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3章:跪下容易站起來難

第2416章:跪下容易站起來難

第一次關中大戰,大秦出動了足足二十餘大軍,兵分五路伐唐,可因種種因素雖未能盡全功,但也取得極爲斐然的戰果。

在這一戰中,大秦不但奪取了武關、潼關、蕭關、嶢關,這四座易守難攻的雄關要塞,使得關中徹底暴露早了大秦的鐵蹄下。

沒有了雄關要塞阻隔,一馬平川的關中,在秦軍眼中猶如脫光衣服的美女,想什麼時候蹂躪就什麼時候蹂躪。

除此之外,秦軍還佔領了半個關中,消滅了唐軍十萬精銳,極大削弱了唐國的戰爭潛力,使得唐國至今都沒能恢復過來。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逼得唐國割地賠款、稱臣納貢,自此成爲了大秦的附屬國。

這纔是最致命的,畢竟國與國的對抗中,底氣也是極爲重要的一點。

底氣足,才能信心和把握堅持下去,抵抗力自然也就越強。

可一旦底氣不足的話,都沒有取勝的把握的話,抵抗能力就會變弱,甚至會生不起反抗之心。

以前的唐軍,一是基於自身的實力,二則是雙方的地位是平等的,所以纔有底氣,敢以弱擊強,挑戰諸侯霸主大秦軍。

但如今,唐國不但大秦的手下敗將,而且還是大秦的附屬國,脊樑骨都已經被打斷了,又怎麼可能還有底氣可言?

另外,大秦這一年半以來,也從各個方面對唐國實施分化拉攏政策,極大的瓦解了唐國內部的抵抗意志。

所以,若是發動第二次關中大戰的話,唐軍的抵抗力度,肯定沒有之前那麼強烈。

這纔是嬴昊有信心在一兩個月內結束關中大戰的主要原因。

“賈太傅,你主管情報,說說吧,如今關中唐軍的戰力如何?”嬴昊問道。

賈詡立馬站出,彙報道:“啓稟陛下,如今關中的唐軍,近半都是從未見過血的新兵。

這一年來,李世民雖加大了軍費投入,也加大了訓練時長,達到了一週六訓,但整體效果並不明顯。”

隨着戰國時代的到來,諸侯爲了增加軍隊的戰力,除了加大在裝備和軍械方面鑽研外,在士兵訓練方面也費了不少功夫,畢竟訓練是成本最低的方式。

亂世開啓之前,大漢的軍隊是一週三訓,基本每隔一天都會休息。

可當亂世開啓之後,諸侯爲了生存發展,可就不會讓士兵那麼輕鬆了,那是隻要練不死就往死裡練。

士兵訓練的時間不斷增加,從三訓,增加到四訓,直至五訓才穩定下來,再多的話士兵就會勞累過渡,反而不利於身心健康。

大秦目前在也是每週五訓,可李唐卻提高了到了每週六訓,足可見李世民爲了應對大秦的威脅,是多麼迫切的想要提升軍隊戰力。

至於訓練方式?各國都不一樣了,但無一例外的是,都是讓士兵練外功以增強體魄。

爲什麼不讓士兵練內功呢?

