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巴西城點將防蠻

蕭賁的出現,讓趙舒想起了早已忘記多時的馬岱。容兒仍舊攙扶着趙舒,淚痕滿面。這個世道的男人就是好,同時能擁有很多女人,所以也不能體會趙舒心中的痛苦。桓易誤傷關鳳,對他來說關鳳並不算什麼,最愧疚的應該是沒想到趙舒會如此傷痛。畢竟在這個時代,女人不算什麼,不就還有人殺妻款待劉備麼?

傅儉站在一旁,臉上仍舊沒有什麼表情,倒和蔣斌是一對。趙舒轉問容兒道:“馬秉怎麼不曾來?”容兒答道:“馬良先生墳墓在荊州,他要春秋掃祭,所以不願入川。而且伊大人身體漸差,也要他幫着處理日常事務,以後也能成爲郭將軍得力助手。”

“這樣也好。”能將這些子侄之輩培養成才,也就無愧他們父親的在天之靈。趙舒點了點頭,讓容兒先帶傅儉一起下去安頓。容兒見趙舒臉色大爲好轉,依言便拉着傅儉下去。傅儉走開幾步,終於還是轉頭對我說了句:“將軍節哀順便,保重身體。”才與容兒下去。

傅儉這一句話,讓趙舒心中至少感覺到了一絲溫暖,淡淡一笑便要準備開口詢問蕭賁。卻正好又有家將進來稟告,魏延,桓易,吳懿三人一起求見。這三人趙舒是連日不見,不想今日卻一起前來,莫非是有何重要事情商議?趙舒也顧不上再爲蕭賁,便與他一起來偏廳接見三將。

禮畢落座,趙舒便開口問道:“三位將軍前來,有何事商議?”三人互相看了幾眼,魏延起身答道:“陛下駕崩,已過七日,可否起程護送梓宮回川?”

原來是爲這事,趙舒本來就是想等關興等人來後一道入川,和趙舒本意甚合,於是道:“三位將軍既然計議妥當,就傳令三軍準備,明日起程如何?”

“末將等這是此意。”魏延回答之後,略微猶豫片刻,遲疑道:“可是將軍可想過夫人靈柩如何安置?若與陛下梓宮一起護送入京似乎有些不便。”

原來他們三人所慮的是這件事情,趙舒也知道關鳳的棺木不便與劉備同行,心中已早定下主意,乃道:“護送陛下梓宮一事,就由三位將軍代勞,我留下辦理亡妻後事。”

魏延又看向桓,吳二人一眼,忽然一起上前下拜道:“將軍此議萬萬不可。”趙舒知道他們不會同意,但是趙舒已經很對不起關鳳了,難道她的後事還要別人幫着操辦不成?趙舒搖了搖頭,上前去扶魏延,道:“我心意已定,成都有汝等三人,必是萬無一失。”

魏延卻不起身,仍舊勸道:“現在大事未定,將軍豈可因一己之私,而寒衆人之心?陛下駕崩在外,將軍爲國家重臣卻不肯護送梓宮,只怕難堵成都百官之口。”

趙舒微微一笑,道:“我何需堵他們之口?”趙舒揮手讓蕭賁與衆家將退下,廳中只剩趙舒等四人,才緩緩道:“吾已經打定主意,上表辭去官職,以後就由諸位將軍輔佐太子。”

魏延,桓易,吳懿怎麼也沒有想到趙舒會說出這一句話,面面相覷許久,才又一起道:“此更萬萬不可。”桓易膝行上前,道:“將軍如此一來,豈非將末將置於萬劫之地,成千古罪人?國家連受重創,若將軍也棄官而去,如何還能與魏吳抗衡?末將也無顏再活於世間。”

趙舒搖了搖頭道:“三位將軍均能獨擋一面,與荊州郭伯濟各鎮一方,朝中又有蔣琬等賢臣,長於朝政;國家又有山川之險,外結東吳爲援,必可與曹魏鼎足而立。”

“將軍……”桓易還待要勸,卻被魏延攔下,後者起身怒道:“某隨將軍,原以爲將軍能輔佐少主,成就一番偉業,不想卻爲一婦人而喪大志。某真是瞎了雙眼,就此告辭,先回漢中去。二位將軍也不用再勸,走。”說完雙手各挽一人,便大步離去。

