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兩難境地

張遼對荀彧的到來欣喜之餘也是不解,爲什麼荀彧來了?而且荀彧是怎麼預料到自己等人有難纔派許褚徐晃前來支援的?

在賈詡任命伐藍軍師後,曹操就從前者身上看出了前者的心思,知道前者此次恐怕再也回不到自己身邊了。曹操很早就看穿了賈詡是個追求安逸的人,在窺測人心方面,曹操若說第二,恐怕無人敢稱第一。

賈詡說要爲曹操蕩平藍軍,謹慎的曹操永遠不會去賭,他要的是確保萬一,於是便書信送回許昌,將荀彧調了過來,萬一賈詡沒有能戰勝藍火那曹操還可以依靠自己的左膀右臂荀彧。

荀彧接到曹操的書信後,快馬加鞭趕到了戰場前線的曲阿。從曹操嘴中打聽清楚賈詡的情況後也倍感惋惜,荀彧也知道賈詡是人才,難得的人才。

曹操當時說:“文若能來我伐藍的勝利也指日可待了。可惜的是,文和卻離我而去……”說着煞感無奈。

荀彧點點頭:“賈詡既說能消滅藍火,那必是他有良策。平時他很少出謀劃策,但每次都爲奇謀。不過主公,在下認爲,藍火戰績累累,先破周瑜後降魯肅,繼而滅陸遜,說明藍火在作戰方略的造詣上絕不是一般的厲害。我怕賈詡先生(彼此尊敬的稱呼)不能有十成把握消滅藍火,故此……”話音落下時荀彧眼睛微微對上了曹操的視線。

曹操輕輕點下頭,荀彧才繼續道:“故此我認爲理應派支援部隊前往沙頭鎮,以讓賈詡先生的戰機加大。”

“那你認爲派誰去?”曹操問。

荀彧道:“許褚,再加任命一個副將徐晃,帶一萬精銳渡江!”

江都城藍火在曹操當時看來只有一萬守軍,自己這邊賈詡爲軍師,夏侯惇,夏侯淵,張遼爲將軍,出兵兩萬,就是破不了江都城也不至於戰敗。荀彧的做法在曹操認爲謹慎過頭了。

看出曹操的疑惑,荀彧微微笑道:“主公放心,如今的戰勢是,多出兵有益無害。”

如此,曹操採納了荀彧的建議派出許褚徐晃率兵一萬進行支援。

事情很巧合,也很好玩,本來許褚徐晃是來支援作戰的,更正趕上夏侯惇等人走投無路,作戰援軍變成了接應援軍,去打仗的變成了去接人的。夏侯惇等將士的性命能生還,算起來一半歸功於荀彧,一半歸功於上蒼。

夏侯惇三人聽完也捏了把冷汗,合着自己得救純屬巧合,不過總算是不用背水死戰了。許褚和徐晃聽完江都一戰的狀況也暗暗吐了口氣,藍火果真狡詐,賈詡軍師也可悲可嘆,算得上壯舉了。

由於是前來支援作戰,所以許褚的戰船也只是承載一萬精銳的數量,畢竟沒想到夏侯惇他們遇到苦戰要準備撤回曲阿。幾位將軍都苦惱了,這些戰船要想讓全體士兵回曲阿,只能分兩撥,可是,萬一藍火在其中一撥走掉後回來攻擊怎麼辦。在場的諸位都是打仗的好手,謀略方面就不足以和藍火對抗了。

“我有一個辦法。”徐晃的話將幾人的目光都拉了過來,“既然不能確保安全返回,那不如我們派信兵給主公,讓主公把軍隊全調過來可否?”

徐晃的意思就是做最後的總攻了,藍火現有兵七萬,若想攻下藍火只能全軍開來。實際上,藍火受降了六千曹軍後共有人馬七萬六千餘人。而曹操損失之下,有人馬七萬四千餘人,彼此差距幾乎爲零。

幾人想了想,張遼覺得不妥,從這裡到對岸得花些時間,等主公派兵趕來又得花些時間,如果中途藍火發現自己士兵們都沒渡江,派七萬大軍來圍攻怎麼辦?那不就損傷更多了嗎?

