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柴桑之戰 一

柴桑,屹立在長江之上,這是吳國的一個水上關隘,也是吳軍面臨明軍的第一道防線,吳軍長年在這裡屯精銳水軍數萬以上。

畢竟吳軍數次擺在了明軍之下,這些年一直把明軍當成自己最大的敵人。

鎮守柴桑的將軍經常換。

現在的是吳國水軍都督,周瑜。

周瑜是在年後才調過來的。

之前他在協助孫策征討山越,但是形勢突然大變,本來的平靜,讓一場神蹟而改變,讓天下局勢一下變得緊張起來了。

同樣打破了吳國和明國之間的和平,戰爭一觸即發。

柴桑自然需要一個穩得住的人來親自坐鎮。

這將會是日後進攻明國的先鋒。

周瑜很年輕,如同孫策一般的青年,但是在吳國確是名聲不菲啊,特別是當年他單槍匹馬的收拾了交州張津,更顯得他志智慧和勇氣並存。

軍中悍將,有時候會看不起那些只懂得動動嘴巴的謀士,而對於周瑜,他們卻是很佩服的,因爲周瑜武藝不高,卻有武將萬夫莫敵之勇。

這就已經把周瑜從謀士階層給劃分了出來了,絕對是一員可以獨當一面的大將。

吳國水軍,乃是精銳之中的精銳。

目前分兩部分。

一部分是坐鎮柴桑,另外一部分,是吳國鎮東將軍賀齊領導,正在收拾騷擾吳國海岸的水寇。

而坐鎮柴桑的,絕對是精銳之中的精銳。

這是和明軍廝殺過無數次的精兵。

精兵超過三萬,其餘的單單是樓船,就有三艘之多,其他的鬥艦,艨艟,數不勝數,建立的水寨延綿數十里之多。

整個柴桑,固若金湯。

如今周瑜在想的反而是,什麼時候孫堅會下令,從長江直接殺入明國境內,一雪當年兵敗遇荊州的恥辱。

當年的那一戰,是江東很多年都無法面對的一次兵敗。

那本來就是江東出爾反爾的一次偷襲,可最後卻被明軍殺大敗而歸,甚至連如今吳王孫堅都差點折翼在哪裡了。

當年的孫堅,何等的風采,一柄古錠戰刀,悍勇無敵,那可是一頭名聲響亮的江東猛虎。

可這些年,孫堅連天氣冷一點,都要裹緊了衣袍。

這樣虛弱的身體,都是拜那一戰所賜,在哪一戰役之中,他數十年苦練的武藝付之一炬不說,多年的威名也差點被踐踏。

正所謂君辱臣死,孫堅的恥辱,就是吳國的恥辱,這些年,不管是吳國的文武大臣,誰都想要一雪前恥。

不過周瑜也明白,雖然如今天下共討明國,可誰也不敢率先出兵,明國不是一頭病貓,而是一頭生猛的老虎。

當了出頭鳥,肯定就會被明國收拾的很淒涼,所以大戰,肯定要等待盟約之後,纔會爆發,除非同步而進攻,不然誰也承受不住明國的針對行反擊。

不過計劃可以先做好。

自從二月之後,周瑜帶着一個個部將們,已經開始在做進攻計劃了,沿着的長江進攻的戰略部署,做了無數次。

一次次的推演,只求把戰前的準備做到了極致。

柴桑城中,都督府。

大堂上。

巨大的沙盤周圍,圍滿的一個個吳國的將領們,他們都是吳國水軍的精銳大將,每一個都是身經百戰了。

老將朱治,當年水寇出身但是被收服的周泰蔣欽,年輕的大將凌操……

這些將領,都是水軍將領的佼佼者。

周瑜立於堂前,看着這沙盤,沙盤這東西,是從西南傳出來的,但是比那些輿圖用起來更加的舒服,那種對於戰場的立體觀感,是無法說出來了。

“我們如果想要在最快的時間殺進明國境內,有兩道關隘口,必須要衝過去了,第一道,樊口,樊口是明軍經營多年的關隘口!”