“等等。”趙舒出聲喊住三人,桓易急忙停步,喜道:“將軍改了主意。”

“非也。”趙舒答道:“蕭賁就在外邊,他與馬岱之事,就勞將軍費心了。”說完之後,也不再看他三人,徑自入內,又迴轉關鳳靈前。

趙舒還記得關鳳臨終前說的話,希望能和自己隱居在當年入川時的那座山上。那裡確實是個好地方,趙舒願帶着她一起前往,結廬而居,陪她永遠。原本還擔心帶着關統不方便,現在卻是孑然一身,無牽無累,更落得個逍遙自在。容兒熱衷俗務,是萬萬不會與趙舒一道的,想到這裡心中也微微有些失落。

晚上與容兒用飯之時,趙舒將心中所想一一告知,最後道:“我知你有很多事放舍不下,不過以後我不能再幫你完成心願了,對不起。”然後默然等着她的答覆。

容兒凝視趙舒片刻,忽然開口問道:“你知道我現在最放不下的是什麼嗎?”趙舒搖了搖頭,卻她嘆息一聲,道:“我和關姐姐之間,你終究還是愛她多些。”隨即又道:“從小我是想着報仇,後來也想過與幾位大哥一起闖蕩一番事業,更希望自己的夫君能稱雄天下。可是女人畢竟是女人,”容兒再看了我一眼,柔聲說道:“當一個女人把身子和心都給了一個男人之後,她的世界裡就再沒有仇恨,功業,天下。只有那個男人。”

容兒欺身靠入趙舒的懷中,低聲道:“我現在最割捨不下只有你。現在關姐姐已經去了,我怎會忍心讓你一個人孤獨?”

“可是,我……”容兒伸手捂住趙舒的嘴,並不讓趙舒說話,繼續道:“我知道你的心裡一直覺得我有很大的野心,可是我終究還是個女人。在心愛的男人面前,無論是多大的權勢,我仍然只會選擇你,永遠跟着你,除非是你不要我。”

趙舒長長嘆息一聲,我趙舒何德何能,真能得到這兩位紅顏知己?更緊緊地摟住容兒的嬌軀道:“我怎會捨得不要你?”話音剛落,卻聽着房外一陣雜亂的腳步聲音,似有很多軍士闖了進來。

容兒警覺起身護在趙舒身前,忽然轉頭問道:“你要隱居的事情,可有告訴別人?”趙舒茫然點頭,道:“已經向魏延,桓易,吳懿三人說過。”容兒聞言,苦笑道:“你沒有機會了。”

容兒話剛說完,就聽“砰”的一聲,房門被人一腳踹開,接着魏延便帶着軍士闖了進來。趙舒忙起身問道:“兄長還不曾回漢中?”魏延並不回答,向着旁邊軍士一使眼色,便有幾名如狼似虎的軍士望趙舒而來。容兒急忙拔出旁邊牆上寶劍,嬌喝道:“魏延,趙將軍既然決心歸隱山林,自然就不會在妨礙汝等。怎麼就不肯放過將軍?”

魏延聞言一怔,隨即知道容兒誤會了他的意思,乃轉對趙舒道:“將軍寬心,某怎會加害將軍?只是不願見到將軍因一時意氣衝動,而毀去自己與衆人的前程。”

趙舒苦笑道:“兄長這是何苦?一定要迫我入成都主政?”魏延答道:“因爲除去將軍,再無人能安定大局。”又對容兒道:“姑娘最好不要抵抗,免得傷了和氣。”容兒此刻也明白魏延沒有惡意,橫劍轉看向趙舒。

趙舒點了點頭,道:“罷了,就隨兄長去吧。不過我有一個要求。”魏延頓時面露喜色,急忙問道:“將軍請吩咐。”趙舒讓人取來一張地圖,指點雒城附近的那座山峰,道:“兄長可差人將亡妻送到這裡安葬,等成都事了,我好再去祭奠如何?”

