賢聲,可立爲韓王,爲楚聲援。”

項籍頷首:“韓成人在何處?”

張良道:“公子成,遭秦吏緝捕,避難於芒碭山,我已請人去尋到了他,不日將至淮陽!”

他又請命道:“良韓人也,三世相韓,熟悉韓地山川,又多門生故吏,我可去潁川,召集韓人義士,提前發難!”

項籍卻道:“子房急於復韓,我知之,但潁川那邊,形勢有變。”

“八月中旬,有黑夫部將曰韓信者,從汝南進軍,前幾日在上蔡大破秦軍萬人,又北擊方城、葉縣,正與秦軍一部交戰於昆陽。”

葉縣、昆陽到淮陽不過三百餘里,所以項籍知道那邊的情況。

范增笑道:“若非少將軍急擊淮陽,吸引了潁川、汝南的秦軍兵力,韓信恐怕也不會那麼輕易得逞。”

也就這位“亞父”敢這麼明白地批評項籍了。

“不然,縱我不打淮陽,韓信恐怕也能取勝。”

一向心高氣傲的項籍卻對這“韓信”竟十分讚賞:

“我聽說韓信在黑賊麾下爲都尉,年輕勇銳,攻打百越時便立過大功,而後又在長沙大敗李由,更白衣渡江,奇襲江陵。”

“依我看,若無此人幾次救急,黑賊恐怕早就戰敗授首了。”

“如今黑賊被王賁困於漢濱,韓信又爲之張奇兵,出冥厄,直插中原腹地,孤軍深入,卻屢敗秦師,燒其糧道,攪得秦軍後方大亂,真是一個兵家奇才!”

說到這,項籍竟不由嗟嘆道:“據說那韓信也是地道的楚人,他若能歸順大楚,爲我所用,該多好啊!”

這時候,堂下響起一個聲音:“既然少將軍如此喜愛韓信,我願去爲將軍遊說此人,讓他棄暗投明!”

……

說話的是叫武涉,盱眙人,項氏昔日的食客,也是項籍麾下不多的文士,他是范增從壽春帶來的,說此人能言善辯,可爲說客……

見項籍言辭中對韓信的用兵頗爲讚賞,一直沒撈到機會表現的武涉立刻出面,希望去遊說韓信。

張良也贊同:“少將軍也說了,韓信有兵兩萬,是黑夫的左膀右臂,也是打破南北平衡的關鍵,若真能說服他追隨楚國,不但能讓黑夫繼續受困,還可讓義軍虎添翼,潁川必能輕易奪取!”

而復興韓國,自然也就有望了。

但項籍本就是個葉公好龍的傢伙,只是嘴上說說罷了,對武涉的請命不置可否,卻道:

“此事稍後再議,韓王人選有了,子房也願冒險入潁川,趙、魏兩地,可有人去?”

張耳和陳餘相視點頭,一齊出列:“張耳魏人也,曾爲外黃之俠,與魏地豪傑相識,我願前往魏地。前寧陵君魏公子咎,有賢名,今爲庶人,與其弟魏豹匿身於臨濟,可立爲魏王!”

陳餘亦道:“臣嘗遊趙,知其豪桀及地形,願請奇兵北略趙地。趙公孫趙歇,乃趙孝成王之玄孫也,爲人賢,今居鉅鹿郡大陸澤,投靠趙地大俠魯勾踐,可爲趙王!”

張耳是魏國名俠,陳餘的妻家在趙地,名聲響亮,這兩人過去,或能鬧出一番事業來,項籍同意了二人的請命,

他又點了破淮陽時立下功勞的陳人武臣,帶着一千人作爲先鋒,隨張耳進入魏地,至於隨陳餘去趙地的人選……

還不等項籍想好人選,卻有一個站在廳堂內的持戟郎,忽然出列,向項籍下拜:

“臣願護送陳先生去趙地!”

項籍看了那持戟郎一眼,三十餘歲年紀,身材倒也魁梧,只是只覺得面生得很:“汝何人也?”

“項氏小兒,白長了一對重瞳,這就不認得乃公也?”

持戟郎心裡直罵娘,嘴上卻唯唯諾諾:

“臣陽城人,陳勝!”

