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4章 社稷之主

所有官員面露驚容。

太后竟然牽着景君的手再度緩緩站起,驚訝地看着方運。

這是傳說中的社稷之聲。

從此以後,景國只要開朝會,上空必然響起這句話。

亂復古禮者,天下共誅!

除非景國覆滅,方運叛國。

只有極少數的開國太祖、中興之主以及賢臣才能形成這種聲音。

形成社稷之聲,有兩個條件。

其一,便是一心爲國,絕無叛逆之心。

其二,自身有大功於國家,說的話對國家未來的方向有重大的正面影響。

歷代有太多君主和大臣想要形成社稷之聲,但成就者很少。

哪怕是景國建國太祖都未能發出過社稷之聲,這也是他晚年最大的遺憾,甚至被寫在史書之中。

歷代形成社稷之聲的明君能臣並不多,只有秦始皇、漢太祖、漢武帝、漢光武帝、諸葛亮等等十數人而已。

歷史上許多能臣並不遜於諸葛亮,但都因爲有異心而未能形成社稷之聲。

一旦社稷之聲出現,那麼至少這個人的忠誠絕對毋庸置疑。

而且一些讀書人私下說過,但凡發出社稷之聲,必然是社稷之主,誰反他,便是反這個國家,他若是倒了,國家並然分崩離析。

盛博源臉上神色變幻,簡直像開了染坊似的。

一衆反對方運的官員,全部低下頭,用盡全力控制文宮。

怕文膽震盪!

怕文膽蒙塵!

歷史上,所有反對社稷之主的人,都失敗了。

一些官員望着垂簾之後一大一小兩道身影,輕輕搖了頭,心中暗想,要怪就怪景國太祖太看重社稷之聲,他的遺憾留在史書中,在景國民間流傳甚廣,現在,反而成就了方運。

景國太祖都沒有發出社稷之聲,方運卻發出了,這意味着什麼?

方運比景國太祖更適合當景國之主!

不管百姓怎麼想,從此以後,至少在景國的讀書人眼裡,方運纔是名正言順的景國之主,是比皇室比國君更正統的景國之主!

甚至可以說,方運謀劃幾年後,奪權登基,全景國的讀書人也大都會支持。

經過一開始的震撼,一些官員意識到,方運之所以能發出社稷之聲,除了他的話非常正確,除了方運的確對景國沒有二心之外,更重要的是昨天的十虹橫天。

衆官甚至懷疑,在十虹橫天的那一剎那,方運自身就被景國國運徹底認可,這種認可程度,超過景國任何人,甚至國君,恐怕與陳聖都不相上下。

生在這個時代,是太后和景君的悲哀。

但,是景國讀書人的福分!

方運也愣了好一會兒,沒想到自己能發出社稷之聲,完全是預料之外,隨後想到那壽玉王座,明白了緣由。

但是,張破嶽等方運的好友除了喜悅之外,還有一絲擔憂。

他們暗中傳書給方運。

欲得其利,必承其重。

讀書人與國運一旦關係太密切,會影響聖道方向。

方運卻微微一笑,統一回復致謝,並不多言。

身爲讀書人,當揹負一族,區區一國豈能奈何?

過了許久,衆官在回過神了,祝賀不是,不祝賀也不是。

若是當衆祝賀,簡直是把太后和景君架在火上烤。

不祝賀,又有點藐視社稷之主。

那禮殿的大學士林守巖還在看着方運,別人沒有覺察方運的用詞變化,但他第一時間發覺。

方運在說那句話的時候,不是自稱本相、本官或微臣,而是稱“本聖”,這意味着,方運並不僅僅是以左相身份頒佈這個禁令,還是以虛聖之身。

林守巖手碰官印,傳書給禮殿閣老,內容只有七個字。

方運欲悖逆大禮!

