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袁紹三路大軍攻曹操,荀攸獻(2)

第二軍,從浚縣出發,此地願爲劉備把守,但劉備損兵折將,而後袁紹派高覽鎮守此處,持兵兩萬人。e這兩萬人鎮守於此,隨時準備出兵救援。

第三路,鞠義領三萬大軍從兗州南部進發。

且說當日袁紹佔領九江,廬江兩郡後,本打算尋找機會佔領南陽,江夏,但張魯,孫策,劉峰等人都駐紮於此,機會渺茫,當下率領一萬人返回冀州,令武將鞠義,郭源領五萬大軍鎮守兩郡,但有機會,可自作主張。此時聽從郭圖計策,令郭源領兩萬軍鎮守兩郡,鞠義則率領

豫州劉闢實力不濟,聞之袁紹座下大將鞠義借道,當即在豫州與兗州邊境一帶大軍集結,隨時提防鞠義。

鞠義聽從袁紹意旨,暫時不與理會,朝着兗州境內攻去。劉闢見狀,稍稍安心,卻也不敢主動出擊,大軍便在此處集結。

曹‘操’眼看兗州就要拿下,發現鞠義三萬大軍從兗州南部□□,東郡處冀州高覽兩萬大軍集結,隨時可能出兵,北部老家被侵,心中火氣大盛。連忙發函劉闢,但劉闢卻僅僅陳兵北部,不敢進發,曹‘操’大罵其草包,心中暗恨,待攻打下兗州後,定然滅了劉闢,將豫州納於自己麾下。

而後曹‘操’發密函於曹仁,儘量拖住。

再令曹洪率領兩萬人南下,迎戰鞠義三萬軍馬。鞠義兵馬三萬,而且沿途徵兵,僅僅是兩萬之人恐難是鞠義對手,曹‘操’對曹洪就一個要求,託,儘量拖住鞠義大軍,一旦兗州被拿下,青州兗州連成一片,則不懼矣。同時令荀彧輔佐曹洪,帳下大將李典,樂進,于禁等人聽命於曹洪。

且說冀州北部,袁紹整頓大軍,八萬人浩浩‘蕩’‘蕩’殺來,曹仁兵馬不過五萬,而且佔據北海國後再北海國陳兵兩萬,此地僅僅三萬人,哪裡是袁紹八萬大軍的對手,一時間被袁紹大軍長驅直入,殺到臨淄之時方纔將袁紹大軍攔住。心中好不惱火。

升帳邀衆將士謀臣商議。

荀攸進言:“將軍,袁紹統軍八萬,我軍僅僅三萬不能力敵,需迅速將北海國關羽統帥兩萬人調來。但八萬人每日消耗糧草極大,不若將對方引入青州境內,而後偷襲其糧草,令其在青州境內孤立無援,或可以以少勝多。”

原來,曹仁聽從曹‘操’建議,將劉備和關羽分開,是以在攻打下北海國後令關羽統兵兩萬鎮守北海國。而將劉備留在身旁隨時看護。再者關羽武藝非凡,那日曹仁見過之後心中驚懼,深孔關羽留在身旁是一個禍害,是以將關羽調往北海。劉備,關於二人心中雖然不滿,但也無可奈何。劉備更是暗中囑託關羽,愛護士兵,儘量在北海國和軍民搞好關係,此時統兵,未必沒有可圖之機。

