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孔子去哪兒了

方運輕聲一嘆。

以前那個方運記憶力很一般,加上每天只是上午去私塾學習,中午開始去酒樓當夥計,學到的背誦的很少,如果不出意外,那個方運很難考中童生。

方運在地球學的東西是不少,可根本沒學這些。

方運想着心事,希望那些多出來的記憶能幫助自己,然後把筆墨紙硯等物拿到桌子上。

別的中規中矩,唯獨用來壓紙的兩條鎮紙比較簡陋,別人的鎮紙都是特製雕刻的玉石、金屬、奇木,而他的鎮紙只是楊玉環從河邊撿來的石頭,然後慢慢打磨成兩指寬、筷子長的青色石器。

那個方運每次用鎮紙都有些不好意思,覺得丟人,但方運卻很喜歡這簡陋的鎮紙,因爲這是楊玉環的心意。

方運鋪好第一張試卷,用鎮紙壓在頁面上端,看了眼第一題,就把水倒入硯臺中,手持長條狀墨錠慢慢研磨。

方運一面思考一面研墨,可對第一題毫無頭緒。

“昭公二十七年,孔聖於何地?我哪兒知道啊!這道題是第一題,按照前世的經驗應該最簡單。”方運心中腹誹不已,想破頭也想不出來。

等磨好了墨,方運選了一隻小楷羊毫筆,沾了濃墨,又把筆放回去,把一張羊毛氈子墊在試卷下,有了羊毛氈吸收墨汁,墨汁就不會下滲影響卷面。

方運拿起筆,不甘心地看了一眼第一題,確信自己不會,正要看第二題,腦海突然出現一本古書的封面。

《史記》。

隨後,那本《史記》自動翻頁,翻到“孔子世家第十七”中,方運大喜,但是整個頁面突然模糊。

方運心頭一跳,感到要出事,突然,腦海多出一些記憶碎片,飛入《史記》中,就見“孔子世家第十七”迅速變幻成“孔聖本紀第五”,孔聖本紀的內容比孔子世家的內容多很多。

方運愕然,但很快想通。

《史記》有十二本紀、八書、十表、三十世家和七十列傳,內容各有不同。

其中“本紀”排在最前面,是全書提綱,記錄最重要的帝王和朝代,比如夏本紀,秦本紀。

而“世家”則記錄王侯封國的事蹟和特別重要人物的事蹟,地位次於本紀。

地球上的《史記》裡,孔子只位於世家中。

但是,聖元大陸的孔子可不是地球的孔子,他的地位和實際作用超過任何“本紀”裡的帝王,所以這裡的《史記》中沒有孔子世家,只有孔聖本紀,按時間順序位列周本紀和秦本紀之間。

在聖元大陸,《史記》的作者司馬遷是半聖,封“史聖”,是史家的代表人物,寫他書裡的話也算請聖言。

孔聖本紀第五的文字變得清晰,上面是密密麻麻的黑色文字,眨眼間,部分文字由黑變成金色。

方運看完這些金色的字,長長鬆了一口氣,金色文字就是跟題目相關的語句。

方運又仔細看了一遍,心想出題人果然刁鑽,第一題就有小陷阱,題目是問孔子這一年在什麼地方,實際那年孔子從齊國回到魯國,不在一個地方。

這還沒有完,一本又一本書浮現在方運的腦海裡,第一本是《左傳》,翻到昭公二十七年,金色字體寫着一個叫季禮的吳國人出使晉國。

第二本是《禮記》,翻到“檀弓下”,寫着那個季禮在齊國的時候,長子死了,把長子埋葬在吳國的嬴博之間,孔子參加了葬禮。但這本《禮記》裡沒寫這個葬禮的時間。

方運暈了,這兩本書既然先後跳出來,肯定跟這道題有關係,可從表面上無法確定這個葬禮在不在昭公二十七年,也就無法確定孔子那年去沒去吳國。

就在方運猶豫不決的時候,《鄉黨圖考》《洙泗考信錄》《孔子自齊返魯考》《孔子家語》等各種書籍一一出現,浮現金光字體。

方運仔細閱讀這些書,上面的金字證明了這個叫季禮的人出使晉國,後返回,而他的長子就是在他返回路過齊國的時候死的,這樣,就確定了其長子死亡的時間。

孔子既然參加了這個葬禮,就說明他在昭公二十七年不僅在齊國和魯國,還去了吳國。

方運哪怕有各種書籍參考都差點被繞暈,初覺這題真沒什麼實際意義,可仔細一想,這道題還算是文科大綜合,包括了歷史、地理還有別的經典,別說一般人,就算是極爲出色的才子也很難答對。

方運提筆摘錄金字的內容書寫。

“魯亂,孔子適齊。昭公二十七年,齊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遂行,反乎魯。延陵季子適齊,其長子死,葬於嬴博之間,孔子曰:延陵季子,吳之習於禮者也。往而觀其葬焉。”

齊、魯和吳三地具備。

答完第一題,方運看着不是特別工整的字跡,擦了擦額頭的汗水。

“這童生試也太難了!”