魏延忙點頭,道:“此事甚易,桓將軍正欲爲夫人盡些心意,有他親自主持,必能使將軍滿意。”趙舒見他同意,只好道:“走吧。”又先到關鳳靈前上了柱香,才與魏延一起出府。

外面車駕早已經準備妥當,桓易,嚴鵬,吳懿等人都等候在旁,趙舒只好想衆人團團作揖,道:“吾一時糊塗,讓諸公費心了。”又上前對桓易道:“亡妻就拜託將軍。”桓易急忙答道:“末將敢不盡力?”趙舒再看馬岱也在一旁,卻不見蕭賁,便有些迷惑。桓易看出幾分,低聲道:“此事並無旁人證據,只好暫時擱下。兩人暫都不能重用,蕭賁就留在末將帳下,馬岱將軍也須多留心。”趙舒點了點頭,又詢問了劉永兄弟的情況,都由李豐,蔣斌陪着一起,也就放心上車坐下。

片刻之後,衆將各自歸隊,幾聲號角,白帝城中大軍緩緩出發。劉備在白帝城中等了多日,終於可以躺在棺材裡回去了。早知道他們不肯放過趙舒,還不如就明日一早在動身,害得趙舒現在夜裡反而不能睡覺。

容兒入車後仍靠在趙舒懷中坐下,趙舒握着她的手苦笑道:“現在正好隨了你的心願?”容兒看着趙舒道:“我的心願是和一在一起,旁的都不重要。”停了一下,又道:“不過我的確不贊成你棄官而去。你已經結下很多仇人,也不想想一旦失勢之後,當真能有安穩的日子可以過嗎?”

趙舒吐了口氣,點頭道:“的確是有欠考慮,不過我現在真的沒有心思再理會這些俗事。”容兒輕撫趙舒的臉龐,道:“會慢慢好起來的。”

趙舒也希望能這樣,不然進了成都,大小事情都讓別人代勞,只怕也不好交代。容兒掀開車上窗簾,看着魏延護衛在旁,忽然道:“魏將軍與桓將軍對你倒是十分忠心。”趙舒淡笑道:“我以誠相待,他們自然也以忠義待我。”

容兒放下車簾,附在趙舒耳邊低聲道:“若今日他二人中能有一人威望足以彈壓衆將,你可想過又會是什麼一番景象?”趙舒臉色頓時大變,知道她是在說魏延等人現在之所以仍要自己入主成都,是因爲他們沒有實力掌控全局。若是一朝勢力膨脹,只怕也就不是現在這般,趙舒向來不喜歡這樣猜忌自己人,語氣極爲不悅地道:“這樣話以後不要再說。”容兒不想趙舒是這樣反應,先是一怔,隨即淚眼汪汪地說道:“你又當我別有用心在挑撥麼?”

“不是。”趙舒急忙用力抱着她道:“我不是這個意思。我知道你是爲我好,但是他二人與我恩若兄弟,以後這樣傷感情的言語,你不要再說。”容兒將臉別到一旁,擦拭了眼角流下的淚珠,低聲道:“我以後不再說就是,不過你呀,對人總沒有多少防備之心,總要吃虧的。”趙舒淡淡一笑,伸手幫她去擦拭眼淚,道:“不要說這些了,讓我摟着你休息吧。”容兒點頭靠在趙舒的懷中閉目入睡。趙舒心中卻被她的幾句話攪得不安,難道這個世界上真的就沒有人可以相信了嗎?

各郡的新兵在整編之後,基本上都陸續譴派歸郡,護送劉備梓宮入成都的,只有不到三萬軍馬,卻都是精銳之士。沿途各郡縣,早接到通知,官吏都準備好糧草供給,還要在劉備靈前磕頭痛哭一番。

大軍一路西行,不日又至巴西城下。自從太守閻芝入朝之後,郡中就暫由馬忠代爲處理,知道是劉備喪隊,也率郡中大小官吏出城遠迎。爲了趕快回成都,趙舒與魏延商議,所過郡縣都不停留,繞城而過。

可是趙舒另有要事託付馬忠,是以大軍在巴西城外紮下營寨,停留一日。先讓馬忠等人拜祭過劉備,趙舒才召他一人入帳相見。馬忠行禮已畢,乃道:“恭賀將軍除去孔明,獨掌大權,大漢江山光復有日。”

趙舒笑道:“將軍過譽了,以後還要將軍費心相助纔是。”馬忠急忙道:“將軍但有所命,末將萬死不辭。”趙舒起身又上下打量馬忠一番,忽然問道:“吾現在就有一事託付將軍,關係國家興亡,將軍能勝任否?”

