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兩人的絕症最終都不可能治癒,但花錢的那一個人,只要比沒花錢的人多活哪怕一天,誰又能說這一天的壽命就不是花錢買來的?
如果能想方設法地活命,哪怕只能多活一天半天,甚至一個小時,任何人恐怕都不會心甘情願的提前去死。
相比之下,花點錢又算得了什麼?
既然是這樣,旁人又憑什麼理直氣壯地說,花錢也買不到性命?
縱然不舉這種極端的例子,世上的每一個人,從出生那一刻到死亡來臨之前,爲了維持生命所必需進行的吃喝拉撒睡,哪一樣不需要用錢呢?
如果世上真的有清高到視金錢如糞土的人,那至少請他從出生那一秒鐘起就不用動用任何“糞土”,自己想辦法維持生活所需,吃穿用度全部自己動手,最好是直接隱居到深山老林,遠遠避開“糞土”橫流的人類社會……
這樣活過一輩子,等他死的時候,他才真正有資格說,自己視金錢如糞土了。
如果做不到,那你一邊鄙視金錢如糞土,一邊又死活離不開這種“糞土”,還要爲了追求“糞土”的數量辛辛苦苦的工作,這不是故作清高又是什麼?
簡直就是腦子有病……
錢是個好東西,有人愛財如命,也有人視若淡然,但卻沒有人能離開它真正的遺世獨立。因爲我們所生活的正常社會,本身就是在金錢貿易體系的依託下才能成形並發展,一旦金錢體系崩潰,社會也將劇烈動盪,甚至不復存在。
這一點,僅僅是從近些年來金融危機所造成的巨大影響,便可以感知一二。
即使是未開蒙的原始社會都有以物易物的“經濟貿易雛形”,何況是高速發展的如今。而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所謂的“視金錢如糞土”——
要麼就是有錢人故作姿態的炫耀,要麼就是失敗者吃不到葡萄還說葡萄酸的嫉妒心理,亦或者是某些人爲了刻意擡高自己,故作清貴的代言詞。
幾乎沒有第四種可能。
有錢便能解決生活中絕大多數的困擾,即使不是全部,但至少能讓人生活得更加舒心。
人只要過得舒心了,心情和脾氣自然就會變好,反過來又會促進生活,同時影響到身邊的人,然後良性循環,日子自然越過越舒坦。
而相反的,如果一個人的生活裡處處都是麻煩,處處都遇到困難,自身又沒本身快速解決,於是被這些源源不斷的麻煩壓迫得喘不過氣,每天都過得煩心不已,試問心情又怎麼好得起來?
心煩心燥之下,任何一點小事都有可能成爲引爆情緒的導火索,迫使人將這種煩躁的情緒發泄到身邊人的身上,若是身邊人願意容忍也就罷了,若是不願意,爭吵就是難以避免的事情。
這就是爲什麼,越是貧苦的家庭,往往就越容易出現各種矛盾。
而每一次因爲生活瑣事而發生的爭吵,都會對兩人的感情造成傷害,次數多了,便會漸漸消磨掉彼此的感情,累積下疲憊和厭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