方運不經意間看了一眼林守巖,隨後繼續道:“尊禮一定要尊,但不能像我那般尊。我當時只執迷於孔聖的那幾句話,卻忘了孔聖對禮的看法,還有另一句話,在《中庸》之中。子曰:吾說夏禮,杞不足徵也。吾學殷禮,有宋存焉。吾學周禮,今用之,吾從周。”

方運繼續道:“這句話有不同的解釋,但聯繫《論語*八侑》中相似的話,我們便得到較爲正確的理解。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知道夏朝的禮,但繼承夏禮的杞國已經勢弱,沒有保存好夏禮,沒有辦法佐證。孔子學過商朝的禮,但殷禮在宋國也只是殘存,也不足以證明孔子的對錯。孔子學過周禮,現在廣爲流傳和使用,所以,孔子不去遵從夏商之禮,而遵從周禮。”

“很多人認爲,孔聖之所以遵從周禮,是因爲周禮完善,而夏商兩禮殘缺。但卻忽視了最關鍵的‘今用之’。有人說,這是在說孔聖自己用,大錯特錯。聯繫其他書中孔聖對禮的看法,本聖在《中庸新注》中說過,孔聖不是不喜歡夏禮,也不是不喜歡商禮,而是他認爲,夏商的禮教不能適應新的時代,已經被歷史拋棄,即便殘存,即便孔聖自己知道,也沒有用,根本無法推行傳播。周禮卻不同,流傳很廣,並且有實用性,孔聖遵從周禮,推動周禮,便是因爲當時只有周禮能適應那個時代,也只有周禮能形成統一的禮道,也只有周禮能結束那時候的紛亂。”

“換言之,並非是孔子順從周禮,而是孔聖借周禮之名,定國安邦,撫民治亂!”

這句話如同驚雷一般,震得所有官員耳朵嗡嗡直響。

人族歷代先賢,沒有誰針對這段孔聖之言得出如此誅心深刻的解釋。

方運停頓片刻,掃視全場,緩緩道:“簡而言之,若有新禮,雖聖人亦從之!”

所有人都意識到方運有一句更直白的沒有說,那就是,孔聖其實一直在假借周禮創造和實行新禮!

大道之音,驟然響起。

千里之內,嘹亮的聲音重複方運的話。

京城的護城河中,龍門出現,萬魚爭躍。

朝中上下官員,無一人反對。

沒有誰敢在這個時候冒着文膽碎裂的風險去反對大道之音。

禮殿的林守巖死死握着拳頭。

因爲,禮殿閣老已經回覆他,只有四個字。

靜觀其變。

但在大道之音響起後,林守巖緩緩鬆開拳頭,細細琢磨方運的話,拋開一切頭銜,迴歸讀書人的身份。

那些反對方運的官員們面色灰白。

即便再蠢,這個時候也已經明白,這一切,都只是方運的圈套。

方運若是推行新禮,若是直言禁止恢復古禮,定然會被朝野上下反對,禮殿也必定悍然出手。

別說方運,即便是一位半聖強行禁止恢復古禮,都可能導致聖道根基不穩。

所以,方運才用迂迴之法,欲擒故縱,逼滿朝文武甚至全人族大量讀書人反對,然後,再在恰當的時候拋出先前準備好的著作,十虹橫天,避免自己陷入死局。

最後,再到金鑾殿請罪,吐露真正的用意。

亂復古禮者,天下共誅!