……

PS:第二章在晚上

今天論文答辯,求祝福!第95章 荊券第346章 倉頡造字發書一週年總結,順便求月票!(有劇透)第375章 烏氏倮第766章 將軍百戰死(下)第911章 輸不起第405章 對歷史人物要一分爲二第353章 項籍第705章 熒熒火光第106章 重租第786章 萬人敵第357章 家門閥閱第747章 熒惑高第865章 原來是同行第930章 凡每每與之相反第402章 俠以武犯禁第346章 倉頡造字第610章 商社第311章 生產建設兵團第723章 向天再借五百年!第723章 向天再借五百年!很抱歉,晚上的一章鴿了第58章 赴任第622章 故人第890章 楊喜第84章 雞血第421章 絕域輕騎催戰雲第899章 體面第989章 三個臭皮匠第723章 向天再借五百年!第703章 拾骨第303章 吹盡狂沙始到金第682章 明伐暗渡第801章 即從巴峽穿巫峽第249章 有種無種第733章 頂峰之上第72章 亂世銅爐第431章 御中發徵第593章 海圖第556章 必會君符第755章 尉即墨攜民渡江第492章 青青園中葵第378章 衣食足而知榮辱第337章 梟子第453章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第786章 萬人敵第120章 屯長第57章 赤幘第553章 袒右第924章 甩掉歷史包袱第563章 大復仇第259章 章邯第1027章 大是大非第467章 蕭何第430章 天子命氏!第331章 起土驪山隈第629章 辦不到第663章 暴虎第13章 十月份就過年?第528章 世界那麼大第238章 刺殺第762章 忠信第488章 農家第570章 我願世間少英雄!第625章 碣石第712章 亡秦者第683章 好整以暇第296章 趙佗第299章 吳芮第1章 士伍,請出示身份證!第982章 去留第788章 久違了第861章 武關第591章 輔助第182章 鮦陽第176章 冒險第753章 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第745章 戰長沙第37章 順杆爬第579章 兩戰第688章 將軍第61章 匿名信第280章 國之將亡第854章 須臾不敢忘第708章 罰天子之劍第67章 踏月而行第863章 西當太白有鳥道第189章 捐甲徒裼以趨敵第388章 一個莖結出兩個果第752章 在街壘上第533章 海市蜃樓第640章 一飯第493章 虎頭蛇尾?第841章 楚河漢界第318章 寡人以眇眇之身第263章 這不是足球……第756章 小小的改變第764章 三軍可奪氣第994章 了斷
今天論文答辯,求祝福!第95章 荊券第346章 倉頡造字發書一週年總結,順便求月票!(有劇透)第375章 烏氏倮第766章 將軍百戰死(下)第911章 輸不起第405章 對歷史人物要一分爲二第353章 項籍第705章 熒熒火光第106章 重租第786章 萬人敵第357章 家門閥閱第747章 熒惑高第865章 原來是同行第930章 凡每每與之相反第402章 俠以武犯禁第346章 倉頡造字第610章 商社第311章 生產建設兵團第723章 向天再借五百年!第723章 向天再借五百年!很抱歉,晚上的一章鴿了第58章 赴任第622章 故人第890章 楊喜第84章 雞血第421章 絕域輕騎催戰雲第899章 體面第989章 三個臭皮匠第723章 向天再借五百年!第703章 拾骨第303章 吹盡狂沙始到金第682章 明伐暗渡第801章 即從巴峽穿巫峽第249章 有種無種第733章 頂峰之上第72章 亂世銅爐第431章 御中發徵第593章 海圖第556章 必會君符第755章 尉即墨攜民渡江第492章 青青園中葵第378章 衣食足而知榮辱第337章 梟子第453章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第786章 萬人敵第120章 屯長第57章 赤幘第553章 袒右第924章 甩掉歷史包袱第563章 大復仇第259章 章邯第1027章 大是大非第467章 蕭何第430章 天子命氏!第331章 起土驪山隈第629章 辦不到第663章 暴虎第13章 十月份就過年?第528章 世界那麼大第238章 刺殺第762章 忠信第488章 農家第570章 我願世間少英雄!第625章 碣石第712章 亡秦者第683章 好整以暇第296章 趙佗第299章 吳芮第1章 士伍,請出示身份證!第982章 去留第788章 久違了第861章 武關第591章 輔助第182章 鮦陽第176章 冒險第753章 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第745章 戰長沙第37章 順杆爬第579章 兩戰第688章 將軍第61章 匿名信第280章 國之將亡第854章 須臾不敢忘第708章 罰天子之劍第67章 踏月而行第863章 西當太白有鳥道第189章 捐甲徒裼以趨敵第388章 一個莖結出兩個果第752章 在街壘上第533章 海市蜃樓第640章 一飯第493章 虎頭蛇尾?第841章 楚河漢界第318章 寡人以眇眇之身第263章 這不是足球……第756章 小小的改變第764章 三軍可奪氣第994章 了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