把不妥之處講解了出來,張遼的話讓幾人又陷入沮喪,而且現在不能耽誤時間了,等藍火注意到情況後就爲時已晚。

與此同時,還在途中的藍火接到探兵來報,說夏侯惇等人還有援軍都在岸邊未動。藍火立刻生疑,腦中思索着對方沒離開的原因。

按理說,夏侯惇等人應當馬上離開刻不容緩纔對,藍火可是七萬大軍虎視眈眈。而且,聯繫起許褚援軍來藍火也開始就覺得不對勁。在與賈詡一戰時,藍火的奇兵燒燬了戰船,導致夏侯惇人馬無法逃過岸,連情報也無法傳達給對岸的曹操。那爲何還有援軍來呢?

藍火想可能是賈詡出戰江都前就發出過援軍請求,恰巧趕上了救下夏侯惇等人。藍火能想到的也只能這樣了,荀彧來前線的事情實屬突然藍火也無從猜測,所以也沒考慮到荀彧的原因。

那麼,不管是藍火所想的,還是許褚援軍來這裡的真實原因,都有個共同點,那即是許褚軍不是來接應的是來支援的,是來打仗的。

馬上,藍火意識到了一次大戰機就在眼前。既不是來接應夏侯惇等人的那戰船數量必不夠用,藍火在極短的時間內理清了全部內容,叫了一名快騎道:“你火速去江都讓陸翔和吳飛親領五萬大軍趕來!”

後者領命後急忙趕去。

張嘯不明所以:“怎麼突然就要發兵?”

藍火一笑,令全軍調頭往岸邊方向開去,並對張嘯說:“送到嘴邊的綿羊可不能拒絕,就不客氣地收下吧。”

綿羊指的是來支援的許褚徐晃軍隊,在這種境遇下,藍火是不會放棄絕佳機會將曹操此戰帶來的幾員猛將一併拿下的。

還是沒有聽懂藍火的意思,張嘯也沒問,看藍火的命令肯定是有仗可打了,能打仗就好。

一萬藍軍用最快地速度返回岸邊,曹軍方面也是迫在眉睫。

“不能耽誤時間了!我看還是我領五千人馬留下!你們乘船快走!”徐晃下了決心堅定地說。戰船隻夠承載一萬人馬,徐晃不得不留下五千人來。即便硬擠,戰船總共也只可帶走一萬兩千多人,硬擠的概念是能站腳的地方就站腳,擠得滿滿的,明顯這會讓船的行駛能力降低,速度大大下降後可能被藍火追殺,到時全軍受阻。更不符合實際,再者說,留下三千人也是死路。或是說帶走夏侯惇,夏侯淵和張遼,把三千士兵留下等死,這也不是幾位錚錚鐵漢的將軍所爲之事。最主要的原因是,此時的情況下必須留一位將軍和至少五千的人馬指揮作戰爲逃軍斷後,不然如果藍軍殺來,還是會在水上追殺到。

