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該當何罪

閻圃沒有着急着回答,反而引着徐晃來到郡守府內。

待兩人對座完畢以後,纔開口說道:“徐將軍以往,跟隨主公攻城略地之後,是否只要頒佈安民告示,約束三軍不騷擾百姓,就很容易獲取民心”

徐晃思量了一陣,這才點頭說道:“我軍軍紀一直非常之好,主公亦是名聲在外。每次攻下一個地方,百姓們幾乎都會簞食壺漿,焚香禮拜。”

“若是再頒佈安民告示,對百姓秋毫不犯,各地百姓必會紛紛歸心。”

閻圃捋了捋自己的鬍鬚,說道:“大將軍率仁義之師平定四方,固然容易得到百姓們歡迎。”

“然而,以往主公攻打之對象,大多都不體恤百姓,沒有使得當地民衆歸心。”

“益州之地卻非同其他,劉璋雖然闇弱,卻也極其體恤民力,愛護百姓。再加上這麼多年以來,益州幾乎沒有遭受什麼戰禍,百姓們都安居樂業。”

“故此,益州百姓大多都非常滿足於現狀,對於劉璋極爲擁戴。”

“我軍入城之後,雖然對於百姓秋毫無犯,可是對於他們而言,我等仍舊是打破他們生活平靜的侵略者。”

“由於蜀道艱險,益州之衆根本沒有聽說過,大將軍仁義之名聲。如今戰火來臨,城池易主,百姓們自然會惶恐不安。”

“這種不安的情緒如果不加以安撫,很容易釀成大禍啊。”

徐晃聽到這裡,才猛然驚醒。

生活在益州的百姓,他們本來就十分安居樂業,對於現在的生活十分滿足,自然不想有人來打破他們的生活平靜。

而且這些人對於關中兵幾乎一無瞭解,縱然文昭在百姓之中名聲非常好,他們也從來沒有聽說過。

故此益州百姓,看待關中軍的態度,大多都有些仇視與惶恐不安。

看着徐晃一臉恍然大悟的樣子,閻圃繼續說道:“主公之所以一定要奪取益州之地,固然是因爲這裡土地肥美,沃野千里。”

“然而,相比起這些肥沃的土地,想必主公更加看重益州龐大之人口。”

“徐將軍若只是攻城略地,佔據巴郡之地,尚且不算真正完美;只有安撫百姓,使他們心中再無懼意,方能爲主公徹底掃平入蜀之障礙。”

徐晃起身向閻圃鄭重行了一禮,說道:“若非先生提醒,某恐誤大事矣。”

自古以來,打江山不難,守江山卻是十分困難;得民心者得天下,絕非一句妄言。

嚴顏守江州的時候,徐晃當時在城外土山上面觀看,就發現有許多百姓,毫不保留幫助江州兵搬運土石,防守城池。

若是不能得到益州百姓擁戴,日後關中兵想要攻打城池,恐怕會遇到非常大的困難。

不論其他,單是百姓們幫助守城這一條,就能夠嚴重阻礙,關中兵攻城略地的速度。

無論是爲了日後,文昭能夠更好統治益州之地;還是想要在未來攻打益州的過程中,可以變得更加輕鬆,安撫民心都是必須要做的大事。

閻圃急忙向徐晃回了一禮,正色說道:“提醒將軍安撫民心,此乃吾分內之事,將軍何須如此多禮”

徐晃灑然一笑,說道:“如此看來,倒是某家太過矯情了。只是不知對於安撫民心一事,先生有何高見”

閻圃思量半晌,這才侃侃而談:“其一,約束軍隊,與百姓秋毫無犯。”

徐晃點頭說道:“無論何時何地,我軍都是如此作風,敢有違抗軍令者,軍法處置。”

閻圃也見識過關中軍的軍法、軍紀,自然相信徐晃所言乃是事實,就繼續說道:“其二,消除百姓戒心,使他們能夠信任我軍”

城池易主,百姓大多都患得患失,惶恐不安。

縱然一時間關中軍對於百姓秋毫無犯,可是百姓也擔憂這種情況,能不能一直持續下去。

只有消除百姓們的戒心,使他們對關中軍產生信任心理,方能徹底安撫民心。

徐晃眉頭一皺,問道:“如何消除百姓戒心,使他們能夠信任我軍”

閻圃說道:“將軍可如此,如此”

這一日,江州城內沸騰了起來,許多待在家裡不敢出門的百姓,都被關中兵請了出來。

當城內百姓,惶恐不安的聚集起來以後,徐晃就站在了正中央的高臺上面,厲聲高呼:“我知道你們中有許多人,曾經都幫助過江州軍守城。”

百姓們聽到這句話,很多人都臉色大變,眼中露出了恐懼的神色,他們生怕關中軍會秋後算賬。

卻不想,徐晃猛然拔出腰中佩劍,遙指天空說道:“我徐晃在此發誓,以往的事情自今日起一筆勾銷,只要諸位日後不做違法亂紀之事,關中兵對於百姓必定秋毫不犯。”

“軍中但有士卒違抗軍令者,立斬不饒”

話畢,徐晃手中的寶劍,劃出一道亮麗的弧度,將高臺上面案几一劍斬爲兩段。

徐晃之言,使得不少心懷恐懼的百姓都安下心來。他們雖然仍舊有些惶恐,可是焦慮情緒已經少了許多。

隨後,徐晃就站在高臺上面,開始誦讀關中新法。

當然,他讀的那些新法,不可能是全部律法,只是一些與百姓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律法。

