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鏡莊孫子

漢靈帝舉辦的鴻儒大會,是歷史上第一次官方正規的儒學的大聚會,到會的二大鴻儒蔡邕、鄭玄皆有弟子過萬,還有三位名士大儒司馬徽、許邵、趙岐皆是當時儒學代表性的人物。他們各自派出代表,講經論典,闡述對儒學的理解。

到會的各地儒士,紛紛響應,紛紛記錄,會場之熱烈,不亞於儒家內的百家爭鳴。

大會進入高朝的時候,輪到秦峰登臺講經論典了。

熱烈的掌聲告一段落,各家儒士肅靜下來,一副靜聽的模樣。然而心裡,卻是敲着鼓。

“前面的孔伷等人,講了《春秋》《尚書》《禮經》《易經》,講的很好,讓吾等對這四經,有了新的認識。”

“不知道秦子進會講什麼?”

大殿門口,劉備聽到議論忽有所悟,馬上樂開了花,便對關羽道:“秦子進最後一個登場太好了,他不講《樂經》,就要講《詩經》,真是太妙了!”

張飛環眼一瞪,不明白道:“大哥爲何這麼說?”

關羽眯縫着眼,招牌式的看不起一切的模樣,道:“《樂經》《詩經》雖然也是六經之中,但說的是樂曲和詩詞,與《春秋》《尚書》《禮經》《易經》,稍遜一些。”

張飛恍然大悟,粗放道:“原來秦子進要講吃喝玩樂呀。”

劉備聽到後嘎嘎一笑,心說三弟弟這話糙理不糙,秦子進你完了。

殿內,曹操臉黑,不是不高興,是原本就很黑,轉首道:“本初兄,你知道子進賢弟要講什麼嘛?”

袁紹頭大,不是想不明白憋的,是本來就頭大,搖頭道:“沒聽他說過。問也不說。”

曹操臉更黑了,就對另一邊的馬日磾道:“馬大人,前面那四個不講道,他們把《春秋》《尚書》《禮經》《易經》都說了。這讓子進還說什麼?”

馬日磾嘆息道:“蔡老先生讓子進最後登場,太過託大,就看子進臨場發揮了。”

袁紹就露出不滿,“子進在儒學上的造詣,一定不及蔡老先生。蔡老先生以己度人。後發制人,這不是爲難子進嗎!”

而走上臺的秦峰,面對數千散發着浩然正氣的儒士,非但沒有怯場,反而身心大受洗滌。想那後世,儒家沒落了,又開始提倡本土儒學了。一個個,小學生都穿儒服入學,早幹什麼去了?

現如今,各地大儒皆在。秦峰便想着,就在這一千八百年前,就與這些大儒們一起,重建華夏,多好。

然而,這需要一個思想來引領,才能讓災亂不斷的華夏,重獲生機。這個思想,就是秦峰今天要講的。當然,他並不是孔子那樣的聖人。他一個人難以創造思想,但他後世而來,見多識廣,他可以用後世已經成型的理論。來引導現在的華夏儒學。

秦峰登上臺後,先是對更高處龍臺上的漢靈帝劉宏一禮,就在臺上案几後端坐,手扶案几對臺下的數千儒士道:“諸位,前面四位講六經,講的很好。本人就不講這些了。”

此言一出,臺下一片譁然。而龍臺上,就是皇帝老兒劉宏坐的地方,張讓拂塵一甩,宮女就放下了簾子,就看不到裡面的情況了。原來,漢靈帝聽講聽睡着了。

儒士們雖然看到了,但誰也不說,於是乎,鴻儒大會這才真正成爲華夏儒士的專場,而不是漢靈帝用來提升他統治威信的宣傳大會。

小諸葛亮在角落裡面扇着扇子,“不講六經?那他講什麼?”

小司馬懿眼睛一眯,不禁道:“此人行事果真天馬行空,無跡可尋,不好測度……。”

殿中,蔡邕就有些着急,自古以來,自從孔子定下六經後,儒士們都講六經,不講六經,你還能講什麼?

鄭玄瞅了蔡邕一眼,就對臺上的秦峰問道:“不知秦先生,講什麼呢?”