“另外一個是赤壁,赤壁這地方,易守難攻,而且天氣多變,很多時候會因爲天氣而被影響作戰的!”

“雖然明軍水軍的戰鬥力,比不上他們步卒的強大,但是這些年來,也增長了不少,我們決不能小看的任何一個敵人!”

周瑜站在首位上,侃侃而談:“這一次進攻,可能唯有水軍參戰,畢竟如今大王子的主力大軍正在的剿滅山越,一旦撤出來,就會功虧一簣,另外賀齊將軍的主力,也必須要保證江東境內的安全,我們唯一的幫手,是如今已經兵出汝南的太史慈將軍,但是太史慈將軍雖率領步卒的主力參與會盟之戰,然而能給我們的幫助並不多!”

“都督,我們的作戰目標是什麼?”凌操年紀不是很大,但是很沉穩,他是孫堅身邊的心腹愛將,也是水軍創立開始的大將。

“作戰目的倒是有一個!”

周瑜雙眸獵獵,道:“如若說直插腹地,沿江而上,殺入渝都城下,那就太過於猖獗了,而且很難做得到,在做都是和明軍交過手了,深知明軍之戰鬥力,如今雖明國危在旦夕,但是困獸而鬥,明軍能發揮的戰鬥力,可不小,我們的目的只有一個,逼迫明軍退出荊襄!”

他早就已經想好了,殺進西南,那是異想天開的事情,而且他始終認爲,哪怕這一次天下諸侯聯合起來,都未必能把西南滅了。

有兩點依據。

第一,天下諸侯哪怕聯合,也是很難做到推心置腹,同心協力的,各懷異心那是必然的事情,畢竟誰都想要成爲未來的贏家。

若非逼不得已,明國已經威脅到了所有人的未來,這一場聯合也很難聚起來。

第二點,那就是西南之地,本身就有地勢天險而依靠,明軍又是天下第一的強軍,若是退之而堅守,他們這些諸侯軍,妄圖險要一戰而滅之,那太過於理想當然了。

最好的結果,是讓明軍敗退,放棄荊襄,放棄關中,放棄西涼,退守最後的西南,困住他們的伸出來的手腳,斷了他們順利出川的路。

這樣的話,未來十年,不管中原的紛爭不管如何,都不會讓西南得勢。

“我們只是在江面上作戰,一旦登陸,戰鬥力大損,必然不是明軍對手,如此以來,顯得單調了一點,很難威脅荊襄之地,除非能讓大王子的主力從山越戰場上撤出來,投入對荊襄的進攻!”

朱治是孫堅身邊的老部下了,他也是水軍主將之一,他向來沉穩,是孫堅給周瑜安排的副將,輔助周瑜的人。

周瑜很讓孫堅器重,所以也特別愛護,讓一個老將來輔助他,是爲他積累經驗,畢竟他雖聰慧無雙,膽魄了得,善於統軍,善於作戰,但是卻經驗始終不足。

“山越之疾,乃是我吳國之疾!”周瑜搖搖頭:“從去歲開始,大王子利用各個城池的圍堵封鎖,甚至是啓用了堅壁清野,好不容易纔有了機會,把山越主力圍困在了一方,只要再給他半年時間,他就有可能打贏這一戰,讓山越十八部皆歸降我吳國,如今關頭,不宜撤出主力!”

山越部落,靠山而生存,如同風一樣,聚而搶掠,散而逃亡,然後逃入深山之中,多次讓吳國征討之主力無功而返。

這已經是吳國這些年來,最困惑的一個敵人了。

去年好不容易下定決心了。

出兵討伐。

孫策親自率領主力,用大魄力,堅壁清野,而且組建了一支善於山地行軍的兵馬,深入腹地,殺了一個天翻地覆。

如今才少有一些成果。

但是想要剿滅這些山越部落,還需要更多的時間,最少要逼得這些山越部落沒辦法生存了,才能逼得他們出來決戰。

只要他們能離開深山,孫策就有辦法解決他們。

“話雖如此,可山越之患,不如荊襄之地的得失啊!”周泰嘆了一口氣,道:“我們是水軍,縱橫水道,所向披靡,然而不能登錄,哪怕我們佔領了整個荊襄水道,也很難把荊襄拿下,最後甚至會被他們封鎖在江面上,而得不到補充,被迫退軍!”

