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狂妄自大

收費章節(12點)

二零五六年二月十日,第一批十座經過改裝的海上基地到達前線。

與“戰術型海上基地”相比,這種“戰略型海上基地”的主體結構一樣,因此在使用中仍然可以搭載戰術戰鬥機,主要區別是多了專門爲支持轟炸機而改裝的附加平臺,比如維護平臺停放平臺彈藥儲運平臺等。這種簡單改裝,一是可以使用之前的戰術海上平臺,以便降低改裝費用,二是能夠縮小工程量,加快改裝速度,三是避免煩瑣的測試,儘快投入實戰應用。

經實戰考驗,戰略海上平臺具有非常高的實戰價值。

當時,一座配備兩套停放平臺的戰略海上平臺能夠搭載五十架轟炸機,前沿部署時能把轟炸機的作戰半徑縮短百分之六十以上,因此五十架轟炸機的作戰效率,相當於部署到後方機場的一百架轟炸機。十套戰略平臺,總共搭載了五百架轟炸機,其實際作戰效率相當於後方的一千架轟炸機。

後來,空軍發現,可以把停放平臺增加到四座,即在保留兩百架戰鬥機的情況下,把轟炸機的攜帶數量增加到一百架,也不會對轟炸機的作戰效率產生明顯影響,相當於把戰略海上平臺的利用效率提高了一倍。

得到空軍的好評之後,海軍開始改造更多的戰略海上平臺。

可惜的是,當時海軍手裡就只有十座海上平臺,而新增的海上平臺都沒能在戰爭結束之前投入使用。戰後,這些海上平臺全部改裝了海上航天發射場,開始爲航天服務,也算得上是廢物利用了。

在戰略轟炸強度得到保證之後,牧浩洋把攻打美國本土的時間訂在了二月底。

可以說,到這個時候,美國戰敗已經沒有絲毫懸念了。

要知道,在十座海上平臺投入戰鬥之後,中國空軍的戰略打擊能力提高了三分之一,也藉此機會擴大了轟炸範圍。

二月十二日,中國空軍轟炸機羣首次飛越洛基山脈,用重型巡航導彈打擊了鹽湖城丹佛拉斯維加斯菲尼克斯與阿爾伯克基附近的美軍基地。兩天之後,中國空軍的轟炸機羣又進行了一次長途奔襲,重點轟炸了得克薩斯州的油田與石油化工工廠。

雖然在此之後,受轟炸機損失重大影響,中國空軍的轟炸行動有所收斂,但是到二月二十日,隨着J-31M(部署在海上基地上)與J-33M,即J-31/J-33的終極改進型服役,加上由DY-2改裝的超級加油機大規模服役,護航戰鬥機的作戰半徑達到了四千公里,可以掩護轟炸機深入美國腹地,針對美國東部地區的轟炸行動再次開始,而且打擊範圍擴大到了美國的基礎工業領域。

當時,空軍爲了提高護航戰鬥機的航程,一口氣改裝了六百架DY-2。這種超級加油機能夠攜帶三百噸燃油,在充電飛機的支持下,到前方巡邏數十個小時,隨時爲作戰飛機補充燃油,而一架超級加油機就能支持二十到四十架護航戰鬥機或者支持十架到二十架戰略轟炸機。

中國空軍擴大轟炸範圍,也與美國西海岸地區的防空力量被徹底摧毀有關。

到了二月底,中國空軍與海軍把空中戰線推進到了美國西海岸上空,艦隊甚至一度到達離美國海岸線不到一百公里的地方。在艦隊的掩護下,加油機集中在三處地點待命,大幅度提高了戰鬥機與轟炸機的作戰效率。

由此可見,大規模戰略轟炸已經全面展開。

在戰火燒到美國本土之後,美國戰敗就只是時間上的事情了。

也就在這個時候,大戰第一次出現了結束的跡象。

二月二十四日,美國通過瑞士文萊與不丹這三個永久中立國,向中國發出了開戰之後的第一份停戰書。

是停戰書,而不是投降書。

也就是說,美國要求體面的停戰,並且沒有爲停戰開出多少條件,反而要求中國承諾在停戰之後,把軍隊撤回到戰前所在區域。

說得直接一點,停戰的目的是恢復戰前狀態。

這是停戰書嗎?

wωω ●тт kán ●¢ ○

如果美國掌握着戰略主動權,壓着中國打,提出這樣的停戰條件,可以說美國當局非常具有騎士精神。

問題是,現在是中國掌握着主動權,壓着美國打。

也就只能說,美國當局太不知天高地厚了。

要知道,中國被迫參加這場戰爭,絕對不是在爲遭到偷襲的太平洋艦隊復仇,也就絕對不可能在戰後恢復到戰前狀態。

當時,中國外交部給出的答覆很簡單:美國的唯一選擇就是無條件投降。

事實上,這只是外交部的答覆。原因很簡單,在二零五六年初,東方同盟集團還沒有就如何處置美國達成一致。雖然大部分國家都認爲美國必須無條件投降,但是也有不少國家認爲不應該欺人太甚。

