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孔融泣言

“拜見衛將軍!”

衛濤怎麼也沒有想到,孔融剛剛一進到屋內當即就向自己行了一道跪拜大禮。

“文舉先生這是何意,快快請起!快快請起!”

孔融乃海內知名的大儒,如今行這般大禮,哪怕是衛濤也感覺受之不起,當即就欲往攙扶。

可別看孔融雖只一文士,但心志極爲堅定,衛濤雖然將之扶住,但他卻是不起,而是一雙眉目望着衛濤而道。

“衛將軍,如今陛下被袁紹逆賊軟禁,逆賊如此猖狂,身爲臣子,難道將軍就不欲一爲乎?”

果然是爲此而來。

衛濤心中暗暗苦笑,其實就算沒有見到這孔融衛濤也是明白他爲何而來。

雖然不知道孔融到底是如何從長安脫逃出來,但以孔融忠誠,衛濤卻明白,其必定是以天子之憂爲己憂,不可能還爲其他。

但衛濤怎麼可能那麼容易答應,不說數月之前衛濤纔是休戰,兵力疲憊,單單是要將士卒耗費在這樣的事情之上,衛濤就沒有太大的興趣。

兩世爲人,對於所謂的劉家天子,衛濤可沒有太多的忠貞之心,一應所爲是爲匡扶大漢,驅逐異族,保大漢河山無有五胡亂華之行。

所以方纔雖然荀攸沒有明言懇求,但對於荀攸的暗示衛濤只做不聞,就是想要將這事情給揭過去。

哪裡想到孔融一來就是如此,讓衛濤爲難不己。

“文舉先生,那袁紹殘暴的確更甚於董卓。但如今其把持天子。號令天下。當以如何?”

見到孔融炯炯有神看來的目光,衛濤長長地嘆息了一聲。

“董卓雖強,但天下豪傑也可討逆之,如今袁紹行如此大逆之事,難道天下就無英雄邪?不說將軍、曹孟德,那西涼馬騰也是忠君愛國之人,更有漢室宗親荊州劉景升,益州劉季玉。長安雖落入袁賊之手,但豈可任由其動亂天下?”

見到衛濤如此一說,孔融極爲不服的大聲駁斥。

“衛將軍乃我大漢棟樑,鬥匈奴,驅烏桓,保我大漢河山,日後青史之上必有此一筆!但需知大義與小節,若大義有虧,日後史書之上未必見得真顏!”

到了衛濤這樣的身份地位,又是處於這樣的一個時代。真的說起來能夠讓衛濤忌憚的東西不多,史書倒也可以算是其中。

而在孔融想來。即便是到了這一個地位,而且還是以護佑大漢爲己任,那麼衛濤的目的就是青史留名,自然要以此爲迫。

不過孔融卻不知道衛濤兩世爲人,雖然也有留名青史,讓後人崇拜敬仰的想法,但更多還是爲着自己的使命而行,相比之下哪裡可能爲區區所謂史書所束縛?

而且中原動亂,一旦捲入其中,如何能夠脫身?

“文舉先生,想來你也不會只來找我,這方今天下,真的還有那麼諸侯願意再現董卓逆之舉嗎?縱然傳檄天下,又有幾人願意應之?”

見到孔融如此天真,雖然不願,但衛濤還是直接言道。

“我衛濤不敢說其他,匡扶大漢之心絕不落人後。然袁家四世三公,縱然有袁術逆徒,也未曾完全耗損其根基。而這一次朝廷諸公所爲,皆言自身所想,甚至處斬其令,也有陛下降旨,縱然是我,又如何可言其不是?”