這種可能,不是沒有。

水路通暢,可主力不能支持,那也是沒用了,就如同一柄尖刀插進去了,你沒有第二把刀補刀,一旦拔出來了,很難有機會再插進去一刀的。

這樣是拿不下荊襄的。

“這事情大王已經考慮清楚了,只要我們能把荊襄鬧的天翻地覆,太史將軍的主力,將會脫離汝南,從北面而下,越山入境,長驅直入,直取襄陽,屆時拿下襄陽之後,必然能奪荊襄!”

周瑜向來是謀定而後動,道:“關鍵還是我們,能不能把荊襄的明軍,給拖死在長江上!”

“打樊口不難,過赤壁也不難,以我們艦隊的主力,樓船可以衝過水寨,水寨對我們的阻礙力不是很大,至於明軍水師,向來是我軍的手下敗將,亦然不難對付!”

凌操想了想,開口應周瑜:“至於想要拖住他們陸地上的兵馬,就要想點法子!”

“一旦破開樊口關隘,我們可以兵分兩路,一路進攻赤壁,長驅直入,兵臨江陵城下,逼迫明軍主力應戰,另外一路,可以南下長沙如何?”

有將領提出來了:“這樣可以掩護太史慈將軍北面的作戰意圖,另外也可以把明軍作戰往長沙方面牽引,這樣的話,我們會輕鬆很多!”

“分兵是大忌!”

朱治卻反對:“不能小看明軍主力,明軍自從重編之後,在荊襄境內,有三支主力軍,一支在被,乃是暴熊第一軍,兩支在東面佈防,那是暴熊第二軍和暴熊水師,他們主要防禦的就是我們,暴熊水師的戰鬥力其實我們並不是很清楚的,我們以前所面對的,都是隻是沒有戰鬥力的牧軍水師而已,可如今這些年過去了,明軍戰鬥力發展的如何,我們一無所知,怎麼就知道,他們水軍沒有戰鬥力呢,一旦分兵,被他們水師突然殺出,分割掉了我們的戰場,那對我們來說,可就有些問題了!”

“朱將軍所言有理!”

“分兵的確有些冒險!”

“明軍之強大,乃是有目共睹,若是小看明軍,必然爲我們帶來很大的危險!”

衆將聞言,對朱治這一員老將還是比較認可的。

周瑜的目光凝視在沙盤上,這些天的推演,一次次,都在分兵的關口上,意見不同意。

樊口是第一道關隘。

攻破這道關隘之後,吳軍就會面臨分叉口,一路之沿江繼續深入,一路是沿河流而南下長沙,相對而言,都有作戰意圖,就是面對明軍的時候,會危險很多。

冒險,還是不冒險。

這對於主將而言,是很難的一個抉擇。

周瑜也陷入了這樣兩難。

正所謂有風險就有收穫,可是這風險,不是他一個人在冒險,而是數萬將士的冒失,少有差池,那不知道多少人會沉屍荊襄境內。

“分兵也好,不分兵也好,時勢決定,我們現在想太多,也是無用之舉,等到殺進去了,看看明軍的應對如何,我們在來決定,是不是要分兵!”

周瑜最後說道。

“都督,不管是這些天的推演,還是我軍的準備,都已經差不多了,我們什麼時候纔開始進攻?”有些將領已經迫不及待了。

“再等等!”

周瑜深呼吸一口氣:“此戰非我吳國一人之事,乃是天下之事,當下得看天下局勢,朝廷已經召集各路使臣於許都召開會盟,我吳國使者也已經北上了,等待消息返回,便可確定進攻時間了!”

