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核潛艇的明天

在第二次印度洋戰爭迸前,中國海軍正在建造099型攻擊核潛艇。

從xng能上講,099型完全越了“弗吉尼亞”級,某些方面過了“小石城”級,是中國海軍第一種能夠與美軍最新式核潛艇抗衡的攻擊核潛艇,只是比起已經動工建造的“波特蘭”級仍然有較大的差距。

當時,海軍計劃分兩批建造十六艘,即全部取代095型。

結果,受全電動潛艇項目影響,099型只建造了八艘,全部在二零四六年服役。爲了維持核潛艇部隊的規模,八艘095型在二零四六年返回造船廠,進行了服役之後的第三次現代化改進,把服役壽命延長到了二零五五年之後。這麼做,不是爲了維持攻擊核潛艇部隊的戰鬥力,而是留下經驗豐富的官兵。要知道,培養一批攻擊核潛艇的官兵,至少需要三到五年的時間。

到了二零四六年,海軍已經找準了攻擊核潛艇的展方向。

說得間接一點,就是以可控聚變反應堆取代裂變反應堆,把動力系統的xng能提高十倍以上,在此基礎上開出xng能愈加先進的攻擊核潛艇。只是,在具體實施的時候,海軍遇到了無法逾越的障礙。

潛艇不是水面戰艦,配備的電子設備的功率不會大到哪裡去,也用不了那些需要大量電能的武器系統。即便在今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魚雷仍然是潛艇的主要武器,因而潛艇沒有耗電大戶。

問題就是,有了強勁的動力系統,還得把強大的動力揮出來,也就需要同樣強大的推進系統。

這就是最大的問題。

早在設想c3型航母的時候,中國海軍就通過水池試驗證明了一個問題,即現有的任何一種推進設備,在使潛艇的潛航度達到四十五節的時候,都會產生巨大大噪聲,使潛艇喪失隱蔽xng。

當時,這個試驗主要是爲c3級航母的度標準提供依據。

說得間接一點,c3級把最高航設爲四十五節,除了戰術上的需求之外,也與艦隊反潛有關。

問題是,中國潛艇也同樣避免不了這個問題。

到第二次印度洋戰爭迸前,中國海軍已經認識到,僅通過提高動力系統功率來提高潛艇航,已經行不通了。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是中國海軍開始重視全電動潛艇,並且降低攻擊核潛艇地位的主要原因之一。要知道,只需對高持續航行能力沒有過高要求,全電動潛艇完全能夠取代攻擊核潛艇。

只是,全電動潛艇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當時,海軍通過計算機模仿,得出了一個結論,即在用泵推進器的時候,潛艇在四十五節時的噪聲高達一百六十分貝。

這是個什麼概念

設在關島的美軍水下監聽系統就能覺從那霸港出來的中國潛艇,沒有任何一種潛艇能在這麼大的噪聲下活動。更嚴峻的是,巨大的噪聲也大幅度降低了潛艇自身的探測能力,等於成了聾子。

明顯,海軍需要一種愈加安靜的推進系統。

當時,在這方面的研究已經取得了突破,即磁流體推進系統。

從理論上講,磁流體推進系統沒有運動部件,因而不會產生空噪聲,能夠把推進系統的噪聲降爲零。雖然現實與理論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潛艇航過三十五節之後,磁流體推進系統的靜音效果非常明顯。在二零四五年之前,中國海軍的理論研究表明,磁流體推進系統能使潛艇在四十五節時的噪聲降低到一百一十分貝以內,如果輔助其他降噪措施,比如採用仿生消聲瓦,優化潛艇的流體結構,有足夠的把握把潛艇的噪聲強度降低到一百分貝以內。

能夠說,低於一百分貝是最低要求。

如此一來,就只能在磁流體推進技術上做文章了。

問題是,到二零四五年的時候,中國海軍的幾臺測試設備的能源利用效率只有可憐的百分之一。

也就是說,當時磁流體推進系統只能把百分之一的能量轉化爲推進力。

這是個什麼概念

從理論上講,要把一艘水下排水量爲一萬噸的攻擊核潛艇加到四十五節,並且保持這個度航行,推進系統的輸出功率至少需要達到一萬五千千瓦,也就是十五兆瓦,因而動力系統至少需要一千五百兆瓦的輸出功率。

毫無疑問,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爲“泰山”級航母的兩座反應堆的輸出功率也就一千多兆瓦。以當時的技術,根本不可能在一萬噸級的攻擊核潛艇上安裝兩座jh44型反應堆。