馬忠再拜道:“末將必竭力以赴,有死而已。”趙舒上起扶起他,道:“壯哉,將軍!”又退到案前,指着早準備好的地圖問道:“南中各郡異族豪強勢力甚大,如今陛下新喪,國中動盪不安,只怕會有人萌生叛亂之心,吾欲使將軍前往巡撫各郡,不知可否?”

馬忠上前道:“將軍也是這般想法?末將知陛下駕崩之後,也覺得南中各地豪強必然不甘寂寞,早已經派有心腹前往打探消息。”趙舒聽後更是大喜。趙舒能知道南中生變,那是因爲熟知歷史,而馬忠卻是靠着自己的判斷,不愧是蜀漢後期南方屏障。

趙舒大笑一陣,道:“既然如此,就非將軍不可。”馬忠抱拳道:“將軍明日起程之時,便是末將前往南中之日。末將必不負朝廷及將軍重託,讓各郡安然無事。”

趙舒又問道:“將軍本郡兵馬訓練如何?”馬忠道:“訓練純熟,正需實戰。”

“甚好。”趙舒複道:“吾更助將軍三千兵馬,再有南中各地士卒,將軍必然無失。”馬忠急忙言謝,又道:“將軍能否再置一參軍,與末將共贊軍務?”

趙舒看了馬忠一眼,哈哈大笑,道:“德信未免所慮太周詳?”馬忠正容答道:“末將雖無二心,但隨將軍日淺,又掌有重兵,若是旁人嫉言之,將軍即便不疑,末將在前方也不心安。今置一參軍,既可與末將共商軍事,又可寬旁人之心,豈不兩全?”

趙舒點了點頭,道:“那且吾想想可有合適人選。”趙舒也記得孔明徵雲南的時候,是分兵三路,除了馬忠,還有一人是誰來着?想了片刻,趙舒終於記起,乃對帳外護衛喊道:“速傳李恢將軍前來。”趙舒又轉對馬忠道:“李參軍原是建寧人,可助將軍一臂之力,決非吾有心疑將軍。”馬忠又忙行禮道:“末將明白。”

少時李恢應命而至,趙舒爲他二人簡單介紹一番,又對李恢道:“今日召德昂前來,乃有一事相付,萬望勿辭。”

李恢自從歸附趙舒以來,想是自己知道曾是孔明心腹,對趙舒也不抱希望,都是冷眼冷語相待,現在聽趙舒有事託付,也只是淡淡道:“只恐末將才淺智窮,不能爲將軍分憂。”

“德昂過謙了。”趙舒又將南中之事說了一遍,道:“馬將軍不是南中人氏,恐多處不明。德昂既是建寧人氏,可與之同往。”

李恢微微一愣,隨即問道:“將軍是要末將統兵在外?”趙舒點了點頭,笑問道:“有何不可?”李恢遲疑片刻,還是道:“諸葛丞相現在仍不知蹤跡,將軍放心末將領兵?”

“苟爲國家社稷,德昂能不盡心麼?”趙舒笑道:“朝中多是孔明舊部,若都不用,朝廷豈非無人可用?德昂切不可推辭。”

李恢又思量一番,才嘆息道:“末將願隨馬將軍前往,只是……”趙舒見他答應,急忙道:“只是什麼,德昂但說無妨。”

李恢此刻表情十分複雜,猶豫很久,才道:“南中各郡異族豪強勢力龐大,就末將與馬將軍前往,只怕不能如願。將軍早日成都事了,還是親自南征吧。”

原來是擔心不能完成任務,趙舒笑道:“無妨,二位將軍前往,須得注意臧柯太守朱褒,益州郡大姓雍闓,越巂夷王高定三人。若此三人還不曾反,可先誘而殺之。”看着李恢神色大變,不禁問道:“德昂覺得不妥?”