秦峰笑道:“今日,我就對你們講一講,儒家《理學》。”

二大鴻儒,三位大儒,十分驚訝。名士大儒司馬徽忍不住起身一禮,道:“在下愚鈍,不知《理學》是何經典?”

秦峰掩飾尷尬,心說現在可不是給別人長臉的時候,他暗中對天一禮。既然老天爺將他送回了東漢,說不得,他也要好好盜版盜版了。其實,剽竊後世對秦峰來說,與其說是盜版,倒不如說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爭論了多少年沒有結果,但到秦峰就有結果了,一切都是先有他,纔有後世。沒辦法,誰讓秦峰穿了。

秦峰說的這個理學,就是程朱理學,是統治後世儒家五百餘年的強大儒學流派。

他起身還禮,道:“《理學》是不才秦峰,十餘年來嘔心瀝血之作。今日難得恰逢其會,就拿出來,期望各方儒士見教。”

此言一處,全場數千儒士嗡嗡開始議論,“此子了不得,年紀輕輕就已經著書立說了!”

“實不知《理學》到底如何。”

曹操一陣擠眉弄眼,“這事是真的還是假的?秦子進還能著書立說?”

袁紹頭大,實話道:“當世大儒都在,應該假不了吧,若是不然,子進一生都毀了。”

“秦子進這麼無恥的傢伙,還能著書立說?”劉備便感到,好像有一萬頭烏鴉從頭頂呼嘯而過。

殿中一角,荀彧目視秦峰,露出期盼之色。而小諸葛亮、小司馬懿終於來了精神,他們雖然年幼,但對六經已經倒背如流並有個人獨特的見解,此刻齊道:“終於能夠聽到真正的新東西了,也不知這位秦先生的《理學》到底怎麼樣。”

這時候,蔡邕就代表全場儒士說話了,道:“子進呀,不知你的《理學》說的那個方面的事情呢?”

秦峰微微一笑,心說爺又不是孔子,你們這幫人不說靜聽,反而不斷的問東問西。既然你們都問了,我也只好曰了。

於是秦峰面色嚴肅起來,曰:“秦峰所著的《理學》。主要講解三個方面:第一,本體論,世界的本原問題。而理,就是世界的本原。所謂理爲“本”,氣爲“具”。”

秦峰伸出兩根手指,“第二,心性論,即人性的來源和心、性、情的關係。”

“第三。認識論,即認識的來源和認識方法問題。正所謂,“見聞之知”與“德性之知”也。”

秦峰這一二三點一說出口,在場的所有大儒包括蔡邕、鄭玄這種鴻儒級別的儒家大師,皆倒吸一口冷氣。而一些小儒、中儒,匪夷所思一番後,才露出恍然震驚之色。

而劉備大耳朵甩了甩,流露出聽天書的模樣。

張飛豹子頭一探,問道:“秦子進這是說什麼呢?俺老張怎麼一個字都不懂?”

原來秦峰講的是一套完整的哲學理論體系,儒家從孔子開始。就是搞哲學的。哲學就像天地,其他各類學科就是天地間的萬物。雖然後世重利,搞哲學的如同鳳毛麟角。但沒有哲學作爲價值觀、思想觀的標杆,你什麼也玩不了。

在場的,儒士們都聽明白了,但有些人他不明白,比如劉備等人。

秦峰所說的理學,就是宋明時候的程朱理學,其根本特點就是將儒家的社會、民族及倫理道德和個人生命信仰理念,構成更加完整的概念化及系統化的哲學及信仰體系。並使其邏輯化,心性化、抽象化和真理化。

理學是中國古代最爲精緻、最爲完備的理論體系,其影響至深至巨。理學的天理是道德神學,同時成爲儒家神權和王權的合法性依據。有一句話說得好“天理不容”。可想而知《理學》在社會上的地位。

在場的所有儒士,震驚了。因爲他們所有人,窮一生之精力,只是在發揚孔子的思想學說,而秦峰就了不得了,是在拓展光大孔子老人家建立的儒家體系。將傳統儒學的先義後利發展成爲重義輕利觀念。

