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仲達

田豐卻是說道:“主公此言差矣!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件事縱然日後不會發生,我們現在也不得不防啊。”

文昭知道田豐爲人剛直,有時候說話也不太好聽,故此不但沒有生氣,反而說道:“元皓之言大善。”

“然而,若是想要保住豫州這個屏障,就必須給袁本初足夠的壓力才行。”

“袁本初此人極度驕傲,上次劉玄德奪取豫州之地的時候,那時因爲袁本初根基未穩,我等陳兵幷州纔會迫使他不敢南下。”

“其實袁本初心中,早就憋了一肚子的怨氣。特別是後來抹書間袁紹,他可能更是對我恨之入骨。只是苦於勢力稍弱,這才一直隱忍不發。”

“然而袁本初早已今非昔比,若我等故技重施,恐怕會惹惱袁本初,他會傾盡全力一戰啊。”

田豐說道:“既然袁本初對於主公早就懷恨在心,也就代表了日後毫無可能和解。而且這天下的霸主也只能擁有一個,縱然現在沒有結怨袁本初,他日亦會與其交惡。”

賈詡聞言,當即大笑起來,說道:“既然如何,何不趁此良機攻入冀州?縱然不能一舉將其消滅,也要極力削弱袁本初的勢力,使其數年之中不敢再妄起爭端。”

田豐卻是搖頭道:“文和之言雖然有理,然而如今關中卻糧草不濟,更兼主公伐袁並無藉口,貿然興兵師出無名啊。”

“而且袁本初勢力強大,若是死守城池,我軍想要迅速攻下冀州絕無可能。戰事持久,甚至有可能會將關中拖垮,與袁本初交戰之事,還應當慎重行事。”

賈詡微微頷首,說道:“元皓心中所憂,我又何嘗沒有考慮過?想要解決這些困難,並非難事。”

“主公出兵攻打袁紹,不應該大張旗鼓,反而要偃旗息鼓、暗度陳倉才行。如此一來,就可以出其不意迅速攻入冀州,隨後再以戰養戰,掠奪人口。”

“若是能夠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破冀州最好;即使不能打下冀州,也要狠狠削弱他袁本初的實力,令其數年之內無力再與主公爭鋒。”

“此次與袁本初交戰,將其消滅雖然無比困難,然而只是削弱袁本初的勢力,卻也非常容易達到。”

“袁本初若是勢力大降,曹孟德孤掌難鳴,必定不敢與主公妄起爭端。”

文昭心中大奇,急忙問道:“幾十萬人馬,如何偃旗息鼓、暗度陳倉?”

賈詡緩緩說道:“無需幾十萬人,只是六萬人馬足矣。主公可如此如此,若是謀劃得當,不僅能夠使得主公兵不血刃奪取漢中,還可以出其不意攻入冀州。”

陳旭聞言當即大喜過望,急忙說道:“軍師此計大妙,此次謀劃若能成功,軍師當記首功。”

程昱、田豐、李儒等人,聽見賈詡的謀劃以後,也全都拜服不已。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不戰而屈人之兵方爲上上之策。賈詡謀劃對於人心的把握,簡直妙到了巔峰,不得不讓人拍案叫絕啊。

次日,文昭暗中召來司馬懿,與他在屋內密謀許久。這場議事過後沒多長時間,司馬懿就拿着文昭的一封舉薦信,悄悄離開了關中。

司馬懿的離開雖然悄無聲息,文昭仍舊帶着一些親兵前來爲他送行。

在綠樹成蔭的官道之上,文昭緊握司馬懿之手,說道:“阿懿,吾麾下幾員頂級謀士,都早已名揚天下。他們若是妄動,必定會引起其餘諸侯的注意。”

“只有阿懿不僅智謀過人,而且如今尚未及冠,名聲不顯,不會遭致其餘諸侯的重視。此次不僅是你揚名之際,阿懿肩膀上還擔下了很重的擔子啊。”

司馬懿說道:“主公但請放心,此次懿定會不會辜負主公的期待。”

文昭撫掌大笑,說道:“阿懿能夠如此有信心,此事定然能夠成就。你今年剛好及冠,卻因爲這件事情而耽誤了自己的冠禮,在你臨走之前,我爲你取一個表字可好?”

司馬懿大喜,說道:“還請主公賜字。”

文昭沉吟半晌,說道:“你在家中排行第二,表字之中當有一個‘仲’字。阿懿雖然剛剛及冠,卻性格沉穩,才德出衆,人情練達。”

“如此,我爲你取字仲達,可否?”

仲也就是兄弟排行次序第二的意思,古人稱呼二兄爲仲兄,老大稱呼二弟爲仲弟。其中仲春,也就代表春季的第二個月,即農曆二月。

司馬懿乃是家中次子,故此表字中含有‘仲’,倒也妙到巔峰。

至於‘達’更不用說了,達德指的是有通行天下的美德,其中也有練達、通達的意思。爲晚輩取表字其中含有‘達’,乃是一種極高的讚譽與期待。

歷史上司馬懿的表字就是仲達,由此可見他家中長輩,對於司馬懿的期待與看重。

司馬懿不知文昭,只是剽竊了歷史上屬於他自己的表字,待聽聞主公給他取字‘仲達’以後,當即大喜過望,心中激盪不已。

他再拜說道:“謝主公賜字,此次吾定會拼盡全力完成主公的重託,不負‘仲達’二字。”

陳旭聞言,卻是拉住司馬懿的手臂,有些憂慮的說道:“仲達此行極度兇險,前途未卜,稍有不慎就會遭致殺身之禍,吾心甚憂啊。”