當時,中國在這個問題上也非常猶豫。

原因很簡單,美國是一個大國,而且是僅次於中國的第二大國,不管怎麼處置,都是非常棘手的事情。

佔領美國的話,中國肯定會背上沉重的負擔。

要知道,別所幫助美國進行戰後重建,就是管理這個面積超過九百萬平方公里,人口超過七億的國家,都是一件極爲困難的事情。說得直接一些,就算徹底打敗了美國,中國也不可能佔領美國,因爲長期佔領美國,除了巨大的經濟負擔,還會引發抵抗行動,讓中國在取勝之後戰敗。

像對付俄羅斯那樣對付美國?

顯然也行不通,俄羅斯在戰敗的時候,其實際控制區內只有不到三千萬人,而其總人口也就一億,國土面積差不多是美國的兩倍,因此人口密度實際上只有美國的十四分之一,且三分之二的地區是人跡罕至的冰原。也就是說,俄羅斯可以被肢解可以被分割甚至有可能被滅絕,但是美國不會。

從長遠考慮,肢解與分裂美國的害處比保持一個完整的美國大得多。

另外,還得考慮戰時的情況。

要知道,如果中國決定出兵佔領美國,肯定會讓盟軍加入,而且像對待美國這種地廣人稠的國家,唯一有效的辦法就是讓盟軍分區佔領,由此就必然導致最嚴重的後果,即按照佔領區分割美國。

只要有遠見的人,都應該知道,這將是一場災難。

從本質上講,可以把美國的領土分成幾部分,但是絕對不可能以次消除美國民衆的國家意志。最終結果就是,在佔領軍的影響力降低之後,美國肯定會再次統一,而且很有可能是以反抗佔領軍的方式實現統一,而重新統一的美國,必然把佔領國特別是中國當成頭號大敵,也就會再次成爲中國的潛在威脅。

要知道,中國拼了命的打贏這場戰爭,就是要消除美國的潛在威脅。

那麼,如何才能夠消除美國的潛在威脅呢?

顯然,消除美國的潛在威脅,關鍵不在於擊敗美軍也不是打垮美國的經濟更不是分裂美國的土地,因爲軍隊可以重建經濟肯定會復甦領土也會再次統一,真正的關鍵是消除美國人心裡的仇恨,特別是對中國的仇恨,不再把中國當成敵人,而是把中國當成共同發展的朋友。

爲此,就絕對不能肢解與分裂美國。

當時,在美國第一次提出停戰請求之後,中國國內就出現了一個聲音,即宣稱中國需要的絕對不是一場“迦太基式的和平”,因此不能以戰勝者的身份來隨意處置美國,而是應該充分考慮與尊重美國民衆的自願選擇。

在中國高層中,持這一觀點的主要就是杜小蕾。

在向黃瀚林牧浩洋等人說明情況的時候,杜小蕾提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協約國在戰爭結束之後強加到德國身上的不平等條約,不但沒有讓德國解除武裝,還在德國民衆心裡埋下了仇恨的種子,最終引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杜小蕾藉此發出警告,中國絕對不能讓第三次世界大戰變成第四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更不能把不平等條約強加到美國身上,因爲那不是和平條約,只是一紙休戰條約,幾十年之後,美國就將再次崛起,並且懷着滿腔仇恨引發第四次世界大戰。

黃瀚林明白這個道理,牧浩洋也明白這個道理。

就算有信心打贏第四次世界大戰,也會爲此付出更爲慘烈的代價,讓更多的中國人遭受戰火荼毒。

問題是,在二零五六年初,與美國停戰是肯定不可能的事情。

別的不說,美國自以爲是提出的那些停戰條件,根本就不可能被中國接受。

此外,歐洲聯邦對此採取的態度,也讓中國無法接受。要知道,在東方同盟集團中積極主張與美國停戰的就只有歐洲聯邦,而該行爲,被中國甚至是其他盟國看成是在變相袒護美國,維護西方文明。

還有,英國在一月底宣佈參戰,也影響了中國的立場。

美國真打算停戰的話,就不會在這個時候策動英國參戰,因此在所有人眼裡,美國根本沒有停戰的誠意,只是借停戰來拖延中國軍隊,獲得喘息機會,以便完善本土防禦,甚至進行戰略反擊。

