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大動作

這是寧遠任職濱海市市委書記以來第一次召開常委擴大會議。

會議主題一共有三個,會前下發的議程和內容引起了濱海市官場不小的震動。這三個議題涉及的方案都和官員的切身福利有關。用一較俗的話來形容,就是動了某些人的奶酪。

第一個會議主題是在濱海市範圍內實施政府車改試點工作。公車改革,在國內最早是蘇杭一帶地區提出的,做了一些試點工作。寧遠上任後對濱海市的公車使用情況進行過調研,發現公車開支在政府行政部門支出裡竟然佔到了17%的比例,這事對他的觸動十分大。

公車改革的敏感性太強,雖然有地方實施了試點,但是要真正施行起來卻舉步維艱,甚至先行試點的蘇杭地區也是雷聲大雨點小,最後甚至偃旗息鼓不了了之。

說到底,還是涉及了各階層領導,甚至是一般幹部的切身利益。就連是國家中央也對公車改革採取一種保守的態度,顯得十分謹慎,可想這裡頭的水有多深。

對於這次公車改革試點,寧遠是在常委會議上進行過討論的。

在會上,常務副市長馬海文首先發表了自己的意見:“據我瞭解,公車改革是個難以推進的困局,基本上就是一步死棋,不說首先推行公車改革的蘇杭地區某市,就拿東北某地來做例子,推行公車改革之後不到兩個月,幾乎將整個行政機構鬧得陷入了癱瘓的邊緣,咱們濱海市目前財政狀況並不樂觀,如果實施改革,車補方面又將是一筆不小的支出,恐怕本意想要減負,實際上是增加了支出。”

馬海文表態之後,其他常委的態度十分曖昧,都在心裡盤算着這筆賬,到底孰輕孰重。

寧遠只好點了名,讓一向穩重的副書記鐘山南談談自己的看法。

鐘山南的話果然是四平八穩,左右不沾,他說:“濱海市近年來的財政一直吃緊,許多縣級政府底下的幹部甚至每月只領取百分之七十的工資,就拿東河縣來說,上次還出過教師因爲工資待遇過低集體罷課的事情。每一輛公車每年的維修、用油、司機等費用加起來,至少也要個七八萬,多的甚至十幾萬,確實是一筆很大的負擔,從這方面看,公車改革尤其必要性。”

說到這裡,大家都以爲鐘山南是要給寧遠擂鼓,沒料到他話鋒一轉,又道:“但是一項改革工作,不光只能在紙面上計算經濟賬,也要適合國情、地情,我反覆斟酌,在現行的體制下,要真正實施起公車改革,並且落到實處,恐怕是困難重重,甚至會出什麼新問題也未可而知,是不是要更加慎重一點對待?”

聽罷他的一番話,與會的所有常委心裡啞然失笑,又不得不佩服鐘山南這種中間派的太極功夫是在是練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左一掌,右一拳,刀切豆腐兩面光,誰都沒得罪,既不反對,也不贊成。

最後倒是寧遠自己發表了一通意見,說:“咱們的國家機器,是在世界上公認運行成本最高的國家機器。面對這種評價,作爲黨員應該感到羞愧,而且咱們的政府是爲人民服務的政府,最終的目標還是要人民信任和滿意,所以無論政體上目前有什麼弊端,都可以通過改革慢慢推進,在摸索中前行和完善。剛纔馬副市長提到的其他地市的公車改革失敗例子,我覺得正好可以作爲我們的一種借鑑,不能說都是壞消息,更不能因噎廢食,固步自封。其實公車改革是勢在必行,既然將來我們濱海市遲早要做,不如早一點做,早走一步,正如當年南海省沿海城市紛紛轉型改革,吸納外資的時候,我們濱海市就是止步觀望,才導致今天落後於其他沿海兄弟城市,這是一個教訓,作爲我們濱海市的高級領導,更要有戰略的眼光,在更高的高度上去看待改革工作。”

這一番慷慨激昂的話後,會場上一篇安靜,所有人都在低頭沉思。從內心上講,林安然個人也認爲目前在濱海市實施公車改革似乎有些操之過急的嫌疑,但是正如寧遠所說,既然遲早要走這一步,早走一步未必不是好事。

正當林安然想發言支持寧遠的時候,一直閉口不語的劉大同卻發話了,而且話裡的內容讓所有人大出意料之外。

劉大同帶頭鼓起了掌,然後用一種幾近諂媚的口吻說:“我覺得寧書記的意見非常恰當,目前我們濱海市的領導班子裡就是缺乏銳意進取、敢於創新的氣魄和手段,寧書記的改革意向我百分百同意,是高瞻遠矚的一種體現,我絕對支持!也相信我們濱海市在寧書記的帶領下,一定會更加美好!”

