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欲取益州

稷下酒肆與稷下晨報的出現,在蒲阪城中引起了不小風波,許多外地士子亦或是紛紛慕名而來。

特別是稷下晨報,更是成爲了如今蒲阪最爲熱門的東西。

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買得到稷下晨報,先不說十錢一份的價格並不非常便宜,單單說稷下晨報有限的發行量,也不可能滿足市場需求。

饒是如此,京城仍舊集中了各種各樣的人才,上到名士大儒,下到販夫走卒,幾乎都前往稷下酒肆發表言論。

一時間,關中學術氛圍越加濃烈。

而陳旭本人,也成功利用這件事情,慢慢轉移了士人們的注意力,並且開始操縱輿論。

固然有些人在稷下酒肆論戰臺上,抨擊過文昭的暴政,卻也很快被其他學子的口水所淹沒。

關中經過幾個月動盪不安之後,再次變得穩定了下來,自從孔融被殺,學員血濺大將軍府,楊彪被罷官免職之後,朝中很少有人再敢提議天子親政之事。

隨後程昱等人,屢次三番請求文昭封公,卻都被拒絕了。

文昭認爲現在天下未定,諸侯並起,就此稱公定然會遭致其餘諸侯聲討,得不償失。

衆人眼見勸說不動,最後只得作罷。

然而從此以後,整個關中所有軍政大權,卻都被文昭完全掌控。

文昭雖然仍舊善待天子,可是明眼人都能夠看出來,劉協已經成爲了一個真正的傀儡,天子亦是無奈至極,卻敢怒不敢言。

時光飛速流走,轉眼就到了建安六年的秋季。

這段時間裡,河內郡與河南尹這兩個郡城之內的百姓,再次被遷徙了一部分到達河東郡。

整個關中幾個地方也有兵馬調動,其中駐守散關的郝昭被調到了箕關,陳青被調往函谷關,各率三千兵馬駐守關隘。

至於現在的散關,卻被甘寧帶着關中水軍,以及一萬精銳部隊駐守。

張遼攻打幽州受挫以後,文昭不但沒有斥責他,反而讓其領兵駐守雁門郡,防備袁紹來犯。至於陳虎,卻被召回了蒲阪。

卻說秋收過後,文昭召集麾下文武議事,田豐出班奏道:“益州乃天府之國,其主劉璋卻十分闇弱,並非守城之輩,此天賜益州於明公也。”

“如今糧草充足,士卒們士氣高漲,正是南征益州最佳時機。明公何不盡起大軍,奪取巴蜀之地,以爲王霸之資?”

田豐話音一落,其餘幾個謀士紛紛稱是,關中諸將亦是各個請戰。

陳旭早有滅蜀之心,對於這個天府之國更是垂涎已久。當初劉備能夠以一州之地,而天下三分得其一,可見益州有多麼富庶。

益州所有人口加在一起將近七百萬,除去被文昭佔領的漢中之地,劉璋治下百姓數量也有將近六百萬。

亂世之中人口才是最爲重要的資源,哪怕僅僅是爲了益州龐大的人口基數,文昭都願意傾盡全力一戰。

更何況,如今天下諸侯之中,也只有劉璋最爲軟弱,容易對付。文昭想要再次擴充自己實力,南征益州也將會是最好的選擇。

只要能夠打下益州,文昭實力至少可以膨脹一半;那個時候,縱然天下諸侯一起起兵伐陳,文昭都有信心能夠一戰。

故此,無論從哪方面來講,攻打益州都是勢在必行。

文昭見衆人全都支持南征,當即豪氣頓生,說道:“既然如此,就遣人書寫討伐檄文,徵調大軍,剋日起兵攻打益州!”

諸將轟然應喏,呂布更是奮然說道:“某願請爲先鋒,必斬劉璋之頭!”

趙雲等人亦是紛紛請戰,哪怕典韋也毫不例外。

攻伐益州,這可是一件大事,先鋒大將必定能夠撈到很大的功勞。

故此,哪怕恬靜儒趙雲,穩重如典韋都坐不住了。

此時的典韋,也完全忘記了自己身爲文昭親兵統領的事情。

每個男人都渴望在戰場上建功立業,典韋自然也毫不例外,雖然他身爲文昭親兵統領以來,根本沒有絲毫怨言。

可是在這場宏偉的戰爭中,他也想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看到諸將個個爭先,文昭心中大悅,撫掌笑道:“關中有你們這等虎士,何愁大事不成?然而此次南征先鋒將領,吾心中早有計較,爾等無需再爭。”

“此次攻打益州,絕非一朝一夕能夠完成,諸位又何須擔憂不能撈着功勞?”

諸將聞言這才罷休,只是呂布心中多少還有些不滿,卻也沒有表露出來。

奪取益州之事,文昭很早以前就已經開始佈局。

不管是在漢中留下來的五萬精銳關中兵,還是任命徐晃爲漢中太守、閻圃爲郡丞、董昭爲長史,這都是文昭在爲攻打益州做準備。

這一次充當先鋒的將領,亦是非徐晃、甘寧兩人莫屬。

呂布與諸將也並非愚笨之人,雖然早已猜到了這個結局,仍舊忍不住爭取了一番。

特別是呂布,雖然在文昭的調和下,他與甘寧之間關係已經緩和了一些,可是終究不可能握手言歡。

知曉甘寧會成爲先鋒之一的時候,呂布心中這纔有些不滿。

南征益州之事敲定,文昭就開始調兵遣將,一面表奏天子,一天讓人寫出討伐劉璋的檄文。

當天子以及朝中大臣,得知文昭意欲攻打益州的時候,全都臉色大變。

益州牧劉璋可不是其他,乃是正宗漢室宗親,現在陳旭無故起兵攻打劉璋,多少讓天子以及百官難以接受。

可是面對空前強勢,已經走向權臣之路的文昭,縱然天子以及百官心有不滿,卻也不得不屈服於他的淫威之下。

討伐檄文乃是田豐所寫,其中歷數劉璋之父劉焉罪狀,稱其早有反心;劉璋本人更是每年剋扣天子供物,意欲圖謀不軌。

這就叫做: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更何況劉焉當初的確意欲圖謀不愧,甚至命人造了乘輿車重千餘,想要稱帝。只不過沒多久以後,他就病死了。