第1737章 站出來!第2757章 解決第3281章 生民之命第162章 三重殺機!第1324章 方運大婚第980章 天子戰詩!第1701章 弦外之音第245章 《將軍令》第3243章 田園風光第2393章 見賢思齊第577章 《江城子?獄中夢》第2504章 學學問,學老師過年好!第2010章 鯤鯨聖魂第1379章 奪席文會第524章 墨守成規,龍蟠文宮第十五章 《歲暮》第2773章 聖念化人第2422章 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第118章 王驚龍第366章 引蛇出洞第2864章 至寶迴歸第604章 神罰降臨第1530章 功與過第三十章 歪打正着第3135章 崑崙宮第五十二章 母子送房第1808章 冰帝幔帳第3272章 萬界第一兇物!第章1166章 大殿佈局第246章 戰曲一變第1523章 妖蠻巨石第1722章 中秋拜月第1654章 三不朽第3268章 聖道封鎖第286章 十國恐慌第1109章 呼救第2263章 映芒鏡之能第2540章 良法與惡法第2142章 兩個熊孩子第657章 鎮國公!第2278章 天命,知行第1511章 鑄文臺,鍛天命第344章 方文侯第1760章 列國車第3302章 孔子末章第五十章 方鎮國第127章 死局第2427章 提羊左相,白鵝大儒第1931章 前往蛟聖宮第2426章 埋兒奉母第930章 嚴打第3257章 大烏龍第四第2086章 意外援手第1395章 二十七門第2656章 龍城劇變第1614章 最長戰詩第129 下書山第1029章 白日星光第1642章 又被堵了第2250章 登石階第2431章 偷雞不成第1522章 血城第814章 啓程,殿試!第2509章 和談開始第2138章 吸收星力第2783章 禍起蕭牆第1164章 衛皇安第2925章 百臂出擊第185章 瘋子的時代第352章 風的聲音第1430章 劍鎮苟家第2527章 禮歸於天,法歸於人第252章 獻出霧蝶第3215章 星河焚葬第839章 剝奪第1406章 韜光養晦第九十四章 端午節第640章 寧安縣第1867章 霜界第1004章 帝鍾君磬第2534章 撤離的準備第637章 朝議第2204章 突破包圍第1944章 穩坐宮中第1387章 女子戰詩第2203章 聖言大術第1202章 水中墓地第1948章 盛家大人物第964章 聖道亂雲第2283章 採菊東籬下第1669章 黃雀在後第七十七章 擒王(三更)第1266章 清君側,誅逆邪第1881章 暗中的力量第974章 龍聖出手第2818章 神獸降臨第3293章 剝離第719章 聖子龜傲
第1737章 站出來!第2757章 解決第3281章 生民之命第162章 三重殺機!第1324章 方運大婚第980章 天子戰詩!第1701章 弦外之音第245章 《將軍令》第3243章 田園風光第2393章 見賢思齊第577章 《江城子?獄中夢》第2504章 學學問,學老師過年好!第2010章 鯤鯨聖魂第1379章 奪席文會第524章 墨守成規,龍蟠文宮第十五章 《歲暮》第2773章 聖念化人第2422章 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第118章 王驚龍第366章 引蛇出洞第2864章 至寶迴歸第604章 神罰降臨第1530章 功與過第三十章 歪打正着第3135章 崑崙宮第五十二章 母子送房第1808章 冰帝幔帳第3272章 萬界第一兇物!第章1166章 大殿佈局第246章 戰曲一變第1523章 妖蠻巨石第1722章 中秋拜月第1654章 三不朽第3268章 聖道封鎖第286章 十國恐慌第1109章 呼救第2263章 映芒鏡之能第2540章 良法與惡法第2142章 兩個熊孩子第657章 鎮國公!第2278章 天命,知行第1511章 鑄文臺,鍛天命第344章 方文侯第1760章 列國車第3302章 孔子末章第五十章 方鎮國第127章 死局第2427章 提羊左相,白鵝大儒第1931章 前往蛟聖宮第2426章 埋兒奉母第930章 嚴打第3257章 大烏龍第四第2086章 意外援手第1395章 二十七門第2656章 龍城劇變第1614章 最長戰詩第129 下書山第1029章 白日星光第1642章 又被堵了第2250章 登石階第2431章 偷雞不成第1522章 血城第814章 啓程,殿試!第2509章 和談開始第2138章 吸收星力第2783章 禍起蕭牆第1164章 衛皇安第2925章 百臂出擊第185章 瘋子的時代第352章 風的聲音第1430章 劍鎮苟家第2527章 禮歸於天,法歸於人第252章 獻出霧蝶第3215章 星河焚葬第839章 剝奪第1406章 韜光養晦第九十四章 端午節第640章 寧安縣第1867章 霜界第1004章 帝鍾君磬第2534章 撤離的準備第637章 朝議第2204章 突破包圍第1944章 穩坐宮中第1387章 女子戰詩第2203章 聖言大術第1202章 水中墓地第1948章 盛家大人物第964章 聖道亂雲第2283章 採菊東籬下第1669章 黃雀在後第七十七章 擒王(三更)第1266章 清君側,誅逆邪第1881章 暗中的力量第974章 龍聖出手第2818章 神獸降臨第3293章 剝離第719章 聖子龜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