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章 河岸遭遇

結果他要不說對面是呂鵬,許褚還真就跟着他跑了,結果他這麼一說,事情就大條了,因爲許褚就是一根筋,他的第一想法就是,這是一個天載難逢的機會,殺了呂鵬那天下的紛爭幾乎就結束了。於是他的想法就和賈詡的截然相反,截然相反的想法就造成了截然相反的行動。於是賈詡轉身往回跑,準備跳上小船。

許褚卻直接迎上了呂鵬,準備當場格殺這個罪魁禍首。

現在呂鵬的眼中只有賈詡沒有其他任何人。

現在呂鵬恨賈詡牙根癢癢,就在登封口一戰,賈詡爲了拖住自己的腳步,驅趕無數無辜的百姓,在這次行動中,也不知道有多少百姓家破人亡,也不知道有多少百姓死在了賈詡的毒計之下。最可恨的是,他連番的驅動那些武裝起來的民夫衝擊自己的大陣,逼迫着自己,不得不對這些民夫痛下殺手,不但損害了自己的好名聲,同時也讓自己的那些手下將士,對他們堅持的,保護百姓的原則信念產生了懷疑動搖,面對這個罪魁禍首,呂鵬日夜都恨得牙癢,恨不得食其肉,寢其皮。

本來這傢伙躲在曹操的百萬大軍之中,自己的確拿他沒有任何辦法,即便是搞搞暗殺,都沒有下手的機會,現在老天給了這樣的機會,怎麼能夠輕易放棄?

所以他打馬舞刀直奔轉身想逃上小船的賈詡,將那個許褚丟給了太史慈。現在在呂鵬的想法裡,寧可眼睜睜的看着太史慈戰死在許褚的錘下,他也絕對不會去管,因爲在呂鵬的權衡利弊裡,殺了賈詡,比救下一個太史慈價值更大,因爲只要賈詡活着,說不定就給自己來一個什麼新鮮的毒劑,讓無數的百姓和將士無辜的死去。

這可能就是呂鵬的腹黑和勢利,假如太史慈知道呂鵬這樣的想法算計,估計立刻就會傷心欲絕。結果事後呂鵬是這麼說的“我相信你的戰鬥力,我對你充滿了信心。”那當時讓太史慈感動的,那眼淚是稀里嘩啦的。

結果就在他衝向賈詡的時候,許褚沒有轉身保護賈詡跳上小船順水逃跑,而是張牙舞爪的揮舞着雙錘衝向了自己。

呂鵬哪有心思去管許褚,借用戰馬的衝擊力,將大刀橫拖,就在許褚的攻擊下,一掃而過,大刀和雙錘相交,發出一陣驚天動地的巨響,呂鵬只感覺到雙臂發麻,許褚也踉蹌的後退了三步才生生站穩。當時讓許褚大驚失色,這呂鵬真的很厲害啊。

厲害歸厲害,現在逮住機會了,那也得上,即便自己丟了這一坨身子,也要拼死呂鵬這個三國攪屎棍。

但呂鵬卻沒有片刻停留,繼續打馬向前衝,他的目標就是賈詡。

許褚以天生神力著稱三國,它和典韋不同,同樣孔武有力的典偉卻是一個二頭,腦筋轉不過彎兒來。

但許褚不但孔武有力,天下神力無敵,更是一員有勇有謀的猛將,兩個人猝然交戰一合,發現呂鵬並沒有停下戰馬和自己廝殺的意思,腦海裡立刻反映出來,呂鵬的目標是賈詡,當時大驚失色。

賈詡是自己主公手下最得力的謀臣,主公的大業還要依靠他去出謀劃策,自己這次的目的就是保護賈詡的安全,一旦有個一差二錯,自己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向主公交代的,於是也不管身後撲過來的太史慈,手中的一把大錘猛然揮出,他的目標不是呂鵬,而是呂鵬胯下的戰馬。

幾十斤重的大鐵錘揮出,夾帶着風雷之聲,轟的一聲砸在了呂鵬的坐騎上,呂鵬的白馬就悲嘶一聲轟然倒地。

呂鵬猝不及防,被摔了個七葷八素。

趁着這個機會,許褚根本不去趁勢殺了呂鵬,也明白自己根本殺不了他,於是直接提着一柄大錘,甩開大步飛奔而去,追趕賈詡。

本來要做堂堂一戰跳下戰馬的太史慈,猛的看到許褚的大錘飛出,自己的主公連人帶馬轟然倒地,當時也是亡魂皆冒,也顧不得其他,直接撲上去保護自己的主公,看看是不是受了傷?如果真要是受了傷,那自己就是百死莫辯了。

許褚大步飛奔,追上那個磕磕絆絆奔跑的賈詡,直接一把提起賈詡的脖領子,將他夾在了腋下,然後幾個箭步,衝到了河岸邊,雙腿用力飛越而起,跳上了那個小船,結果用力過猛,小船劇烈的搖晃,將根本沒有準備的船伕全部搖到了河裡去,小船沒有了掌舵的,就在沙河上劇烈的打轉。

這時候呂鵬正在被太史慈拉起來,當時急得跳腳,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必須留下賈詡,於是在七葷八素裡,對着太史慈大吼“射死他,快射死他。”

天下神箭太史慈得令,哪裡還有二話?丟棄手中的兵器,飛快的抄起弓箭,擡手就是一箭。

可惜兩個人配合的絕不默契,呂鵬的意思是射死賈詡,而太史慈理解的是射殺許褚,兩個人判斷對方兩個敵人的價值觀不同,纔有了這樣的誤會。

太史慈的弓箭,果然天下聞名,就在這匆忙的射出的一箭,正中許褚左眼。

許褚大叫一聲,伸手猛的將眼中的羽箭拔了出來,看到上面還有自己的眼珠子,當時一張嘴,竟然將自己的眼珠子吞下,然後操起船槳,奮力划動,運槳如飛,再加上順水而下,等到呂鵬和太史慈嚎叫明白,兩個人追到河邊的時候,許褚和賈詡的小船已經如箭一般衝出了弓箭的射程之外。

