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五十二章 槽幫

洪武十二年。

休養生息三年之久。

這已經超過了劉伯溫當年所言的兩年時間。

因爲朱元璋每一年都會有閱兵儀式,每一年的裝備,也更加強大。

因此,周圍的番邦更加不敢和大明有什麼過節。

再加上互通商賈,他們也有了不少的物資,根本就不需要冒着風險和大明開戰。

就好比吐蕃這個西域之地的番邦。

他們處在大明的極西之地。

這裡身處高原地帶,大明的大軍根本就不好攻。

不過嘛。

他們也不會主動惹禍,從而斷絕了和大明這個強大的中原王朝的友好關係。

吐蕃或許是早已經認清了現實。

他們沒有北地遊牧那樣,擁有着強大的鐵騎,也沒有大遼和西夏那樣,擁有着足夠強大的實力。

他們的軍隊早已經不願意東進,只希望安穩的過日子。

幾乎是沒有什麼戰鬥力。

當然,也不是說就此完全失去了戰鬥力。

所以吐蕃希望和大明交好,以後說不定還會和親,再一次重現當年吐蕃和大唐的友好。

然而,也就是這三年時間的休養生息。

讓朱元璋看到了仙師的指點,是多麼的正確。

有多正確呢?

先來看一看,這三年時間,大明的人口。

從建立大明之初,這大明的總人口差不多是兩千萬左右。

洪武九年的時候,可能還不到三千萬。

歷史上,經過了二十年的時間,大明的人口才從兩千萬提升到了六千萬。

所以這樣的速度,說快不是很快,說慢,卻也不是很慢。

而如今。

那可謂是效果顯著。

十二年初。

戶部已經做過了統計,人口從當年立國的兩千萬,到現在的四千萬。

各地的救濟院算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以前百姓們都有着傳宗接代的思想,因此在江南之地,溺嬰很常見。

而如今,他們如果不想養,可以直接送到救濟院,還會得到一點兒糧食。

百姓們閒暇的時候,就會做運動。

有沒有防護措施。

自然也就會有動靜,然後開花結果,十月懷胎。

這三年來的人口,大部分都是新生兒。

而救濟院也招了不少的女工開始養育嬰兒。

當然,地方上的以工代賑,也讓百姓開始有收入了。

再加上,高產農物,以及南方開始了三季田稻,各地的開荒穩定進行中。

而裁軍之後,這些將士們回到家鄉,幾年未曾吃葷,那還不使勁兒造啊!

所以就產生了現在的效應。

不過也生出一些事端來,比如不少浸豬籠的事情發生,還有扒灰的、養小叔子的等等。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想要提升人口,那就必然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大家都想要得到那一口糧食,也想要釋放這些年的壓抑情感。

這救濟院的孩子多了,其實對於朝廷而言,也是一種壓力。

不過,朱元璋頂住了。

畢竟他是開國之帝王,手中掌握的權力,比一般的帝王都要大。

在早早敲打過胡惟庸等重臣之後,朝堂之上,很大一部分官員,那都是做實事的人。

誰敢互相彈劾,繼續玩弄權術?

誰敢掌握權柄,成爲一個權臣?

朱元璋的連番手段,這權力早已經劃分的七七八八。

每一年都會分化中書省和六部的權力,建立一些官署,細化到了治理的每一個方面。

有專門管糧食的,還有專門管鹽鐵的,有專門管救濟院的,還有專門管農桑的。

大臣們的每一次彈劾,都會有一個專門的記錄。

誰也不能無的放矢。

都察院的每一次彈劾,那都是掌握了絕對性的證據,對方也是真正的大錯。

凡是小錯,也都是直接上呈朱元璋,然後就是誡勉談話。

至於地方上。

官員一個小錯,就會被降職,再犯錯,那就是免職。

不會動不動就抄家滅祖。

也算是給了官員們一個改過的機會,不至於把事情做的太過絕對。

要不是這上下都形成了一個默契的一條心。

大明這洪武十二年,怕是也不見得會有這般繁華,人口也一下子提升這麼多。

“槽幫乃是大明水運之基礎,朕不想裡面有人觸犯了大明律法,卻受不到懲罰!”

