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考的所有準備事項已經完畢,在十二月中旬的一天的早朝上,蔡邕做了一個冗長的報告。早就已經知道了詳細計劃的劉宏,幾乎可以說是聽的昏昏欲睡。
有時候董明覺得政治這玩意挺有意思的,所有的國家大政,基本就是皇帝和幾個大臣通過氣之後,纔會在朝會上走個過場。很多朝官覺得自己參與了國家大政方針的討論和制定,其實呢,頂多也就起個舉手表決的作用。
當然明白人也很多,只要皇帝和大佬達成一致了,他們鼓掌、歌頌功德就行了。就比如眼下,劉宏、蔡邕、董明、何進等人達成一致之後纔拿出來的科考章程,沒有任何人會反對。
朝會在友好的氛圍和蔡邕逐漸沙啞的是嗓音中結束。
散了朝會,董明沒有避嫌的跟蔡邕走到了一起。主要還是科考這件事一開始雖然交給了蔡邕,但是真正做事的時候,還得太常來,蔡邕只能說是從旁協助。
“伯照,這樣做,豈不是有違你的初衷?”蔡邕見董明走了過去,皺着眉頭問道。
董明聞言笑了笑,反問道:“那某家的初衷是什麼呢?伯喈先生?”
“伯照這話說得,整個洛陽城有點兒眼力的人都看得出來,你這是在給寒門士子開路。”蔡邕一本正經的說道:“你每日裡在洛陽所以你不知道,科考這件事如今在民間尤其是寒門士子中,有多大的影響力。某家有學生曾來信說過,他們那裡的寒門士子早就迫不及待了。如今章程通過,朝廷肯定會通傳天下,到時候寒門士子們,還不得彈冠相慶?”
董明笑了笑,蔡邕沒有徹底理解他要弄科考的意思,他也不願意解釋,只是笑着說道:“這哪裡有違背某家的初衷了?”
“這一次科考取一百人,爲了讓世家和外戚答應,你分出去了四成的名額給世家,三成的名額給外戚,只剩三成由你自己安排。你不覺得氣悶嗎?”蔡邕頗有些可惜的說道:“倒不是世家和外戚不能參加,只是這樣強行要去七成的名額,實在是讓人太不爽利了。”
董明拍了拍蔡邕的肩膀道:“伯喈兄,你果然不適合做官。”
“嗯?某家說的難道有問題?”蔡邕皺了皺眉頭,仔細又想了一下,覺得沒什麼問題啊。
這個時候,兩人已經出了宮門,董明指了指站在不遠處迎接他的武敬道:“要不去某家那裡?”
“也好。”蔡邕心裡有疑惑,稍微想了一下,便答應下來。
一路上,蔡邕幾次想問,都被董明笑着搪塞過去。等到了董明家裡的時候,蔡邕再也等不及了,直接說道:“伯照還是直接告訴某家,某家哪裡說錯了吧!”
wωw •тt kΛn •¢Ο
董明帶着蔡邕到了正廳,董琬從後面出來,上了茶水糕點,瓜果小食,然後對着蔡邕欠了欠身,轉身離開。
兩人落座,相對不遠。
“伯喈先生,你說的問題,陛下會想不到嗎?”董明沒有直接解釋,而是引導蔡邕。他早就發現蔡邕的能力值長歪了,內政能力和謀略能力都只是針對實事的,手腕和鬥爭能力上卻還差的要死。
董明這麼一問,蔡邕楞了一下,然後道:“陛下自然也會想到,既然如此陛下怎麼會答應呢?!”
“伯喈先生再好好想一想,如今朝中官員,世家出身的有多少,外戚出身的又有多少?”董明點了他一句。
蔡邕聽到這裡,終於反應過來,道:“原來如此!”
說完之後他又搖搖頭:“某家真是.......唉!”
很簡單的一個道理,如今大漢朝的官員,從中央到地方,世家子、外戚、宗親加在一起絕對佔了九成以上。其中世家出身的官員更可以說是佔據一半以上。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來,以前的官員,基本上都是出身世家的。
如今科考選才,世家只佔四成,能夠獲得三成名額給董明自己安排已經算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了!