方運心裡抱怨完,發覺腦海裡的書已經隱去,不由自主猜測這些書的來歷。

“我隱約記得,圖書館失火跳樓的時候,我戴着的龍形玉佩碎了,然後什麼都不記得。這些書不可能憑空進入我的腦子裡,應該是東江圖書館的。媽媽說這玉佩是父親留下的,必須讓我戴着,說會保護我,莫非我能重生真的是玉佩的功勞?”

方運思索片刻,立刻收起思緒仔細答第二題。

第二題則是問“吾甚慚於孟子”這句話是齊宣王什麼時候說的,這一次立刻有書籍出現,方運迅速寫上:周赧王三年。

方運用筆疾飛,連續答了幾道題,發覺除了第一題,這些題其實並不難,便放下心。

方運調整心緒,放慢速度,開始一筆一劃慢慢寫,他知道這時候也有“卷面分”,如果字寫得太差,哪怕答對也會降等。

兩個方運的毛筆字都不怎麼樣,但現在練字已經來不及,只能過了童生試再說。

答到第十四題的時候,方運看着試卷,沒有立即下筆,他最擔心的事情發生了!

這是終究是聖元大陸,不是地球。

這裡的衆聖除了和地球同名的,還有不曾在中國古代出現的半聖,東江圖書館裡不可能有這些人的著作。

童生試和秀才試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

秀才試的請聖言試卷極多,能保證每位衆聖的著作都考到,但童生試不同。

童生試的試卷雖有三十張,但毛筆字比較大,實際內容比想象中少,只能考有限的試題,可衆聖很多。

孔子和六位亞聖的地位超然,至少要佔一半的試題,而引領百家爭鳴的幾位半聖著作也是必考的,不然就不能體現百家歸儒,用地球的話就是“統一戰線”或“政治正確性”。

幾位歷史地位極高的半聖的著作同樣必考,諸如董仲舒的大一統、諸葛亮的鞠躬盡瘁、陶淵明的詩賦等等。

這樣剩下的篇幅很少,其餘的半聖根本分不過來。

於是,便形成一個規矩,童生試的請聖言就分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年年必考的著名衆聖。

第二部分是本年三位考官的名篇。

第三部分是每年從剩餘半聖的著作中選三到五部,輪流考。

方運是幸運的,因爲除了三位半聖考官,本年童生試所考的衆聖著作都曾在地球出現,東江讀書館都有收藏。

童生試前,一旦確定半聖考官的名字,各地考生都會花許多時間背誦考官的名篇。

其他衆聖的題目有難有簡單,但半聖考官的題卻格外簡單。

因爲活着的半聖都是新聖,根基不穩,急需文名,必然想要天下人知道他的得意之作。

“用前世的話說,就是送分題,士子書生感激,新聖的文名又得以傳揚,兩全其美。”

方運仔細一想放下心,因爲他上個月就開始背誦三位半聖考官的名篇。

第十四題很簡單,考的是一位叫米奉典的半聖的封聖時間和地點,方運雖然一時想不起來,可他感覺自己一定記得。

米奉典是這次童生試的三位半聖考官之一,在開考前就已經傳遍天下。

方運思索片刻,提筆寫下:新曆一百四十五年秋,蜀國,蜀都。

方運答完,突然發覺自己腦海中浮現一本藍灰色的空白古書,隨後,一小塊記憶碎片飛入其中。

那本空白古書立刻變成《奉典五經注》(卷一),作者米奉典,半聖,封聖五十六年。

接着,陸續有新的空白古書出現,提取方運的記憶碎片,形成一本本米奉典的文集、詩集,一共有五本,都不是完整的,要麼是隻有一卷,要麼是是殘篇。

方運面露喜色,沒想到會變成這樣。

“不知道那到底是什麼,既然有大量的書,還能吸收新的書,就叫‘奇書天地’吧。”

下一題考的同樣是蜀國半聖,諸葛亮,不過此時已經駕鶴西去。

不同世界的諸葛亮的經歷不同,方運花了一些時間思考,避免答錯。

劉備立國的國號是“漢”,以漢室正統自居,從來沒有過蜀國,只不過其他人不承認,只稱之爲蜀國,有輕蔑之意,後人沿用。

在聖元大陸,劉備同樣立國爲“漢”,志在繼承大漢江山一統聖元大陸,卻遭到東吳和魏國聯手反對,最後不得不改國號爲“蜀”,最終靠着半聖諸葛亮維持下去,直到現在成爲十國之一。