他搓搓手,這時候天氣還有些冷:“時間來說,還算是充足,我們更要做好更仔細的準備,比後勤應對,萬萬不可如同昔日一樣,無法保證後勤供應而狼狽的退兵!”

一員將領站出來,拱手說道:“稟報都督,目前來說,我們在柴桑建立了三座糧倉,一座武庫,從國內源源不斷的運輸物資,基本上已經把這裡填滿了,只要大軍北上,沿途無礙,必然能補充足夠的後勤供應!”

吳國這些年的休養生息,也不簡單,雖然之前的一場大洪災讓吳國損失嚴重,但是吳國本來就是的糧倉之地,恢復起來也容易。

去年的恢復,讓吳國各地大豐收,也讓吳國積累了戰爭的儲備。

吳國纔有這一戰的底氣。

“很好!”

周瑜點點頭,表示滿意。

他看看天色,天色已黑了,這時候諸將也疲累了:“今日到此,諸位先返回自己的軍營,接下來數日,當整頓軍心,爲我們出征,做好準備!”

“諾!”

衆將拱手領命。

整個柴桑都已經是蓄勢以待,數萬精銳也是士氣大漲,只要一聲令下,就能立刻發動進攻,長驅直入,直接撕裂關口,殺入明國境內。

可這時候,誰也不知道,暴熊水師已經距離他們,不足二十里了……

第五百五十章 形勢逆轉 下第一百九十七章 開學大典 一第九章 佔領縣城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 決戰上黨 九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 上黨之戰 十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一場關於讀書人的革命 九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天下五分 二第一千八百零三章 長江口之戰 續一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新歲第一次廷議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戰後大動作 十二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潼關之戰 八第二百九十五章 胡昭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戰場上,不能輕敵!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休戰時期 三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書齋內的答問第六百三十六章 誰是黃雀 下第四百零九章 公孫瓚之殤 中 (第一更)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拉開戰幕第九百九十二章 牧景的預感第九百八十一章 奪南陽 四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 決戰上黨 五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新政辯論 三第五百零七章 長安出兵 上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新政辯論 八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整軍 八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 上黨之戰 二第二百四十一章 定雒陽 六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宛城之戰 九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休戰時期 一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 魏軍主力已至第五百九十二章 南陽行 中第一千六百一十八章 驚變,梟雄末路! 九第九百章 伏擊第六百五十二章 狹路相逢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西北風雲再起 八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牧氏一族第七百一十四章 大戰檀溪 下第一千八百五十三章 摧枯拉朽的一戰 五第三百零八章 不死不休第五百八十一章 景武左右,兩司制度!第四百四十二章 孫曹之會第三百三十五章 聖旨誅牧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隱隱的聯合之勢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柴桑之戰 七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 遊說顧雍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 沮授之志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魏軍突圍!曹操逃命! (五千字大章,兩更合一!)第一千三百八十章 出征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用間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烈焰焚城 下第三百二十一章 糧食風暴 六第一百三十三章 一戰成名 九 (上架第六更)第七百四十三章 圍城第一千六百章 政事堂的改革 下第八十三章 出兵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新政風暴 一第五百六十三章 剿匪第五百六十六章 歸途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諜者第六百七十二章 荊州之驚 下第十三章 漂白 四第六百七十三章 應對第三百九十三章 閃電戰 七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挾天子,定許都! 下第四百五十二章 局中局,計中計,誰是獵物誰爲狩? 三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潰敗 上第二百八十五章 圍殺 上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直搗黃龍 一第五百五十一章 被圍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 主動出擊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用威脅方式的招攬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新武器 下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 糧道爭奪 六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蠻族的改變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最終博弈 一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世家需要變,才能生存!第七百四十八章 一場大地和河流的戰鬥 完第二百八十八章 光熹二年的開端第三百一十四章 賜婚 中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政事堂 五第七百二十一章 不惜代價,必須殺了他!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天下五分 八第六百九十三章 要玩,就玩一把大的第二十二章 景平村第十二章 漂白 三第二百八十一章 鹽商之戰 二第二百六十九章 求賢令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天子最後的爆發 一 (五千字大章,兩更合一!)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西北歸明 七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劉表的驚恐 四第九百零二章 味縣之會 (五千字大章,兩更合一!)第四十五章 月黑風高夜 一第一七十六章 一場關於讀書人的革命 十一第一千六百九十四章 圍殺張飛 四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宛城之戰 五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最壞的打算第六百二十章 出兵第八百四十四章 統一貨幣第七百七十二章 雨中遇伏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 鄴城爭奪戰 二
