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擒張遼

張遼的本意是投奔陳旭,但是沒有想到會弄成這樣。如今的局面,他有些進退兩難。

依照張遼的心高氣傲,他現在居然有了棄城而逃,投奔董卓的想法。

這也是爲什麼,他在城牆上告訴馬邑的守城士卒,兩日之後,就有破敵妙計了。

然而,王延接到陳旭的書信以後,雖然停止了攻城。但是他卻派兵,截斷了所有馬邑守軍能夠突圍的路線。

想到這裡,張遼苦笑一聲,在心中暗暗想到:“難道真的要與嚴正,以這種方式見面嗎?”

連續兩日,黃巾軍果真都沒有攻城,張遼也開始放鬆了警惕。

因爲他看過那封書信,上面的確蓋着幷州牧的印綬。他曾經爲幷州從事,絕對不會看錯。

在張遼看來,既然陳旭給王延下達了不準攻城的命令,他絕對不敢違背陳旭的將令。

而這兩日黃巾軍的表現,也證實的張遼的猜測。

馬邑城外的黃巾軍大寨,王延、典韋、陳靜、江武齊聚一堂。

直到現在,典韋心中仍舊憤憤不平,他對着坐在首位王延說道:“王帥,張遼那廝突襲我等大營,導致無數兄弟死於非命。”

“如此大仇,我等不能親手報之,反而要讓高嚴正領兵前來,攻取馬邑。傳將出去,我等顏面何存?”

典韋的地位雖然不比王延低,但現在王延是主將,他只是副將。所以面對王延,他也不敢造次。

江武亦是出聲附和:“是啊,是啊。”

“主公的意思,不過是讓我們莫要傷了張遼那廝的性命。我等完全可以攻下馬邑,生擒張遼,而後將其獻於主公帳下。”

“如此,一來可以報上次被張遼劫營之仇;二來還可以取下馬邑,立下一份功勞,何樂而不爲?”

王延聽到兩人的話,也不說話,只是把目光放到了陳靜身上。

陳靜想了半晌,忽然說道:“我等出發以前,主公就讓我等奪取雁門郡。”

“馬邑既然是雁門郡的下屬縣城,我等自然有義務拿下馬邑。”

“正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哪怕高將軍前來,張遼也不見得會開城投降。那個時候,又少不了一場大戰。”

“但是現在,我軍兩日並未攻城,馬邑守軍已經開始懈怠。張遼看到主公的書信,也必定以爲我等不會攻城。”

“若是我軍趁着夜色,偷偷爬進城中,馬邑守軍措不及防之下,必定慌亂無比。屆時,我等就可以不廢吹灰之力,攻取馬邑。”

聽到陳靜的話,典韋、江武都是喜形於色。

幾個將領之中,陳靜是陳旭族弟。他們都以爲,陳靜面對陳旭的將令,一定會嚴格遵從。

卻沒想到,陳靜居然也想攻打馬邑。

其實諸將的心思,陳靜心中一清二楚。

陳旭帳下的諸將,雖然私下關係都很好,也沒有分什麼派系。

但是衆人全是武將,自然免不了會有爭功、攀比的心思。

特別是這次,陳旭分三路大軍,攻打三郡。按理來講,雁門郡最容易攻取,並且他們這一路亦有精兵猛將。

但是現在,整個太原郡已經被陳旭攻下。他們身爲陳旭的屬下,自然不敢與陳旭爭功。

然而趙雲的騎兵,以及高順的陷陣營。面對這兩個軍事集團,他們這些步兵將領,卻也不願意被攀比下去。

趙雲帳下的騎兵,可以說是整個黃巾軍中,最精銳的隊伍。陳旭曾經也是靠着這支騎兵,立下了赫赫戰功。

對於這支騎兵,典韋這些步兵將領雖然眼紅,卻也不得不承認他們強大的戰鬥力。

但是對於高順帳下,那支一千五百人的陷陣營,典韋諸將心中卻是有些不服氣。

當初組建陷陣營的時候,黃巾軍中除了陳旭,沒有一人同意。畢竟這支隊伍,消耗的資源太過駭人。

然而陳旭力排衆議,非要花費大量資源組建陷陣營,並且對於這支隊伍寄予厚望。

如此一來,其餘諸將心中多少有點芥蒂。

這一次,若是等到高順前來,最終攻破馬邑縣城的話。他們這些曾經被張遼劫營的幾個將領,以及王延帳下的三萬大軍,豈不就成爲一個笑話?

