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發難

自南北朝時期的西魏宇文泰始,開始施行府兵制,全國設有負責選拔訓練府兵的折衝府,兵農合一,平時府兵是耕種土地的農民,農隙訓練,戰時從軍打仗,參戰所需兵器與馬匹都是自備,而兵戶則可以免除賦稅。

這一類府兵,並無軍餉,有的花銷甚至自己掏錢,除非立下功勞,纔有可能得到賞賜。

此種兵制,一直延續到統一南北朝的大齊國時期。

大齊立朝兩百餘年,一直施行府兵制度,但是到得大齊後期,土地兼併日重,府兵所依靠的土地農民也失去了經濟基礎,如此情況下,府兵逃散日多,到得大齊滅亡之前,大齊國兵員匱乏,邊關無守軍,兵不滿員,證徵防難以調發。

大齊國滅亡之後,外戚霸國建下的慶國便開始實施募兵制,兵農分離,農以養兵,而魏國與燕國,也先後開始實施了募兵制。

燕國六郡所處,都有兵部所屬的役兵府,專門用來選拔各郡軍士,不論出身,都可以從軍。

若是能夠入選,便可以每月從國家領取餉銀,而且武器裝備都是由國家提供。

入選的兵士,一部分會編制入城守軍,一部分則會送至邊關編入西北軍,其中條件極佳者,則有可能進京編入御林軍。

編入御林軍的士兵,自然是身體素質極好的精裝青年,而且役兵府會派人調查其背景身世,一旦過關,那麼也就成了令人羨慕的對象。

誰都知道,御林軍是燕國的貴族兵種,負責的是維護燕京,保護皇族,一旦編入御林軍,那麼家人便可以減低一半的賦稅,而且御林軍的餉銀在燕國各軍中,那是最高的。

兵部則是按照兵員籍貫分配城守軍駐紮,通常情況下,城守軍都是異郡而駐,就好比駐紮在東海郡的城守軍,一般情況下,兵源都是出自其他各郡混雜在一起,很少有本郡兵士駐紮其中,這也是防止各郡世家對各郡城守軍的影響。

而東海鎮撫軍卻是燕國的一個特例。

東海鎮撫軍自然都是水師,兵士必須要熟練水性,而燕國內鏡,兵士大都是旱鴨子,並不熟水性,如此一來,東海鎮撫軍便只能在沿海郡縣招募。

而東海鎮撫軍自東海王時期,就保有大批的水師底子,一直以來,水師的招募名額大都是父退子頂,一旦水兵年紀大了,若有子嗣,便會優先錄用其子,所以從某種角度來說,東海鎮撫軍的將士大部分都是世代相傳,是從東海王韓天涯時期就效忠韓家的嫡系水軍。

也正因如此,東海鎮撫軍與韓家是打斷了骨頭連着筋,不可分割。

東海王當初與燕國開國君主燕武王在東海之濱一番長談,投靠在燕武王麾下,南征北戰,爲建下大燕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立國之後,燕武王感念東海王之功,令其鎮守東海,威懾東海羣盜,更是要防範慶國水師的侵犯,而東海鎮撫軍自然也是名歸燕國治下的一支強大水師,由朝廷發放餉銀,到如今算來,東海鎮撫軍已是在東海坐鎮了近百年。

在燕國的軍餉之中,城守軍的餉銀最低,一名普通軍士一年下來,大概有二十兩白銀,而衛戍邊關的西北軍自然要高出一些,每月三兩銀子,一年下來也有將近四十兩,高出城守軍一倍。

但是不可否認,相比起城守軍,西北將士生活艱苦,而且身處邊境處所,危險性要大出許多,銀子高出一些,那自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而韓家的東海鎮撫軍,餉銀卻是與西北軍一樣的額度,從某種角度來說,也確是給燕國國庫帶了了極大的壓力。

須知東海鎮撫軍編制不少,每年下來,那也是要百萬兩銀子才能打發下去的。

此刻蕭家忽然對東海鎮撫軍發起難來,自然讓許多朝臣都很是震驚。

在今日朝會之前,蕭家一直是暗中策劃,自然沒有幾個人知道蕭家會在今日突然犯難,其實若非凌磊偷偷交給韓漠的那一封便條,韓家兄弟只怕也難以想到蕭太師竟然打起了東海鎮撫軍的主意。

