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7章 番外三後記一

第727章 番外三·後記一

(之前那一章更新感覺都覺得有點水,所以乾脆直接到後記吧)

“有時候,歷史上的有些人彷彿是帶着使命來到世界上的。他們擁有着上天賦予的天才能力,但同樣的,他們的工作時間也是有期限的。”

“當他們的使命完成的時候,就是他們歸天的時候了,其中最好的例子就是咱們的馬爺。”

隨着一陣開場音樂的響起,一片悲傷的氣氛油然而生。這一期視頻,彈幕都少了不少,絕大多數人此刻都在沉默的看着這最後的終章。

“看到這裡的觀衆,相信基本都對季漢大將軍馬謖有了一個基本認識了吧。如果說項羽的軍事才華是老天爺餵飯,那馬謖可更像是老天爺叫醒他,給他穿上衣服穿上鞋,給他洗漱完畢一直送到桌前最後再一點點嚼碎了餵給他。”

“這每一步的謀劃,都是宛如在走鋼絲。屬於是天時地利人和,哪怕差一個都將滿盤皆輸。”

“但就是這麼離譜的情況,馬謖愣是從街亭一路打到了遼東。這已經不是軍事天才可以形容的了,也正因爲如此,馬謖在歷史上一直被成爲“兵狂”。”

“如果單輪成就與能力,實際上他更應該成爲武聖。甚至許多君主還是希望將他捧成武聖的,畢竟誰都不會拒絕一個主動背鍋解決問題的天才將領。”

“但很可惜,因爲馬爺的性格問題,最終出現了著名的河陰潛泳大賽。也因爲這一項飽受士大夫詬病的事情,馬爺被批判爲不孝,最終沒成爲武聖。”

“當然,即便如此,馬謖也算不上吃虧。他與他那個師父諸葛亮,師徒二人是歷史上唯二同時位列文武兩廟的大才,你說這了得嗎?”

“但是,這樣的大才,也有壽終的一天。在建興二十六年的遼東,馬謖迎來了自己的結局。”

“建興二十六年,此時距離天下一統已經過去一年了。但是遼東這一塊飛地依然在司馬兄弟手上,所以馬謖決定親自引兵遠征。”

“按理說都打了這麼多年仗了,你老馬倒是歇一歇啊。但是這一次因爲征討的是司馬家,所以馬謖依然決定親征。”

“這算是兩漢歷史上最奇怪的事情,這位大才貌似一直對司馬懿一家抱有很高的仇恨。這一項仇恨甚至高出了一個層次,以至於有人猜測是不是馬謖當初給司馬家賣過溝子……”

“咳咳,言歸正傳。總之,季漢的大將軍正式踏上了遠征遼東的道路。”

“但是吧,遼東那個地方氣候非常差,而且真值小冰河紀,屬於是當時王朝最偏遠的地方。而此時老馬都已經六十了,更何況作爲一個南方荊州人,這裡已經嚴重超出了他所承受的範圍。”

“於是,當漢軍殺到昌黎時,馬謖就已經開始水土不服了。但是不服老的老將軍依然要身先士卒,甚至在天寒地凍的東北又玩了一次造型,親自帶騎兵去堵截遼東軍的退路。”

“具體的遠征就不過多贅述了,因爲沒有必要。即便這一次馬謖只帶了兩萬多漢軍,但也已經遠超遼東軍了。而且司馬家根基不穩,看着挺唬人實際上也就那麼回事。”

“不到一個月了,遼東諸郡就全都被平定了。司馬兄弟被漢軍包圍在了襄平,馬謖打算把他們餓死在城中,給他們一個體面。”

“不過司馬師並不打算認命,趁夜引兵出,打算夜襲漢軍尋求破局。但結果確實被漢軍迅速拖住,在天明之時包圍,一戰把最後的籌碼全賠進去了。”

“司馬師大敗,與部將羊祜死於亂軍之中。其弟司馬昭聽聞之後服毒自殺,遼東自此平定。”

“不過,還是要說一下這一次司馬師的夜襲並非是一無所獲。因爲漢軍沒有及時防備,逼得馬謖再度裸衣而出振奮士氣。在天寒地凍的遼東,已經水土不服的老將裸衣而出會導致什麼估計誰都知道。”

“是夜,忽有大星出,起於西南而落於東北,其隱有聲。隨即三軍士氣開始波動,馬謖得病了,而且很快就一病不起。”

“這位爲匡扶漢室而拼殺二十年的老將,最終敗給了西伯利亞寒流。”

“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隨軍的楊準詢問繼承人。”

“馬謖回答:柳隱。”

“柳隱之後呢?”

“答:張嶷。”

“在之後呢?”

