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折辱

大戰過去了十幾日,黃巾軍也早已退去。

那一日,當雷聲響起的時候,勝負已經決定。之後的黃巾軍毫無戰心,甚至有很多太平教信徒,坐在地上失聲痛哭。

就連王延亦是覺得不可思議,無奈之下,他只好下令撤軍。

自那以後,不管是軍中士卒,還是縣中豪強,看待陳旭的眼神都很不一樣。

聖人雖然曾經說過:子不語亂力怪神。但是在整個華夏的歷史上,對於鬼神之說,還是非常敬畏的。

平常打雷,衆人都認爲,這是天上的雷神要懲罰那些惡人。人們雖然心生敬畏,倒也不會感覺如此強烈。

主要是陳旭未卜先知的能力,才讓人覺得恐懼。

人們永遠無法忘記,陳旭讓官兵喊的那些話;也無法忘記,當他以槍指天,大呼‘天佑大漢,雷神助我’之後,天上就響起驚雷之聲。

更何況,那天只是打雷,並沒有下雨,這更讓城中百姓議論紛紛。

東郡在兗州的西北方,靠近冀州,與魏郡相鄰。黃巾軍渡過黃河(古時稱爲河水,爲了方便,就叫做黃河),千里奔襲,突襲魏郡。

好在冀州是黃巾軍的大本營,各個郡縣都防守甚嚴,王延卻是無功而返。

這些時日,陳旭倒也並非一直呆在東阿。他一邊派人向濮陽彙報這裡的戰況,一邊糾結官兵遠遠跟着黃巾軍。直到看着他們路過聊城、博平,進入冀州境內,陳旭才放下心來。

確定黃巾軍徹底退出了東郡,退出了兗州之後,陳旭就帶兵回到東阿。東阿的豪強、大戶們知道這個事情,全都歡呼起來。

此時,已經七月了。

王延這支黃巾軍撤退,兗州的叛亂就已經徹底平定。陳旭帶着剩餘的官兵,全部撤回濮陽。

光和七年六月,可真是風起雲涌。

南陽太守秦頡與張曼成戰鬥,斬殺了張曼成。而後,剩餘的黃巾軍立趙弘爲帥,困守宛城,孫堅身先士卒,率先攻入宛城,大破黃巾。

先是波才敗,再是卜己敗,而後張曼成、趙弘又失敗。彷彿一時間,整個天下的黃巾軍都在潰敗。

消息傳到王延所帶的部隊裡,本就以爲官兵有雷神相助黃巾軍,更是惶恐不安。

有一些人要求跟大賢良師匯合,又有一些人認爲黃巾軍註定失敗,還不如落草爲寇。

王延想起自己祖先的失敗,又想起陳旭給他絹布上所說的話。

最終,對於黃巾起義的結局,亦是感到悲觀。

這支黃巾軍再次分裂,又走了一些人,最後只剩下兩千餘人,跟隨着王延在山中落草。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卻說陳旭回到濮陽,郡中豪強,都知道了他在東阿勒索當地豪強、大戶之事。再加上兗州黃巾已經平定,他們對於陳旭,自然沒有什麼好臉色。

但是,對於陳旭能招來雷電相助之事,有些人嗤之以鼻,認爲不可信;也有些人,對陳旭敬畏不已。

濮陽城內,陳旭並未見到橋宇。詢問之後,才知道上個月橋玄去世,橋宇回到睢陽爲橋玄辦理後事。

聽聞此事之後,陳旭、典韋都悲痛欲絕。橋玄對他們而言,不僅僅有收留之誼,更有知遇之恩。

兩人都想前去睢陽爲橋玄守喪,奈何他們如今身居要職,不得離身。再加上東郡雖然沒有了黃巾軍,但還是有很多人趁着天下大亂,嘯聚山林、打家劫舍。

作爲東郡的兩個義軍首領,平定匪患、安撫地方,都是他們不可推卸的責任。

而且,隨着黃巾起義的爆發,很多無家可歸的流民全都心思浮動,若是不能將他們震懾住,難保這些人不會扯着黃巾軍的大旗,聚衆造反。

東郡義軍數次大敗黃巾軍,這可是大功一件。早在得知王延退兵之時,橋瑁就上表洛陽(古稱雒陽,爲了比較大衆化,以後就稱爲洛陽),盡訴陳旭、典韋、陳宮、程昱等一干人的功勞。

