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得道多烈士(上)

彭含志前來,很快就獲得了方信的召見

此時,總督府外表還是舊觀,但是裡面,經過多處改造,不但寬敞雅潔,園林與院落渾成一體,佈局清幽,水石爲襯,最關鍵的,卻是清理了整個府地的結構,複道迴廊與假山之間,都隱藏着宿衛。

就算如此,整個結構丘壑宛然,精妙古樸,極具詩意,讓人嘆爲觀之。

無論是園林,還是親衛系統,都使見識者心驚。

自林而入,到了一處外殿,更是佈滿了親衛,個個虎背熊腰,膘悍異常,見微知著,可見李睿現在的實力。

就在這時,門口迎出方信。

彭含志一眼就見得了此人,迅速和當年的印象結合起來,方信現在已經三十八歲,卻看上去只有三十左右,雖身穿便眼,但是整個人不自覺就有一種威儀。

彭含志此時爲五品,官職相差太大,當下依禮下跪叩首:“下官文林館學士彭含志,見過鎮南侯。”

方信神態從容的相扶,說着:“彭年兄不必多禮,前來辛苦了,快快入內奉茶!”

這個時代,科舉制度中同榜登科者稱爲同年,互稱年兄,但是官職太過懸殊的話,這就是相當客氣的話了。

彭含志心中一驚,見其多年不見,舉手投足,顧盼之間,深沉內斂,待人處事,謙恭有禮,又含威而凝,果是盛名無虛。

彭含志從袖子中,取出一封書信,向前幾步,說着:“不敢。上官西江省布政使裴公,有信呈給鎮南侯!”

方信接過來,先放到文案上,說着:“原來是探花郎,探花郎這些年來,政聲遠揚,名動天下,我是久仰的緊了……彭年兄不必據禮,坐吧!”

這時,就有侍女上前。端是麗色,爲其上茶,這時可沒有地球上清朝端茶送客的道理,敬茶之後。方信端起茶杯,笑的說:“一杯淡茶。少迎年兄,年兄請品之。”

彭含志捧起茶盅,呷了一口,讚了一聲:“好茶!”

彭含志喝了一口,放下茶盅。說正容說着:“鎮南侯,下官有一念。不知可言否?”

“年兄請說。”方信說着。

“那容下官坦言,侯爺自貧寒而出,十五中秀才,十八歲中舉,二十榜眼,金榜題名,二十一就以縣令殲三千蠻兵,得以封爵,二十二就著六書,開前人未發。繼聖賢之學。轟傳天下。”

“二十三任晏陽省南雲郡知府,六年治一方。活民數十萬,是以有大功,值三十三,就爲巡撫,數年間,滅蠻王,平全省,救百萬軍民。”

“古人云,聖賢之道,在於三立,是以立言、立功、立德,鎮南侯爲縣爲府爲省,都文治萬民,施以教化,武破賊兵,施於太平,至此受恩活民何止百萬?奉先帝之命,率師伐國,執其君長問罪於前,獻於太廟,這功之高,華華數千年,爲人臣者,也不過百數,此是立功!”

方信聽了,不由嘶的一聲,的確,這二十年辛苦,才奠定了現在的局面。

“論語云: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鎮南侯著六書,這十數年前轟傳天下,雖有爭議卻不掩其明,鎮南侯可知,就連吾之上官,西江省布政使裴公,讀之也讚不絕口,說言先聖之微妙大義,爲歷朝治政開道,堂皇數千年,能立言者,又有幾人?有者無一不享配宗廟,立於聖人左右,鎮南侯此立言也可不朽!”

“鎮南侯自此,兩者並有而成赫赫,歷數海內英雄,史上名臣,能與鎮南侯相比者,寥寥也,能得再立德,千古之下,幾人能三立兼備?聖賢當年,也隻立言立德,未有立功不知侯爺可願聽吾一言。”

“彭先生儘管說來。”方信向前一傾,說着。

“一切回本歸元,自是鎮南侯文武具備,英雄之才,然若無先帝提拔,即便像侯爺這樣的英雄,怕也是難得用武之地。而今海內洶洶,卻非天子失德失政,請問鎮南公,是欲起兵掠土以逞私慾,抑或願立德而使三立圓滿,近於名教亞聖,功業千秋呢?”

方信聽了,微微變色,默然不語,片刻後,說着:“欲圖起兵又怎樣?”

“鎮南侯此時麾下十萬虎賁,誠然文武濟濟兵強馬壯,然大楚雖傾亂如此,卻非天子失德暴虐,而是篡臣謀逆,天下士民之心,還在正統,鎮南侯如出兵攻得它省,已是叛逆,與高逆何異?我家上官裴公,家世源博,素有名望,必與鎮南侯死戰,裴公登高一呼,天下名士如山川流入,鎮南侯舉世爲敵,敢問又有幾分勝算?”

“無論勝敗,鎮南侯都背賊名,二十年來功業就付流水,立書雖有高妙,如是其行背之,爲人唾罵,敢問後世豈能以六書名典而教化於世乎?”