“馬謖這時說道,此天子之責,臣不知也。這位老臣,至死都沒有對老劉家有半點不臣之心。光這一項品質,就足以讓後世無數君主羨慕死了。”

“馬謖這傳奇一生,可敬,可嘆。年少時因爲鋒芒太盛,使得先帝所不喜,但他並不在意。你看不懂我,我不怪你,總會有伯樂來相我這匹好馬。”

“在後半生,在同爲大才的諸葛亮提拔與劉禪的放權下,他展現出了那個時代獨一無二的軍事天賦。僅以一州之地,從黃土高坡打到了遼東平原,親手將大漢再度扶了起來。”

“在二十年征戰之中,他從未有過二心。也一直履行着老劉曾經的信條,所到之處秋毫無犯。每逢大戰,其必身先士卒,親近將士,吏民皆願爲之所用。”

“甚至,在打仗之餘,馬謖還不忘爲天子分憂。他治理的隴右,在往後很長一段時間成爲朝廷的鐵票倉,羌胡歸心,府庫充盈。由他主張推行的天子講學,在後來由他的太子學生推廣爲了選考制,並最終演化爲了影響後世兩千年的科舉制度。”

“如果說丞相是後世文臣的標杆的話,馬謖就是後世武將的標杆。他的忠與明,深刻的影響着後世的所有武將。”

“在馬謖病逝之後,劉禪第一時間給出了諡號“忠毅”致果殺敵,勇而近仁曰毅。同時忠毅通忠義,算是給馬謖一生最好的寫照了。”

“正如丞相諡號“忠武”成爲文臣的最高諡號,馬謖的“忠毅”也成爲了日後武將最高的諡號。”

“是不是看到這裡就覺得挺好了?實際上馬謖安排的後世裡智慧同樣不差呢。”

“馬謖在世時,常與姜維鄧艾論道,打仗時也常引以爲幕僚。當時軍中都認爲,大將軍的繼任者應該從他們兩個裡選。”

“但是到了最後,馬謖卻選擇了車騎將軍柳隱爲繼任者。而在柳隱之後,更是選擇了默默無聞我張嶷,而非他信任有加的姜維鄧艾,這其中講究可大了。”

“我們都知道,馬謖是一個儒生,兵法激進好戰。”

“但事實上呢,他確實一個信奉道家治國理論想人。在教育太子時,他常說“寧爲文景之治,不爲漢武之才!”相比於窮兵黷武,他更傾向於對大國無爲而治,常言“霸王之道雜之!””

“也正因爲如此,在選擇繼任者上,馬謖否決了好大喜功的鄧艾與夢想封狼居胥的姜維,反而選擇了溫和的柳隱與張嶷。”

“據《後漢書》記載,馬謖死之後,整個大將軍府地動山搖。不管是文臣武將全都悲痛無比,太子甚至都多次哭暈過去。唯有柳隱與諸葛亮面色如常,所做所行都宛如平常,這才順利的穩住了人心。”

“隨後在的三年裡,他代替了馬謖的位置,與諸葛亮又合作了很長一段時間。在炎興四年,諸葛亮病逝長安而葬於長安之東時,也是柳隱頂着巨大的壓力穩住朝局。”

“從他這一系列的表現可以看出馬謖的眼光之毒辣。昔日那個成都城外的守門都尉,如今已是季漢的棟樑了!”

“柳隱在任的這十二年時間,經歷了好幾次大事。從馬謖病逝到諸葛亮病逝,再到太子登基,每一件事都可能引發舉國騷動。但在柳隱不動聲色的掌權下,季漢平穩的完成了新老兩代的權力交接。”

“最起碼如果換成姜維和鄧艾,最起碼這十二年能打兩場大戰。”

“炎興十一年冬,劉禪在洛陽感染傷寒,病逝於洛陽。這位被譽爲歷史上運氣最好的皇帝,最終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他依靠着知人善任和大膽放權,最終由馬謖與諸葛亮爲他搏得了一箇中祖的廟號。隨即太子劉璿登基,第一時間爲自己老爹給出了諡號“光宣”。”

“能紹前業曰光,善聞周達曰宣,評價之高可見一般。總體上來說,劉禪這一生非常的幸運,其運氣之好讓後世所有帝王都羨慕的牙癢癢。”

“炎興十一年,馬謖的學生,太子劉璿即位。這位諡號昭武的天子,即將爲季漢帶來最高光的時刻“漢寧中興”!”

