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4章 劉燁稱帝

“天下再也沒有人割據,抗拒朝廷,我們興復了漢室,平定了天下,從今以後海內太平了!”

“哦!太平了!”

十萬漢軍將士無不高聲歡呼,將手中的兵器扔到了地上,高興的歡呼雀躍着,從今以後天下太平了,還用兵器幹什麼?

“打掃戰場,張頜率軍五萬北上平定青州,馬超隨我掃蕩淮南,然後回洛陽向天子報捷!”劉燁喝令道。

“喏!”

曹操自盡,曹軍自然也都變成了一盤散沙,面對漢軍的步步進逼根本就無從抵抗。張頜領軍五萬,不到半個月就平定了青州全境,而淮南也在漢軍加緊攻打之下淪陷,曹仁、曹休、夏侯惇等曹操宗室大將紛紛戰死,而朱靈、路昭等人則是投降。

只有襄平城,因爲遠在遼東,距離較遠,所以過了一個多月才得知曹操自盡的消息,曹軍全無鬥志,在徐晃和呂布的猛攻之下,城池被破,夏侯尚不知所蹤,呂虔率領殘餘曹軍投降。

建安十五年十一月,天下終於徹底平定。

至於下邳城中的僞天子劉辯,則是被廢爲彭城侯,專門有人看管,雖然衣食不愁,不過從今以後再也別想離開彭城半步了。

洛陽。

“臣劉燁拜見陛下,臣率軍征戰,歷時五月,終於克定獲捷,全仗陛下天威!”劉燁身着冠冕朝服,對坐在龍位上的劉協稟報道。

劉協點了點頭:“秦公勞苦功高,消滅曹賊,中興漢室之功實不下於留侯、淮陰侯。特賜大將軍絹萬匹,錢三千萬!”

“多謝陛下,不過臣想要將這些錢財都賜給爲中興大漢而死難的將士們,請陛下准許。”劉燁又請求道。

劉協面無表情的道:“既然已經賜給秦公,秦公想要怎麼處置可以自便。”

“謝陛下。”劉燁笑笑,退了下去。

而這時賈詡忽然走了出來,開口道:“秦公藩屏漢室,掃滅羣兇,大功實不下於周公,請陛下封大將軍爲王!”

此言一出,整個朝廷當中的文武百官頓時默不作聲,紛紛吃驚的看向賈詡。

封王...這可不是一件小事,而且劉燁近些年來從一介白身,逐漸封侯、封公,如今又要封王,要知道王爵距離天子之位,可就差那麼一點了。

劉協沉默一陣,緩緩道:“秦公剛剛被封爲公,立刻就要封爲王,是不是太快了一點?”

“陛下此言差矣,有大功而不賞,天下俊才豈能爲陛下效力?”賈詡堅持道:“請陛下不要寒了功臣之心。”

荀攸終於忍不住了,哼了一聲,拂袖便走,臨走之前還深深地看了劉燁一眼:“大將軍,好一個大將軍啊!”

劉燁與荀攸兩人目光對視,荀攸對他當年的確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可是近些年來兩個人的距離已經有些漸行漸遠,因爲兩個人的理念已經起了衝突,背道而馳。

而荀攸走了出去,剩下的人卻都是一動不動,他們要麼就是劉燁的堅定支持者,屬於他的嫡系,要麼就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根本就不敢得罪劉燁,只好一言不發,默默地觀望着事態發展。

劉協期盼的顧盼左右,希望能夠有一位大臣能夠挺身而出,怒斥賈詡,可是他期盼的張望了許久,終於有一人站了出來。

“秦公有功於國,請陛下升秦公爲秦王,如此天下人都會讚歎陛下聖明。”郭嘉起身道。

“正是如此!秦公爲國征戰數十載,若是不加以封賞,將士們豈會心服?請陛下千萬不要寒了將士們之心啊!”于禁也站出來道。

“請陛下加封秦公爲秦王!”

“秦公有功,陛下理應封賞。”

而這時,三公九卿、無數的朝廷重臣紛紛站了出來,請求劉協封劉燁爲秦王。

劉協看着面前所有的廷臣幾乎都站了出來,不由得露出了悲涼的笑容。

他無力的擺了擺手:“準。”

建安十五年十二月,天子劉協親自加封劉燁爲秦王,雍涼二州皆爲秦王國之封地。

建安十七年二月,天子劉協染上重病,臥牀不起一月有餘,最終駕崩,而劉協膝下只有公主卻無皇子,大漢王朝到底應該由誰來繼承就變成了一個大問題。

羣臣進諫,請求以秦王劉燁爲天子,太后當即准許,請求劉燁即位。

劉燁三讓乃止,終於在洛陽登基稱帝,大赦天下,改元太初。

劉燁穿着龍袍冠冕,看着座下的羣臣,心底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感覺,辛苦征戰數十年,終於等到了這一天,實在是久違了。

略微一陣恍惚,劉燁很快便反應了過來,開口道:“朕宣佈,從今以後我大漢朝稅率定爲三十稅一,永不加賦,作爲祖訓記錄下來,要後世的子孫們遵守!”

賈詡、郭嘉、諸葛亮、于禁、張頜、馬超等文武羣臣紛紛大聲道:“陛下聖明!”