於是乎,秦峰直如同先師孔子,就在臺上,用跟在場儒士對答的方式,開始闡述他的理學正宗。

理學,作爲道德神學,是統治後世五百年的偉大理論體系,代表了儒家神權和王權的合法性。儒家神權,十分符合儒士的心理,而王權合法,也讓漢靈帝從睡夢中醒來。

因此,一時間,秦峰在臺上侃侃而談,說道激昂出起身度步,引來陣陣喝彩。

“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這就是我秦峰的著理學的原因。”秦峰最後十分大聲道。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慷慨呼號,正氣浩然,風骨錚錚的儒士風采,無不浸潤了理學的精神價值與道德理想。

秦峰提出的理學,立刻就獲得了在場所有儒士的肯定,並引爲是繼“顏回”後,對孔子思想最爲重要的發揚和光大。

漢靈帝劉宏急忙打開簾子,露出頭叫道:“說得好,愛卿說得好,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爲漢室,開萬世之太平,太好了,說的太好了!”

秦峰一咧嘴,其實他是說他自己,跟漢室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就此秦峰提出的儒家《理學》,成爲了孔孟後,儒學的最重要的思想體系,並開始承擔重建儒學價值體系的職能,通過對理論挑戰和現實問題的創造性迴應,古典儒學通過理學而得以復興。

在場的鴻儒,大儒,中儒,小儒,全部震驚了。會場炸開了鍋,紛紛分組討論秦峰的理學。談到興起之時,個個激動的渾身發抖,大喊着孔聖人的名號,卻是跪拜秦峰。

鴻儒蔡邕皓首連擺,激動道:“子進所講理學,如明鏡一般,照亮了我心!”

鴻儒鄭玄摸着雪白的長鬍子,渾身發抖道:“沒想到子進比莊子,還要博學多才!”莊子不是儒家,他所說,是在儒學外,秦峰還知道更多事情。

名士水鏡司馬徽不斷點頭,道:“子進不但文韜,還有武略,如此說來,孫子與之相比,也是遜色良多了!”

一時間,三位儒家首領的話傳播了出去,在場儒士不免呼道:“子進先生博學可比莊子,武略還在孫子之上,如同明鏡一般,照我心!”

殿門口,“保安隊長”劉備大耳朵甩啊甩,一方面震驚於秦峰的個人素養,一方面又是嫉妒恨,忽然聽到儒士皆說,鏡子,莊子,孫子。他“福由心至”,便對關羽張飛狠狠道:“秦子進這傢伙,盡裝孫子了!”

“哎呦~。”關羽聞言,摸鬍子的手一哆嗦,拔下來好幾根長鬍子,一陣陣心痛。

張飛哈哈大笑,道:“大哥,你太有才了。鏡莊孫子,這你都能想出來!”(。)

