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風雨欲來風滿樓

“而這場風暴韓國或許首當其衝,而長公子更是如此!”

……

辛評話尖銳又直接,他並沒有因爲袁譚不喜歡聽而變得委婉,因爲他們將賭注壓在袁譚身上。

站在兩者之間,有着極大的利益關係,屬於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狀態。

正因爲如此,辛評纔會有什麼說什麼,一點也沒有避諱。

因爲他清楚,這一次賭注一旦失敗,就算辛氏不亡,也將會遭受四面八方的壓力與打擊,讓辛氏一蹶不振。

對於這一點,辛評心裡一清二楚,故而,這一次他開口直白而簡單。

……

“仲治兄所言甚是,這個天下正在醞釀着一場大風暴,而韓國與大公子首當其衝,稍有不慎將會國滅身死。”

郭圖眼底掠過一抹凝重,看着正襟危坐,仔細傾聽的大公子袁譚,一字一頓,道。

“如今君上北伐大幕,凱旋而歸,二公子,三公子皆在鄴城,只有對大公子不聞不問,由此可見在立儲之上,縱然君上沒有決定,也已經有了偏向。”

“更何況大公子最近這些年,戰功赫赫,穩定地方,可以說是威望與功勳皆諸公子之首。”

看着臉色變得越發難看的袁譚,郭圖一字一頓,道:“既然這樣,君上都未曾有絲毫的動容,由此可見君上的態度,況且大公子作爲君上嫡長子,哪有嫡長子過繼一說。”

“從君上最近的舉動來看,對大公子可以說是風雨欲來,若是再不採取行動,恐怕將會淪爲別人的階下之囚。”

……

郭圖的話沒有絲毫的轉圜,他直接將袁譚的處境一一點出,同樣讓袁譚直面袁紹的態度,讓他清楚郭氏與辛氏的重要性。

這一番話,可以說是一舉兩得的事情,郭圖爲了郭氏,也爲了袁譚,可以說是拿出了真本事。

“君父以袁尚美貌及對姨娘劉氏的喜愛,本就佔據巨大的優勢,這一點就算是我與二弟皆不可爭!”

袁譚眼底掠過一抹幽深,他看着辛評與郭圖,冷冷一笑,道:“君父好謀而無斷,耳根子極軟,有了姨娘在耳邊吹風,就算是本公子幾下汗馬功勞,也不及萬一。”

“兩位先生都是當世大才,袁譚心有不甘,懇請兩位先生助之!”

袁譚站起身來,朝着辛評與郭圖深深一躬,道:“若是能成大事,本公子必以兩位先生爲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

畫大餅!

這是一個政客最應該掌握的技能,很顯然袁譚此刻就爐火純青,因爲他清楚,如今他能夠依靠的就是身邊的所有力量。

只要能夠擊敗袁尚以及袁熙,袁譚不介意給辛評與郭圖畫下大餅,因爲只要他成功,自然有能力兌現承諾。

他可是清楚辛氏以及郭氏,在這河北之地,到底擁有怎麼樣的恐怖能量,就算是不如當初四世三公的袁門,也相差不遠了!

特別是如今的袁門,經過袁紹與袁術的分離,再也不復當初之勢。

“公子以國士待我等,我等必以國士抱之。”

辛評與郭圖跟隨在袁譚身邊,爲了什麼,就是爲了讓袁譚感受到他們的重要性,從而擁有從龍之功。

因爲這樣一來,不僅可以讓家族興盛一世,在袁譚一代也能繼續興盛不衰。

……

“大公子,根據我等的消息,君上身體抱恙有段時間了,這一段時間的舟車勞頓,將會進一步加重。”

郭圖臉上露出一抹猙獰,看着上首的袁譚,道:“大公子應該立即前往鄴城,唯有如此才能在最新的局勢變化下,率先奪得先機。”

“如果繼續滯留青州,一旦君上發生意外,恐怕將會讓三公子捷足先登!”

……

“嗯。”

微微頷首,袁譚也清楚郭圖的話有道理,沉默了一會兒,道:“郭公所言甚是,只是君父未召,本公子該以何理由前往鄴城?”

袁譚心裡清楚,當初由他擔任青州刺史之際,韓公袁紹曾叮囑,若非重大事件,不得擅離職守。

他可是清楚韓公袁紹對於韓國的掌控,只要袁紹不死,就算是他再如何掙扎,也無濟於事。

如果說秦國是秦王嬴斐的一言堂,那麼韓國就算是不同也相差不遠。

“君上漠北大捷,凱旋而歸,這便是最大的理由,公子爲何視而不見!”