而且這些被他着重提出來的律法,也都是與益州律法有所不同的條例。

這些律法大多都是爲百姓們着想,故此臺下百姓聽見徐晃宣讀以後,在覺得不可思議之餘,也感到了一陣陣心安。

自古以來,無規矩不成方圓,只有一個有秩序的社會,才能夠使人覺得心安。

百姓們不怕有律法約束,只怕關中兵會趁着戰亂,而變得肆無忌憚起來。

“巴郡既然已經爲朝廷所得,爾等日後將復爲朝廷治下百姓,自然應當遵守律法。隨後我會讓人將律法貼到四個城門口,會有專人爲你們解釋內容。”

“無論是誰,只要違抗律法,都會得到相對應的懲罰。”

不曾想,徐晃話音剛落,下面就有一人喊道:“將軍此言當真”

徐晃道:“絕無虛言”

那人卻是厲聲喝道:“今日我看見將軍在城中縱馬狂奔,卻該如何處罰”

此言一出,衆人皆驚。

第819章 進封秦公第218章 陳宮獻策第940章 谷城截殺第825章 巧舌戰羣儒第512章 槐林結義第357章 蛻變第796章 復仇之始第529章 胡氏見聞第336章 李儒獻策第545章 高幹戰死第449章 說客第932章 隕將日第456章 中伏第163章 洞房第819章 進封秦公第383章 呂布掛帥第843章 幷州戰局第773章 破劍閣第784章 尋找法正第931章 諸將齊鬥第14章 請罪第878章 方攸論儒道第245章 大捷第171章 子龍鋒芒第328章 龜兒子第820章 龐統之謀第243章 陷陣第910章 單騎入吳營第850章 亂世知己第105章 吾命休矣第535章 仲達第617章 讒言第824章 驛館說魯肅第954章 退兵函谷關第194章 陷陣營第482章 羌人報復第572章 超級雲梯第444章 嫁禍第623章 逃命第637章 衝突第873章 勝者第1章 魂入漢末第477章 反目第457章 馬超逆襲第704章 國士無雙第303章 志才遺計第189章 處置俘虜第496章 家宴第679章 該當何罪第384章 下一代第333章 投效第809章 屠殺第362章 陷陣第639章 李代桃僵第696章 輓歌第27章 亂起第772章 挾持吳懿第96章 末路第126章 以牙還牙第740章 戰畢第350章 怒第48章 東阿危急第870章 驪山腳下第624章 鬥智鬥勇第468章 沙盜第416章 大破袁軍第615章 今日陳靜第746章 離別第579章 馬騰降陳第483章 涼州劇變第35章 燒糧第821章 諸葛亮第333章 投效第679章 該當何罪第79章 再次掌兵第108章 破敵第555章 三月之約第547章 渡河第60章 欲殺文昭第821章 諸葛亮第676章 義釋嚴顏第856章 傷勢第728章 算計高覽第741章 徐賢來援第216章 內亂第799章 陳沫第626章 建言第377章 驚變第154章 轉眼半年第1000章 天旋地轉第499章 當街殺人第69章 程昱第642章 徐庶擇主第80章 前途堪憂第28章 返鄉第565章 密謀第590章 曹孫動向第861章 諸侯盡稱王第988章 三俊傑第740章 戰畢
第819章 進封秦公第218章 陳宮獻策第940章 谷城截殺第825章 巧舌戰羣儒第512章 槐林結義第357章 蛻變第796章 復仇之始第529章 胡氏見聞第336章 李儒獻策第545章 高幹戰死第449章 說客第932章 隕將日第456章 中伏第163章 洞房第819章 進封秦公第383章 呂布掛帥第843章 幷州戰局第773章 破劍閣第784章 尋找法正第931章 諸將齊鬥第14章 請罪第878章 方攸論儒道第245章 大捷第171章 子龍鋒芒第328章 龜兒子第820章 龐統之謀第243章 陷陣第910章 單騎入吳營第850章 亂世知己第105章 吾命休矣第535章 仲達第617章 讒言第824章 驛館說魯肅第954章 退兵函谷關第194章 陷陣營第482章 羌人報復第572章 超級雲梯第444章 嫁禍第623章 逃命第637章 衝突第873章 勝者第1章 魂入漢末第477章 反目第457章 馬超逆襲第704章 國士無雙第303章 志才遺計第189章 處置俘虜第496章 家宴第679章 該當何罪第384章 下一代第333章 投效第809章 屠殺第362章 陷陣第639章 李代桃僵第696章 輓歌第27章 亂起第772章 挾持吳懿第96章 末路第126章 以牙還牙第740章 戰畢第350章 怒第48章 東阿危急第870章 驪山腳下第624章 鬥智鬥勇第468章 沙盜第416章 大破袁軍第615章 今日陳靜第746章 離別第579章 馬騰降陳第483章 涼州劇變第35章 燒糧第821章 諸葛亮第333章 投效第679章 該當何罪第79章 再次掌兵第108章 破敵第555章 三月之約第547章 渡河第60章 欲殺文昭第821章 諸葛亮第676章 義釋嚴顏第856章 傷勢第728章 算計高覽第741章 徐賢來援第216章 內亂第799章 陳沫第626章 建言第377章 驚變第154章 轉眼半年第1000章 天旋地轉第499章 當街殺人第69章 程昱第642章 徐庶擇主第80章 前途堪憂第28章 返鄉第565章 密謀第590章 曹孫動向第861章 諸侯盡稱王第988章 三俊傑第740章 戰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