第十九章 陸翔對決黃蓋第五十四章 陸遜上任第十五章 撤退第七十六章 淩統VS甘寧第三十二章 捕獲奸細第七十三章 變陣第六十五章 重傷徐盛第三十章 亂城第二十七章 東城襲兵第十三章 藍火被拒第三十五章 斷後死戰第二十章 大破建業城門第三十五章 周瑜之計第二十一章 深奧的談話第七十八章 滅陸遜第二十五章 三強兄弟,周瑜來襲第十四章 忠於民?忠於君?第四十章 徐晃戰死第七十三章 變陣第三十八章 背水一戰的覺悟第三十七章 反包圍第十六章 遭遇龍捲風第四十九章 圍困第四十九章 圍困第五十四章 陸遜上任第三十章 對戰呂蒙第二十二章 大勝歸來第六章 建業空城第十四章 藍火VS張嘯第五章 呂奉先第十章 出兵沙頭鎮第四十一章 二度大戰第五十章 張頜突圍第十七章 結拜第二十五章 三強兄弟,周瑜來襲第七十四章 終極殺陣第三十四章 火球術第四十八章 挾持曹操第十五章 撤退第四十七章 周瑜之死第三十三章 攻城開始第五十五章 藍火的決策第十七章 結拜第四十章 淩統殺來第六十九章 決策,全軍出動!第六十章 黃金劍第五十六章 謀良將第二十三章 勇士吳飛第一章 逆天斧出世第九章 名器出世,黑絕刃第六十章 黃金劍第四十七章 人頭第十五章 路救商隊第十九章 陸翔對決黃蓋第三十三章 借狂風第三十章 對戰呂蒙第四十章 淩統殺來第十七章 死神十箭第七十六章 淩統VS甘寧第三十章 對戰呂蒙第六十六章 殘殺徐盛第七十五章 收陳武第六十三章 佔新都第三十六章 捨生取義第四章 大敗袁譚,攻佔冀州第三十七章 反包圍第三十三章 借狂風第八章 首戰結束第七十五章 收陳武第七十五章 收陳武第七十章 戰前第二十一章 深奧的談話第十六章 張遼VS張嘯第九章 魯肅出場第二十七章 東城襲兵第四十五章 摯友相見第三十六章 反殺第十六章 熱血男兒第二章 曹操第二章 許褚之威第五十六章 謀良將第六十七章 捕獲淩統第十三章 小趙雲第六章 周瑜危機第十九章 陸翔對決黃蓋第八章 張頜助戰第三章 鋒芒初露第二章 殺入重圍第三十五章 周瑜之計第四十二章 陣威第六十九章 決策,全軍出動!第十九章 陸翔對決黃蓋第五十二章 成志第十三章 不詳的預感第五十章 張頜突圍第一章 曹軍至第二十七章 水鏡先生第三十九章 兩難境地第八章 坐鎮江都第三十五章 斷後死戰
第十九章 陸翔對決黃蓋第五十四章 陸遜上任第十五章 撤退第七十六章 淩統VS甘寧第三十二章 捕獲奸細第七十三章 變陣第六十五章 重傷徐盛第三十章 亂城第二十七章 東城襲兵第十三章 藍火被拒第三十五章 斷後死戰第二十章 大破建業城門第三十五章 周瑜之計第二十一章 深奧的談話第七十八章 滅陸遜第二十五章 三強兄弟,周瑜來襲第十四章 忠於民?忠於君?第四十章 徐晃戰死第七十三章 變陣第三十八章 背水一戰的覺悟第三十七章 反包圍第十六章 遭遇龍捲風第四十九章 圍困第四十九章 圍困第五十四章 陸遜上任第三十章 對戰呂蒙第二十二章 大勝歸來第六章 建業空城第十四章 藍火VS張嘯第五章 呂奉先第十章 出兵沙頭鎮第四十一章 二度大戰第五十章 張頜突圍第十七章 結拜第二十五章 三強兄弟,周瑜來襲第七十四章 終極殺陣第三十四章 火球術第四十八章 挾持曹操第十五章 撤退第四十七章 周瑜之死第三十三章 攻城開始第五十五章 藍火的決策第十七章 結拜第四十章 淩統殺來第六十九章 決策,全軍出動!第六十章 黃金劍第五十六章 謀良將第二十三章 勇士吳飛第一章 逆天斧出世第九章 名器出世,黑絕刃第六十章 黃金劍第四十七章 人頭第十五章 路救商隊第十九章 陸翔對決黃蓋第三十三章 借狂風第三十章 對戰呂蒙第四十章 淩統殺來第十七章 死神十箭第七十六章 淩統VS甘寧第三十章 對戰呂蒙第六十六章 殘殺徐盛第七十五章 收陳武第六十三章 佔新都第三十六章 捨生取義第四章 大敗袁譚,攻佔冀州第三十七章 反包圍第三十三章 借狂風第八章 首戰結束第七十五章 收陳武第七十五章 收陳武第七十章 戰前第二十一章 深奧的談話第十六章 張遼VS張嘯第九章 魯肅出場第二十七章 東城襲兵第四十五章 摯友相見第三十六章 反殺第十六章 熱血男兒第二章 曹操第二章 許褚之威第五十六章 謀良將第六十七章 捕獲淩統第十三章 小趙雲第六章 周瑜危機第十九章 陸翔對決黃蓋第八章 張頜助戰第三章 鋒芒初露第二章 殺入重圍第三十五章 周瑜之計第四十二章 陣威第六十九章 決策,全軍出動!第十九章 陸翔對決黃蓋第五十二章 成志第十三章 不詳的預感第五十章 張頜突圍第一章 曹軍至第二十七章 水鏡先生第三十九章 兩難境地第八章 坐鎮江都第三十五章 斷後死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