自然是內功前期對資源的依賴性較大,要讓所有士兵都練內功的話,那可就真的是一個無底洞了。

諸國之中,哪怕是最爲富裕的大秦,也只能勉強負擔而已,就跟別說是其他國家了。

反觀外功,前期對資源依賴小,真練到高深處,只需提高伙食,營養跟上就行,不用擔心自己把自己給練廢了。

內功練到後期反而不怎麼依賴外物了,而且越到後期對資源的依賴越少,主要都是靠自身的悟性。

反倒是外功,越練到後期,對資源的依賴依賴越大。

岳雲、黃天化、金臺、焦莫往這些戰神級別外功高手,每月的光是藥浴、藥膳的花銷,起碼都要上千兩白銀。

當然,九成九的士兵肯定達不到這種程度,真有那份資質的話,肯定也因戰功而晉升將軍了,自然也就不需要爲資源而擔心了。

至於軍隊推廣的練體功法,各國自然也不一樣,都是簡單易學門檻低的外功,也就不一一論述了。

李世民增加了軍費,提高了訓練時間,但效果卻並不佳,這自然不是唐國不善於練兵,而是脊樑骨被秦軍打斷了。

軍心已喪,只靠訓練的話,自然難以將戰力提升上來。

國家一旦跪下去容易,想在站起來可沒那麼容易。

清末時期的中國就是這樣,脊樑骨被列強徹底打斷,屈辱的跪了足足百餘年,哪怕無數先烈披荊斬棘,也直到嬴昊穿越前才徹底的站了起來。

唐軍現在所面臨的情況比清末時期的中國也好不了多少。

天底下最強的勢力大秦,就堵在自己家門口,並且隨時都能打過來,並且唐國還無險可守。

這換了誰能不絕望啊?

關中唐軍都知道打不過秦國,自己隨時都有可能死,沒叛變就已經很難得了,還保證高昂的戰力,未免有些太過於強人所難了。

李世民以爲稱臣之後,他能靠手腕挽救軍心,讓唐軍恢復戰力,但他終究還是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嬴昊。

李世民是可以用策略挽救軍心,但前提是嬴昊不干擾,可嬴昊又不是傻子,怎麼可能一點反應都沒有?

無論李世民用什麼招,嬴昊只用一招,那就是分化瓦解,讓李世民所有的努力都付諸流水。

“根據黑冰臺潛伏入唐軍的密探所傳回的消息,關中唐軍普遍對我軍聞之色變,對於唐國能否保住關中,整體也處於悲觀態度。”

賈詡雖未明言,唐軍戰力的強弱,但話裡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

如今關中的唐軍,比一年半之前,弱了不止一籌。

不只是關中的唐軍,漢中和隴西的唐軍,戰鬥力也都下降的厲害。

誰讓李世民抽掉了太多精銳,來彌補關中的兵力空缺呢,戰鬥力下降也是不可避免的。

唐軍的戰力下降了,可反觀秦軍,卻通過裁軍,以及伐倭,戰力不但沒降,反而還進一步提升。

此消彼長之下,唐軍又怎麼可能擋得住秦軍?

“好,這一次一定要拿下關中,一統司隸。”嬴昊一臉自信的說道。

至於蜀楚等國會不會因忌憚,而阻止大秦佔領關中,甚至是直接出兵開戰?

嬴昊和衆謀士商議後,都認爲可能性不大。

大秦這次出兵的目標,只是關中一郡半之地而已,又不是整個關西。

大秦已經佔領了關中一郡半之地,再奪下了長安在內的一郡半之後,也不會有質的的飛躍。

只因爲一郡半之地,就會大秦全面開戰?這顯然不是件划算的事,況且就算真的開戰沒有必勝的把握。

所以,大秦全面佔領關中之後,只要見好就收,不過分刺激各國的話,戰事就不會進一步擴大。

“這次出兵關中的事宜,就由雍州大都督李靖全權負責,朕只有一個要求,以最快速度佔領關中。”嬴昊沉聲下令道。

“遵旨。”

