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大兵壓境

一月十九日,夜間十一點三十分,離戚凱威訂下的最後期限還有半個小時,魏成龍向前線部隊下達了進攻伏爾加格勒的命令。

伏爾加格勒會戰開始了。

這場會戰,不僅僅是圍繞伏爾加格勒展開的,而是在南起阿斯特拉罕、北到薩拉托夫的廣大戰場上展開的。中國陸軍在最初動用了十六個集團軍,其中在前線作戰的是十四個集團軍,另外兩個集團軍充當戰略預備隊。戰場的另外一面,美俄聯軍的主力是俄軍高加索方面軍與伏爾加河方面軍,此外還有美軍的十個師與庫爾斯克方面軍的一部分。戰役後期,中國陸軍投入的兵力增加到了二十六個集團軍,美俄聯軍則增派了莫斯科方面軍、烏里揚諾夫方面軍與烏拉爾方面軍的一部分,以及美國增派的十八個師。最終,雙方在這塊戰場上投入的兵力超過了六百萬。

自開戰以來,這是規模最大的一場地面戰爭。

伏爾加格勒——這座曾經被叫做斯大林格勒的城市——註定會再次書寫一頁充滿了血腥與殺戮的歷史篇章,再次成爲決定戰爭走向的偉大戰場,也再次讓交戰雙方在這裡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通過前面的介紹,基本上可以肯定,伏爾加格勒會戰是可以避免的,準確的說是會戰的慘烈結果完全可以避免。

如果延遲一個月,這場會戰將截然不同。

可惜的是,戚凱威與黃瀚林沒有給魏成龍一個月,哪怕多一天都不行。

會戰打響後,地面進攻卻沒有開始,除了魏成龍故意拖延地面進攻,也與前線部隊的情況有關。

相對而言,第三十九集團軍的情況最爲糟糕。

與戰前相比,第三十九集團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主要就是“瘦身”,即裁掉過多的裝甲部隊,補充一支陸軍航空兵聯隊,兵力控制在五萬人左右,與其他甲類集團軍相當,不再是獨一無二的重裝集團軍。

對第三十九集團軍來說,這樣的裁減是有利的,比如丟掉了沉重的後勤保障負擔。

按照戰前的編制,第三十九集團軍的後勤保障總量是其他集團軍的一點五倍,更適合在本土作戰。戰場上的實際情況已經證明,絕大部分時候,增大集團軍的編制規模並不能有效提高集團軍的作戰能力。即便在戰術層面上,編制規模的大小也不是決定戰鬥勝負的主要因素了。

綜合這些情況,第三十九集團軍在參戰前就完成了瘦身工作。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第三十九集團軍仍然是中國陸軍中的王牌部隊,戰鬥力絕對排在前兩位。

只是,在阿赫圖賓斯克戰役後,第三十九集團軍受到了很大的“打擊”。

不是肉體上的打擊,而是心理上的打擊。

在第三十九集團軍身上,中國陸軍存在的一個問題暴露了出來:迅速擴充軍隊規模導致官兵素質降低。

前面已經提到,在戰爭爆發後,戚凱威開始破格提拔士兵擔任軍官。

雖然戚凱威早就有所準備,即在和平時期,中國陸軍的建設以培養骨幹人員爲主,以便在大戰時迅速擴充軍隊規模,因此除了軍官,士兵也獲得了很多培訓機會,軍士在士兵中的比例超過了八成,而幾乎所有非專業性軍士都能在進行簡單培訓後成爲基層軍官,這就意味着,中國陸軍中有將近四十萬基層軍官儲備人才,而在大戰時期,能夠在此基礎上把軍隊規模迅速擴充到四百萬以上。但是在進行擴充的時候,也有人提出了反對意見,即迅速擴充兵力必然會導致官兵素質下降,從而導致軍隊的總體戰鬥力下降。當時,帶頭反對的就是魏成龍,在他看來,陸軍應該仿效陸戰隊,建立高效的士兵培訓機制,並且把新兵的培訓週期延長到一年以上。魏成龍的想法很好,可是根本辦不到,因爲陸軍不是陸戰隊,陸軍面對的嚴酷環境也不是陸戰隊能比的。要知道,在陸戰隊身後還有強大的海軍,只要海軍還在大洋上活動,陸戰隊受到的壓力就不是很大,最多不過推遲發動戰略反擊的時間。陸軍就沒有這麼好的環境了,蠕國不能在戰時迅速擴充兵員,那麼在強敵寇邊的時候,所要面對的就是亡國的危險。