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劉大同和寧遠之間的關係已是公開的秘密,如果劉大同站出來反對公車改革,大家覺得是理所當然,但這麼保無保留的支持寧遠,確實讓人大跌眼鏡。

不過林安然吃驚之餘,又有了一種新的猜想。劉大同這人的風格就是這樣,表面是支持,實則是做壁上觀。公車改革是得罪人的事情,劉大同最擅長就是挑撥離間,藉此機會挑撥下寧遠和廣大領導幹部之間的關係,對他而言百里無一害。

常委擴大會議上的第二個議題,則是宣佈實施《濱海市領導幹部掛點基層工作方案》。這個方案的出臺,也和寧遠上任後的調研有關。濱海市下轄四區六縣,寧遠上任後,用一個多月時間跑遍了各個縣級單位,高效率地和各縣區的領導班子進行了座談、會面。

每到一處,寧遠只談三個問題:一是現有的經濟水平和發展方向;二是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的對策;三是對他和本屆政府的要求和期望。

寧遠採取的是平等對話的方式,不預先通知,不提早下發調研話題,所到之處皆不讓任何人以書面的形式進行彙報,說到哪就談到哪,隨機發問。唯一的要求是要實事求是,不說空話假話,有話則長,無話則短。

很多時候,這種在官場上較爲特立獨行的方式讓許多地方領導手足無措,有些領導甚至在他面前一坐,額頭上憋出了一頭汗,嘴上卻一句像樣的話都說不出來。

一圈跑下來,寧遠感慨萬千,對同行的副書記鐘山南說,咱們國家的現在的官場體制就存在兩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一個是秘書政治的問題,領導都有專職秘書,很多時候文件下來了都是秘書細看,領導粗略看,然後秘書草擬講話稿或者上報材料,這樣一來,就成了秘書政治。所說的、所談的,都是秘書自己的話,沒領導多少思想在裡頭。

還有一個是以文傳文,以會代管的問題。一項工作,從上到下都是發文、開會、再發文、再開會。真正下到基層傾聽羣衆心聲,瞭解當地情況的領導寥寥可數。如此一來,難免造成人浮於事的情況。

這個掛點方案,說到底就是要讓領導放下身段,下到基層是辦實事、辦真事。要求市一級的領導,在所分管的條塊內,每年不少於一百個工作日下基層;縣區一級的領導要下到鎮鄉一層,鄉鎮一級要下到村居委一層。而且每到一個地方,必須形成詳盡的調研報告,由市委辦不定期隨機抽選幾個點,組成考覈組下去檢查是否有虛報、亂報行爲。

這兩個議題一拋出,與會的領導一片譁然。大家都知道,實施這兩項方案之後,大家平安官的舒心日子已經成爲了過去,起碼沒有從前那麼安逸舒坦了。

會議最後的一個主題,是關於開發區和臨海區舊城改造方案的啓動工作。這項工作涉及面千絲萬縷,要說起來,劉大同是始作俑者。

當年劉大同想在太平鎮搞石化煉化項目,結果讓林安然把秦老請來壞了事,無奈之下,只好回到開發區另覓地點實施這個項目。最後地點就定在開發區的油品碼頭附近,項目用地12。26平方公里,其中,陸域面積8。7平方公里,海灘回填面積3。56平方公里。

由於徵地面積大,附近幾條村的居民都要搬遷到別處。不過好事多磨,馬海文完成徵地工作後,恰逢國家產業結構調整階段,煉化項目在國家發改委處卡住了,一直沒批下來。

拖了一年多後,劉大同終於通過時任省長佟學良,得到了省政府的支持,同時又通過了香港的濱海商會,拉了一位香港弘基集團的李總回來,打算搞個合資的煉化企業。

不過時間拖得太長,原本搬遷的村民坐不住了,紛紛鬧騰了起來,要求回遷。可是煉化廠項目的前期剛剛展開,港商也剛剛進駐,項目至少要四年後才能完成,回遷暫時是不可能的。

經過研究,決定另覓地點先建好安置房把這些移民安置好了再說。可惜開發區工業用地多,要找一塊合適的安置地域是在不容易,最後選在了和臨海區交界的一塊地點,並且地方不夠,又經過市政府協調,徵用臨海區3。8平方公里的地域,共同建立安置點。

只不過,臨海區被徵用的3。8平方公里的安置點卻有一堆的歷史問題遺留。原本在十九世紀初期,濱海市一度淪爲法國殖民地,而這次徵用臨海區地域的所在位置,恰好就是臨海區最老城區之一,也是當年法國殖民者聚居的地方,裡頭許多十九世紀哥特式的建築,有一定的文化歷史價值。

而且在八十年代末期和九四年,濱海市兩度提出要對臨海區這片特殊的老城區進行一次舊城改造,只是涉及資金和其他一些歷史遺留問題所以遲遲未能展開。

這次涉及到煉化廠的安置問題,劉大同提出了一個一攬子方案,將開發區煉化廠安置項目和臨海區的舊城改造方案合併,一盤子解決。

這方案不可謂不好,只是實施起來千頭萬緒,歷屆政府就連一個臨海區的舊城改造方案都弄不好,何況這次又多了一個棘手的石化廠移民安置問題?