嬴昊的旨意很快就傳到了關中。

李靖收到聖旨之後,當即秘密召集關中衆文武,在藍田召開高層會議,商議這一戰要如何開打。

藍田議事大廳內,雍州大都督李靖坐在諸位上,下方文武官員涇渭分明,分別站立在左右兩邊,武官之首是副都督王翦,而文官之首則是雍州刺史吳起。

王翦身後有:潼關總兵司馬錯、蕭關總兵公孫衍、武關總兵斛律光、嶢關總兵力符存審。

除了這四關總兵之外,還有:公孫軒轅、宇文成都、賈復、裴元慶、黃天化、秦用、岳雲、薛丁山、張繡等一衆名將。

像公孫軒轅、宇文成都、賈復這類開國侯,無論官職還是爵位,都在王翦之上,按理來說不應該排在王翦後面。

但王翦還有雍州副都督這個職位在,在雍州軍界他就是僅次於吳起的存在,而大秦向來又是論職位不論資歷,所以衆人都自覺的站在了王翦這位副都督的後面。

不同於王翦的一人之下,身爲雍州刺史的吳起,是雍州文臣中名副其實的一把手,同時因爲雍州的特殊情況,文官好武將的界限也比較模糊。

吳起這個州刺史雖是文官,但同樣也管着軍事,所以他和李靖其實平等地位。

只不過李靖積威已久,而且還是陛下任命的主帥,所以吳起纔會主動屈居於李靖之下。

吳起身後的陣容也同樣豪華,有:軍師祭酒百里奚、別駕狄仁傑、主簿王羲之、長使秦觀,右扶風太守劉墉、郡丞羊枯,左馮翎太守俾斯麥,郡丞班超……

衆文官之中,資歷最低的,就是新科文狀元班超,而他也是文官中年紀最小的。

除此之外,軍師祭酒百里奚本來是河東太守,但因這一年來政績極爲出衆,河東大治,而被嬴昊提拔爲雍州的軍師祭酒,輔佐刺史管理軍政。

大秦在雍州只有一郡半之地而已,可是這芝麻點大的地方,卻聚集了這麼多的能臣猛將,陣容之強比起那些完整的大州都不遜色,甚至還更勝一籌。

由此足可見,大秦對關中的重視程度,哪怕是瞎子都能看出大秦對關中的野心。

這也是李世民如此迫切的,想提升軍隊的主要原因,但可惜都被嬴昊給破壞了。

李靖見人已經到齊了,開口說道:“諸位,陛下有旨,命我等提前收復關中。”

此言一出,在場衆將立馬炸開了鍋,賈復更是激動道:“太好了,當初撤軍,我就不同意,現在終於可以拿下關中了。”

當初大秦之所以在佔盡優勢的情況下,卻和唐國罷兵言和,自然是有着多重考量的。

但軍中的將領們可不管這些,他們只知道他們都快打下長安了,可朝廷卻拖了他們的後退,影響了他們建功立業,所以自然會感到不滿。

不過後來的開國大典上,關西諸將都得到了不低的冊封,這才化解這份不滿,不過徹底佔領關中,依舊是雍州衆將心中的執念。

大秦在關中只有一郡半之地,卻聚集了那麼多的能臣猛將,這也就造成了很多人職能重合,權能下滑。

大都督被當做都尉來使,將軍被當做校尉來用。

刺史被當做太守來使,太守被當做縣令來用。

短時間內還好,可長此以往的話,這誰能受的了?

所以,雍州衆文武最希望的就是收服關中,這樣他們才能真正回到自己的崗位,享受到本該屬於他們的權利。

不久前,雍州衆文武還準備集體上書,向皇帝要求出兵伐唐,但被李靖給強行壓下去了。

李靖又不傻,他自然知道大秦在雍州只有一郡半之地,卻擠着一個大州的高級官員,明顯就不正常。

陛下肯定有要提前出兵的想法,只是暫時還沒有公開罷了。

若是朕讓這些人去鬧的話,陛下肯定以爲是自己放任的。

萬一引起陛下的不滿,把收服雍州之責交給別人,那李靖這一年多的努力豈不是給別人做了嫁衣。

李靖這一年來可沒閒着,除了練兵之外,他還隔三差五的出兵到邊境轉悠,耀武揚威般的挑釁唐軍,但又偏偏不和唐軍開戰。

猶如鈍刀割肉般,一點點的消磨着唐軍的心氣,瓦解唐軍的意志。

關中唐軍的士氣總提不上來,主要就是因爲李靖的緣故。

除此之外,李靖還善用離間計,不斷離間李唐諸將,搞得唐軍人心惶惶,內外交困之下,戰鬥力能提升上來纔有鬼呢。

開戰的決定,讓衆人極爲興奮,議論了很久才冷靜下來。

就着這時,刺史吳起站了出來,說道:“關中唐軍哪怕士氣低落,戰力孱弱,可畢竟還有十二萬兵力。

僅靠我軍在雍州的兵力,未免會有些吃力,所以敢問大都督,朝廷會派出多少兵力過來支援?”