不可否認,魏成龍的擔心是有道理的。

主要就是,決定陸軍戰鬥力的基礎因素中,除了優秀的基層軍官,還得有同樣出色的軍士與訓練有素的戰士。

可見,戚凱威採取的方式,實際上只重視基層軍官,忽視了軍士與戰士。

由此導致的結果就是,在軍隊規模迅速擴充的時候,各支作戰部隊的戰鬥力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主要就是,爲了擴充軍隊規模,各甲類集團軍的基層官兵大批晉升爲軍官,而補充到這些部隊裡的,就是那些只訓練了不到半年的新兵。

第三十九集團軍也不例外,在開赴遠東戰場後,該集團軍流失了六成的基層官兵。

雖然補充兵員不是難事,而且中國陸軍的訓練水準也超過了其他國家的陸軍,但是徵召的新兵依然是新兵,肯定比不上戰前服役的職業軍人,更比不上經驗豐富的老兵,戰鬥力下降在所難免。

相對而言,官兵心理素質的降低程度最爲顯著。

阿赫圖賓斯克戰役結束後,第三十九集團軍有差不多八千名官兵接受了心理諮詢,其中三千一百六十七人被診斷患上了“戰爭綜合症”,需要接受心理治療,而且有六百多名官兵被遣返。

事實上,當時中國軍隊對心理醫學還不夠重視,很多患了“戰爭綜合症”的官兵只能得到戰地醫生的幫助,而戰地醫生中幾乎不懂心理學,往往會開一些抗抑鬱藥物,把“戰爭綜合症”解釋爲一種高壓力下的精神病症,而沒有給予正確的治療。當時,只有極少數病症嚴重到已經影響了正常活動的官兵,纔會被遣返,送到後方的大醫院裡,接受心理學專家的專門診治。

其實,正是阿赫圖賓斯克戰役,開始讓中國陸軍重視心理疾病。

只是,在二零五四年初,中國陸軍中的心理學專家還不是很多,而且對官兵的心理狀態也不夠重視。要到二零五五年下半年,隨着對戰爭心理疾病的研究愈發深入,陸軍纔開始重視前線官兵的心理狀態,並且爲前線官兵提供更加全面的心理諮詢,着手解決心理疾病造成的影響。

當時,第三十九集團軍的官兵依然得在前線作戰。

所幸的是,魏成龍已經認識到了這個問題,而且認爲正是新兵比例偏高,導致第三十九集團軍戰鬥力下降。

事實上,魏成龍的這個認識是錯誤的。

根據戰後統計數據,服役一年之後的士兵患心理疾病的比例高於新兵,因此士兵參戰經歷多寡並不是心理疾病的主要因素。戰爭心理疾病的根源是快節奏、高強度的作戰行動對軍人造成了嚴重的精神負擔,而最有效的解決辦法,就是讓部隊輪番作戰,讓前線官兵獲得充足的休整時間。

當時,魏成龍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把第三十九集團軍撤下來休整。

雖然戚凱威給他的時間非常有限,讓他無法讓第一梯隊與第二梯隊輪換,但是他至少能夠把狀態最糟糕的部隊換下來。

頂替第三十九集團軍的是第四十二集團軍。

只是,受戰場條件限制,特別是時間緊迫影響,第三十九集團軍沒有撤退到哈薩克斯坦擔任戰略預備隊,而是留在第四十二集團軍後面,充當戰役預備隊,不久之後就被送上了戰場。

按照魏成龍的部署,攻打伏爾加格勒的行動將從三個方向展開。

首先是以第三十八集團軍、第一三八集團軍爲主力,第二三八集團軍充當預備隊的中央集團軍羣直接進攻伏爾加格勒;其次是以第六十五集團軍、第一六五集團軍爲主力,第二六五集團軍充當預備隊的北方集團軍羣攻打薩拉托夫;然後是以第四十二集團軍、第一三九集團軍爲主力,第三十九集團軍充當預備隊的南方集團軍羣從阿斯特拉出發,向黑海與高加索方向進軍。三支集團軍羣后面是由第一五四集團軍、第二五四集團軍、第一四二集團軍、第二四二集團軍與第二三九集團軍組成的戰役預備隊,再往後是由第十五空降集團軍與第一一五集團軍組成的戰略預備隊。如果有必要,魏成龍還能調動第一一一集團軍、第一一二集團軍、第一一四集團軍與第一一六集團軍。到二月底,還將增加第一一七集團軍、第一一八集團軍、第一一九集團軍與第一二零集團軍。到了四月份,還有第一二一集團軍、第一二二集團軍、第一二三集團軍、第一二四集團軍、第一二五集團軍與第一二六集團軍成編,能夠派往戰場。