第五百五十章 形勢逆轉 下第一百九十七章 開學大典 一第九章 佔領縣城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 決戰上黨 九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 上黨之戰 十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一場關於讀書人的革命 九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天下五分 二第一千八百零三章 長江口之戰 續一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新歲第一次廷議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戰後大動作 十二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潼關之戰 八第二百九十五章 胡昭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戰場上,不能輕敵!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休戰時期 三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書齋內的答問第六百三十六章 誰是黃雀 下第四百零九章 公孫瓚之殤 中 (第一更)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拉開戰幕第九百九十二章 牧景的預感第九百八十一章 奪南陽 四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 決戰上黨 五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新政辯論 三第五百零七章 長安出兵 上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新政辯論 八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整軍 八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 上黨之戰 二第二百四十一章 定雒陽 六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宛城之戰 九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休戰時期 一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 魏軍主力已至第五百九十二章 南陽行 中第一千六百一十八章 驚變,梟雄末路! 九第九百章 伏擊第六百五十二章 狹路相逢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西北風雲再起 八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牧氏一族第七百一十四章 大戰檀溪 下第一千八百五十三章 摧枯拉朽的一戰 五第三百零八章 不死不休第五百八十一章 景武左右,兩司制度!第四百四十二章 孫曹之會第三百三十五章 聖旨誅牧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隱隱的聯合之勢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柴桑之戰 七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 遊說顧雍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 沮授之志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魏軍突圍!曹操逃命! (五千字大章,兩更合一!)第一千三百八十章 出征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用間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烈焰焚城 下第三百二十一章 糧食風暴 六第一百三十三章 一戰成名 九 (上架第六更)第七百四十三章 圍城第一千六百章 政事堂的改革 下第八十三章 出兵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新政風暴 一第五百六十三章 剿匪第五百六十六章 歸途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諜者第六百七十二章 荊州之驚 下第十三章 漂白 四第六百七十三章 應對第三百九十三章 閃電戰 七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挾天子,定許都! 下第四百五十二章 局中局,計中計,誰是獵物誰爲狩? 三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潰敗 上第二百八十五章 圍殺 上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直搗黃龍 一第五百五十一章 被圍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 主動出擊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用威脅方式的招攬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新武器 下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 糧道爭奪 六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蠻族的改變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最終博弈 一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世家需要變,才能生存!第七百四十八章 一場大地和河流的戰鬥 完第二百八十八章 光熹二年的開端第三百一十四章 賜婚 中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政事堂 五第七百二十一章 不惜代價,必須殺了他!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天下五分 八第六百九十三章 要玩,就玩一把大的第二十二章 景平村第十二章 漂白 三第二百八十一章 鹽商之戰 二第二百六十九章 求賢令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天子最後的爆發 一 (五千字大章,兩更合一!)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西北歸明 七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劉表的驚恐 四第九百零二章 味縣之會 (五千字大章,兩更合一!)第四十五章 月黑風高夜 一第一七十六章 一場關於讀書人的革命 十一第一千六百九十四章 圍殺張飛 四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宛城之戰 五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最壞的打算第六百二十章 出兵第八百四十四章 統一貨幣第七百七十二章 雨中遇伏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 鄴城爭奪戰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