他爲人比較正直,並沒有貪沒其他人的功勞。

但是,作爲東郡太守,能將治下的黃巾軍擊潰,他的功勞無論如何也少不了。

眼見已至七月中旬,這一日,陳旭剛剛處理完軍中的一些事物,就聽說朝廷的天使來到濮陽,橋瑁讓郡中大小官吏出城五里迎接。

天使到來的消息,讓很多立下戰功的軍中將官、士卒,都非常興奮。

他們很多人,直到現在還是一介白身。

雖然有些將官在軍中任職,但是他們大多都是像陳旭、典韋這樣,只是義軍,並無朝廷正式冊封的官職。

陳旭不敢怠慢,叫上軍中重要的將官,就前去郡守府與橋瑁匯合。

天使有兩百官兵隨行,領頭之人年齡三十上下,面白無鬚,臉色有些陰柔。陳旭只看了一眼,就知道此人是個宦官。

此人神情頗爲傲慢,看到郡中官吏出城五里迎接,‘哼’了一聲,臉色不愉。

之後,天使就對着橋瑁說道:“橋東郡好大的架子,雜家左等右等,卻不想,直到現在纔等到你來迎接。”

他也不下車,目光在陳旭以及他身後諸將的身上,稍微停留了一下。

而後,他向地上吐了一口痰,面露厭惡之色地說道:“呸,連一些雜七雜八的義軍,也有資格來迎接雜家?”

話畢,他也不理睬其餘郡中諸多官吏,直接讓他的隨從,驅車往濮陽城的方向趕去。

這個宦官先是給橋瑁一個下馬威,而後又故意折辱濮陽義軍。

打狗還要看主人呢,更何況陳旭、典韋擊退黃巾,立下大功,深得軍中將官信服?

郡中官吏臉色全都非常難看,陳旭身後的將官,更是個個面露不忿之色,全都手握劍柄,把目光望向橋瑁。

橋瑁乃一郡太守,是個實實在在的封疆大吏。他率領郡中官吏出城五里迎接,如此低聲下氣,卻還被一介閹人刁難。

現在的濮陽上下,幾乎都是橋瑁氏門生。

正所謂‘主辱臣死’,漢代郡國太守與帳下官吏的關係,也算得上是主公與臣子的關係。

漢末士人對於閹黨的仇視,絕對是深刻不已。縱然十常侍權勢滔天,他們也不會懼怕,更何況是其他宦官?

若不是顧忌着這個閹人代表朝廷顏面,恐怕早就有人會憤而拔劍,讓他血濺五步了。

橋瑁亦是臉色通紅,望着天使離去的背影,不發一語,而後趨步跟上。

陳旭乃他帳下義軍首領,更是被他的族父橋玄看中,此人明面上是羞辱陳旭,其實也是在羞辱他橋瑁。

將握緊的拳頭緩緩鬆開,橋瑁終究是沒有說話,默默跟在車仗的後面。

其餘人見太守都忍下了這口惡氣,也不再言語,只是每人心中都憋了一股怒氣。

橋瑁爲橋玄族子,雖然橋玄並未刻意提拔過他,但是因爲橋玄的名聲,士族豪強都要給他一些顏面,何曾被人如此羞辱?

他縱然憤怒,卻也只能忍下。

畢竟,今時不同往日。

橋玄的去世,對於整個橋氏來說,都是極大的打擊。他在世的時候,哪怕並未出仕,以他的人脈以及名聲,亦可以讓十常侍忌憚三分。

自古以來,人走茶涼。

縱然有人會看在橋玄的面子上,爲橋瑁在朝中說些話,亦不會爲了他,而徹底得罪十常侍。

況且,東郡雖然擊退了黃巾軍,算得上有功。但是,黃巾軍畢竟在他的治下叛亂,而且就連他的下屬,東阿縣丞也參加了叛亂。前翻黃巾軍更是攻破白馬,將白馬城洗劫一空。

若是朝廷真的追究下來,哪怕他有擊退黃巾軍的功勞,亦會吃不了兜着走。

如今的大漢,十常侍權傾朝野。就連盧植這等當世大儒,就是因不願行賄宦官,而在剿滅黃巾軍的過程中被撤職,並且還被人污衊,押解進京。

橋瑁素來與十常侍不合,失去橋玄這個靠山,前途堪憂。這次朝廷派了天使過來,真不知道是福是禍。

出來迎接天使的衆人,臉色各異,都趨步向前,緊緊跟在橋瑁身後。

只有陳靜低着頭,臉色猙獰。他從小敬重陳旭,見自家兄長受辱,又如何肯嚥下這口惡氣?