這一消息傳出去之後,四海百姓無不歡呼雀躍,本來三十稅一就已經是十分之少了,而且這新皇帝竟然決定永不加賦,要知道天子可是口含天憲,天子無戲言,既然說出這話,就斷無反悔的可能。

而且劉燁下令廢除募兵制度,僅保留胡騎作爲少數分子可以徵募,重新恢復義務兵制。募兵制和義務兵制各有其好處,募兵制的士兵悍勇,可是缺乏忠誠,沒有保衛祖國的決心,義務兵制的士兵雖然都是農民,但是隻要經過嚴格的訓練,還是能夠成長爲悍勇之士的。

劉燁在位時期勵精圖治,在軍事、經濟、政治方面都有所建樹,推出了許多的新政策。最難能可貴的是,劉燁打破了“狡兔死、走狗烹”的格局,以極爲開闊的胸襟善待功臣,分封諸將爲侯,不過也對一些大將的軍權加以限制,防止他們擁兵自重。

太初三年四月,皇帝劉燁攜羣臣前往泰山封禪,祭祀天地。劉燁的文治武功俱爲出色,此番泰山封禪,無數百姓紛紛慕名而來,希望能夠瞻仰偉大的皇帝一面。

第32章 五子良將第990章 攻堅不力第607章 貪得無厭第535章 門戶大開第642章 廬山真面目第640章 蹋頓大怒第533章 天下強兵第843章 顏良之死第242章 上軍校尉第607章 貪得無厭第172章 張溫徵西第883章 猛攻江陵第536章 一觸即發第62章 玄德兄的橄欖枝第845章 走馬上任第100章 定策破賊第888章 援軍到來第382章 針鋒相對第687章 龜縮城中第434章 上前領死第111章 賊勢如潮第601章 落荒而逃第642章 廬山真面目第275章 馬超來也第1007章 知難而退第674章 周瑜的擔憂第584章 甘龐會第100章 定策破賊第234章 前後夾擊第970章 遭遇刺殺第19章 周駿破膽第750章 意想不到第975章 深謀遠慮第418章 徐州來使第867章 丁奉建功第650章 改弦更張第702章 指掌之中第165章 臨涇之戰(2)第294章 勢如破竹第265章 東守西進第95章 波才折返第148章 河間張雋義第226章 瞞天過海第231章 堅守襄武第715章 漢中攻略第65章 選拔銳卒第764章 豫章郡內亂第812章 張鬆投降第967章 審配自焚第963章 公孫敗走第19章 周駿破膽第483章 十萬大軍第674章 周瑜的擔憂第353章 五鼎之禮第63章 鐵骨錚錚盧老帥第718章 張鬆請命第979章 暫息兵戈第1007章 知難而退第425章 僵持一時第202章 韓遂奪權第376章 巧舌如簧第862章 先聲奪人第472章 翻山越嶺第632章 棄守壺關第941章 城陷第311章 白波攻略第492章 人心變數第36章 以戰養戰第642章 廬山真面目第19章 周駿破膽第1007章 知難而退第413章 郭嘉來投第515章 大將之才第204章 岌岌可危第241章 何進相邀第887章 鮮血之城第212章 快去尋劉將軍!第424章 平原劉備第357章 預言成真第245章 無上將軍第288章 暗渡渭水第747章 將信將疑第419章 連環之謀第630章 負嶽軍第354章 心悅誠服第392章 黑雲壓城第679章 推斷第23章 慕名而來第996章 步度根第652章 田豐守常山第668章 無藥可治第258章 兵髮長安第298章 兵敗如山倒第987章 子龍領兵第402章 逼問糧倉第39章 圍而不攻第705章 曹操到來第362章 直搗美稷第355章 黃巾再起第852章 背刺
第32章 五子良將第990章 攻堅不力第607章 貪得無厭第535章 門戶大開第642章 廬山真面目第640章 蹋頓大怒第533章 天下強兵第843章 顏良之死第242章 上軍校尉第607章 貪得無厭第172章 張溫徵西第883章 猛攻江陵第536章 一觸即發第62章 玄德兄的橄欖枝第845章 走馬上任第100章 定策破賊第888章 援軍到來第382章 針鋒相對第687章 龜縮城中第434章 上前領死第111章 賊勢如潮第601章 落荒而逃第642章 廬山真面目第275章 馬超來也第1007章 知難而退第674章 周瑜的擔憂第584章 甘龐會第100章 定策破賊第234章 前後夾擊第970章 遭遇刺殺第19章 周駿破膽第750章 意想不到第975章 深謀遠慮第418章 徐州來使第867章 丁奉建功第650章 改弦更張第702章 指掌之中第165章 臨涇之戰(2)第294章 勢如破竹第265章 東守西進第95章 波才折返第148章 河間張雋義第226章 瞞天過海第231章 堅守襄武第715章 漢中攻略第65章 選拔銳卒第764章 豫章郡內亂第812章 張鬆投降第967章 審配自焚第963章 公孫敗走第19章 周駿破膽第483章 十萬大軍第674章 周瑜的擔憂第353章 五鼎之禮第63章 鐵骨錚錚盧老帥第718章 張鬆請命第979章 暫息兵戈第1007章 知難而退第425章 僵持一時第202章 韓遂奪權第376章 巧舌如簧第862章 先聲奪人第472章 翻山越嶺第632章 棄守壺關第941章 城陷第311章 白波攻略第492章 人心變數第36章 以戰養戰第642章 廬山真面目第19章 周駿破膽第1007章 知難而退第413章 郭嘉來投第515章 大將之才第204章 岌岌可危第241章 何進相邀第887章 鮮血之城第212章 快去尋劉將軍!第424章 平原劉備第357章 預言成真第245章 無上將軍第288章 暗渡渭水第747章 將信將疑第419章 連環之謀第630章 負嶽軍第354章 心悅誠服第392章 黑雲壓城第679章 推斷第23章 慕名而來第996章 步度根第652章 田豐守常山第668章 無藥可治第258章 兵髮長安第298章 兵敗如山倒第987章 子龍領兵第402章 逼問糧倉第39章 圍而不攻第705章 曹操到來第362章 直搗美稷第355章 黃巾再起第852章 背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