此言一出,衆將也都反應了過來。

是啊,雍州軍只有七萬,總不能讓他們用七萬大軍,去強攻李唐的十二萬守軍吧?就算能打贏傷亡也會很大呀。

李靖淡然一笑道:“朝廷這次不但會派十萬精銳過來,並且還會派李存孝、孫靈明、姜鬆、高寵等將軍,一起來參與這次大戰。”

第2127章:破釜沉舟第308章:呂布VS項羽(上)第1063章:佛與道第51章:陷陣之志 有死無生第286章:劉伯溫論戰第1405章:朱溫政變(上)第2022章:龍槍第626章:新設河套三郡第2290章:徵倭之議,建造海船第1737章:一統冀州(下)之滅韓第2320章:周瑜與尚珊珊,第二次下西洋第241章:黃巢要借刀殺人第1490章:惟有淚千行第1968章:艱難退敵第2225章:堅壁清野,蕭關告急第2394章:嬴州刺史府,移民與聯姻第2254章:肩負一國存亡的我絕不能輸第2740章:五日血戰三場,屍骨堆砌成山第436章:裝完B就跑第2488章:李世民之死(中)第1932章:三英戰孔宣(下)第1915章:方天畫戟之威第2267章:二分雍州,罷兵休戰第249章:武悼天王冉閔第2169章:秦清右北平之戰(終)第1980章:張八百VS李三千(中)第1021章:女將顯威(上)第195章:魅力終於破百了第485章:廢除劉宏 另立新帝第861章:太兇殘了吧2976.第2903章 東海四國海戰,周瑜VS朱棣第2175章:第二任清帝褚英第1275章:楊廣敗退入涼州第1067章:獨孤宇雲之徒李逍遙第1939章:唯手熟爾第1811章:戰力全開第1884章:上陣父子兵第776章:百美大召喚第1858章:天氣之子(上)第2622章:韓世忠力挽狂瀾,弄玉任四國盟主(…第581章:分崩離析(下)第1773章:全殲倭寇第1336章:兩百萬人口大召喚第2431章:敗孔鵬,斬獅象(上)第2133章:秦清右北平條約?(下)第911章:援軍至第1613章:梁山四虎大戰巨毋霸第1040章:新任益州牧劉裕第2055章:離稱帝不遠了(下)第294章:怒戰第1821章:檀道濟VS趙奢第95章:緣分自有天定第492:孫武一戰定揚州第1008章:聯蒙抗秦第763章:流星火雨(下)第2379章:戰國三傑第260章:攻守分離第2362章:上古機密,項羽歸心第2055章:離稱帝不遠了(下)第1015章:三分司州第272章:雙武器專精第2741章:飛熊閃電戰,三敗論欽陵第2362章:上古機密,項羽歸心第1546章:霸王在世馬山威第1160章:蠻神VS雷神第383章:天王之威第323章:今非昔比的黃巾軍第2662章:餘榮旺敗鄧九公,姜餘聯手戰賈復第2696章:魔門認慫避鋒芒,鄔文化敗紅孩兒第1646章:大敗廉頗(上)第452章:雲霧漸散第2394章:嬴州刺史府,移民與聯姻第2963章 最後一難?提前回歸?不,僅僅只是第290章:單手十八挑第1756章:薛剛VS真田信村第1764章:量陳國之物力,結清國之歡心第2496章:李世民之死(終)第2569章:嫦娥回洛陽,朱棣背黑鍋第2573章:嫡皇子降世,狸貓換太子第267章:工家繼承人馬鈞第1710章:孫靈明再戰袁洪第1813章:蹦斷趕山鞭第1869章:北漢首勝第1765章:葉赫那拉·杏貞第2218章:秦本姓嬴(終)第526章:飛虎軍與喬幫主第815章:二李初戰(下)第2204章:劉裕復仇?益州之變第1072章:七劍再合璧弟1445章:遲來的平衡第3章:史上最偉大帝王第310章:驚世大戰第281章:決戰開始第2330章:屠倭令第1337章:特殊百召卡第2678章:五虎上將VS五方痘神(終)第2652章:謝安謝玄謝紫荊,劉秀伐吳起三軍第2240章:南洋來使,風陵戰啓第1048章:王莽VS蘇烈第149章:強勢的丈母孃