李恢猛然搖了搖頭,道:“將軍神算,想必已在南中各郡安下不少細作。”趙舒才知道自己未免神機妙算的過了頭,於是笑道:“正是,正是。不過南蠻不尊王化反覆無常,叛而徵之,徵而復叛,於國甚爲不利。二位將軍前往,可將其分化,能撫則撫,不能再行征討。一句話‘攻心爲上,攻城爲下’。”

第七十二章 闖府邸責問緣由第一百零五章 守陽平殘酷攻堅第一百零二章 困定軍相持不下第一百一十章 牆頭草裡應外合第四百五十三章 急稱帝貪慕虛榮第四百零五章 明升遷實爲分權第四十二章 使者到出兵益州第四百一十五章 至樊城再起爭執第一百四十一章 露真情得知真相第三百八十八章 戰越吉初生情愫第二百一十四章 擒少主葉楓立功第六章 論英雄分析天下第三百五十一章 張紹死商議逼宮第二百零三章 破強敵桓易擒王第四百一十四章 計已成歷史重演第二百九十四章 有準備帶兵逼宮第三百五十三章 行兵諫意欲廢后第三百六十四章 效丞相反魏檄文第二百八十一章 效古人聲東擊東第六章 論英雄分析天下第二百三十九章 荊州變宣旨召見第二百七十九章 聞敗報火燒連營第五十三章 設勝宴懇求賜婚第四百四十六章 道內情挑動奪權第三百七十六章 蜀軍退姜維獻計第一百零九章 授軍旗出征上庸第三百七十一章 授先鋒感情用事第二百零二章 追敗兵呂蒙中伏第二百零八章 許承諾蠻王應和第三百四十八章 假傳命商議舉兵第二百一十一章 獲信任馬良垂危第四百四十六章 道內情挑動奪權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桃源迫食丹藥第一百七十六章 弟代兄欲赴樊城第三百八十四章 除馬遵毅然盡終第二百三十四章 知人事初遇宦官第一百四十七章 襲吳營計中有計第四百五十七章 敗孫吳孫亮稱臣第一百一十四章 受封賞高平拒任第七十六章 大火起曹操遇刺第三百八十三章 戰天水程武死守第七十二章 闖府邸責問緣由第四十二章 使者到出兵益州第二百六十六章 欲勸降郝昭言忠第四百一十九章 疑文休再起內訌第九十二章 欲拉攏法正遊說第一百六十三章 報血仇桓易獨行第一百二十四章 回荊州關平戰敗第二百零九章 疑蠻王關興跟蹤第二百一十二章 蠻王死桓易重傷第一百一十五章 至成都驚聞父亡第二百一十二章 蠻王死桓易重傷第二章 一生緣初見關興第二百零四章 再相逢已成陌路第二百七十二章 至冀州路遇楊修第二百九十六章 效獻帝密詔泄露第四百零八章 苦與累誰能理解第二百八十八章 故人來訴說舊事第二百九十五章 首密談意欲結盟第三百四十章 滿月宴孟倩發難第七章 尊劉姓結交馬良第三百六十五章 報前仇假公濟私第四十二章 使者到出兵益州第二百七十一章 反算計出使冀州第一百三十九章 至樊城郭淮遭擒第二十二章 空城計智退周瑜第二十章 效歷史一詐陳矯第九十四章 薦爲帥出征定軍第一百三十八章 返荊州路遇故人第五十四章 明勸說派系之爭第一百九十二章 聞戰報五溪叛亂第二百五十五章 老臣保書生掛帥第三十五章 遊山水錯之交臂第四百四十一章 中伏計身陷洛陽第五章 道天機誇誇其談第九章 遭劫匪武聖解圍第五十四章 明勸說派系之爭第四百三十六章 反算計大破魏軍第二百二十八章 領王命途中遇襲第二百八十六章 稍穩定馬超來信第一百四十九章 入魏營慌詐徐晃第二百六十六章 欲勸降郝昭言忠第一百九十一章 七夕節兩騎夜行第六十八章 設離間東吳誤會第二百九十八章 至漢中說服魏延第二百三十八章 道緣由形勢堪憂第二百五十五章 老臣保書生掛帥第一百五十七章 拒馬謖初戰吳軍第二百五十四章 道舊事思念親人第二百三十六章 守遺言再度受氣第二百八十一章 效古人聲東擊東第二百九十七章 託重任秘密入川第十七章 美周郎探營約盟第三百五十三章 行兵諫意欲廢后第四百零九章 患重病前往武陵第四百零二章 明軍法主將自罰第四百五十七章 敗孫吳孫亮稱臣第四百一十章 賊心虛突作噩夢第十三章 夜離營一遭刺殺
