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取消州牧

p現在先上傳一章,晚上還有一章!

“除此之外,介於當今天下大亂,因此孤決定,在三省六部之外,特別設立一院,名爲樞密院,掌管軍政大權,負責對外征戰,而遇到戰時,在樞密院之下增設一統帥部,最高統帥由孤擔任,戰時統帥部可以不受三省六部各方面的節制,到戰後,而樞密院最高長官稱之爲樞密使,同樣由孤親自擔任!”

宋代的樞密院無疑是非常前進的制,這一項制,到後世都還存在着,當然,來自後世,充分的認同槍桿子裡出政權的曹操,絕對不會把這個相當於三軍大元帥的位置讓給別人,而是自己擔任。

曹操劃分兵部權利,讓信任的兵部尚書程昱微微皺了皺眉頭,但是面對威望正盛再加之被曹操封爲兵部尚書,程昱倒也不好意思跳出來阻止。

與此同樣的,新任的其餘五部尚書和三名宰相,差不多心中都是一個想法,而身爲頂層的他們沒有看頭,中下層的官員,當然也不會傻傻的跳出來當出頭鳥,反對曹操執掌兵權,要知道兵權這種事,可不是可大可,而是一個地雷、一個禁區。

至於不受文臣節制,這些他們倒無所謂,兩漢士氣的文臣對於武將的節制,並沒有像宋朝之後那樣,幾乎到了※『,變態的地步,此時秦漢之風還未消散的東漢,由於尚武之風還在,因此武者的地位並沒有十分的低下,因此而帶來的。那就是文臣方面對於武將的節制雖然有,但是絕對不會太過。而且,更別現在還是天下大亂之時。

至於武將方面。他們到沒有感覺不爽什麼,畢竟從開始到現在都是曹操在率領着他們,因此對於曹操擔任樞使,他們不但沒有不開心,反而因爲能夠在戰時徹底不受文臣方面的節制,而感到開心。

當然曹操也沒有厚此薄彼,在整頓了文官方面之後,曹操將第三把火放到了軍隊之上“第三件事,孤欲要劃分軍隊。其中二十萬精銳擅戰之士卒,徹底脫離農耕,此軍隊,孤將其稱爲戰兵,而其餘四十萬軍隊,則是兵農合一,閒暇之時耕田、訓練,戰時則穿戴鎧甲,上陣殺敵。此爲州兵,今後我軍大體就是此兩類,二十萬戰兵和四十萬州兵,共計六十萬!”

“君上明見。如此一來,我軍不但解決了兵源之愁,同時更是讓我軍軍費負擔大大減。臣附議!”

“此策若能行於天下,臣保證。來年我軍稅收必然大大增加,臣附議此策!”

曹軍本就有了州兵的存在。那就是早期的屯田兵,如今曹操只不過等於把屯田兵的稱呼給改爲了州兵而已,再加上執掌門下省的宰相荀彧和戶部尚書沮授的共同出聲贊同,因此此策很快就順利的通過了。

接連燃氣了三把大火的曹操,此時心中也感到了有些疲憊,但是在稍微休息了一下之後,曹操再次振奮其了精神,準備繼續的將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想,一一化爲現實。

有人打完天下而後治理天下,這話到底是對還是錯,曹操不好,但是對於他來,他更傾向於邊打天下邊治天下。

因爲天下大亂之時,也是一起秩序清空歸零的時候,這個時候要想頒佈一些新的政策可謂是無比容易,同時,地盤也意味着好調頭,要是哪項政策有錯,也能夠及時的掉頭不會因此而害國害民。

而天下一統之後,想要如此,那麼可就不容易了,而且,天下統一的時間顯然平不會太過短暫,就算只有數年,但是確足夠讓那些舊秩序重新生根發芽了,到那個時候,想要改革,其阻力之大,可謂難料。

以點帶面,曹操此時雖然幹不了,但是亡羊補牢爲時未晚,此時曹操的統治地區僅僅在中原和關中一帶,要想改變政策的難,相比於一地一州顯然要難得多,但是相比於整個天下來,卻又可以是容易的多。

“諸位,孤昨日日夜思索一件事,卻不得解,諸位可知是何事?”

堂下文武,特別是文臣們相互對視,不明白曹操又準備要幹什麼,但是君上的面子是不能不給的,因此他們都很識相的拱手道“臣等不知,還望君上能夠解臣等之惑。”

麾下文武的配合,無疑讓曹操很滿意,笑着點了點頭,像是在組織語言,片刻之中,曹操的聲音迴盪在大堂之上“孤昨日所想,乃是我朝綿延四年,但是不管是前朝王莽還是今時今日,我朝之亂幾乎都來與天下諸侯紛爭,諸位,你等可知,爲何這諸侯,竟然如此之多如此之容易出現。”

“臣稟君上,天下諸侯之亂,前朝來自於王莽篡位,所立新朝,橫徵暴斂,以各種巧立名目,徵收天下之稅,致使羣情激奮,姓離心,因此,天下諸侯趁勢而起兵,推翻王莽,重新建立漢朝,而今日諸侯並其,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完全是因爲州牧之職的原因,州牧掌管一州軍政大權,再加之毫無制衡,因此只要擔任州牧之人,稍有不臣之心,那麼一州之亂將不可避免,因此在臣看來,今日諸侯並起之原因乃在州牧!”