由此可見,魏成龍手裡的兵力非常充足。

只是,攻打伏爾加格勒的戰鬥並沒有因爲兵力充足而變得易如反掌。

至少在,一月下旬,這場會戰打得極爲艱苦,差點演變成爲一場導致中國陸軍遭遇首次慘敗的災難。

第18章 坦克戰第121章 全電動潛艇第27章 山窮水盡第6章 定論第16章 準備第2章 完美主義者第7章 突然襲擊第41章 瘋狂準備第97章 針鋒相對第306章 第一步第237章 攻堅戰第76章 新機會第65章 國家意志第91章 勇敢的代價第105章 新德里戰役第114章 全力招架第44章 歷史使命第65章 全面行動第81章 進攻制勝論第217章 進軍澳洲第8章 擴軍浪潮第31章 圍攻埃拉特第90章 機遇第197章 僅此一回第76章 樂觀派第144章 拿命去賭第279章 三大定律第67章 新式攻擊法第147章 海航突擊第37章 再接再厲第51章 精密計劃第8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66章 起航第16章 急轉直下第273章 共同化第90章 高效率打擊第191章 最後的機會第210章 甕中之鱉第24章 變數第35章 後方部署第5章 軍事冒險第157章 司令部風波第56章 快馬加鞭第301章 暴政時代第165章 按兵不動第160章 空中打擊第84章 戰略平衡第55章 積極外交第2章 完美主義者第107章 全面壓上第107章 全面壓上第55章 積極外交第71章 新理論第123章 女性軍人第212章 竭盡全力第28章 九死一生第4章 忙碌的春節第93章 最後的攻擊第232章 政治戰爭第286章 中美聯合體第234章 推波助瀾第41章 瘋狂準備第57章 戰術偵察第136章 夾心餅乾第177章 大兵壓境第83章 離岸平衡手第139章 艦隊示威第37章 再接再厲第24章 人道主義援助第191章 艦隊出動第17章 從基礎做起第2章 利益交換第157章 司令部風波第249章 舉世震驚第26章 逐步推進第52章 空中力量第155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290章 人口大爆發第67章 突然打擊第124章 風光無限第34章 矯枉過正第118章 海上巨無霸第75章 真真假假第173章 振奮軍心第211章 宣傳榜樣第58章 邁向戰爭第54章 突然襲擊第123章 女性軍人第59章 於公於私第197章 無果而終第47章 前哨第78章 船隊的喪鐘第25章 光明磊落第3章 大國實力第94章 戰略價值第138章 運氣因素第249章 舉世震驚第287章 警鐘第147章 上將之子第102章 海上屠場
第18章 坦克戰第121章 全電動潛艇第27章 山窮水盡第6章 定論第16章 準備第2章 完美主義者第7章 突然襲擊第41章 瘋狂準備第97章 針鋒相對第306章 第一步第237章 攻堅戰第76章 新機會第65章 國家意志第91章 勇敢的代價第105章 新德里戰役第114章 全力招架第44章 歷史使命第65章 全面行動第81章 進攻制勝論第217章 進軍澳洲第8章 擴軍浪潮第31章 圍攻埃拉特第90章 機遇第197章 僅此一回第76章 樂觀派第144章 拿命去賭第279章 三大定律第67章 新式攻擊法第147章 海航突擊第37章 再接再厲第51章 精密計劃第8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66章 起航第16章 急轉直下第273章 共同化第90章 高效率打擊第191章 最後的機會第210章 甕中之鱉第24章 變數第35章 後方部署第5章 軍事冒險第157章 司令部風波第56章 快馬加鞭第301章 暴政時代第165章 按兵不動第160章 空中打擊第84章 戰略平衡第55章 積極外交第2章 完美主義者第107章 全面壓上第107章 全面壓上第55章 積極外交第71章 新理論第123章 女性軍人第212章 竭盡全力第28章 九死一生第4章 忙碌的春節第93章 最後的攻擊第232章 政治戰爭第286章 中美聯合體第234章 推波助瀾第41章 瘋狂準備第57章 戰術偵察第136章 夾心餅乾第177章 大兵壓境第83章 離岸平衡手第139章 艦隊示威第37章 再接再厲第24章 人道主義援助第191章 艦隊出動第17章 從基礎做起第2章 利益交換第157章 司令部風波第249章 舉世震驚第26章 逐步推進第52章 空中力量第155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290章 人口大爆發第67章 突然打擊第124章 風光無限第34章 矯枉過正第118章 海上巨無霸第75章 真真假假第173章 振奮軍心第211章 宣傳榜樣第58章 邁向戰爭第54章 突然襲擊第123章 女性軍人第59章 於公於私第197章 無果而終第47章 前哨第78章 船隊的喪鐘第25章 光明磊落第3章 大國實力第94章 戰略價值第138章 運氣因素第249章 舉世震驚第287章 警鐘第147章 上將之子第102章 海上屠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