經過討論,最後個項目決定還是由馬海文具體負責,林安然擔任副組長協助。這個項目讓兩位市委常委擔綱,也顯示出濱海市委市政府的重視程度和決心。

第458章 更迭第255章 讓你告!第503章 越級上訪第643章 刁難第188章 鬥獸棋第350章 品酒第10章 初來報到(一)第280章 請也要請回來第746章 逆向思維第695章 張揚第2章 案中案第684章 決心第431章 酒廠變故第277章 黑店第263章 困境第457章 上當了第618章 新任關長第95章 傷情鑑定第354章 大計第315章 假公濟私第748章 逃出香港第521章 出人意表第85章 美女生猛第234章 談判第201章 胡漢三要回來了第29章 迎檢準備(三)第750章 雙規第334章 假惺惺第71章 似是故人來(二)第607章 賀新年其人第16章 一箭三雕第114章 你們這幫兔崽子第158章 入院第15章 土地糾紛(二)第614章 天衣無縫第740章 漏網之魚第52章 錢凡在想什麼第682章 絕境第435章 迫在眉睫第448章 行程第25章 二叔公的邀請第119章 高官如雲第335章 縣長有請第572章 密謀第691章 共識第706章 下殺手第373章 一損俱損第289章 雞飛狗跳第711章 酒會第603章 拒見第681章 爭執第597章 接風宴第286章 意外碰面第141章 困難重重第227章 剛柔並濟第304章 對峙第214章 歇斯底里第70章 回馬槍第692章 毛遂自薦第3章 工作分配(一)第701章 敲打第612章 雙簧戲第455章 肖老告別第179章 領導要多動嘴第233章 唱的哪出?第291章 網第432章 危機邊緣第648章 禮品第455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288章 捅上去第523章 流言第466章 上帝之手第46章 非一般的口供第303章 鋌而走險第149章 攀交情第43章 保命符第124章 市長約見第32章 伊甸園酒吧(二)第9章 別給我行那麼大禮(一)第700章 追根溯源第419章 消失的頁碼第87章 大傻和辣椒第212章 別得罪女人第661章 恐怖的手術刀第15章 土地糾紛(一)第431章 酒廠變故第318章 兩個世界第361章 擔責任第733章 千鈞一髮第714章 翻臉第455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602章 不愉快的見面第674章 拼子第94章 騎虎難下第376章 對錯第439章 向左走向右走第27章 鬼知道(二)第720章 餘地第356章 投資第387章 有備而來
第458章 更迭第255章 讓你告!第503章 越級上訪第643章 刁難第188章 鬥獸棋第350章 品酒第10章 初來報到(一)第280章 請也要請回來第746章 逆向思維第695章 張揚第2章 案中案第684章 決心第431章 酒廠變故第277章 黑店第263章 困境第457章 上當了第618章 新任關長第95章 傷情鑑定第354章 大計第315章 假公濟私第748章 逃出香港第521章 出人意表第85章 美女生猛第234章 談判第201章 胡漢三要回來了第29章 迎檢準備(三)第750章 雙規第334章 假惺惺第71章 似是故人來(二)第607章 賀新年其人第16章 一箭三雕第114章 你們這幫兔崽子第158章 入院第15章 土地糾紛(二)第614章 天衣無縫第740章 漏網之魚第52章 錢凡在想什麼第682章 絕境第435章 迫在眉睫第448章 行程第25章 二叔公的邀請第119章 高官如雲第335章 縣長有請第572章 密謀第691章 共識第706章 下殺手第373章 一損俱損第289章 雞飛狗跳第711章 酒會第603章 拒見第681章 爭執第597章 接風宴第286章 意外碰面第141章 困難重重第227章 剛柔並濟第304章 對峙第214章 歇斯底里第70章 回馬槍第692章 毛遂自薦第3章 工作分配(一)第701章 敲打第612章 雙簧戲第455章 肖老告別第179章 領導要多動嘴第233章 唱的哪出?第291章 網第432章 危機邊緣第648章 禮品第455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288章 捅上去第523章 流言第466章 上帝之手第46章 非一般的口供第303章 鋌而走險第149章 攀交情第43章 保命符第124章 市長約見第32章 伊甸園酒吧(二)第9章 別給我行那麼大禮(一)第700章 追根溯源第419章 消失的頁碼第87章 大傻和辣椒第212章 別得罪女人第661章 恐怖的手術刀第15章 土地糾紛(一)第431章 酒廠變故第318章 兩個世界第361章 擔責任第733章 千鈞一髮第714章 翻臉第455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602章 不愉快的見面第674章 拼子第94章 騎虎難下第376章 對錯第439章 向左走向右走第27章 鬼知道(二)第720章 餘地第356章 投資第387章 有備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