……

隨着韓公袁紹的班師回朝,韓國內部的鬥爭徹底發生了巨大變化,從以前的隱晦,徹底爆發了出來。

這一刻,不僅是長公子袁譚在青州刺史府密謀,同樣的二公子袁熙,三公子袁尚都在各自的府邸密謀。

因爲他們都清楚,韓公袁紹的日子已經不多了。

……

幽州刺史府。

袁熙望着蔚藍的天空,心中念頭閃爍不定,他心裡清楚,自己既不是長公子,又不得袁紹的疼愛。

他對於自己的處境瞭如指掌,幽州雖然兵衆,但是他無世家大族鼎力支持,更沒有謀士出謀劃策。

正因爲這一點,反而讓他將整個韓國風雨欲來風滿樓的局勢一眼洞穿。

袁熙心裡清楚,隨着韓軍在大幕上凱旋而歸,這意味着儲君之爭將會達到白熱化的階段。

不管是蠢蠢欲動的長兄袁譚,還是恃寵而驕的三弟袁尚,都不可能看着袁紹一天天變老,而無動於衷。

“風雨欲來風滿樓,韓國這艘大船在這茫茫亂世,又該何去何從?”

袁熙心裡清楚,在長兄袁譚以及三弟袁尚兩個人兄,他必須要選擇一個,亦或者徹底置身事外。

……

心中念頭閃爍,袁熙望着鄴城的方向,他想不通袁紹心中的定計,他不相信君父袁紹會連這一點都看不到。

國之儲君乃穩定國家的必要,當初席捲天下的大秦帝國,就因爲沒有早立太子,纔給了趙高可趁之機。

前車之鑑,後事之師!