再一個,如今大漢朝真正掌權之人,哪有一個出身低層的?如今科考卻給了這些人一個機會,一個站在大漢朝權力中心的機會。同時也給了劉宏一個機會,一個靠着科考出身的官員制衡外戚和世家的機會。
而不是靠那些沒卵子的太監。
也正是因爲這兩點,劉宏才一點兒猶豫都沒有才答應下來的。想靠着科考,直接把世家和外戚解決掉,那根本就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做到的事情。且不說如今世家和外戚纔是大漢朝的中堅力量,光說他們掌握的教育資源,就足以讓他們培養出的後輩們,直接佔據不小於七成的科考名額。
於是說是董明讓出去的,倒不如說這是人家應得的。不過這已經是一個好的開始了,這天終歸還是天下人的天下,只要給天下人一個機會,什麼世家、外戚,甚至皇帝都不過是齏粉罷了。
再者說,隨着董明的改革,世家和外戚的力量會逐漸衰落,到時候這名額之事,最終還要交給成績....和董明自己來決定。
“伯喈先生明白了?”董明見蔡邕的表情,笑着問了一句。
蔡邕點點頭,有些頹然的道:“某家果然不適合做官,小女之前也曾經說過。只是....愧對皇恩啊。”
“伯喈先生言重了!伯喈先生,謙謙君子,這朝堂上的齷齪之事,你只是不屑爲之罷了。”董明說了一句漂亮話。
他現在可不想蔡邕撂挑子,不管蔡邕再怎麼懵圈,那也是三公之一,是他董明的政治盟友!不懂沒關係,站在董明這一邊就行了。戲志才、荀璦等人倒是個個聰明絕頂,可是如今在朝堂之上,給他的援助卻可以說是忽略不計。
無他,位卑官小,人微言輕爾。
蔡邕又坐了一會兒,在董明這裡吃了飯之後,才離開。
冬天的白日總是短暫的,董明覺得還沒幹什麼呢,天色就已經擦黑了。他點着燈又看了一會兒書,便準備休息。
接下來一直到明年的元月初七,他都不打算出門了。太常衙門沒什麼事情做,再過些日子就是休沐期,算是一個小長假。很多朝官早在十一月份就請了假,回鄉省親了。他倒也想回鄉,可是留縣那裡也沒有親人,至於董家......
那算是什麼家鄉。
翌日,一大早董明就起來了,也是第一次比董琬起的還早。自己洗漱了一番,穿好衣服之後,來到了正廳。
剛剛坐下,李植就匆匆趕來,身上還帶着雪花。
凌晨的時候又下雪了,一直下到現在。雪下的倒是不大,但是一直不停,恁的急人。
“老師,學生來了。”李植過來之後,先給董明行了一禮。然後從懷裡摸出來一個油紙包裹,遞給董明。
董明接過來,打開,是一塊油餅,上面塗着黑色的大醬。
這是李植給董明帶的早飯。
董明撕下來一塊,泡在茶杯裡,泡軟了之後拿出來,吃了一口,然後道:“科學司這邊,已經選址了,就在南市旁邊。”
“不在城中?”李植楞了一下。
董明點點頭道:“在城外更方便一些。待會兒你我同去,先把地方看一下,然後爲師會給你一張設計圖紙,到時候你負責帶人施工。”
李植聞言笑了笑道:“老師放心吧,這事兒學生最是在行。”
董明道:“確實如此!這是如今倒是屈才了,日後會讓你負責大漢朝的重大工程的。”
“真的?”李植聞言眼睛一亮。
董明笑着點點頭:“不過這事兒還要再等等,技術儲備和國力積蓄都達到了纔會啓動大型的國家工程!全都是千古未有之大工程!”
這是在畫大餅,就好像剛畢業的大學生,剛一進公司,就被領導拉着看公司的未來藍圖,上市公司都只是起步,目標都是幹翻同行業的領頭羊。事實上呢?不過是個草臺班子....先把人忽悠的願意賣死力氣再說。
董明對自己的學生倒不至於如此,但是偶爾還是要畫一些大餅,提振一下學生們的精氣神的。
眼下李植就熱血沸騰,他相信董明所說的千古未有之大工程,一定是真的!
“老師放心吧!就算是您讓學生帶人去修長城,學生也給您修成全新的!”李植拍着胸脯說道。
董明聞言笑了,道:“不至於,不至於。”
“嘿嘿。”
兩人聊天的功夫,吃完了早飯。也不耽誤時間,董明帶着李植離開,直奔南市。出了南市,復行十幾分鍾來到了一處荒地。
“就這裡了。”董明停了下來,對李植說道。
李植聞言四處觀察了一下,旁邊就是官道,再往南邊是一條河。這塊地方最大的優勢就是交通了,水陸交通都很便利。
“這裡倒是個不錯的地方,尤其是交通極爲便利,正適合科學司。畢竟科學司需要往來運送各種實驗材料。”李植道:“而且還可以以科學司爲中心,將周邊發展起來,接連南市。這樣更有助於科學司的科研成果變現。”
董明聽的頻頻點頭人,然後用一種考校的口吻問道:“再說說壞處。”
李植指了指旁邊的河道說道:“一來,這裡靠近河流,學生雖然沒有探查過,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這裡肯定土質鬆軟。建立房屋的時候,不能過高,不過會下沉。萬一下面有暗河的話,會更麻煩。”
“然後呢?”董明等着李植的下文。
“二來,這裡其實沒有城裡安全。”李植道:“如今不是太平年景,哪怕是洛陽城下,首善之地,也盜匪橫生啊。”
董明笑着道:“這是好事兒。”
“好事?”李植不明白。
“以後你會知道的,你今天先把周圍摸清楚,明日來府裡拿設計圖紙。”董明笑着說道。
“哎?老師已經測量過了嗎?”李植好奇的問道。
董明留給了他一個神秘的笑容。
測量?測量個錘錘,科學司這麼重要的地方,他肯定找系統兌換一個最最最合適的設計圖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