不過有些人在心中卻也對蕭太師這條老狐狸感到一絲欽佩。

原因無他,只因爲老狐狸選擇的時機實在是恰到好處。

如今正值亂世危局,魏慶對壘,無論燕國參不參與這場戰爭,西北軍都要做好應對準備,而這個時候,燕國的利益安危,自然也是要寄託在西北軍的身上。

蕭懷玉便是天縱英才,西北軍便是再英勇善戰,到最終,還是缺不了銀子。

而燕國自立朝開始,便十分重視西北軍的後勤補給,幾代皇帝下來,對於西北軍的供給,從都沒有絲毫的馬虎。

燕國朝堂雖然世家爭鬥不斷,但是大夥兒卻也明白一個道理,要想保住自己的利益,首先便要保住燕國這個大堡壘,而保住燕國這個大堡壘,就需要強大的邊關力量。

所以一直以來,各大世家對於西北軍,那也是極其的配合,邊軍將士的錢糧供給,從來都不會有絲毫的怠慢,武器裝備,那也是定時供給上去。

如今正處非常之時,那麼對於西北軍的支持,自然更要不遺餘力,任何有礙西北軍的因素,都要全力解決。

說起來,宜春水患,導致國庫乏力,卻是給了蕭太師一個極好的機會。

如此情況下,要保障西北軍的後勤補給,那自然要壓縮其它國庫開支,這個時候,無論壓縮哪項開支,只要言之有據,那都是有可能成爲現實的。

而且衆人更是知道,東海鎮撫軍的職責,無非是兩項。

一項是鎮住東海羣盜,二來則是應付慶國水師有可能的侵犯。

但是消息稍微靈通的人就都知道,如今的東海羣盜,那都是已經放下里了屠刀,成爲開通海上貿易的先驅。

也就是說,海上的羣盜,貿易已經被韓家招安了。

海上羣盜,十成已有八成投靠韓家之下,成爲海上貿易的先驅,而剩下的兩成,實在掀不起任何風浪。

至於慶國水師方面,誰都知道,那已經連紙老虎也算不上了,慶國水港碼頭漂浮的那幾艘破船,那是絕對不可能威脅到燕國的海防。

若說當初慶國最盛時的慶國水師尚能與燕國水師一較長短的話,那麼如今的慶國水師,都不夠東海鎮撫軍打上一拳的。

如此形勢下,蕭太師突然對東海鎮撫軍發難,也確實是選對了良機。

因爲許多人心中都隱隱覺得,每年耗費巨大國庫開支的東海鎮撫軍,保持着一萬五千人的編制,對於燕國整體政略來說,實在已經沒有必要。

保留下去,唯一得益的,只能是東海韓家。

……

蕭同光代表着蕭族在朝堂上驟然發難,許多人便都向韓玄道兄弟望過去,只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韓家兄弟竟是出乎一致的平靜,沒有表現出半絲驚慌。

這樣的反應,讓端坐在朝臣前列的蕭太師眼中劃過一絲陰鷙之色。

韓家兄弟的反應,自然也是出乎蕭太師的意料之外,在蕭太師的預料中,這一次那是直插韓族的心臟,韓家兄弟便是再鎮定,便是再能忍,多少也會表現出一絲慌亂。

但是如同泰山一般,韓家兩兄弟鎮定自若。

這樣的反應,除了韓族的官員心中微微鎮定一些外,倒是讓朝堂上其他所有的官員都有一絲納悶,難不成韓家對於這事,竟然真的毫不畏懼?

皇帝眼睛掃過韓玄道兄弟二人,雖然看到他兄弟二人並無異色,皇帝卻也是淡定自若,向蕭同光問道:“蕭愛卿所言可是屬實?”

蕭同光立刻道:“聖上,微臣不敢有絲毫誇大!”

