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那臻國大軍的消息,那臻國大軍現如今在做什麼?”
羅藝對着心腹手下問道。
那手下說道:“回主公的話,臻國剛剛穩定隋國局勢,但據傳臻國之主秦天剛剛穩定隋國,就帶領五百萬大軍朝着我們殺來,如今正向燕城進發。
以屬下看來,他們是準備攻下燕城,徹底滅了隋國境內的勢力啊,而我們燕城位置極爲重要,臻國不可能看不清的,所以臻國一定會滅掉我們燕城,就算不能夠滅掉,也絕對不會放任我們燕城不管。
至少也要將我們燕城掌控,纔會放心的。”
“秦天帶領大軍朝着我燕城進發?”
羅藝先是一愣,然後是大驚失色。
這個消息對於他來說,絕對不是好消息,以臻國的威勢,帶領大軍朝着燕城進發,就不是帶着和平而來的,而是帶着殺氣而來的,可以說,臻國大軍來者不善。
“這臻國也太自大了,隋國剛剛被其佔據,還沒有完全消化掉,就對我燕城動兵,他是不是小看我燕城了。”
大驚失色之後,羅藝頓時冷笑說道。
臻國的胃口也太大了,隋國剛剛佔據沒有多久,就對實力不弱於隋國的他動手,臻國也太不講他羅藝放在眼中,太看不起他羅藝了。
想到自己被臻國小看,羅藝頓時心中很是不爽,甚至憤怒。
但另一方面,這樣的情況,也讓羅藝心中隱隱產生一些擔憂,臻國崛起太迅速了,底牌衆多,誰都不知道臻國有着怎樣的手段。
就像這一次臻國滅掉隋國,哪怕其他諸侯國都不會想到臻國會這麼快速的滅掉隋國,使得其他諸侯國連反應的機會都來不及。
等這些諸侯國得到消息的時候,隋國已經滅亡了。
現在臻國君主秦天帶領大軍朝着燕城殺來,必然有着絕對的把握,只有這樣,臻國的威勢才能夠繼續保持下去,否則一定攻擊燕城失敗,對於臻國的崛起之勢,對於臻國的戰無不勝的威名是有着致命打擊的。
這種打擊,不僅僅關係到氣運,也關係到人心,若是沒有絕對把握,臻國不會如此不理智,君主秦正帶兵朝着燕城殺來的。
想到這裡,羅藝一方面憤怒於臻國胃口之大和對他的小看,另一方面,卻對殺來的臻國大軍感覺到擔心。
臻國殺來,必然有着足夠的底牌對付他,這個時候,若是沒有足夠的底牌,燕城危險了。
明白這些,羅藝頓時臉色大變,心中感覺到很不妙。
“該怎麼做,投降,或者抵抗?”
羅藝在房間之中來回的走動着,思考着。
投降臻國,以他的才能,只要能夠得到臻國的信任,那麼就算不能夠混入臻國核心,在臻國體制之內,也能夠混的很好的,當然了,前提是他百分百,全心的投靠臻國。
甚至最後將燕城交出去,那樣對於他最有利。
但就這樣將辛辛苦苦打拼的燕城交出去,羅藝還是很不甘心的,也有些不願意。
但若是不投降臻國,抵抗,燕城未必能夠抵擋的住臻國的進攻,至於投靠宋國或者明國,藉助這兩個諸侯國的實力對抗臻國,羅藝也想過。
但很快,他就推演出,就算他投靠明國或者宋國,也不可能抵擋的住臻國的進攻的。
一旦臻國下定決心對付燕城,想要佔據燕城,燕城就算是強大的古城,也抵擋不住的,遲早會被破,根本就不能夠倖存。
眼前的情況,讓羅藝左右爲難起來,羅藝此時開始猶豫了。
拿不定主意的羅藝找來他的兒子羅成商議。
說起羅成,也是一個好漢,文武雙全,屬於一流的武將,在燕城也是非常厲害的存在,隨着羅成的成長,很多事情,羅藝都會找羅成商議。
一則羅成是他的兒子,是比較信任的人,二來,羅成很多時候,能夠拿出對他們家最有利的主意來。
“父親你的想法想怎樣?”
聽到羅藝找他商議的事情,隨着羅藝將自己的分析和意見說出,羅成反問說道。
羅藝說道:“若是臻國能夠讓我羅藝繼續獨立燕城爲王,鎮守燕城,我自然心甘情願的投降他們臻國,你覺得這種可能,臻國會答應嗎?”
羅藝還是有着不甘心將燕城交出去的,所以想要保持隋國沒有滅亡時,燕城的地位。
“這也未必不可能,但我覺得這可不是明智的做法。”
羅成看出羅藝不甘心交出燕城,但羅成不認爲這是理智的做法。
羅成說道:“父親若想爭霸九州大陸,那麼自然可以保持獨立,要是不想爭霸九州大陸,最好還是將燕城交出去的爲好。”
“這話怎麼說?”
羅藝沒有想到羅成沒有直接反對他的想法,很感興趣的問道。
羅成說道:“若是父親想要爭霸九州大陸,自然要保持燕城的獨立,此時正是九州大陸大世來臨的時候,九州大陸一統就是大勢。
這個時候,無論是臻國還是其他的諸侯國,都有着一統九州大陸的野心,而且九州大陸再一次一統的條件已經成熟,所以,九州大陸的大勢,就是最後必然一統。
父親若想要爭霸,就可以獨立,若是不想爭霸,最好不要獨立,否則最後早晚免不了被其他諸侯國吞併的命運,不是被臻國吞併,也會被其他諸侯國吞併。
若是父親想要爭霸九州大陸,就可以選擇獨立,相信這個時候,臻國顧忌明國和宋國,加上隋國領土還沒有被其完全消化掉,臻國暫時不是對燕城動兵。
就算臻國現在出兵,也是前來威懾父親的,而絕對不會攻下燕城,因爲那得不償失。
或許臻國有攻下燕城的能力,但一旦臻國強行攻破燕城,就算攻下了,也會損失慘重,到時候,明國和宋國不會坐視不理的。
那個時候,就算臻國攻下燕城,面對明國或者宋國的威脅,也是非常難過的,總的來說,攻下燕城,此時對於臻國來說,百害而無一利,臻國不會做出如此不理智的做法。
父親這個時候,若是寫信臣服臻國,以此爲條件,臻國也不會不答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