故此,文昭歷數劉璋父子罪行,倒也並非空穴來風。

就在文昭整軍完畢,正要南下的時候,忽然有漢中急報傳來,文昭打開書信觀看,心中一驚,急忙召集麾下文武前來議事。

第682章 不安第219章 白波軍第279章 水師第43章 黃巾退兵第203章 典韋將兵第286章 劍道第374章 冰釋前嫌第197章 歷史車輪第297章 典韋心機第594章 豫州劇變第379章 圖謀第882章 袁紹身死第507章 求助第759章 昏迷第1008章 去世第148章 戌夫山上第466章 六郡叛亂第839章 張繡襲襄陽第685章 披荊斬棘第203章 典韋將兵第901章 張任之怒第228章 脣槍舌戰第464章 屠夫段熲第128章 火燒連營第523章 遼東戰局第493章 百姓生活第797章 入涼州第295章 衝突第528章 安置第683章 兵臨城下第811章 滅族第241章 殺意第107章 身亡?第657章 問計司馬懿第965章 一封信第143章 兩軍對壘第964章 戰局驟變第765章 對峙第971章 逢紀身死第903章 碎玉、竹節第405章 軒轅關第310章 馬騰第323章 出兵關中第542章 子午谷第775章 請殺張任第336章 李儒獻策第822章 齊聚江東第346章 以陳代漢第745章 小貓返鄉第987章 少年入長安第815章 瘟疫風波第208章 絕路第873章 勝者第929章 初戰周瑜第598章 戰國翻版第302章 戲志才第238章 晉陽王氏第420章 陽城易主第68章 欲投黃巾第434章 鬥智鬥勇第882章 袁紹身死第168章 改良馬具第811章 滅族第462章 賈詡獻書第472章 劫營第213章 平定西河第156章 伏兵第359章 初戰告捷第65章 譁變第102章 馬驚第942章 水戰將起第675章 欲殺嚴顏第49章 援兵第761章 黃沙漫天第1008章 去世第106章 生死不知第131章 田豐認主致所有書友第317章 謀關中第59章 殤第923章 對策第861章 諸侯盡稱王第142章 山雨欲來第383章 呂布掛帥第430章 仲德獻策第611章 三問第223章 安頓第944章 再斬一將第119章 噩耗第323章 出兵關中第249章 匯合第473章 一夜築城第799章 陳沫第63章 不負將軍第717章 文武雙全第75章 輕視第123章 圍困信都第80章 前途堪憂第863章 神仙眷侶第787章 劍指涼州
第682章 不安第219章 白波軍第279章 水師第43章 黃巾退兵第203章 典韋將兵第286章 劍道第374章 冰釋前嫌第197章 歷史車輪第297章 典韋心機第594章 豫州劇變第379章 圖謀第882章 袁紹身死第507章 求助第759章 昏迷第1008章 去世第148章 戌夫山上第466章 六郡叛亂第839章 張繡襲襄陽第685章 披荊斬棘第203章 典韋將兵第901章 張任之怒第228章 脣槍舌戰第464章 屠夫段熲第128章 火燒連營第523章 遼東戰局第493章 百姓生活第797章 入涼州第295章 衝突第528章 安置第683章 兵臨城下第811章 滅族第241章 殺意第107章 身亡?第657章 問計司馬懿第965章 一封信第143章 兩軍對壘第964章 戰局驟變第765章 對峙第971章 逢紀身死第903章 碎玉、竹節第405章 軒轅關第310章 馬騰第323章 出兵關中第542章 子午谷第775章 請殺張任第336章 李儒獻策第822章 齊聚江東第346章 以陳代漢第745章 小貓返鄉第987章 少年入長安第815章 瘟疫風波第208章 絕路第873章 勝者第929章 初戰周瑜第598章 戰國翻版第302章 戲志才第238章 晉陽王氏第420章 陽城易主第68章 欲投黃巾第434章 鬥智鬥勇第882章 袁紹身死第168章 改良馬具第811章 滅族第462章 賈詡獻書第472章 劫營第213章 平定西河第156章 伏兵第359章 初戰告捷第65章 譁變第102章 馬驚第942章 水戰將起第675章 欲殺嚴顏第49章 援兵第761章 黃沙漫天第1008章 去世第106章 生死不知第131章 田豐認主致所有書友第317章 謀關中第59章 殤第923章 對策第861章 諸侯盡稱王第142章 山雨欲來第383章 呂布掛帥第430章 仲德獻策第611章 三問第223章 安頓第944章 再斬一將第119章 噩耗第323章 出兵關中第249章 匯合第473章 一夜築城第799章 陳沫第63章 不負將軍第717章 文武雙全第75章 輕視第123章 圍困信都第80章 前途堪憂第863章 神仙眷侶第787章 劍指涼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