門下省宰相荀彧不愧後世王佐之才的稱呼,可以是將兩漢特別是東漢諸侯並起的原因了個通透,縱觀歷史,東漢的諸侯,其實力在初期比起之後的朝代的諸侯來,可謂是強的不一點半點的,幾乎人人都是一州、一郡之首,而後世的諸侯,最好的,也不過是一城之太守罷了。

曹操帶着一種恍然之色的點了點頭,隨後裝作正在思考的樣子,將近一刻鐘之後,才恍如回神般道“誠如文若所,我朝諸侯之亂,乃在與州牧,當今天下雖沒有平定,然而中原和關中一統,爲了不重蹈我朝昔日之禍,孤以爲,州牧權柄太重,因此出去一下沒有辦法的地方,比如關中和青州北海,其餘的地方,州牧一職一律取消!”(……)

第130章 忠肝義膽第499章 障刀!橫掃障礙!第723章 回到長安第919章 三國已爲史第623章 心變!第179章 平定叛亂第1328章 君子如風第695章 韋蘇提婆一世第1189章 金奸(一)第383章 稱帝稱王第1205章 狠辣第285章 調查錦衣衛第779章 後手第841章 大軍迴歸第213章 死戰第785章 臨時行宮第780章 退守王宮第116章 長安鉅變(中)第268章 消滅邊患之法第651章 交州(三)第1124章 金軍撤退第391章 小人物第583章 山頂殘兵!第420章 冷酷無情第1083章 回回炮第674章 水陸大戰(五)第128章 交鋒第948章 財帛動人心(二)第46章 追擊董卓(4)第928章 朕爲天下王!第1462章 即將抵達第12章 世家門閥第104章 兵變!第902章 陷王城(下)第121章 天子東歸第1407章 重裝再現第49章 追擊董卓(6)第1483章 條件(二)第1305章 真正的羅馬城第52章 追擊董卓(8)第715章 討伐烏孫第1251章 各國動態第48章 追擊董卓(5)第109章 程昱的冷第687章 初交鋒(二)第1461章 求和第23章 歃血爲盟第146章 喪心病狂第1170章 叛變第181章 插手後宮第1330章 貂蟬的小醋意第809章 攻破營寨第148章 雙手戟第1033章 他山之石可攻玉第192章 風起酸棗第1380章 自毀長城第589章 關鍵點白馬關!(下)第543章 科舉落幕!第1199章 嚴加防備第981章 大魏的政治體系(一)第1295章 人間死神第853章 狗奴使者第1238章 放火第576章 柴桑陷落!第924章 王城攻防戰(四)第805章 內部不和第1185章 魏軍!魏軍!(二)第1272章 上綱上線(一)第1390章 後方動態第1165章 突襲(二)第1259章 演習第1313章 玄甲登場第612章 推平遼東!第688章 新城之亂第61章 針鋒相對第702章 傀儡國王第334章 逼迫第628章 平川(一)第396章 刀下命第1251章 各國動態第554章 廝殺!第862章 羅馬內亂平息第300章 放歸與京觀第458章 祭拜第504章 形勢突變!第411章 開啓教化之路第462章 四大帝國第34章 呂布敗退第1459章 就地修整第268章 消滅邊患之法第557章 國力之差!第927章 烏孫王后的心機第849章 商業發展第957章 帝國大戰(一)第839章 玄甲之威第161章 黃巾投降第392章 不可棄第133章 三份奏章第1042章 出人預料(二)第46章 追擊董卓(4)
第130章 忠肝義膽第499章 障刀!橫掃障礙!第723章 回到長安第919章 三國已爲史第623章 心變!第179章 平定叛亂第1328章 君子如風第695章 韋蘇提婆一世第1189章 金奸(一)第383章 稱帝稱王第1205章 狠辣第285章 調查錦衣衛第779章 後手第841章 大軍迴歸第213章 死戰第785章 臨時行宮第780章 退守王宮第116章 長安鉅變(中)第268章 消滅邊患之法第651章 交州(三)第1124章 金軍撤退第391章 小人物第583章 山頂殘兵!第420章 冷酷無情第1083章 回回炮第674章 水陸大戰(五)第128章 交鋒第948章 財帛動人心(二)第46章 追擊董卓(4)第928章 朕爲天下王!第1462章 即將抵達第12章 世家門閥第104章 兵變!第902章 陷王城(下)第121章 天子東歸第1407章 重裝再現第49章 追擊董卓(6)第1483章 條件(二)第1305章 真正的羅馬城第52章 追擊董卓(8)第715章 討伐烏孫第1251章 各國動態第48章 追擊董卓(5)第109章 程昱的冷第687章 初交鋒(二)第1461章 求和第23章 歃血爲盟第146章 喪心病狂第1170章 叛變第181章 插手後宮第1330章 貂蟬的小醋意第809章 攻破營寨第148章 雙手戟第1033章 他山之石可攻玉第192章 風起酸棗第1380章 自毀長城第589章 關鍵點白馬關!(下)第543章 科舉落幕!第1199章 嚴加防備第981章 大魏的政治體系(一)第1295章 人間死神第853章 狗奴使者第1238章 放火第576章 柴桑陷落!第924章 王城攻防戰(四)第805章 內部不和第1185章 魏軍!魏軍!(二)第1272章 上綱上線(一)第1390章 後方動態第1165章 突襲(二)第1259章 演習第1313章 玄甲登場第612章 推平遼東!第688章 新城之亂第61章 針鋒相對第702章 傀儡國王第334章 逼迫第628章 平川(一)第396章 刀下命第1251章 各國動態第554章 廝殺!第862章 羅馬內亂平息第300章 放歸與京觀第458章 祭拜第504章 形勢突變!第411章 開啓教化之路第462章 四大帝國第34章 呂布敗退第1459章 就地修整第268章 消滅邊患之法第557章 國力之差!第927章 烏孫王后的心機第849章 商業發展第957章 帝國大戰(一)第839章 玄甲之威第161章 黃巾投降第392章 不可棄第133章 三份奏章第1042章 出人預料(二)第46章 追擊董卓(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