“那蕭愛卿的意思是?”皇帝嘴角帶着淡淡的笑意問道。

蕭同光站直身子,高聲道:“聖上,衆所周知,東海鎮撫軍總督韓玄齡治軍嚴謹,乃是我大燕難得之虎將,在他率領下,東海賊寇望風而逃,如今都是被東海鎮撫軍招安,在東海上做起買賣來……!”說到這裡,朝臣中頓時有不少人笑起來。

“慶國水師更是不堪一擊,早已不復當年之雄風。”蕭同光站在朝堂上,侃侃而言:“如今我東海鎮撫軍確實是無可匹敵,而且……東海一線的海患已經蕩然無存……!”說到這裡,蕭同光故意咳嗽一聲,緩緩道:“但是不可否認,鎮撫軍每年所耗費的銀子,實在讓我大燕負擔沉重。往日裡海患未清,我大燕自然是要竭盡全力支撐鎮撫軍鎮守東海,但是……如今形勢不同,微臣以爲,東海鎮撫軍方面,是該壓縮國庫開支了!”

皇帝平靜道:“那蕭愛卿可想出妥善的法子?”

蕭同光也不猶豫,立刻道:“回聖上,若是能削減軍餉,倒是可以減輕國庫不少負擔。”向韓玄道看了一眼,才道:“如今鎮撫軍兵士的餉銀,那與西北軍將士一般無二。西北軍將士鎮守邊關,浴血沙場,軍餉豐厚,自然也是我大燕朝廷該盡心的事兒。只是如今鎮撫軍無敵可剿……這軍餉是否可以減低一些?微臣覺得,每位軍士一年十五兩銀子的開支,戶部倒也能夠勉強支撐得住。另外,鎮撫軍每月出海巡視,可改爲每季甚至是每半年一次,如此一來,出海的耗費也會大大降低……!”

他話聲剛落,立刻有人站出來道:“聖上,萬萬不可。”

衆人望去,那是吏部侍郎韓信策,乃是韓族在朝堂上頗爲重要的一位官員,除了韓氏兄弟,便是這位韓信策手頭上最有權勢了。

“聖上,削減軍餉,卻也不能如此削減。”韓信策正色道:“鎮撫軍將士上萬,若按蕭侍郎所說,每年每人只能領十五兩銀子的軍餉,那是每月連一兩五錢都達不到,每年比城守軍還要少五兩,如此一來,微臣只怕將士們心中有怨言啊。兵乃國之利器,豈可如此輕待?”

當下便有不韓派官員出聲附和。

“若是不願削減軍餉,那隻能裁軍了!”蕭同光毫不猶豫地道:“如今海防無患,國庫也吃緊,難不成每年還要花上百萬兩銀子養着鎮撫軍?當兵的不打仗,還要他們做什麼?”向皇帝一拱手:“聖上,微臣爲國庫考慮,懇請聖上下旨,裁撤鎮撫軍!”