方信久久不語,這個彭含志真是國士,才智過人,說情,入理,問義,論勢,都精闢入裡,一針見血,繼而又問:“欲得三立圓滿,又怎樣?”

“大楚立國二百年,未曾失德,是以大哉,億兆百姓翹首以望、民心所向地,還是大楚出一真天子,以救萬民,如鎮南侯有着三立圓滿之志,和與我家上官聯手,又聯繫天下忠貞之士,只要稍等一年半載,就可聯軍而上,長驅直入,高逆雖強,已盡失其道,一掃而上,就灰飛煙滅,如此,再迎臨近宗室登基,不但封公封王唾手可得,也三德圓滿,千古之下,唯鎮南喉一人盡矣,萬望深思之!”

彭含志說完了,深深長揖到底,恭謹懇切,靜待方信回答。

這些話,是他深思熟慮後的長篇大論。而且說的有理有據,並不是不可能,而是非常可能,要知道,方信到現在的位置,的確是一個臨界點。

如是按照他所說,那的確是三立圓滿,無論是現實的功業,還是道德,還是傳於後世的六書不朽。都會豎立一個光輝地典範,這是無論怎麼樣也抹殺不了,的確頗動人心。

方信正想說什麼,卻覺得龍氣大震。默了片刻,方信徐徐起身。說着:“好個彭年兄,一榜進士,果是天下之才呀,吾甚愛之,不敢離之。你先回去休息,三日後。就隨我一起出軍,出征魯南吧!”

這一句話一說,本來溫雅淡泊,有些威儀,這一瞬間,卻是一下子展露出那種洞察一切,睿智冷靜,又欲將一切把握在手地氣質。

彭含志大吃一驚,雖然預想到方信可能會拒絕,但是卻想不到方信如此之說。如此之乾脆。甚至連思考考慮也不要,急急開口說着:“鎮南侯。你要三思啊,要知功業圓滿,又欲復加者,多半過猶不及,不聞匹夫行善,過千而折,人君施政,過治反亂之理?”

中庸之道,就在於執二端而行中,所以儒家正統,的確都考慮着這個度的問題。

人如行善,固是大善,但是如果是匹夫行善過大,多半不得好死,何也?

舍財百萬,修路施粥,外人見其人有如此財,豈不妒之?親人見有財用善而不給族親,豈不恨之?官府見其人收得民心,也豈不會忌之?

既然外人、親人、官府都猜忌,此人豈有善終之理。

至於爲政一官,爲君一國,如是企圖立下不世功業,往往會留下天大的隱患,秦始皇橫掃六國,北上彎弓,蠻人不敢牧馬,卻二世而亡,而漢武帝赫赫戰功,驅逐匈奴,但是其朝因此而衰,至於以後,這個世界不知道地崇禎,以及某朝太祖,都是明證。

方信熟讀儒書,明查人道,豈不知其理,卻還是淡然笑着擺手而止,只是問着:“你可曾讀過我六書?”

“讀過,只是……”

“我著六書,其它的也罷了,就爲世上分這小仁與大仁之要,何爲小仁?不落於世者爲小,何爲大仁,落於人而行於世者,是爲大哉。”

“立功立言立德,所爲者何,是爲一人之不朽哉?非也,是爲其道。”

“道者,無形不可見而實存,人如無道,雖才智滔天,也無根基,只得隨波逐流,人如有道,持而行之,雖千萬人而吾往矣!”

“人道之學,進一分就可多濟萬民,豈不捨身忘死乎?”方信淡淡地說着:“先生素是大才,應明吾心纔是。”

一切真正大丈夫大英雄,都是有自己的道才成熟

突然之間,方信想起了地球上某太祖,太祖也是有道,這道就是他地主義,是爲了地上天堂,所以才能生殺予奪,毫無畏懼,不知革了多少敵人和自己人的命,流了多少血,手段或正或邪,或明或暗,也不少是權謀之術,但是揮灑自如,心裡從沒有遲疑和懷疑過,如此,就是因爲有了他相信的道。

而成熟地政治家,也是如此,這個人世間,不是天堂,那有什麼真正功德已臻圓滿地事,一輩子,不得已地事,要作許多,沒有自己地道,無非隨波逐流,哪能真正作大事呢?

無道者有所畏,有道者無所懼也,然其道到底是不是真理,合適不合適世上,就必須以實踐爲之,但是就算是爲了個人解脫的修行,也要常存無懼之心爲求真法,捨身忘死,是以無我!

所以,這個世界上,道不同不相爲謀。

彭含志聽了,見其神色,頓時爲之而動容。

得道者,不求不學,而自得烈士之心長存!