衆謀士本來面有土‘色’,聽了荀攸之言,稍稍放心,紛紛點頭。

在曹‘操’帳下,程昱,荀彧,荀攸三人乃是曹‘操’最爲倚重之人,平時主意,計策多出於三人之口。衆謀士雖然羨慕,卻也心中佩服三人計策。

第591章 身份暴露(2)第80章 漏風(3)第191章 先鋒?替死鬼!(2)第242章 將計就計(2)第353章 曹操強渡沂水,高順張遼大(4)第90章 斷子絕孫(1)第186章 袁紹來了!(1)第207章 小霸王出世(2)第537章 馬超撤軍(1)第98章 兄弟,兇弟(3)第369章 文姬巧弄心機反遭戲弄(1)第95章 暗敵(1)第192章 陰謀!(1)第319章 華年(2)第177章 猛虎慘敗(1)第189章 三英戰呂布(上)第104章 沒有完美的人(1)第128章 無地利,缺天時(2)第498章 徐庶領軍,破張允兩萬人馬(2)第662章 孫策的談判,劉峰入徐州(1)第208章 猛虎之死(2)第600章 癡迷女子 着實無奈(2)第352章 劉峰袁紹入青州,曹操腹黑(3)第219章 王允獻貂嬋(3)第309章 過五關斬六將(三)第48章 罪行(1)第203章 我們想你了(1)第275章 佔據東郡(2)第276章 強攻彭城(2)第12章 殘陽再生丹(1)第140章 決戰開始(1)第61章 不速之客(3)第414章 劉峰設計兄弟鬩牆,郭嘉(2)第531章 太史慈大戰孫策(二)第362章 陳宮巧計騙呂布,影軍相助(3)第452章 太史慈險死,馬超赤兔救援(1)第373章 許褚得名虎癡,典韋心頭抑(2)第232章 冀州風雲(3)第512章 巧借糜竺,逃出曹營(一)第577章 纏綿思緒(1)第262章 小霸王孫策借兵(3)第325章 十六字真言(2)第449章 徐庶點諸葛亮(1)第465章 關羽險死,劉備及時救援(1)第225章 原形畢露(1)第144章 不殺劉峰心難平(2)第174章 震懾諸侯(1)第14章 拳打張讓,腳踢趙忠2(1)第32章 富城,死城(3)第499章 蒯氏兄弟獻城,張允落荒而(2)第126章 饞臣無處不在(1)第326章 雁門外,鮮血淋淋(2)第140章 決戰開始(2)第217章 來援(1)第19章 華容到(1)第626章 談判(1)第409章 高覽降曹(2)第163章 董卓敗了(2)第513章 巧借糜竺,逃出曹營(二)第470章 張遼中毒(1)第639章 司馬懿獻策(1)第670章 宮中劇變(二)第483章 神機營將士顯威 劉峰化身(1)第57章 演技派(2)第293章 首戰九江(1)第362章 陳宮巧計騙呂布,影軍相助(2)第294章 袁術佔據淮東(1)第99章 司徒先生(3)第556章 趙雲槍挑紀靈(2)第51章 收尾工作(1)第490章 博望城之戰(二)第50章 意外收穫(4)第301章 袁紹三路大軍攻曹操,荀攸獻(3)第367章 蔡文姬臨危受命(3)第627章 女人啊(1)第78章 玩浪漫(2)第403章 袁熙吃塹(1)第296章 陳宮詐降呂布,獻徐州(1)第194章 又被陰了!(3)第207章 小霸王出世(3)第50章 意外收穫(8)第97章 放梁山(1)第281章 巧計破徐州(2)第17章 團圓夜,非團圓(1)第588章 入長安 見孫尚香(1)第209章 議和(3)第650章 郭嘉疑龐統(2)第469章 劉峰情挑兩女(二)第235章 三千輕騎偷襲,顏良聞名(1)第388章 于禁隻身逃走,劉備無奈棄(1)第267章 女醫華馨兒(1)第382章 曹洪入侵冀州,袁紹掘堤壩(1)第667章 曹植七步成詩(1)第353章 曹操強渡沂水,高順張遼大(3)第541章 見孫權(1)第260章 袁術化小丑,獻帝辨真假(三)第8章 巧用諜中諜1(3)第177章 猛虎慘敗(1)第470章 張遼中毒(1)第73章 賭徒的誠信(2)