這一刻的韓國,一如當年大秦帝國,儲君的人選,牽動着各方勢力的心,無數利益的劃分。

這一刻,突然間袁熙感受到了袁紹的無奈,也許並不是袁紹不想早立太子,而是他左右搖擺,一時間忌諱重重。2k閱讀網

第八百三十九章 擇其有用而用之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消息傳出,舉世譁然.第七百二十四章 來自黑冰臺的消息第五百章 秘而不宣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 邀請魏公入咸陽宮觀禮第四百九十五章 朝堂之上第一百六十四章 對此唯有殺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秦軍師名不虛傳第六百二十二章 生財之道第四百七十章 華雄之威第一千六百七十章 鞠義氣吐了血!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 河間歸秦第四十六章 殺人者、死第六百七十一章 兵家學子欲爭鋒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聚天下蠻夷爲秦開路第三百零三章 袁氏的分歧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這暴君之名就由孤一人揹負第九百九十八章 試探第四百八十四章 敗第六百九十六章 秦侯暴怒第五百四十四章 不足五成!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給華夏文明的源頭一個清晰的定義第七百六十章 重騎兵出有我無敵第一百九十六章 血染官道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曹操有一絲絕望!第九百五十四章 御天下第二百三十五章 八勝八敗論第八百九十九章 大難臨頭心思各異第一千兩百四十六章 秦軍出擊第一百二十八章 仰慕中原文化的樓蘭王第二百二十章 投降第七百九十四章 飄揚在西域的黑龍旗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 先滅楚,再議其他!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 氣死了的司馬懿第五百五十七章 作那四海之內的王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給華夏文明的源頭一個清晰的定義第二十七章 鬧劇結束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魏延大破野王,河內郡屬秦.第一千兩百六十三章 矛頭直指蔣琬陳宮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給華夏文明的源頭一個清晰的定義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在這場棋局上,誰才能勝天半子?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 以韓魏楚三國抗衡故秦遺族以及世家大族.第七百七十四章 精絕王第二百四十四章 王尉蒙白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戰爭會教會他們成長第一百零九章 郭嘉至第二百零九章 訓斥第七百九十八章 畫下一張大餅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拒絕審配的提議第一千兩百七十八章 此刻秦國最大的問題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發不可收拾第一百二十七章 被拒第七百一十六章 大纛傳令全軍總攻第二百九十四章 雖千難萬險,吾往矣!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 郭嘉入丞相府第八百四十五章 呂布的困境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趙雲神威第七章 徐庶徐元直第二百九十章 誰言女子不如男第七百八十七章 再滅一國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何不借此機會逐鹿中原?第三百九十章 呂布一人之威第八百三十三章 問題一大堆第七百一十六章 大纛傳令全軍總攻第五百三十四章 選擇呂布爲突破口第四百九十章 秦漢時期最典型的進攻陣型第七十五章 生死毋論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祭壇一旦建成,就必須有人獻祭.第六百八十四章 衛羽使冀州第一百二十三章 中原鹿正肥第三百六十八章 誅絕第五百二十章 論鮮卑的威脅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勸曹操!第二百五十四章 戛然而止的火併第九百二十五章 不歡而散第七十七章 凌遲第八百零六章 北西域聯軍第三百九十六章 袁氏落子之袁紹出第七百二十五章 欲開直道修靈渠第九百五十二章 罷官一年第一千兩百一十四章 派遣徐庶北上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腳踩九鼎之上,手捧傳國玉璽,朕爲大秦帝國四世皇帝!第七百八十四章 趙雲伐渠勒第三百二十八章 文定之禮第一千六百一十五章 揚州入秦,楚公吐血!第一千零二章 壯士斷腕之心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九流與求和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這暴君之名就由孤一人揹負第四百八十六章 衝鋒之勢有進無退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幽州與青州而來的文書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出城與趙王一會.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各執一詞,各有千秋.第六百七十一章 兵家學子欲爭鋒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以書籍易糧草第三百零五章 以涼州爲籌碼第四百一十五章 暗流涌動的洛陽城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大戰起!第二百九十九章 以堂堂正正之師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萬千變化只在一念之間
第八百三十九章 擇其有用而用之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消息傳出,舉世譁然.第七百二十四章 來自黑冰臺的消息第五百章 秘而不宣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 邀請魏公入咸陽宮觀禮第四百九十五章 朝堂之上第一百六十四章 對此唯有殺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秦軍師名不虛傳第六百二十二章 生財之道第四百七十章 華雄之威第一千六百七十章 鞠義氣吐了血!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 河間歸秦第四十六章 殺人者、死第六百七十一章 兵家學子欲爭鋒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聚天下蠻夷爲秦開路第三百零三章 袁氏的分歧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這暴君之名就由孤一人揹負第九百九十八章 試探第四百八十四章 敗第六百九十六章 秦侯暴怒第五百四十四章 不足五成!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給華夏文明的源頭一個清晰的定義第七百六十章 重騎兵出有我無敵第一百九十六章 血染官道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曹操有一絲絕望!第九百五十四章 御天下第二百三十五章 八勝八敗論第八百九十九章 大難臨頭心思各異第一千兩百四十六章 秦軍出擊第一百二十八章 仰慕中原文化的樓蘭王第二百二十章 投降第七百九十四章 飄揚在西域的黑龍旗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 先滅楚,再議其他!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 氣死了的司馬懿第五百五十七章 作那四海之內的王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給華夏文明的源頭一個清晰的定義第二十七章 鬧劇結束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魏延大破野王,河內郡屬秦.第一千兩百六十三章 矛頭直指蔣琬陳宮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給華夏文明的源頭一個清晰的定義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在這場棋局上,誰才能勝天半子?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 以韓魏楚三國抗衡故秦遺族以及世家大族.第七百七十四章 精絕王第二百四十四章 王尉蒙白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戰爭會教會他們成長第一百零九章 郭嘉至第二百零九章 訓斥第七百九十八章 畫下一張大餅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拒絕審配的提議第一千兩百七十八章 此刻秦國最大的問題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發不可收拾第一百二十七章 被拒第七百一十六章 大纛傳令全軍總攻第二百九十四章 雖千難萬險,吾往矣!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 郭嘉入丞相府第八百四十五章 呂布的困境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趙雲神威第七章 徐庶徐元直第二百九十章 誰言女子不如男第七百八十七章 再滅一國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何不借此機會逐鹿中原?第三百九十章 呂布一人之威第八百三十三章 問題一大堆第七百一十六章 大纛傳令全軍總攻第五百三十四章 選擇呂布爲突破口第四百九十章 秦漢時期最典型的進攻陣型第七十五章 生死毋論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祭壇一旦建成,就必須有人獻祭.第六百八十四章 衛羽使冀州第一百二十三章 中原鹿正肥第三百六十八章 誅絕第五百二十章 論鮮卑的威脅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勸曹操!第二百五十四章 戛然而止的火併第九百二十五章 不歡而散第七十七章 凌遲第八百零六章 北西域聯軍第三百九十六章 袁氏落子之袁紹出第七百二十五章 欲開直道修靈渠第九百五十二章 罷官一年第一千兩百一十四章 派遣徐庶北上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腳踩九鼎之上,手捧傳國玉璽,朕爲大秦帝國四世皇帝!第七百八十四章 趙雲伐渠勒第三百二十八章 文定之禮第一千六百一十五章 揚州入秦,楚公吐血!第一千零二章 壯士斷腕之心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九流與求和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這暴君之名就由孤一人揹負第四百八十六章 衝鋒之勢有進無退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幽州與青州而來的文書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出城與趙王一會.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各執一詞,各有千秋.第六百七十一章 兵家學子欲爭鋒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以書籍易糧草第三百零五章 以涼州爲籌碼第四百一十五章 暗流涌動的洛陽城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大戰起!第二百九十九章 以堂堂正正之師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萬千變化只在一念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