方運有了奇書天地,對地球的諸葛亮更加了解。

第1117章 前往斧山第2928章 將進酒第1904章 《北風行》第542章 真龍古劍第2977章 永照龍城第2765章 神念如聖!第2211章 蛟炎王第992章 影空神液第2823章 雙瞳帝極第1343章 兩步第2151章 兇樹圖第402章 別怕第159章 百人之師第280章 鬥蛇第1538章 百侯登城!第1540章 唯當死報君第1821章 回馬槍第1497章 靜候強援第745章 左相立威第1422章 畢參之戰第1794章 揭曉第2783章 禍起蕭牆第3054章 到底誰勝?第1312章 不言大儒第3100章 瘟疫大聖第2934章 威能共鳴第1942章 長江君第1317章 初入翰林殿第四十七章 深研經義第3007章 武君的擔憂第228章 攻守逆轉!第1167章 1血芒之主第1232章 正殿異變第2497章 廢除蓄奴第1926章 吸收靈氣第2613章 聖道降臨第205章 過獸橋第3055章 才氣大炮第1252章 方運之死第1798章 書卷自薦第3098章 入崑崙古界第748章 嘴上侍郎第1018章 蒼天泣血第六十六章 毀詩第339章 借貝第352章 風的聲音第2097章 改變計劃第2214章 藍色山峰第832章 學生鬥毆第八十二章 碧血丹心第152章 名勝悟道河第537章 舌劍開鋒!第2755章 人牢谷第2740章 衆生恩澤第2572章 龍族密庫第2126章 五境兇靈第888章 三月十九見第1610章 連環毒計第五十二章 母子送房第1225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2105章 裂月湖第2170章 神相幻境第1486章 半詩第139章 血脈斷絕第六十三章 逆種文人第2433章 方運請罪第2119章 叛徒第1894章 武侯車現第984章 三谷異動第1141章 講道義的人第2755章 人牢谷第3072章 聖念世界第842章 勁敵第2256章 平天下之變第1447章 讀書的作用(十四)第2667章 入聖果第206章 聖墟序幕第163章 帝王詩第1155章 獎勵與懲罰第2237章 誅皇第2978章 四刑第3048章 羣臣議事第2247章 三皇出手第2757章 解決第2730章 天降福星第1101章 六首才子第2832章 預演的作用第1346章 龍皇誕生第1623章 虛聖臨江第1779章 繩之以法第1154章 巨蝦戰像第三十章 歪打正着第320章 星力戰詩第3175章 鎮滅衆敵第2395章 十寒取寶第847章 安貧樂道第527章 進退第1564章 灰袍斷交第495章 入龍宮第2242章 十年之限
第1117章 前往斧山第2928章 將進酒第1904章 《北風行》第542章 真龍古劍第2977章 永照龍城第2765章 神念如聖!第2211章 蛟炎王第992章 影空神液第2823章 雙瞳帝極第1343章 兩步第2151章 兇樹圖第402章 別怕第159章 百人之師第280章 鬥蛇第1538章 百侯登城!第1540章 唯當死報君第1821章 回馬槍第1497章 靜候強援第745章 左相立威第1422章 畢參之戰第1794章 揭曉第2783章 禍起蕭牆第3054章 到底誰勝?第1312章 不言大儒第3100章 瘟疫大聖第2934章 威能共鳴第1942章 長江君第1317章 初入翰林殿第四十七章 深研經義第3007章 武君的擔憂第228章 攻守逆轉!第1167章 1血芒之主第1232章 正殿異變第2497章 廢除蓄奴第1926章 吸收靈氣第2613章 聖道降臨第205章 過獸橋第3055章 才氣大炮第1252章 方運之死第1798章 書卷自薦第3098章 入崑崙古界第748章 嘴上侍郎第1018章 蒼天泣血第六十六章 毀詩第339章 借貝第352章 風的聲音第2097章 改變計劃第2214章 藍色山峰第832章 學生鬥毆第八十二章 碧血丹心第152章 名勝悟道河第537章 舌劍開鋒!第2755章 人牢谷第2740章 衆生恩澤第2572章 龍族密庫第2126章 五境兇靈第888章 三月十九見第1610章 連環毒計第五十二章 母子送房第1225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2105章 裂月湖第2170章 神相幻境第1486章 半詩第139章 血脈斷絕第六十三章 逆種文人第2433章 方運請罪第2119章 叛徒第1894章 武侯車現第984章 三谷異動第1141章 講道義的人第2755章 人牢谷第3072章 聖念世界第842章 勁敵第2256章 平天下之變第1447章 讀書的作用(十四)第2667章 入聖果第206章 聖墟序幕第163章 帝王詩第1155章 獎勵與懲罰第2237章 誅皇第2978章 四刑第3048章 羣臣議事第2247章 三皇出手第2757章 解決第2730章 天降福星第1101章 六首才子第2832章 預演的作用第1346章 龍皇誕生第1623章 虛聖臨江第1779章 繩之以法第1154章 巨蝦戰像第三十章 歪打正着第320章 星力戰詩第3175章 鎮滅衆敵第2395章 十寒取寶第847章 安貧樂道第527章 進退第1564章 灰袍斷交第495章 入龍宮第2242章 十年之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