第591章 身份暴露(2)第80章 漏風(3)第191章 先鋒?替死鬼!(2)第242章 將計就計(2)第353章 曹操強渡沂水,高順張遼大(4)第90章 斷子絕孫(1)第186章 袁紹來了!(1)第207章 小霸王出世(2)第537章 馬超撤軍(1)第98章 兄弟,兇弟(3)第369章 文姬巧弄心機反遭戲弄(1)第95章 暗敵(1)第192章 陰謀!(1)第319章 華年(2)第177章 猛虎慘敗(1)第189章 三英戰呂布(上)第104章 沒有完美的人(1)第128章 無地利,缺天時(2)第498章 徐庶領軍,破張允兩萬人馬(2)第662章 孫策的談判,劉峰入徐州(1)第208章 猛虎之死(2)第600章 癡迷女子 着實無奈(2)第352章 劉峰袁紹入青州,曹操腹黑(3)第219章 王允獻貂嬋(3)第309章 過五關斬六將(三)第48章 罪行(1)第203章 我們想你了(1)第275章 佔據東郡(2)第276章 強攻彭城(2)第12章 殘陽再生丹(1)第140章 決戰開始(1)第61章 不速之客(3)第414章 劉峰設計兄弟鬩牆,郭嘉(2)第531章 太史慈大戰孫策(二)第362章 陳宮巧計騙呂布,影軍相助(3)第452章 太史慈險死,馬超赤兔救援(1)第373章 許褚得名虎癡,典韋心頭抑(2)第232章 冀州風雲(3)第512章 巧借糜竺,逃出曹營(一)第577章 纏綿思緒(1)第262章 小霸王孫策借兵(3)第325章 十六字真言(2)第449章 徐庶點諸葛亮(1)第465章 關羽險死,劉備及時救援(1)第225章 原形畢露(1)第144章 不殺劉峰心難平(2)第174章 震懾諸侯(1)第14章 拳打張讓,腳踢趙忠2(1)第32章 富城,死城(3)第499章 蒯氏兄弟獻城,張允落荒而(2)第126章 饞臣無處不在(1)第326章 雁門外,鮮血淋淋(2)第140章 決戰開始(2)第217章 來援(1)第19章 華容到(1)第626章 談判(1)第409章 高覽降曹(2)第163章 董卓敗了(2)第513章 巧借糜竺,逃出曹營(二)第470章 張遼中毒(1)第639章 司馬懿獻策(1)第670章 宮中劇變(二)第483章 神機營將士顯威 劉峰化身(1)第57章 演技派(2)第293章 首戰九江(1)第362章 陳宮巧計騙呂布,影軍相助(2)第294章 袁術佔據淮東(1)第99章 司徒先生(3)第556章 趙雲槍挑紀靈(2)第51章 收尾工作(1)第490章 博望城之戰(二)第50章 意外收穫(4)第301章 袁紹三路大軍攻曹操,荀攸獻(3)第367章 蔡文姬臨危受命(3)第627章 女人啊(1)第78章 玩浪漫(2)第403章 袁熙吃塹(1)第296章 陳宮詐降呂布,獻徐州(1)第194章 又被陰了!(3)第207章 小霸王出世(3)第50章 意外收穫(8)第97章 放梁山(1)第281章 巧計破徐州(2)第17章 團圓夜,非團圓(1)第588章 入長安 見孫尚香(1)第209章 議和(3)第650章 郭嘉疑龐統(2)第469章 劉峰情挑兩女(二)第235章 三千輕騎偷襲,顏良聞名(1)第388章 于禁隻身逃走,劉備無奈棄(1)第267章 女醫華馨兒(1)第382章 曹洪入侵冀州,袁紹掘堤壩(1)第667章 曹植七步成詩(1)第353章 曹操強渡沂水,高順張遼大(3)第541章 見孫權(1)第260章 袁術化小丑,獻帝辨真假(三)第8章 巧用諜中諜1(3)第177章 猛虎慘敗(1)第470章 張遼中毒(1)第73章 賭徒的誠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