第2127章:破釜沉舟第308章:呂布VS項羽(上)第1063章:佛與道第51章:陷陣之志 有死無生第286章:劉伯溫論戰第1405章:朱溫政變(上)第2022章:龍槍第626章:新設河套三郡第2290章:徵倭之議,建造海船第1737章:一統冀州(下)之滅韓第2320章:周瑜與尚珊珊,第二次下西洋第241章:黃巢要借刀殺人第1490章:惟有淚千行第1968章:艱難退敵第2225章:堅壁清野,蕭關告急第2394章:嬴州刺史府,移民與聯姻第2254章:肩負一國存亡的我絕不能輸第2740章:五日血戰三場,屍骨堆砌成山第436章:裝完B就跑第2488章:李世民之死(中)第1932章:三英戰孔宣(下)第1915章:方天畫戟之威第2267章:二分雍州,罷兵休戰第249章:武悼天王冉閔第2169章:秦清右北平之戰(終)第1980章:張八百VS李三千(中)第1021章:女將顯威(上)第195章:魅力終於破百了第485章:廢除劉宏 另立新帝第861章:太兇殘了吧2976.第2903章 東海四國海戰,周瑜VS朱棣第2175章:第二任清帝褚英第1275章:楊廣敗退入涼州第1067章:獨孤宇雲之徒李逍遙第1939章:唯手熟爾第1811章:戰力全開第1884章:上陣父子兵第776章:百美大召喚第1858章:天氣之子(上)第2622章:韓世忠力挽狂瀾,弄玉任四國盟主(…第581章:分崩離析(下)第1773章:全殲倭寇第1336章:兩百萬人口大召喚第2431章:敗孔鵬,斬獅象(上)第2133章:秦清右北平條約?(下)第911章:援軍至第1613章:梁山四虎大戰巨毋霸第1040章:新任益州牧劉裕第2055章:離稱帝不遠了(下)第294章:怒戰第1821章:檀道濟VS趙奢第95章:緣分自有天定第492:孫武一戰定揚州第1008章:聯蒙抗秦第763章:流星火雨(下)第2379章:戰國三傑第260章:攻守分離第2362章:上古機密,項羽歸心第2055章:離稱帝不遠了(下)第1015章:三分司州第272章:雙武器專精第2741章:飛熊閃電戰,三敗論欽陵第2362章:上古機密,項羽歸心第1546章:霸王在世馬山威第1160章:蠻神VS雷神第383章:天王之威第323章:今非昔比的黃巾軍第2662章:餘榮旺敗鄧九公,姜餘聯手戰賈復第2696章:魔門認慫避鋒芒,鄔文化敗紅孩兒第1646章:大敗廉頗(上)第452章:雲霧漸散第2394章:嬴州刺史府,移民與聯姻第2963章 最後一難?提前回歸?不,僅僅只是第290章:單手十八挑第1756章:薛剛VS真田信村第1764章:量陳國之物力,結清國之歡心第2496章:李世民之死(終)第2569章:嫦娥回洛陽,朱棣背黑鍋第2573章:嫡皇子降世,狸貓換太子第267章:工家繼承人馬鈞第1710章:孫靈明再戰袁洪第1813章:蹦斷趕山鞭第1869章:北漢首勝第1765章:葉赫那拉·杏貞第2218章:秦本姓嬴(終)第526章:飛虎軍與喬幫主第815章:二李初戰(下)第2204章:劉裕復仇?益州之變第1072章:七劍再合璧弟1445章:遲來的平衡第3章:史上最偉大帝王第310章:驚世大戰第281章:決戰開始第2330章:屠倭令第1337章:特殊百召卡第2678章:五虎上將VS五方痘神(終)第2652章:謝安謝玄謝紫荊,劉秀伐吳起三軍第2240章:南洋來使,風陵戰啓第1048章:王莽VS蘇烈第149章:強勢的丈母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