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現在首要的問題便是五姓七望之家的世家,他們掌握着很大的資源。”
楚風對唐朝這個別具一格的社會風氣的王朝,還是非常感興趣的。
“先生所言極是。”
李世民作爲一個皇帝,自然能夠感受出來。
他李家爲什麼能夠咱最後一統天下,可不僅僅是李家得人心。
這是因爲李家乃是關隴世家的頭。
李淵當初可是拉攏了整個關隴世家來支持自己,首先就是和太原柴家的聯姻。
獲得了晉商柴家的支持,然後便是獨孤家。
除此之外,王家也在背後給了很大的支持,畢竟李淵可是讓李建成娶了王家的家女。
其次就是李世民,這長孫無忌和長孫皇后雖然看起來沒什麼分量。
可是這長孫家,當年那也是隋朝的八柱國之一。
如此一來。
李家才擁有了絕對的實力問鼎中原,最後打敗了其他的諸侯,建立了大唐王朝。
而如今,當李世民坐在這個位置上的時候,才發現,這些世家大族的力量到底有多強大。
他不懂楚風說的資源是什麼,但是卻也能稍微理解一些。
“不僅僅是大唐,大宋和大明也是一樣,富商依附於世家、世家聯合了朝中的大臣。
他們已經自成一個非常大的勢力,皇帝雖然是這天下九五之尊。
其實,也會被這樣大的勢力去約束。
用大唐的現象就是,皇帝之女嫁不出去,五姓之女不愁嫁。”
此番話說的李世民是申請一愣,頗有一些被打臉了的無奈和憋屈。
卻也不敢反駁。
事實本來就是這樣,大唐很多人都想要娶五姓之女。
然而很多人都是求而不得。
五姓之家爲了保持他們的所謂的血統,大多采取的是五姓之家之間的聯姻。
“而你想要解決五姓七望這些世家帶來的約束,首先可以從他們之間的聯姻入手。
這世間大道,都有着一定的規律,人與人之間也就有了道德倫、理和法常。
五姓七望之間採取家族於家族之間的聯姻,看起來不錯,其實也是在自取滅亡。
因爲三系嫡親之間的聯姻,其後代將會遭受血脈的反噬,新生兒變得呆傻又或者是體弱多病容易夭折。”
楚風的這番話,讓在場的很多人都鎮住了。
他們自然是明白這是什麼意思。
三系嫡親之間,也就是說,表哥或者是表妹,堂哥又或者是堂妹,甚至還有一些,是長輩和晚輩。
“先生此言,可以救很多人!”
嬴政嚴肅地說着。
大秦如今並不知道這一點,很多人結親的時候,也不過是看順眼了就行。
朝堂之上,也都有這樣的情況出現。
大臣爲了維護自己家族的關係,迎娶了自己的表妹。
“始皇所言極是,如若不是先生說出,以後怕是還會有很多人這樣做。
屆時,怕是會不少呆傻兒,也有不少人因此而遭受非議,害了很多人吧。”
趙構等人自然不會去懷疑楚風的話。
而李世民則是有些激動,如果真的是這樣,就可以讓五姓七望之間的聯姻,不攻自破。
甚至是,他希望五姓七望之間一直聯姻下去,到時候,他們生出來的都是呆傻兒。
這樣就不用自己出手,五姓七望之間也會變得人丁凋零從而自己走向滅亡了。
“破了他們的聯姻之後,最重要的是破了他們的根基,五姓七望之所以能夠成爲鼎盛之家,是因爲他們有着很多很多商賈。
這些商賈在各地做着生意,掌握着大唐一半的錢財,有了錢,自然好辦事。
而且,他們還有糧商和鹽商。
一個糧商,那就掌握着大唐幾乎大部分人的糧食,而鹽商只是不必說。”
楚風可是沒有閒着,一直做着功課。
就爲了現在這個時候。
“不僅僅是大唐,其實大秦、大宋和大明都有。”楚風看了眼其他人。
“只不過嘛,大秦並不明顯,因爲始皇現在掌握着絕對的權力,郡縣制又把各地劃分的比較小,控制了絕對的權柄。
再加上,大秦現在的商業非常不發達,而糧商和鹽商那也是很小很小一部分。
你們可以嘗試着做出一些改變,慢慢地改變。
那就是自己培養一些糧商和鹽商,慢慢地蠶食那些大的糧商和鹽商。
最後,再把糧商和鹽商變成一個部門,掌握在朝廷手中。
如此一來,你們就會變成掌握百姓糧食和鹽的人。”
說到這裡。
楚風看向了崇禎皇帝。
“大明的鹽商是時候要除掉了,我記得,你應該一經發現張家口的異樣情況了吧?”
崇禎皇帝連忙站起來,回道:“回先生,張家口的那些個賣國賊晉商,已經被朕派遣孫尚書給覆滅,抓了不少人。
這也得益於先生的指點,不然,朕這京師怕是真的保不住了。”
真的是好險。
那張家口可是紫禁城的大門,而這個大門竟然全都是賣國賊。
這種把自己的安全直接就交給了敵人的感覺,真的是非常非常不妙。
“嗯,大明積重難返,想要獲得中興,那就只有殺,張家口的晉商爲了錢財和利益,連國家都不顧,直接賣糧食和鹽鐵等等給韃奴。
卻是該殺,而這之後,其實也有江南的不少商人的支持。
不然,他們不可能有那麼多的糧食和鹽鐵。
你不是很缺糧食嗎?
那就讓東廠和錦衣衛去江南之地大肆整治貪、官、污、吏吧。
但是卻也不能做的太過,給自己樹立了內部的敵人,真正那些被百姓痛恨的富商,纔是你要殺的人。
殺之前,一定要把他的罪行昭告天下,讓所有人都知道,大明有這樣一個爲富不仁的富商。
不然,會被一些人利用,說你崇禎是一個暴君。
東林黨的人,可是很喜歡做這樣的事情,把自己標榜爲一個忠臣、諫臣。”
崇禎皇帝深深地施禮道:“謹遵先生指點。”
坐在後面的孫承宗,其實有這一肚子的疑惑還有想法。
從仙師的口中,他感覺這位仙師似乎比較不喜歡那些世家,也不喜歡富商。
而且,他所指點的這些,感覺有些上不了檯面。
一個帝王,怎麼能夠做出這樣的事情呢?
自己培養糧商和鹽商,以此來掌握百姓的糧食和鹽鐵等等,這豈不是與民爭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