從理論上講,至少要把磁流體推進系統的能量轉換效率提高到百分之十,纔有可能具備實用價值。

爲此,海軍在磁流體推進技術上投入了鉅額研製經費。

能夠說,該技術能否成熟,間接關係到了攻擊核潛艇的命運。

當時,在該領域進行深入研究的不僅有中國海軍,也有美國海軍,因爲大家都知道,這是必須攻克的技術難關。

萬幸的是,技術進步總是乎預料。

到二零四七年的時候,中國海軍投資研製的磁流體推進系統的能量轉化效率就突破了百分之五,而且已經處理了主要技術難題。根據軍事情報局提供的情報,美國海軍在該領域的研究也取得了嚴峻突破,只是美國在可控聚變反應堆的小型化問題上做得不完全,因而在相關領域的研究進度遠遠比不上中國。別的不說,美國規劃的下一代航母依然採用了裂變反應堆,而且依靠以往的技術積累,把裂變反應堆的輸出功率提高到了兩百兆瓦,能夠在安裝四座反應堆的情況下,把下一代航母的最大航提高到四十五節左右。如果美國已經在聚變反應堆小型化上取得了嚴峻突破,就沒有任何理由繼續採用裂變反應堆,因爲聚變反應堆的功率密度比裂變反應堆高了十倍以上。

受此影響,二零四七年底,海軍提出了新一代攻擊核潛艇的建造方案。

按照海軍的要求,新一代攻擊核潛艇將採用磁流體推進系統與可控聚變反應堆,最大潛航度不得低於四十五節,而且在以四十節航行時的總體噪聲強度不得過一百分貝,具備強大的持續作戰能力。

能夠說,這個要求並不低。

即便動力系統與推進系統的問題得到處理,也需要在其他領域取得嚴峻突破,比如研製出xng能更好的仿生消聲瓦,把潛艇的流體阻力系數降低百分之三十以上,纔有可能把流體噪聲控制在海軍的要求範疇之內。除此之外,還必須考慮主動降噪,不然很難把噪聲強度降低到一百分貝以內。

現實上,這些都是小問題。

當時,最嚴峻的問題是推進系統散熱。

要知道,即便磁流體推進系統的能量轉換效率達到了百分之十,也意味着有百分之九十的能量將轉化爲內能。如果推進系統的輸出功率爲一萬五千千瓦,就意味着有十三萬五千千瓦的功率在給潛艇加熱。潛艇散熱不是大問題,海水就是最好的散熱介質。問題是,這麼大的熱量很難立即散,很容易燒燬推進系統與動力系統,而且加熱周圍的海水,必然削弱潛艇的隱蔽xng。

能夠說,處理不了散熱問題,一切都是白搭。

問題是,保守的散熱手段根本行不通,因爲這都意味着間接把熱量釋放到潛艇周圍的海水中去。

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利用推進器分的熱量。

當時,中國工程師先想到的就是在磁流體推進器上設置熱敏電極,把內能再次轉化爲電能,爲潛艇上的耗電設備供能。只是潛艇在大多數時候,消耗的電能很有限,因而這個辦法根本行不通。

最終,工程師想到了一個處理辦法,就是讓內能循環再利用。

說得簡單一些,就是先讓內能通過熱敏電極轉化爲電能,用來驅動推進器,從而達到了反覆利用的目的。

更重要的是,這樣一來,能夠大幅度提高磁流體推進器的能量轉換效率。

二零四八年,中國海軍就製成了第一臺能量轉換效率過百分之十的磁流體推進器,並且在當年年底把效率提高到了百分之十三。當時,工程師與海軍都很樂觀,認爲完全有能力把能量轉換效率提高到百分之三十。

果真如此的話,攻擊核潛艇的前景就十分樂觀了。

要知道,大部分泵推進器的能量轉換效率也就只有百分之三十多。

如果磁流體推進器能夠達到這個級別,那麼就能採用小型聚變核反應堆,以至有可能採用燃料電池。

可惜的是,到二零四九年底,磁流體推進系統的能量轉換效率也只有百分之十五。

在工程師修改了數學模型之後,覺了一個非常悲觀的結果,即內能再利用系統有一個極限值,最多能把磁流體推進系統的能量轉換效率提高到百分之十八,而實際上能達到百分之十五就很不錯了。