蕭同光將最終心思亮出來,蕭黨官員立刻明白究竟是怎麼回事兒,一時間數名御史從臣列中出來,附議蕭同光之議。

更有一名御史一副慷然模樣,號稱大燕如今已經是非常之時,削減軍費開支迫在眉睫,更是關乎大燕中興的大事,那語氣說出來,就如同若不裁撤鎮撫軍,大燕國便要亡國一般。

一時間蕭黨官員紛紛出列,黑壓壓地跪滿朝堂。

此時此刻,蘇觀涯以及蘇派官員卻是冷眼旁觀,淡定自若,都老實地站在朝列,不發一言。

而大理寺卿胡雪辛與兵部尚書範雲傲對視一眼,二人眼中都劃過一絲怪異的光芒,站在朝列中,也未輕舉妄動。

韓派官員見到蕭黨勢大,都禁不住皺起眉頭來,不少人心中都有些驚慌。

畢竟東海鎮撫軍是整個韓家的根基,若是東海鎮撫軍真的被裁撤,韓族那可是遭受到重大一擊,等於是要了韓族大半條命。

倒是韓玄道如同泰山一般,站在朝堂之中,鎮定自若,面無表情。

第873章 夜花第964章 以死明志第659章 另一場刺殺第696章 外圍勢力第122章 美人好賭第285章 所謂借勢之道第1071章 寵臣之亂第935章 悠悠口第745章 登絕巔第440章 好奇害死郎第750章 謀在花廳第333章 變故第435章 觸目驚心的賬本第523章 另有用心第882章 軍國大事第1025章 竹龍噴第237章 修羅七巧閣第742章 獨峰,古鬆,殘局!第1002章 虎入彀第505章 鬥法第1107章 旱道第1075章 心懷鬼胎第197章 獄中奇事第654章 那宮,那花,那風情!第823章 灰衣玄道第4章 陪房丫頭第296章 敵蹤顯第7章 慶商關少河第53章 食人怪鮫第560章 建議第374章 殺身以成仁!第223章 欺凌第457章 皇家親事第631章 君失顏第451章 男子第956章 風國來了第43章 你是尊貴的女人第313章 媚雪第671章 戰策第415章 太監之友第946章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第161章 寂寞庭院深幾許第974章 一把短刀第387章 鬼嚎第971章 使者第305章 倉中無糧第292章 佳人心事第609章 論兵第835章 奪花第220章 楊樹村第917章 水道中的謀劃第485章 太師之心第821章 太師賣“藥”第935章 悠悠口第108章 姨娘齋戒第457章 皇家親事第215章 黑旗浮現第1077章 遊說第258章 三石硬弓第148章 青樓立威第491章 春夜第728章 挽回第935章 悠悠口第36章 昌德侯第23章 少爺與丫鬟的用餐第889章 開價第267章 兵演第821章 太師賣“藥”第114章 家族議第953章 戰事第755章 動盪燕京第1083章 把令行第843章 後繼之將第857章 這紛亂天下第65章 海石堆後的刀光第359章 阿迪第625章 詩詞與刀第701章 虛情假意第397章 鬼谷香火第475章 小天使第23章 少爺與丫鬟的用餐第235章 萬象七巧閣第782章 血腥的冬夜第13章 傾國紅顏第344章 公堂交鋒第230章 花慶夫人第941章 無間道第744章 隆山會第318章 一家獨大第216章 一成股第412章 兵在我手第421章 最後刺殺第808章 拔刀反向第679章 道姑第806章 抉擇第94章 葉家來信第569章 不可言之喜!第377章 事急從權第971章 使者第688章 臨陽關下軍神顯
第873章 夜花第964章 以死明志第659章 另一場刺殺第696章 外圍勢力第122章 美人好賭第285章 所謂借勢之道第1071章 寵臣之亂第935章 悠悠口第745章 登絕巔第440章 好奇害死郎第750章 謀在花廳第333章 變故第435章 觸目驚心的賬本第523章 另有用心第882章 軍國大事第1025章 竹龍噴第237章 修羅七巧閣第742章 獨峰,古鬆,殘局!第1002章 虎入彀第505章 鬥法第1107章 旱道第1075章 心懷鬼胎第197章 獄中奇事第654章 那宮,那花,那風情!第823章 灰衣玄道第4章 陪房丫頭第296章 敵蹤顯第7章 慶商關少河第53章 食人怪鮫第560章 建議第374章 殺身以成仁!第223章 欺凌第457章 皇家親事第631章 君失顏第451章 男子第956章 風國來了第43章 你是尊貴的女人第313章 媚雪第671章 戰策第415章 太監之友第946章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第161章 寂寞庭院深幾許第974章 一把短刀第387章 鬼嚎第971章 使者第305章 倉中無糧第292章 佳人心事第609章 論兵第835章 奪花第220章 楊樹村第917章 水道中的謀劃第485章 太師之心第821章 太師賣“藥”第935章 悠悠口第108章 姨娘齋戒第457章 皇家親事第215章 黑旗浮現第1077章 遊說第258章 三石硬弓第148章 青樓立威第491章 春夜第728章 挽回第935章 悠悠口第36章 昌德侯第23章 少爺與丫鬟的用餐第889章 開價第267章 兵演第821章 太師賣“藥”第114章 家族議第953章 戰事第755章 動盪燕京第1083章 把令行第843章 後繼之將第857章 這紛亂天下第65章 海石堆後的刀光第359章 阿迪第625章 詩詞與刀第701章 虛情假意第397章 鬼谷香火第475章 小天使第23章 少爺與丫鬟的用餐第235章 萬象七巧閣第782章 血腥的冬夜第13章 傾國紅顏第344章 公堂交鋒第230章 花慶夫人第941章 無間道第744章 隆山會第318章 一家獨大第216章 一成股第412章 兵在我手第421章 最後刺殺第808章 拔刀反向第679章 道姑第806章 抉擇第94章 葉家來信第569章 不可言之喜!第377章 事急從權第971章 使者第688章 臨陽關下軍神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