正是洞徹了諸將的心思,陳靜纔會同意違背陳旭的命令,攻打馬邑城了。

畢竟,他現在的身份,亦是一員步兵將領。

若是這次攻打併州,風頭都被騎兵與陷陣營搶了過去,他的臉面上也不好看。

況且正如他所說,現在馬邑城軍心不穩,人心惶惶。

再加上現在城中防備鬆懈,若是黃巾軍趁着夜色,出其不意攻城。有很大把握,能夠攻下馬邑城。

王延聽到陳靜的話,一直古井無波的臉上,終於露出了笑容。

其實,那****讓人,把陳旭的書信射入馬邑城牆之上,就是想要麻痹張遼。

他身爲攻打雁門郡的最高統帥,自然不願意看到帳下將官,在馬邑城受挫以後,卻讓高順戴的陷陣營來取馬邑了。

所以他一開始,就打定主意,不等高順到來,就攻下馬邑。

至於陳旭在意的那員守將,他只需要將他生擒,獻於陳旭帳下就行了。

憑藉王延手中的兵馬,若是強攻馬邑,雖然也能攻破,但是黃巾軍的傷亡,必定會很大。

這樣的結果,並不是王延想要看到的。

這些年來,黃巾軍諸將之中,只有王延深受陳旭信賴,陳旭對他也是異常放心。

這從當初,陳旭讓王延鎮守泰山大本營,並且他討伐鮮卑的時候,派遣王延駐守山寨就可以看出。

經過這麼多年的歷練,王延也有了大將之風。

聽完陳靜的話以後,他就開口說道:“如此,就依陳校尉所言。”

幾人雖然私底下的關係非常好,但是在軍議之中,仍舊保持嚴肅,呼喚對方的官職。

當天晚上,天氣昏暗。

黃巾軍如同往常一樣,留下了一部分人馬,監視着馬邑城中的一切。而後大部分士卒,全部迴歸營寨休息。

凌晨四更時分,正在熟睡中的張遼,突然聽到城中喊殺之聲四起。

他急忙起身,穿上衣服,披上甲冑之後,拿起武器就衝了出去。張遼剛剛出門,就碰到了一隊兵馬,他們衣着凌亂,滿臉驚慌。

這些人看到張遼,就好像找到主心骨一般,大聲喊道:“將軍,城外的兵馬殺進來了。”

張遼臉色非常不好看,他沒有想到,黃巾軍居然違背陳旭的命令,沒等高順前來,就開始攻城。

深吸了一口氣,努力平復心中慌亂。張遼現在才知道,自己現在還是太幼稚了。

城中各處都燃氣了熊熊大火,喊殺之聲四起。到了這個時候,張遼的心,反而平靜了下來。

他知道,蓄謀已久的黃巾軍,既然攻進了城中,他們的失敗就已經註定。

“活捉張遼,降者不殺!”

“活捉張遼,降者不殺!”

典韋、江武帶着士卒,在馬邑城中四處縱橫,扯着嗓子大聲喊着。

很多馬邑的守軍,聽到黃巾軍的喊聲,紛紛扔掉手中的武器,跪伏在地上投降。

少數不願投降的人,也很快就被典韋帶着人衝散了。

王延、陳靜兩人,將剩餘的士卒分成四隊,把整個馬邑的四個城門死死守住。

這一次,他們打定主意,要活捉張遼。

這場戰鬥來得快,去的也很快。馬邑城被偷襲,城中的守軍完全沒有作戰的慾望。

典韋領軍四處衝殺,沒過多久,就已經殺到了縣衙。

張遼沒有逃跑,他平靜的騎在戰馬上,手持大刀待在原地,等着黃巾軍的到來。

那些趕到張遼旁邊的馬邑守軍,很多都是張遼的親信。

他們看到自家主將的樣子,雖然心中恐懼,但是仍舊緊緊站在張遼的後面,不肯離開。

張遼看着那些站在他身後的士卒,心中有些感動。而後,他又有些愧疚難安。

若非他想要展露自己的能力,馬邑城也不會有那麼多守軍戰死了。說到底,是張遼的私心害死了這些人。

典韋、江武帶着帳下士卒,把張遼等人團團圍住。他們並沒有讓士卒們一哄而上,將張遼旁邊的守軍全部殺死。

相反,典韋獨自拍馬上前,對着張遼說道:“你年紀輕輕,就勇武、膽略過人,是個不錯的人才。”

“我主陳徵北乃世之豪傑,素來愛才。你若是願意投降,我主必定不會虧待你。”

張遼仰天長嘯,而後厲聲說道:“想要我投降,先勝過我手中的大刀再說。”

典韋搖了搖頭,說道:“再過十幾年,你的武藝並不在我之下。但是現在,你不是我的對手。”

典韋如此說話,講的是事實,沒有諷刺張遼的意思。

現在的張遼還是太過年輕,再過十幾年,纔是張遼武藝達到巔峰的時候。

張遼只有武藝達到巔峰,纔有資格與典韋媲美。

典韋雖然說得是實話,但是心高氣傲的張遼,卻以爲他在諷刺自己,當即大怒。

張遼揚起手中的大刀,厲聲說道:“如此,雁門張遼就向閣下請教武藝!”