朱元璋接到了來自於都察院暗中調查的一個密報。

是關於槽幫的。

一個黑虎幫,爲了搶奪碼頭,一夜之間,殺死了大力幫的幫主一家老小。

當地的官員只是捉拿了黑虎幫一個小羅羅,完全就是一個被黑虎幫推出來的替罪羊。

而面對這樣一場滅門之慘案,地方上的百姓,也都是敢怒不敢言。

揚州黑虎幫,一共有三千個苦力。

這些人都是遍佈揚州、杭州等大部分碼頭上,搬運往來的貨物。

真要是要個說法,一人一個唾沫,也能淹死他。

再加上黑虎幫的幫助和當地的知府是朋友,每人敢要個說法的。

而揚州都察院知道此事事關重大。

揚州知府乃是朝上的中書省員外郎開濟的族兄開邳,也是一個有關係的人。

所以地方上的都察院,自然是把這件事情暗自上報給了京師的都察院。

這些地方上的都察院,並沒與成立官署,而是相當於暗樁的存在。

地方上的官員們或許知道有都察院的存在,可是他並不知道,到底是誰,乃是都察院的暗樁。

至於明面上的都察院,在地方上也只是建立了幾個衙門而已。

重要的都城都有建立,一共是七十二處。

朱元璋在看完這個密報之後,就對槽幫的事情開始上心。

以前就想要找機會。

這也是仙師的指點,槽幫這樣的水運之幫會,那可是控制了大明整個水運的一大半。

而槽幫還養活了大明可能十幾萬的苦力。

如果能夠把槽幫控制在官府手中,然後由官府養着這些苦力,做到公正和安定。

那絕對又是一個十分的大的產業。

而朱元璋一出手,那就絕對是沒有挽回的餘地。

天子一聲令下。

大明的整個槽幫都開始了整頓。

金陵的朝堂上,也成立了水運司衙門,專門管水運,以後,也就沒了槽幫這個說法。

什麼黑虎幫,又或者是槽幫,那些個幫主,要麼帶着家人逃了,要麼被官府抓了,最後砍了頭。

經過一番清理之後,水運司衙門正式成立,開始讓那些商船上交一部分轉運貨物的錢,然後不發給苦力。

只有讓勞有所得,才能夠體現出來勞動價值,才能形成一定的穩定。

第三百七十三章 魯肅治冀,人心初定第兩百一十五章 三歲的霍去病第一百零七章 兩小兒辨政,五十步笑百步罷了第七十五章 趙構被自己的大臣給騙了第四百五十章 啓用王玄策第一百三十四章 唐皇借勢而爲第三百零三章 崇禎之大明總算是安穩了第兩百九十八章 曹操某漢中第一百五十四章 沒什麼好指點卻又說了一大堆第七章 朕得了仙師點化第兩百四十七章 編練新軍第三百八十一章 天要亡我,衆叛親離第四百五十四章 李治的一本萬利第兩百四十四章 退守第兩百三十二章 謠言第兩百二十章 始皇帝退位讓賢第三百五十一章 以和爲貴第四百四十三章 無奇不有第八十一章 離開仙境的第一天,想他第一百七十四章 一言堂的早朝第四百三十一章 殺一人而救天下第兩百二十一章 扶蘇成功上位第一百六十二章 左良玉的特殊謀士第一百章 得到了支持的白駒科技只好加速了第五十七章 總有刁民想害朕第三百三十一章 大秦的功業重城長安第兩百八十六章 貨車入徐州第一百九十八章 大唐要依法治國第兩百七十七章 袁公路被李世民算計了第一百九十二章 我也是這樣想的第三百八十九章 漢武中興、劉徹放權第一百二十六章 創業的艱難也只有創業者知道第三百七十九章 坐等被擒,關羽帶軍第兩百七十五章 徐州保衛戰第一百零二章 始皇帝東巡開始第一百七十五章 大明要讓四海臣服第七章 朕得了仙師點化第一百五十二章 有了野戰炮還要啥自行車第三百二十五章 袁紹病倒,許昌之戰第三百六十八章 荀彧忠君,孔明妙計第兩百九十六章 兗州爭奪戰的序幕第八十三章 別開生面的帝王長桌會以第三百七十三章 魯肅治冀,人心初定第三十一章 大秦的豐收第三十五章 崇禎指點趙構如何救國第一百七十四章 一言堂的早朝第三百一十三章 殺顏良第一百二十六章 創業的艱難也只有創業者知道第一百三十七章 繁華王朝的起點就是種田第三百六十四章 對朱祁鎮的教導第六十五章 完顏婁室的決戰之心第四十九章 一灘爛泥第四百三十一章 殺一人而救天下第五十一章 這是一個驚人的發現第三百零四章 大明將作監第一百零三章 幾位皇帝對崇禎的諄諄教導第兩百一十八章 太學第兩百六十一章 話術和權術第三百二十九章 工業大秦的都城第十三章 熱情好客的東家第四百零五章 大明文臣的一次羣毆第四百二十七章 右相之謀第一百六十七章 崇禎的募捐就是一個笑話第七十六章 論人設的重要性第一百二十八章 種田的皇帝纔是好皇帝第三百九十章 霍光之才,衛青之謀第八十九章 老大哥和老二哥教導老三和老四第三百四十二章 交易的真正目的第一百七十三章 朱元璋的專橫獨斷第二十六章 楚先生課堂開課啦第兩百七十五章 徐州保衛戰第三百四十一章 帶着陸懷義去大唐第一百四十九章 皇帝團壯大了第兩百七十九章 