衛濤每說一句,孔融面色就是一白,這些時日孔融雖然是倉皇奔走,但畢竟是名士大儒,桃李滿天下,對於朝廷的訊息還是十分清楚。

衛濤所言可謂是句句屬實,董承等人最少明面上的確是被天子劉協賜死,其罪名就是謀反大罪,意圖劫持天子,其罪誅九族。

爲此,甚至劉協將自己的皇后都責問其罪,後一襲白綾直接讓自縊身死。

成王敗寇,正是如此。

所以這一段時間以來,縱然殘存下來的各個忠心朝臣爲之奔走,但應和者寥寥,至於一方諸侯根本不見以應。

也就是曹操還算做了承諾,只不過不久之前與袁紹大戰,雖然得勝,但曹操根基卻比不得袁紹,自身損傷也是不小,加上呂布尚在徐州,雖然這一次沒有背後襲擊,但曹操卻不敢不防,所以一時之間也同樣無法起兵。

唯有衛濤,因爲出行江南的緣故,沒有給出答覆,可以說是這些朝臣們的最後一線希望。

如今希望有破滅的可能,哪怕以孔融的心性這個時候都有些按捺不住,當即就是開口斥責說道。

“大漢四百年江山如何可能會毀於一個忘恩負義的小人!衛將軍,如今只缺一振臂一呼之人。王司徒臨死之時也曾言:救大漢者必衛將軍也!將軍就是如此報答大漢對於你的恩情否?若非有先帝重用,將軍如何能夠以一少年之身宿衛邊陲?如此恩典豈可不報?難道大漢衛將軍乃是不忠不孝的虛僞之徒不成?”

孔融聲聲厲喝,雙目圓瞪,睚眥欲裂,好似衛濤一個不答應就是要將他吞吃了一般。

孔融是爲名士大儒,平日間最講究風儀氣度,會是這般顯然報效天子之心已經超過了一切。

衛濤不是這樣的人,但不妨礙衛濤敬佩這樣的人。

所以面對孔融的聲聲而問,衛濤猶豫了,生怕再言說下去,就要將孔融活生生給逼死。

但這事情真的就能應?

一時之間衛濤都顧不上始終跪拜在地的孔融,煩躁的情緒讓他忍不住來回踱步,遲疑不定。

見到衛濤心中猶疑,孔融眼眸之中閃過幾分欣喜,隨即又一拱手而言。

“衛將軍,老夫與你也是相識良久,知曉你對大漢的忠誠堪能有比,更不願意捲入中原之爭,以亂我大漢,然而如今陛下有危,我等既然身爲人臣,豈能夠不盡心盡力而爲?”

衛濤只能夠苦笑,不錯,自己的一番作爲在許多人看來可是爲大漢忠臣,是爲天子所爲,可又誰知道,自己對那天子其實真的不在乎?

“文舉先生……”