“然則關中除了你以外,再無他人適合完成這個任務。此行仲達只要儘自己的本分即可,無論是否能夠完成任務,都要活着回來。”

感受到了文昭對於自己的關懷,司馬懿心中當即感動不已,他開口說道:“主公但請放心,此次懿不但要活着回來,還會圓滿完成任務,藉此良機揚名天下。”

文昭曰:“仲達有此雄心壯志最好不過,然而爲了你的安危着想,我會讓關平統領一百黑甲衛,讓他們改換行裝隨你離開,好護你周全。”

黑甲衛也就是文昭自己的親兵,因爲他們全都身穿黑甲,故此也得到了‘黑甲衛’的稱呼。黑甲衛既然身爲文昭的親兵,戰鬥力自然十分強橫。

他能夠派遣一百人保護司馬懿周全,可以看出對於司馬懿的關心。

司馬懿聞言心中更是感動不已,卻沒有再說話,只是長長作了一揖。

第396章 閻象設計第682章 不安第906章 再設計第375章 形勢逆轉第97章 清河絕唱第855章 戰局驟變第525章 名利第314章 攻破徐州第271章 唐姬第356章 文昭點將第881章 榮歸故里第396章 閻象設計第373章 王承第569章 龐德報恩第68章 欲投黃巾第1007章 託孤第170章 比武第423章 袁術之死第802章 狼煙第914章 三請諸葛亮第224章 襲城第91章 包辦婚姻第434章 鬥智鬥勇第591章 張郃第274章 安心第902章 錦囊第881章 榮歸故里第630章 縱第167章 決定出兵第356章 文昭點將第773章 破劍閣第460章 大捷第116章 很年輕第394章 被圍襄城第43章 黃巾退兵第451章 馬玩第674章 秦宓死第638章 諸葛至第566章 劉袁之戰第672章 中伏身死第972章 爭功第4章 富貴馬上取第901章 張任之怒第55章 假借天命第545章 高幹戰死第65章 譁變第370章 詐城第888章 連克五郡第141章 軍營騷亂第742章 四面環敵第787章 劍指涼州第98章 黃巾不死第821章 諸葛亮第925章 改名第409章 劉備中伏第653章 血濺大殿第422章 降者無數第130章 名將之殤第612章 涼州急報第226章 百態第275章 出巡第535章 仲達第249章 匯合第683章 兵臨城下第722章 流血漂櫓第56章 折辱第475章 逃脫第904章 英雄末路第794章 三策第664章 稷下酒肆第706章 梓潼城破第766章 陰招第893章 英雄相見第230章 郭嘉第314章 攻破徐州第605章 大才張既第961章 張遼敗亡第419章 關羽顯威第380章 謀兵權第600章 魯肅(上)第461章 議事第905章 羣星隕落第238章 晉陽王氏第553章 公孫瓚死第445章 太學招生第576章 張魯逆襲第134章 褚燕第658章 據理力爭第649章 以進爲退第374章 冰釋前嫌第567章 玉門關第891章 揮兵南下第744章 糾結第439章 祭天祈雨第738章 再戰第252章 密謀第198章 諸侯會盟第724章 武關之戰第76章 文昭論戰第790章 望風而降
第396章 閻象設計第682章 不安第906章 再設計第375章 形勢逆轉第97章 清河絕唱第855章 戰局驟變第525章 名利第314章 攻破徐州第271章 唐姬第356章 文昭點將第881章 榮歸故里第396章 閻象設計第373章 王承第569章 龐德報恩第68章 欲投黃巾第1007章 託孤第170章 比武第423章 袁術之死第802章 狼煙第914章 三請諸葛亮第224章 襲城第91章 包辦婚姻第434章 鬥智鬥勇第591章 張郃第274章 安心第902章 錦囊第881章 榮歸故里第630章 縱第167章 決定出兵第356章 文昭點將第773章 破劍閣第460章 大捷第116章 很年輕第394章 被圍襄城第43章 黃巾退兵第451章 馬玩第674章 秦宓死第638章 諸葛至第566章 劉袁之戰第672章 中伏身死第972章 爭功第4章 富貴馬上取第901章 張任之怒第55章 假借天命第545章 高幹戰死第65章 譁變第370章 詐城第888章 連克五郡第141章 軍營騷亂第742章 四面環敵第787章 劍指涼州第98章 黃巾不死第821章 諸葛亮第925章 改名第409章 劉備中伏第653章 血濺大殿第422章 降者無數第130章 名將之殤第612章 涼州急報第226章 百態第275章 出巡第535章 仲達第249章 匯合第683章 兵臨城下第722章 流血漂櫓第56章 折辱第475章 逃脫第904章 英雄末路第794章 三策第664章 稷下酒肆第706章 梓潼城破第766章 陰招第893章 英雄相見第230章 郭嘉第314章 攻破徐州第605章 大才張既第961章 張遼敗亡第419章 關羽顯威第380章 謀兵權第600章 魯肅(上)第461章 議事第905章 羣星隕落第238章 晉陽王氏第553章 公孫瓚死第445章 太學招生第576章 張魯逆襲第134章 褚燕第658章 據理力爭第649章 以進爲退第374章 冰釋前嫌第567章 玉門關第891章 揮兵南下第744章 糾結第439章 祭天祈雨第738章 再戰第252章 密謀第198章 諸侯會盟第724章 武關之戰第76章 文昭論戰第790章 望風而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