當時呂鵬在河邊惋惜得連連跺腳,老天給了自己的一次機會,卻不被自己珍惜,如果老天再給,一個機會,呂朋希望是1萬次。

第856章 相約會盟第325章 翼州之變第246章 俘虜呂布第935章 馬良的良苦用心第812章 戰爭中的經濟學第216章 收不來活的 那就收死的吧第185章 分兵第481章 置換土地第131章 敲打敲打第010章 我也截胡第591章 有意思了第299章 貪腐背後的慘劇第246章 俘虜呂布第620章 孫權的決斷第507章 醞釀大戰第751章 曹仁的遠見卓識第199章 出兵救援第288章 佔據漁陽第605章 對待徐庶的方針第558章 我最佩服的是我第662章 說客就是忽悠人的第160章 趙雲投效第426章 勝利會師第864章 家園盡毀第620章 孫權的決斷第562章 第二戰場第722章 窺見破綻第862章 再陷險境第466章 劉備娶親了第576章 青蛙和人性之論第512章 談判結果第804章 三英戰趙雲第971章 夷陵前線第004章 截胡的劉備第867章 佛教和屠殺第188章 暴動第212章 七進七出第485章 曹操有約第187章 變生第330章 教你聰明第732章 道聽途說的欣慰第803章 誰算計誰第852章 草原會盟第308章 調虎離山第613章 無奈的結局第856章 相約會盟第825章 生孩子是國事第854章 各有道理第310章 趁火打劫第537章 爭搶翼州第659章 江北的支持第165章 治理方略2第572章 推銷繆論第854章 各有道理第634章 當場打臉第904章 正確判斷第480章 改變策略第710章 損失慘重第806章 張飛的詭計第705章 殘暴百姓第888章 突襲成功第176章 不忍下手第098章 大出意外第681章 徐庶就是僞君子第914章 有機可乘第405章 袁紹的反應第200章 暴動第542章 打出衣帶詔大旗第579章 推心置腹第725章 動起來第014章 豬腳武力值第785章 戰後獎懲第570章 還是三國嗎第085章 納稅的新辦法第040章 我有一個夢想第342章 丁力的目標第374章 談判第557章 給我跪下第020章 太守催戰第699章 登封口之戰第415章 就是一個亂第696章 賈詡第毒計第335章 賣別人的土地第215章 囂張第772章 戰線漏洞第801章 劉璋的結局第238章 挖坑與填坑的哲理第914章 有機可乘第178章 殺不得了第724章 楊修的計謀第428章 被困任丘第186章 故人第188章 暴動第079章 軍事權利第260章 再見玄德第366章 推銷強盜邏輯第748章 趙雲劫了漢獻帝第958章 呂鵬的條件第199章 出兵救援第905章 世族南遷
第856章 相約會盟第325章 翼州之變第246章 俘虜呂布第935章 馬良的良苦用心第812章 戰爭中的經濟學第216章 收不來活的 那就收死的吧第185章 分兵第481章 置換土地第131章 敲打敲打第010章 我也截胡第591章 有意思了第299章 貪腐背後的慘劇第246章 俘虜呂布第620章 孫權的決斷第507章 醞釀大戰第751章 曹仁的遠見卓識第199章 出兵救援第288章 佔據漁陽第605章 對待徐庶的方針第558章 我最佩服的是我第662章 說客就是忽悠人的第160章 趙雲投效第426章 勝利會師第864章 家園盡毀第620章 孫權的決斷第562章 第二戰場第722章 窺見破綻第862章 再陷險境第466章 劉備娶親了第576章 青蛙和人性之論第512章 談判結果第804章 三英戰趙雲第971章 夷陵前線第004章 截胡的劉備第867章 佛教和屠殺第188章 暴動第212章 七進七出第485章 曹操有約第187章 變生第330章 教你聰明第732章 道聽途說的欣慰第803章 誰算計誰第852章 草原會盟第308章 調虎離山第613章 無奈的結局第856章 相約會盟第825章 生孩子是國事第854章 各有道理第310章 趁火打劫第537章 爭搶翼州第659章 江北的支持第165章 治理方略2第572章 推銷繆論第854章 各有道理第634章 當場打臉第904章 正確判斷第480章 改變策略第710章 損失慘重第806章 張飛的詭計第705章 殘暴百姓第888章 突襲成功第176章 不忍下手第098章 大出意外第681章 徐庶就是僞君子第914章 有機可乘第405章 袁紹的反應第200章 暴動第542章 打出衣帶詔大旗第579章 推心置腹第725章 動起來第014章 豬腳武力值第785章 戰後獎懲第570章 還是三國嗎第085章 納稅的新辦法第040章 我有一個夢想第342章 丁力的目標第374章 談判第557章 給我跪下第020章 太守催戰第699章 登封口之戰第415章 就是一個亂第696章 賈詡第毒計第335章 賣別人的土地第215章 囂張第772章 戰線漏洞第801章 劉璋的結局第238章 挖坑與填坑的哲理第914章 有機可乘第178章 殺不得了第724章 楊修的計謀第428章 被困任丘第186章 故人第188章 暴動第079章 軍事權利第260章 再見玄德第366章 推銷強盜邏輯第748章 趙雲劫了漢獻帝第958章 呂鵬的條件第199章 出兵救援第905章 世族南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