現實上,這算不上壞消息,因爲海軍的基本要求是達到百分之十。

二零四九年初,海軍正式啓動了新一代攻擊核潛艇的設想與建造計劃。。.。

第19章 水深火熱第262章 全民動員第146章 最後的錯誤第74章 信心十足第40章 奮起直追第146章 最後的錯誤第304章 文明接觸第153章 運氣成分第237章 攻堅戰第26章 戰爭宣言第64章 孤注一擲第46章 海軍新銳第21章 一鍋端第5章 鐵娘子第48章 全身而退第217章 進軍澳洲第73章 擴軍備戰第51章 再接再厲第120章 用我們的方式第86章 全面競賽第19章 關鍵結點第258章 金融戰略第117章 防空作戰第266章 門檻第21章 點燃導火索第103章 折中方案第31章 不可避免第54章 遠征日本海第276章 簡單就是美第20章 逼婚第204章 小人物第48章 突發奇想第90章 突發奇想第38章 狼羣第221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223章 真假難辨第37章 犧牲品第68章 南海戰略第51章 中東轉折點第69章 惡仗第7章 不測風雲第83章 一錯再錯第195章 兩手準備第41章 專業化艦隊第146章 最後的錯誤第95章 通暢的航線第159章 大部隊渡江第93章 鋌而走險第179章 救星第48章 反潛戰第63章 卸甲第190章 主動權第40章 反擊的本錢第26章 威逼第195章 關鍵電報第50章 民間力量第21章 奪回失地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84章 連環拳第115章 獨斷專行第35章 後方部署第135章 導火索第39章 機會第204章 小人物第54章 自亂陣腳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37章 拆東牆補西牆第91章 戰略突擊第66章 入朝方略第40章 自作主張第87章 轟炸進行時第29章 選將第16章 陰差陽錯第34章 炮戰第13章 風起雲涌第40章 勝利爲基礎第8章 膽識第180章 歸宿第76章 新機會第206章 餘波未盡第177章 大兵壓境第40章 積極主動第120章 用我們的方式第118章 海上巨無霸第268章 光速第95章 快馬加鞭第122章 水下霸主第184章 強攻第93章 最後的攻擊第243章 狂妄自大第72章 大變革時代第18章 雙輸第51章 護身符第27章 利誘第88章 最後關頭第56章 抽身第26章 戰略空運第12章 開戰第231章 被迫停戰第39章 機會
第19章 水深火熱第262章 全民動員第146章 最後的錯誤第74章 信心十足第40章 奮起直追第146章 最後的錯誤第304章 文明接觸第153章 運氣成分第237章 攻堅戰第26章 戰爭宣言第64章 孤注一擲第46章 海軍新銳第21章 一鍋端第5章 鐵娘子第48章 全身而退第217章 進軍澳洲第73章 擴軍備戰第51章 再接再厲第120章 用我們的方式第86章 全面競賽第19章 關鍵結點第258章 金融戰略第117章 防空作戰第266章 門檻第21章 點燃導火索第103章 折中方案第31章 不可避免第54章 遠征日本海第276章 簡單就是美第20章 逼婚第204章 小人物第48章 突發奇想第90章 突發奇想第38章 狼羣第221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223章 真假難辨第37章 犧牲品第68章 南海戰略第51章 中東轉折點第69章 惡仗第7章 不測風雲第83章 一錯再錯第195章 兩手準備第41章 專業化艦隊第146章 最後的錯誤第95章 通暢的航線第159章 大部隊渡江第93章 鋌而走險第179章 救星第48章 反潛戰第63章 卸甲第190章 主動權第40章 反擊的本錢第26章 威逼第195章 關鍵電報第50章 民間力量第21章 奪回失地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84章 連環拳第115章 獨斷專行第35章 後方部署第135章 導火索第39章 機會第204章 小人物第54章 自亂陣腳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37章 拆東牆補西牆第91章 戰略突擊第66章 入朝方略第40章 自作主張第87章 轟炸進行時第29章 選將第16章 陰差陽錯第34章 炮戰第13章 風起雲涌第40章 勝利爲基礎第8章 膽識第180章 歸宿第76章 新機會第206章 餘波未盡第177章 大兵壓境第40章 積極主動第120章 用我們的方式第118章 海上巨無霸第268章 光速第95章 快馬加鞭第122章 水下霸主第184章 強攻第93章 最後的攻擊第243章 狂妄自大第72章 大變革時代第18章 雙輸第51章 護身符第27章 利誘第88章 最後關頭第56章 抽身第26章 戰略空運第12章 開戰第231章 被迫停戰第39章 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