第73章 還是平妻(下)第224章 人口(下)第209章 圓滿(上)第35章 野營(上)第192章 好雨知時節(下)第32章 魔法(下)第47章 素手製羹(上)第197章 我爲天地人(下)第213章 感覺(上)第27章 準備(下)第261章 晉升(六)第90章 獄中虎(下)第85章 貢士(下)第233章 賜福(上)第148章 我心不變(上)第91章 位面合作(上)第188章 神火和離開(下)第84章 貢試(下)第153章 見女(上)第123章 奪船(上)第152章 麻煩(下)第190章 駕崩(上)第199章 赤龍劫(下)第23章 補學班(下)第157章 朝議(上)第125章 綢繆(下)第80章 日本一週遊(三)第188章 神火和離開(上)第140章 一卷書來照日月(上)第170章 學院(上)第4章 開學(下)第112章 新天地(下)第36章 集體利益(上)第95章 三奏(上)第247章 世界晉升(上)第238章 客卿(下)第87章 知縣(下)第41章 合作(下)第54章 因愛而信(上)第26章 行事盡在無悔(下)第231章 風波(下)第200章 劫數(上)第142章 冊封(下)第67章 出發(上)第40章 秩序(下)第68章 胡家(上)第254章 變遷(上)第149章 或許天真(上)第82章 殺戮(上)第254章 變遷(上)第66章 折壽(上)第112章 新天地(上)第87章 知縣(上)第127章 據點(下)第257章 絕地天通(上)第84章 貢試(上)第123章 奪船(上)第143章 魔法專業選擇(下)第137章 出兵第175章 反客爲主(上)第262章 永恆(一)第16章 事變(下)第212章 神喻(下)第214章 金字塔(下)第255章 大幕拉開(下)第84章 貢試(下)第190章 駕崩(上)第245章 文香教(下)第230章 染血的王冠(下)第245章 文香教(下)第258章 淨化(下)第259章 晉升(一)第129章 開發(上)第92章 打破關卡(上)第6章 功德任務(上)第250章 夜宮(下)第56章 回家(上)第220章 清洗(下)第263章 永恆(三)第27章 準備(下)第171章 第二次遺詔(下)過去和開始第1章 降臨第168章 古代破草原第一(下)第110章 有劍可買(上)第166章 殺蠻授職令(上)第177章 洗禮(上)第228章 中場休息(上)第142章 冊封(上)第97章 準備(下)第187章 半步六階(下)第25章 出名(下)第195章 山神事變(上)第226章 人生五十年(上)第66章 折壽(上)第137章 城堡第29章 黑暗莊園(上)第60章 進入(下)第80章 日本一週遊(三)第199章 赤龍劫(上)
第73章 還是平妻(下)第224章 人口(下)第209章 圓滿(上)第35章 野營(上)第192章 好雨知時節(下)第32章 魔法(下)第47章 素手製羹(上)第197章 我爲天地人(下)第213章 感覺(上)第27章 準備(下)第261章 晉升(六)第90章 獄中虎(下)第85章 貢士(下)第233章 賜福(上)第148章 我心不變(上)第91章 位面合作(上)第188章 神火和離開(下)第84章 貢試(下)第153章 見女(上)第123章 奪船(上)第152章 麻煩(下)第190章 駕崩(上)第199章 赤龍劫(下)第23章 補學班(下)第157章 朝議(上)第125章 綢繆(下)第80章 日本一週遊(三)第188章 神火和離開(上)第140章 一卷書來照日月(上)第170章 學院(上)第4章 開學(下)第112章 新天地(下)第36章 集體利益(上)第95章 三奏(上)第247章 世界晉升(上)第238章 客卿(下)第87章 知縣(下)第41章 合作(下)第54章 因愛而信(上)第26章 行事盡在無悔(下)第231章 風波(下)第200章 劫數(上)第142章 冊封(下)第67章 出發(上)第40章 秩序(下)第68章 胡家(上)第254章 變遷(上)第149章 或許天真(上)第82章 殺戮(上)第254章 變遷(上)第66章 折壽(上)第112章 新天地(上)第87章 知縣(上)第127章 據點(下)第257章 絕地天通(上)第84章 貢試(上)第123章 奪船(上)第143章 魔法專業選擇(下)第137章 出兵第175章 反客爲主(上)第262章 永恆(一)第16章 事變(下)第212章 神喻(下)第214章 金字塔(下)第255章 大幕拉開(下)第84章 貢試(下)第190章 駕崩(上)第245章 文香教(下)第230章 染血的王冠(下)第245章 文香教(下)第258章 淨化(下)第259章 晉升(一)第129章 開發(上)第92章 打破關卡(上)第6章 功德任務(上)第250章 夜宮(下)第56章 回家(上)第220章 清洗(下)第263章 永恆(三)第27章 準備(下)第171章 第二次遺詔(下)過去和開始第1章 降臨第168章 古代破草原第一(下)第110章 有劍可買(上)第166章 殺蠻授職令(上)第177章 洗禮(上)第228章 中場休息(上)第142章 冊封(上)第97章 準備(下)第187章 半步六階(下)第25章 出名(下)第195章 山神事變(上)第226章 人生五十年(上)第66章 折壽(上)第137章 城堡第29章 黑暗莊園(上)第60章 進入(下)第80章 日本一週遊(三)第199章 赤龍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