停戰不可能,那就只有打下去了。

第43章 格鬥戰鬥機第1章 新崗位第7章 又見熟人第44章 出山第33章 最後反擊第49章 拋開幻想第178章 進攻心切第296章 能量假說第76章 作戰策劃第14章 合作與矛盾第45章 阻止戰爭第114章 戰略項目第21章 突如其來第79章 撲火第86章 精心部署第106章 利益決定一切第75章 咄咄逼人第136章 夾心餅乾第166章 硬骨頭第30章 緊急攔截第256章 取勝的基礎第246章 登陸美國第298章 決裂第43章 根源第43章 根源第15章 針尖對麥芒第44章 加速追擊第17章 緊急出動第195章 兩手準備第34章 炮戰第81章 臨時調整第17章 新的選擇第217章 乘勝追擊第14章 合作與矛盾第42章 糧食換土地第222章 邊打邊談第60章 精銳之師第166章 百密一疏第285章 行星大發現第45章 關鍵情報第28章 出人意料第103章 猛然清醒第6章 點火第78章 船隊的喪鐘第208章 東線起波瀾第73章 餘波第48章 交戰第80章 戰術推斷第31章 事態惡化第52章 統一意見第25章 奮起一戰第47章 假設第76章 水下力量第81章 進攻制勝論第230章 重壓之下第231章 被迫停戰第274章 覺悟第43章 南亞明珠第29章 爲下一場戰爭第4章 戰爭陰雲第22章 年關第18章 戰爭推手第158章 二虎相爭第49章 果斷反擊第22章 還以顏色第14章 首相之死第31章 風捲殘雲第37章 遠洋護衛第5章 鐵娘子第38章 全球性災難第34章 理智戰勝衝動第13章 無限制第63章 朋友第201章 輕型對輕型第15章 虧本買賣第108章 因勢利導第24章 人道主義援助第57章 理想的光芒第13章 風起雲涌第108章 因勢利導第75章 改革的前奏第49章 果斷反擊第185章 海軍利器第3章 絕不是巧合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3章 大國實力第205章 多頭進攻第236章 億噸艦隊第22章 大決戰第300章 瘋狂的頂點第11章 取經第77章 微型超級大國第219章 做徹底第96章 高調第18章 猛然覺醒第66章 不可避免第9章 錯誤的航線第64章 直接證據第6章 錯失先機第16章 耐心等待
第43章 格鬥戰鬥機第1章 新崗位第7章 又見熟人第44章 出山第33章 最後反擊第49章 拋開幻想第178章 進攻心切第296章 能量假說第76章 作戰策劃第14章 合作與矛盾第45章 阻止戰爭第114章 戰略項目第21章 突如其來第79章 撲火第86章 精心部署第106章 利益決定一切第75章 咄咄逼人第136章 夾心餅乾第166章 硬骨頭第30章 緊急攔截第256章 取勝的基礎第246章 登陸美國第298章 決裂第43章 根源第43章 根源第15章 針尖對麥芒第44章 加速追擊第17章 緊急出動第195章 兩手準備第34章 炮戰第81章 臨時調整第17章 新的選擇第217章 乘勝追擊第14章 合作與矛盾第42章 糧食換土地第222章 邊打邊談第60章 精銳之師第166章 百密一疏第285章 行星大發現第45章 關鍵情報第28章 出人意料第103章 猛然清醒第6章 點火第78章 船隊的喪鐘第208章 東線起波瀾第73章 餘波第48章 交戰第80章 戰術推斷第31章 事態惡化第52章 統一意見第25章 奮起一戰第47章 假設第76章 水下力量第81章 進攻制勝論第230章 重壓之下第231章 被迫停戰第274章 覺悟第43章 南亞明珠第29章 爲下一場戰爭第4章 戰爭陰雲第22章 年關第18章 戰爭推手第158章 二虎相爭第49章 果斷反擊第22章 還以顏色第14章 首相之死第31章 風捲殘雲第37章 遠洋護衛第5章 鐵娘子第38章 全球性災難第34章 理智戰勝衝動第13章 無限制第63章 朋友第201章 輕型對輕型第15章 虧本買賣第108章 因勢利導第24章 人道主義援助第57章 理想的光芒第13章 風起雲涌第108章 因勢利導第75章 改革的前奏第49章 果斷反擊第185章 海軍利器第3章 絕不是巧合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3章 大國實力第205章 多頭進攻第236章 億噸艦隊第22章 大決戰第300章 瘋狂的頂點第11章 取經第77章 微型超級大國第219章 做徹底第96章 高調第18章 猛然覺醒第66章 不可避免第9章 錯誤的航線第64章 直接證據第6章 錯失先機第16章 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