311.第308章 步度根的打算第441章 攤牌256.第254章 馬謖先行第681章 魏吳的最後一搏第703章 建業不設防第425章 你根本不是王基315.第312章 新的北伐藍圖243.第241章 成都官員的健康問題第3章 魏軍至295.第292章 西域想和親第594章 具裝甲騎之威96.第95章 巡查192.第191章 美人計第661章 遷都論第642章 直入中營第676章 運河論第359章 你去馬謖幹掉102.第101章 請將軍點兵(求月票)第625章 白馬之戰第363章 屯田客大逃亡第490章 暗流涌動第357章 新一輪部署第640章 夜探魏營第468章 追擊刺客123.第122章 丞相現在不宜北伐第45章 無當飛軍第393章 務必全殲第672章 禍不單行第32章 民心所向第356章 司馬懿的怒火第679章 代爲伐吳第575章 又見老熟人235.第233章 大漢忠臣曹真第704章 東吳覆滅第660章 諸葛恪若有所思第681章 魏吳的最後一搏112.第111章 楊家的恐懼第466章 南陽局勢231.第229章 搶收糧食第26章 緝拿罪犯第452章 司馬懿的損招第610章 各方算計246.第244章 君可自取第25章 談判破裂第465章 劉禪:遷都刻不容緩第384章 本土派又起來了59.第59章 何爲君子第40章 做好防備第625章 白馬之戰第622章 征伐兗州第680章 不死心的孫權第13章 呵退羌人第404章 曹魏第一嘴硬司馬懿139.第138章 破夷道324.第321章 這樣子攻城106.第105章 反推第457章 舉國震動231.第229章 搶收糧食第564章 斬殺匈奴單于189.第188章 深抓世家痛點332.第329章 南陽局勢第574章 司馬家的示好327.第324章 掩護百姓先撤第503章 大破東吳水師第626章 登上河北第674章 找個合理的理由第373章 宜用火攻第36章 山雨欲來272.第269章 浴血奮戰第688章 青州水災241.第239章 兵臨江州第568章 什麼蜀賊,那是大漢王師55.第55章 追亡逐北170.第169章 諸葛大人您身在曹營心在漢啊第693章 早做準備64.第64章 兵臨陳倉第674章 找個合理的理由第538章 秦宓的怨念第403章 千里請戰94.第93章 馬謖你真敢啊!第518章 莫名頭鐵的吳軍第685章 交鋒第504章 丁奉午夜奮短兵172.第171章 再度北上第489章 豪族擺爛209.第208章 全面伐蜀第624章 三百里冒雨奔襲第499章 你也就比我強大這麼一點點126.第125章 論伐吳第688章 青州水災252.第250章 第三次北伐第716章 魏軍大潰第612章 說客第360章 卻月陣第385章 人才匱乏的無奈189.第188章 深抓世家痛點第712章 玩脫了147.第146章 激將第472章 卑而驕之第620章 東西推權
311.第308章 步度根的打算第441章 攤牌256.第254章 馬謖先行第681章 魏吳的最後一搏第703章 建業不設防第425章 你根本不是王基315.第312章 新的北伐藍圖243.第241章 成都官員的健康問題第3章 魏軍至295.第292章 西域想和親第594章 具裝甲騎之威96.第95章 巡查192.第191章 美人計第661章 遷都論第642章 直入中營第676章 運河論第359章 你去馬謖幹掉102.第101章 請將軍點兵(求月票)第625章 白馬之戰第363章 屯田客大逃亡第490章 暗流涌動第357章 新一輪部署第640章 夜探魏營第468章 追擊刺客123.第122章 丞相現在不宜北伐第45章 無當飛軍第393章 務必全殲第672章 禍不單行第32章 民心所向第356章 司馬懿的怒火第679章 代爲伐吳第575章 又見老熟人235.第233章 大漢忠臣曹真第704章 東吳覆滅第660章 諸葛恪若有所思第681章 魏吳的最後一搏112.第111章 楊家的恐懼第466章 南陽局勢231.第229章 搶收糧食第26章 緝拿罪犯第452章 司馬懿的損招第610章 各方算計246.第244章 君可自取第25章 談判破裂第465章 劉禪:遷都刻不容緩第384章 本土派又起來了59.第59章 何爲君子第40章 做好防備第625章 白馬之戰第622章 征伐兗州第680章 不死心的孫權第13章 呵退羌人第404章 曹魏第一嘴硬司馬懿139.第138章 破夷道324.第321章 這樣子攻城106.第105章 反推第457章 舉國震動231.第229章 搶收糧食第564章 斬殺匈奴單于189.第188章 深抓世家痛點332.第329章 南陽局勢第574章 司馬家的示好327.第324章 掩護百姓先撤第503章 大破東吳水師第626章 登上河北第674章 找個合理的理由第373章 宜用火攻第36章 山雨欲來272.第269章 浴血奮戰第688章 青州水災241.第239章 兵臨江州第568章 什麼蜀賊,那是大漢王師55.第55章 追亡逐北170.第169章 諸葛大人您身在曹營心在漢啊第693章 早做準備64.第64章 兵臨陳倉第674章 找個合理的理由第538章 秦宓的怨念第403章 千里請戰94.第93章 馬謖你真敢啊!第518章 莫名頭鐵的吳軍第685章 交鋒第504章 丁奉午夜奮短兵172.第171章 再度北上第489章 豪族擺爛209.第208章 全面伐蜀第624章 三百里冒雨奔襲第499章 你也就比我強大這麼一點點126.第125章 論伐吳第688章 青州水災252.第250章 第三次北伐第716章 魏軍大潰第612章 說客第360章 卻月陣第385章 人才匱乏的無奈189.第188章 深抓世家痛點第712章 玩脫了147.第146章 激將第472章 卑而驕之第620章 東西推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