衛濤長嘆一聲就此準備開口,不管如何而看,自己都不可能那麼簡簡單單地就是興兵。

第204章 諸葛瑾縱火燒袁軍(下)第44章 黃巾道人第218章 欲吞幽州第383章 稱帝第188章 大勝第322章 荊州戰開第203章 諸葛瑾縱火燒袁軍(上)第92章 大破烏桓先鋒第178章 勸降高覽第156章 十面埋伏第411章 大破藤甲兵第215章 嫁禍鮮卑第272章 義兄弟明心意第179章 信義之定第285章 盡掌幽州第414章 曹操再相邀第175章 夜襲與夜襲(上)第83章 病弱趙風第3章 才女識音第133章 張寧再至第227章 以退爲進第40章 氣暈衛仲道第66章 謀算對道術(下)第158章 勤王密詔第97章 李儒追衛濤第145章 陶家紈絝第440章 曹洪投降(下)第263章 匈奴再犯境第81章 虧空情弊第366章 水軍對戰第145章 陶家紈絝第223章 衛濤勸張寧(下)第315章 夜襲曹營第440章 曹洪投降(下)第109章 詐城無功第93章 董卓入洛陽第307章 祭旗第81章 虧空情弊第414章 曹操再相邀第71章 實力最弱?第16章 陣前對決第55章 形勢危急第317章 大略服賈詡第2章 熱血曹操第24章 刁民動亂第413章 曹操封魏王第375章 江東英傑亡(上)第342章 險計第275章 終開戰第316章 武服張繡第101章 甄氏意第309章 文明掠奪第369章 魯子敬四分天下第81章 虧空情弊第429章 公瑾妙計第372章 擒拿魯肅第310章 強迫爲行第315章 夜襲曹營第198章 初聞甘寧第199章 平分秋毫第306章 將計就計第367章 首戰之兩敗俱傷第355章 奪取交州第275章 終開戰第20章 倒黴的張遼第195章 荀攸爲謀第220章 調虎離山第105章 相鬥黑山軍第385章 陸遜一計間蜀地第347章 細言四方第206章 軟禁沮授第386章 大戰之前第43章 袁紹與袁術第257章 鄴城對戰第378章 劉備進位漢中王第55章 形勢危急第109章 周瑜到來第292章 陳羣勸言第395章 再間西川第298章 衛濤一言降士氣第134章 以城換將第163章 長安大旱第40章 氣暈衛仲道第264章 沮授愚忠第419章 施謀試探第304章 天下情勢第177章 貂禪第397章 ‘不得好死’的張鬆第227章 以退爲進第242章 揚帆而去第152章 一戰破羌渠(上)第190章 聯合袁尚?第320章 大敗呂布第371章 夜襲江東第170章 ‘買’來潘璋第179章 信義之定第291章 子瑜薦陳羣第50章 黃巾圍陳留第195章 荀攸爲謀第113章 呂布敗三英
第204章 諸葛瑾縱火燒袁軍(下)第44章 黃巾道人第218章 欲吞幽州第383章 稱帝第188章 大勝第322章 荊州戰開第203章 諸葛瑾縱火燒袁軍(上)第92章 大破烏桓先鋒第178章 勸降高覽第156章 十面埋伏第411章 大破藤甲兵第215章 嫁禍鮮卑第272章 義兄弟明心意第179章 信義之定第285章 盡掌幽州第414章 曹操再相邀第175章 夜襲與夜襲(上)第83章 病弱趙風第3章 才女識音第133章 張寧再至第227章 以退爲進第40章 氣暈衛仲道第66章 謀算對道術(下)第158章 勤王密詔第97章 李儒追衛濤第145章 陶家紈絝第440章 曹洪投降(下)第263章 匈奴再犯境第81章 虧空情弊第366章 水軍對戰第145章 陶家紈絝第223章 衛濤勸張寧(下)第315章 夜襲曹營第440章 曹洪投降(下)第109章 詐城無功第93章 董卓入洛陽第307章 祭旗第81章 虧空情弊第414章 曹操再相邀第71章 實力最弱?第16章 陣前對決第55章 形勢危急第317章 大略服賈詡第2章 熱血曹操第24章 刁民動亂第413章 曹操封魏王第375章 江東英傑亡(上)第342章 險計第275章 終開戰第316章 武服張繡第101章 甄氏意第309章 文明掠奪第369章 魯子敬四分天下第81章 虧空情弊第429章 公瑾妙計第372章 擒拿魯肅第310章 強迫爲行第315章 夜襲曹營第198章 初聞甘寧第199章 平分秋毫第306章 將計就計第367章 首戰之兩敗俱傷第355章 奪取交州第275章 終開戰第20章 倒黴的張遼第195章 荀攸爲謀第220章 調虎離山第105章 相鬥黑山軍第385章 陸遜一計間蜀地第347章 細言四方第206章 軟禁沮授第386章 大戰之前第43章 袁紹與袁術第257章 鄴城對戰第378章 劉備進位漢中王第55章 形勢危急第109章 周瑜到來第292章 陳羣勸言第395章 再間西川第298章 衛濤一言降士氣第134章 以城換將第163章 長安大旱第40章 氣暈衛仲道第264章 沮授愚忠第419章 施謀試探第304章 天下情勢第177章 貂禪第397章 ‘不得好死’的張鬆第227章 以退爲進第242章 揚帆而去第152章 一戰破羌渠(上)第190章 聯合袁尚?第320章 大敗呂布第371章 夜襲江東第170章 ‘買’來潘璋第179章 信義之定第291章 子瑜薦陳羣第50章 黃巾圍陳留第195章 荀攸爲謀第113章 呂布敗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