第七十二章 闖府邸責問緣由第一百零五章 守陽平殘酷攻堅第一百零二章 困定軍相持不下第一百一十章 牆頭草裡應外合第四百五十三章 急稱帝貪慕虛榮第四百零五章 明升遷實爲分權第四十二章 使者到出兵益州第四百一十五章 至樊城再起爭執第一百四十一章 露真情得知真相第三百八十八章 戰越吉初生情愫第二百一十四章 擒少主葉楓立功第六章 論英雄分析天下第三百五十一章 張紹死商議逼宮第二百零三章 破強敵桓易擒王第四百一十四章 計已成歷史重演第二百九十四章 有準備帶兵逼宮第三百五十三章 行兵諫意欲廢后第三百六十四章 效丞相反魏檄文第二百八十一章 效古人聲東擊東第六章 論英雄分析天下第二百三十九章 荊州變宣旨召見第二百七十九章 聞敗報火燒連營第五十三章 設勝宴懇求賜婚第四百四十六章 道內情挑動奪權第三百七十六章 蜀軍退姜維獻計第一百零九章 授軍旗出征上庸第三百七十一章 授先鋒感情用事第二百零二章 追敗兵呂蒙中伏第二百零八章 許承諾蠻王應和第三百四十八章 假傳命商議舉兵第二百一十一章 獲信任馬良垂危第四百四十六章 道內情挑動奪權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桃源迫食丹藥第一百七十六章 弟代兄欲赴樊城第三百八十四章 除馬遵毅然盡終第二百三十四章 知人事初遇宦官第一百四十七章 襲吳營計中有計第四百五十七章 敗孫吳孫亮稱臣第一百一十四章 受封賞高平拒任第七十六章 大火起曹操遇刺第三百八十三章 戰天水程武死守第七十二章 闖府邸責問緣由第四十二章 使者到出兵益州第二百六十六章 欲勸降郝昭言忠第四百一十九章 疑文休再起內訌第九十二章 欲拉攏法正遊說第一百六十三章 報血仇桓易獨行第一百二十四章 回荊州關平戰敗第二百零九章 疑蠻王關興跟蹤第二百一十二章 蠻王死桓易重傷第一百一十五章 至成都驚聞父亡第二百一十二章 蠻王死桓易重傷第二章 一生緣初見關興第二百零四章 再相逢已成陌路第二百七十二章 至冀州路遇楊修第二百九十六章 效獻帝密詔泄露第四百零八章 苦與累誰能理解第二百八十八章 故人來訴說舊事第二百九十五章 首密談意欲結盟第三百四十章 滿月宴孟倩發難第七章 尊劉姓結交馬良第三百六十五章 報前仇假公濟私第四十二章 使者到出兵益州第二百七十一章 反算計出使冀州第一百三十九章 至樊城郭淮遭擒第二十二章 空城計智退周瑜第二十章 效歷史一詐陳矯第九十四章 薦爲帥出征定軍第一百三十八章 返荊州路遇故人第五十四章 明勸說派系之爭第一百九十二章 聞戰報五溪叛亂第二百五十五章 老臣保書生掛帥第三十五章 遊山水錯之交臂第四百四十一章 中伏計身陷洛陽第五章 道天機誇誇其談第九章 遭劫匪武聖解圍第五十四章 明勸說派系之爭第四百三十六章 反算計大破魏軍第二百二十八章 領王命途中遇襲第二百八十六章 稍穩定馬超來信第一百四十九章 入魏營慌詐徐晃第二百六十六章 欲勸降郝昭言忠第一百九十一章 七夕節兩騎夜行第六十八章 設離間東吳誤會第二百九十八章 至漢中說服魏延第二百三十八章 道緣由形勢堪憂第二百五十五章 老臣保書生掛帥第一百五十七章 拒馬謖初戰吳軍第二百五十四章 道舊事思念親人第二百三十六章 守遺言再度受氣第二百八十一章 效古人聲東擊東第二百九十七章 託重任秘密入川第十七章 美周郎探營約盟第三百五十三章 行兵諫意欲廢后第四百零九章 患重病前往武陵第四百零二章 明軍法主將自罰第四百五十七章 敗孫吳孫亮稱臣第四百一十章 賊心虛突作噩夢第十三章 夜離營一遭刺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