第987章 孔明大呼老狐狸第734章 以佛所大捷第951章 白門樓的重現第917章 根據地很厲害第819章 袁紹的毒計第615章 看誰挖得快第1126章 法正佔對山第853章 衆志成城忽左慈(二)第30章 劉備賢侄第775章 學霸龐統第19章 表哥和表妹第1023章 勇士第315章 西涼董卓第222章 進退兩難第3章 爲民的孟德第787章 各有福氣第248章 “搜刮”糧草第289章 天罰將至第769章 榜上無名第133章 還有王法嗎?還有法律嗎?第763章 漢獻帝騎木驢第1100章 死中求生第304章 小霸王遊戲機來了第1032章 王庭神秘第102章 炮灰曹操第37章 劉備哭鼻子第909章 曹老闆唱‘大戲’第124章 孫堅第224章 東漢“封神榜”第442章 入主冀州第19章 表哥和表妹第186章 愛你一萬年第154章 孔明仲達來求評第374章 形勢一片混亂第806章 獻帝放血第481章 和親第366章 南宮之變第227章 皇后有密旨第228章 司徒王允的邀請第234章 高價飯的由來第786章 皇帝要大婚第949章 謀呂第588章 鮮卑人第222章 進退兩難第857章 造船基地第769章 榜上無名第988章 金屋春深鎖二喬第708章 歐盟議長曹操第508章 破敵之計第952章 包圍劉備第868章 袁術的反擊第995章 跑不勝跑第815章 病危第558章 南皮城下第1151章 上帝之鞭曹操第511章 錦帆賊第177章 秦峰求婚第844章 進擊濟南第541章 四謀士混戰第628章 東征之略第11章 典韋打螞蟻第921章 秦峰下達三光政策第693章 七大戰術要領第830章 意氣風發的曹老闆第126章 何皇后第49章 開鎖的樂趣第661章 光頭漢獻帝第533章 城門爭奪戰第819章 袁紹的毒計第243章 本初就這脾氣第1146章 諸葛亮的神計第706章 原始部落顯神威第241章 柳暗花明又一將第95章 別樣的競選第972章 二爺得密信第154章 孔明仲達來求評第956章 要比敵人還狡猾第251章 正中下懷第425章 無畏的騎兵們第1036章 平地一聲雷第898章 華夏是華夏人民的華夏第564章 地裡有美人第908章 錦囊妙計第959章 堵門砸‘玻璃’第166章 很長時間沒參人了第1144章 蜀東大撤退第15章 老丈人休走第997章 英雄不過美人關第92章 墨鏡將軍第1133章 村夫的味道第1014章 鮮卑來結盟第492章 詐降計第815章 病危第393章 大家都來告秦峰第562章 惡龍歸家第730章 瘋狂的計劃第206章 癬多的驚世言論第968章 龐統請賢第312章 誰去羅馬?第918章 秦峰發動淮海戰役
第987章 孔明大呼老狐狸第734章 以佛所大捷第951章 白門樓的重現第917章 根據地很厲害第819章 袁紹的毒計第615章 看誰挖得快第1126章 法正佔對山第853章 衆志成城忽左慈(二)第30章 劉備賢侄第775章 學霸龐統第19章 表哥和表妹第1023章 勇士第315章 西涼董卓第222章 進退兩難第3章 爲民的孟德第787章 各有福氣第248章 “搜刮”糧草第289章 天罰將至第769章 榜上無名第133章 還有王法嗎?還有法律嗎?第763章 漢獻帝騎木驢第1100章 死中求生第304章 小霸王遊戲機來了第1032章 王庭神秘第102章 炮灰曹操第37章 劉備哭鼻子第909章 曹老闆唱‘大戲’第124章 孫堅第224章 東漢“封神榜”第442章 入主冀州第19章 表哥和表妹第186章 愛你一萬年第154章 孔明仲達來求評第374章 形勢一片混亂第806章 獻帝放血第481章 和親第366章 南宮之變第227章 皇后有密旨第228章 司徒王允的邀請第234章 高價飯的由來第786章 皇帝要大婚第949章 謀呂第588章 鮮卑人第222章 進退兩難第857章 造船基地第769章 榜上無名第988章 金屋春深鎖二喬第708章 歐盟議長曹操第508章 破敵之計第952章 包圍劉備第868章 袁術的反擊第995章 跑不勝跑第815章 病危第558章 南皮城下第1151章 上帝之鞭曹操第511章 錦帆賊第177章 秦峰求婚第844章 進擊濟南第541章 四謀士混戰第628章 東征之略第11章 典韋打螞蟻第921章 秦峰下達三光政策第693章 七大戰術要領第830章 意氣風發的曹老闆第126章 何皇后第49章 開鎖的樂趣第661章 光頭漢獻帝第533章 城門爭奪戰第819章 袁紹的毒計第243章 本初就這脾氣第1146章 諸葛亮的神計第706章 原始部落顯神威第241章 柳暗花明又一將第95章 別樣的競選第972章 二爺得密信第154章 孔明仲達來求評第956章 要比敵人還狡猾第251章 正中下懷第425章 無畏的騎兵們第1036章 平地一聲雷第898章 華夏是華夏人民的華夏第564章 地裡有美人第908章 錦囊妙計第959章 堵門砸‘玻璃’第166章 很長時間沒參人了第1144章 蜀東大撤退第15章 老丈人休走第997章 英雄不過美人關第92章 墨鏡將軍第1133章 村夫的味道第1014章 鮮卑來結盟第492章 詐降計第815章 病危第393章 大家都來告秦峰第562章 惡龍歸家第730章 瘋狂的計劃第206章 癬多的驚世言論第968章 龐統請賢第312章 誰去羅馬?第918章 秦峰發動淮海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