話畢,張遼拍馬直取典韋。

典韋雖然知道張遼不是他的對手,卻也不敢大意。他凝神靜氣,前去與張遼廝殺。

兩者交戰一百多個回合,張遼力竭,被典韋拍落下馬。江武急忙帶兵上前,把張遼綁了起來。

第313章 兗州之變第976章 曲有誤第214章 苦衷第95章 皇甫嵩第841章 不違初心第765章 兩敗馬超第174章 兵臨靈丘第974章 周瑜中箭第616章 羌王宋建第524章 簡雍第591章 張郃第670章 計賺徐晃第606章 鴻門亭第552章 韓莒子第330章 按律當斬第67章 人頭滾滾第83章 流言四起第458章 大逆轉第784章 尋找法正第532章 爭論不休第834章 危如累卵第765章 兩敗馬超第625章 殤第673章 龔都戰死第429章 言而有信第890章 意欲渡河第371章 函谷關第818章 冊立新君第976章 曲有誤第78章 折服第973章 郭嘉見吳王第93章 以死脅迫第537章 高氏兄弟第173章 趙雲統兵第861章 諸侯盡稱王第963章 聯軍窘境第812章 轉瞬三年第428章 天下形勢第15章 買糧第111章 民心第943章 水軍初戰第318章 魄力第849章 虛位以待第287章 厚葬之第178章 三日餘糧第669章 固若金湯第37章 戰利品私有第6章 虎嘯第1001章 怒火第223章 安頓第362章 陷陣第321章 文丑逞威第52章 暗鬥第734章 另類陳宮第444章 嫁禍第669章 固若金湯第809章 屠殺第295章 衝突第645章 聲討陳旭第330章 按律當斬第553章 公孫瓚死第544章 火攻襲營第808章 馬超之死第784章 尋找法正第489章 糾結第886章 打回東郡第27章 亂起第887章 腹背受敵第299章 大婚第828章 既生旭,何生操第453章 張遼至第184章 和連之死第310章 馬騰第621章 設伏第819章 進封秦公第602章 基情四溢第847章 諸侯盡離去第62章 孤膽英雄第435章 得汝南第358章 臨陣第977章 喜得周瑜第928章 拜將第300章 賈詡投陳第551章 凱旋第139章 盧植掌兵第136章 趙雲兄妹第215章 幷州平定第86章 甦醒第667章 秦宓獻計第304章 曹嵩第825章 巧舌戰羣儒第350章 怒第961章 張遼敗亡第683章 兵臨城下第741章 徐賢來援第961章 張遼敗亡第264章 水淹第719章 心憂第558章 張鬆第304章 曹嵩
第313章 兗州之變第976章 曲有誤第214章 苦衷第95章 皇甫嵩第841章 不違初心第765章 兩敗馬超第174章 兵臨靈丘第974章 周瑜中箭第616章 羌王宋建第524章 簡雍第591章 張郃第670章 計賺徐晃第606章 鴻門亭第552章 韓莒子第330章 按律當斬第67章 人頭滾滾第83章 流言四起第458章 大逆轉第784章 尋找法正第532章 爭論不休第834章 危如累卵第765章 兩敗馬超第625章 殤第673章 龔都戰死第429章 言而有信第890章 意欲渡河第371章 函谷關第818章 冊立新君第976章 曲有誤第78章 折服第973章 郭嘉見吳王第93章 以死脅迫第537章 高氏兄弟第173章 趙雲統兵第861章 諸侯盡稱王第963章 聯軍窘境第812章 轉瞬三年第428章 天下形勢第15章 買糧第111章 民心第943章 水軍初戰第318章 魄力第849章 虛位以待第287章 厚葬之第178章 三日餘糧第669章 固若金湯第37章 戰利品私有第6章 虎嘯第1001章 怒火第223章 安頓第362章 陷陣第321章 文丑逞威第52章 暗鬥第734章 另類陳宮第444章 嫁禍第669章 固若金湯第809章 屠殺第295章 衝突第645章 聲討陳旭第330章 按律當斬第553章 公孫瓚死第544章 火攻襲營第808章 馬超之死第784章 尋找法正第489章 糾結第886章 打回東郡第27章 亂起第887章 腹背受敵第299章 大婚第828章 既生旭,何生操第453章 張遼至第184章 和連之死第310章 馬騰第621章 設伏第819章 進封秦公第602章 基情四溢第847章 諸侯盡離去第62章 孤膽英雄第435章 得汝南第358章 臨陣第977章 喜得周瑜第928章 拜將第300章 賈詡投陳第551章 凱旋第139章 盧植掌兵第136章 趙雲兄妹第215章 幷州平定第86章 甦醒第667章 秦宓獻計第304章 曹嵩第825章 巧舌戰羣儒第350章 怒第961章 張遼敗亡第683章 兵臨城下第741章 徐賢來援第961章 張遼敗亡第264章 水淹第719章 心憂第558章 張鬆第304章 曹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