三姓家奴呂奉先第四百四十一章 李治的選擇第七十四章 大秦的工業剛剛起步第兩百六十四章 始皇第一百五十八章 始皇帝帶着蒙恬砸場子第兩百零九章 每個王朝都在蒸蒸日上第三百五十六章 兵不血刃取冀州第三百二十章 忽悠袁本初第兩百七十二章 金手指也不好當第一百七十一章 洪武八年的一場異變第七章 朕得了仙師點化第四百零六章 一手王炸卻還是輸第四百四十五章 失寵的武昭儀第一百八十三章 攻守易勢第三百六十章 不能給老朱家丟人第一百七十四章 一言堂的早朝第三百零六章 北伐之前的佈置第三百四十四章 青銅門研究院第一百二十四章 趙家兄弟之間的那點事兒第三百五十三章 雄心變了質第三百二十八章 長生不老的誘惑第一百八十章 吳襄的暗度陳倉第三十三章 老趙家來人第七十章 趙構要翻身把歌唱第三百八十一章 天要亡我,衆叛親離第十一章 他對錢不感興趣第兩百七十四章 我讓他們都來幫你
第三百七十三章 魯肅治冀,人心初定第兩百一十五章 三歲的霍去病第一百零七章 兩小兒辨政,五十步笑百步罷了第七十五章 趙構被自己的大臣給騙了第四百五十章 啓用王玄策第一百三十四章 唐皇借勢而爲第三百零三章 崇禎之大明總算是安穩了第兩百九十八章 曹操某漢中第一百五十四章 沒什麼好指點卻又說了一大堆第七章 朕得了仙師點化第兩百四十七章 編練新軍第三百八十一章 天要亡我,衆叛親離第四百五十四章 李治的一本萬利第兩百四十四章 退守第兩百三十二章 謠言第兩百二十章 始皇帝退位讓賢第三百五十一章 以和爲貴第四百四十三章 無奇不有第八十一章 離開仙境的第一天,想他第一百七十四章 一言堂的早朝第四百三十一章 殺一人而救天下第兩百二十一章 扶蘇成功上位第一百六十二章 左良玉的特殊謀士第一百章 得到了支持的白駒科技只好加速了第五十七章 總有刁民想害朕第三百三十一章 大秦的功業重城長安第兩百八十六章 貨車入徐州第一百九十八章 大唐要依法治國第兩百七十七章 袁公路被李世民算計了第一百九十二章 我也是這樣想的第三百八十九章 漢武中興、劉徹放權第一百二十六章 創業的艱難也只有創業者知道第三百七十九章 坐等被擒,關羽帶軍第兩百七十五章 徐州保衛戰第一百零二章 始皇帝東巡開始第一百七十五章 大明要讓四海臣服第七章 朕得了仙師點化第一百五十二章 有了野戰炮還要啥自行車第三百二十五章 袁紹病倒,許昌之戰第三百六十八章 荀彧忠君,孔明妙計第兩百九十六章 兗州爭奪戰的序幕第八十三章 別開生面的帝王長桌會以第三百七十三章 魯肅治冀,人心初定第三十一章 大秦的豐收第三十五章 崇禎指點趙構如何救國第一百七十四章 一言堂的早朝第三百一十三章 殺顏良第一百二十六章 創業的艱難也只有創業者知道第一百三十七章 繁華王朝的起點就是種田第三百六十四章 對朱祁鎮的教導第六十五章 完顏婁室的決戰之心第四十九章 一灘爛泥第四百三十一章 殺一人而救天下第五十一章 這是一個驚人的發現第三百零四章 大明將作監第一百零三章 幾位皇帝對崇禎的諄諄教導第兩百一十八章 太學第兩百六十一章 話術和權術第三百二十九章 工業大秦的都城第十三章 熱情好客的東家第四百零五章 大明文臣的一次羣毆第四百二十七章 右相之謀第一百六十七章 崇禎的募捐就是一個笑話第七十六章 論人設的重要性第一百二十八章 種田的皇帝纔是好皇帝第三百九十章 霍光之才,衛青之謀第八十九章 老大哥和老二哥教導老三和老四第三百四十二章 交易的真正目的第一百七十三章 朱元璋的專橫獨斷第二十六章 楚先生課堂開課啦第兩百七十五章 徐州保衛戰第三百四十一章 帶着陸懷義去大唐第一百四十九章 皇帝團壯大了第兩百七十九章 三姓家奴呂奉先第四百四十一章 李治的選擇第七十四章 大秦的工業剛剛起步第兩百六十四章 始皇第一百五十八章 始皇帝帶着蒙恬砸場子第兩百零九章 每個王朝都在蒸蒸日上第三百五十六章 兵不血刃取冀州第三百二十章 忽悠袁本初第兩百七十二章 金手指也不好當第一百七十一章 洪武八年的一場異變第七章 朕得了仙師點化第四百零六章 一手王炸卻還是輸第四百四十五章 失寵的武昭儀第一百八十三章 攻守易勢第三百六十章 不能給老朱家丟人第一百七十四章 一言堂的早朝第三百零六章 北伐之前的佈置第三百四十四章 青銅門研究院第一百二十四章 趙家兄弟之間的那點事兒第三百五十三章 雄心變了質第三百二十八章 長生不老的誘惑第一百八十章 吳襄的暗度陳倉第三十三章 老趙家來人第七十章 趙構要翻身把歌唱第三百八十一章 天要亡我,衆叛親離第十一章 他對錢不感興趣第兩百七十四章 我讓他們都來幫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