他擡頭望了望陳旭,卻從陳旭臉上看不到絲毫表情。

第353章 烏龍第327章 風聲扯呼第938章 奇襲函谷關第783章 十日之約第666章 欲取益州第474章 意欲撤兵第127章 一觸即潰第9章 毀田第418章 詭異舉動第256章 無家可歸第307章 怒斥田豐第136章 趙雲兄妹第467章 殺羌令第642章 徐庶擇主第667章 秦宓獻計第215章 幷州平定第909章 空前勝利第563章 四面楚歌第100章 議事第425章 慷慨赴死第525章 名利第771章 捉鄧賢第138章 當王天下第180章 劫營第290章 程昱之言第778章 投降與否第185章 高順第257章 欲殺呂布第915章 袁尚滅亡第555章 三月之約第781章 慘烈廝殺第160章 中平三年第736章 斷臂求生第200章 謀奪幷州第748章 一掃陰霾第660章 以死相諫第356章 文昭點將第965章 一封信第400章 殺妻爲食第768章 劍閣城下第512章 槐林結義第913章 衝冠爲紅顏第485章 家事第434章 鬥智鬥勇第248章 封狼居胥第607章 新豐見聞第976章 曲有誤第972章 爭功第22章 不允盜請第967章 相互算計第257章 欲殺呂布第994章 覆滅在即第730章 月夜之戰第137章 主公何志第500章 新法第608章 盜竊案第118章 敲暈第587章 欺人太甚第89章 必敗論第730章 月夜之戰第749章 一掃陰霾第388章 董承身死第898章 試探第877章 稷下酒肆第778章 投降與否第961章 張遼敗亡第525章 名利第69章 程昱第266章 勸降第611章 三問第965章 一封信第244章 碰撞第972章 爭功第122章 自亂陣腳第118章 敲暈第397章 中箭昏迷第946章 各有算計第753章 反攻第200章 謀奪幷州第201章 封官第202章 展示實力第306章 陳宮離去第434章 鬥智鬥勇第783章 十日之約第83章 流言四起第394章 被圍襄城第621章 膽大包天第9章 毀田第490章 狩獵第884章 決定第20章 重逢第614章 閻行欲降第596章 擾敵撤兵第830章 夜襲白帝城第11章 訛詐第885章 內亂第103章 人心思定第782章 含笑而死第537章 高氏兄弟第864章 孫策之死(上)
第353章 烏龍第327章 風聲扯呼第938章 奇襲函谷關第783章 十日之約第666章 欲取益州第474章 意欲撤兵第127章 一觸即潰第9章 毀田第418章 詭異舉動第256章 無家可歸第307章 怒斥田豐第136章 趙雲兄妹第467章 殺羌令第642章 徐庶擇主第667章 秦宓獻計第215章 幷州平定第909章 空前勝利第563章 四面楚歌第100章 議事第425章 慷慨赴死第525章 名利第771章 捉鄧賢第138章 當王天下第180章 劫營第290章 程昱之言第778章 投降與否第185章 高順第257章 欲殺呂布第915章 袁尚滅亡第555章 三月之約第781章 慘烈廝殺第160章 中平三年第736章 斷臂求生第200章 謀奪幷州第748章 一掃陰霾第660章 以死相諫第356章 文昭點將第965章 一封信第400章 殺妻爲食第768章 劍閣城下第512章 槐林結義第913章 衝冠爲紅顏第485章 家事第434章 鬥智鬥勇第248章 封狼居胥第607章 新豐見聞第976章 曲有誤第972章 爭功第22章 不允盜請第967章 相互算計第257章 欲殺呂布第994章 覆滅在即第730章 月夜之戰第137章 主公何志第500章 新法第608章 盜竊案第118章 敲暈第587章 欺人太甚第89章 必敗論第730章 月夜之戰第749章 一掃陰霾第388章 董承身死第898章 試探第877章 稷下酒肆第778章 投降與否第961章 張遼敗亡第525章 名利第69章 程昱第266章 勸降第611章 三問第965章 一封信第244章 碰撞第972章 爭功第122章 自亂陣腳第118章 敲暈第397章 中箭昏迷第946章 各有算計第753章 反攻第200章 謀奪幷州第201章 封官第202章 展示實力第306章 陳宮離去第434章 鬥智鬥勇第783章 十日之約第83章 流言四起第394章 被圍襄城第621章 膽大包天第9章 毀田第490章 狩獵第884章 決定第20章 重逢第614章 閻行欲降第596章 擾敵撤兵第830章 夜襲白帝城第11章 訛詐第885章 內亂第103章 人心思定第782章 含笑而死第537章 高氏兄弟第864章 孫策之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