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王非常滿意想要嘉獎工匠師以及圖紙的人,但是卻沒發現那設計圖紙的人,最後也就不了了之。滿清覆滅後,又經歷了動盪的歲月,這琉璃球也被後人輾轉多處,最後又被新加坡富商**拿到這個會場拍。居說藍綾琉璃球每次都是富商們弄來討好**的禮物,這一次更是急於脫手,所以它本身的價格並不算很高。
拍會給出的低價價格三萬。
絕大多數人只是看到它漂亮的表面,覺得送給**是給非常不錯的選擇,但是這個琉璃球的價值,並不僅僅是表面上那琉璃球的漂亮華麗的表面。
它真正的價值,是雕的內容!
如果看得懂的人,就會發現其中最神奇最有價值的地方。當丁夢靜將圖片放大到無數倍,看到最內的第五層雕圓球,幾秒過後她即刻雙眼瞪大,當即就從沙發上直接蹦跳起來!
嬌嗓大聲說道:“我的天啊!是崆峒印!”
“崆峒印?”
就連雲珏岑都不敢相信,即刻也表現出異常的驚訝的神情。
如果對神話有一定了解的人,就會知道開天闢地的上古十大神器。這十件神器每一件在神話的地位都是非同凡響,更是神器中神器,神藏館裡的十大神器只有女媧石、伏羲琴以及神農鼎三件,其它七件神器,迄今爲止都未成被任何一位管理員找到。
而崆峒印,便是十大神器中的一件!
這怎麼能不讓丁夢靜和雲珏岑感到驚奇!這可是上古十大神器中的崆峒印啊!哪怕的一點點小小線索,都足夠讓世人爲之瘋狂了!
崆峒印是神話傳說中人族的第一至寶,上古時期,爲三皇五帝所有。
持掌此印者,便可廢立人皇,夏啓建立夏朝並實行家天下,爲防止不賢不才的人皇利用崆峒印倒行逆施爲禍天下,於是就交由道教始祖太上老君掌管。丁夢靜知道所謂的太上老君,自然也是被當時人都神話了的人物,根據史料記載,太上老君原身其實就是老子,道教文化的創始人,生活在先秦的春秋末期。
而相傳,崆峒印能讓人不老不死。
其實這枚崆峒印在上古時期就已經存在了,是誰了它,根本沒有任何的記載,彷彿是渾然天成的神器。
而拍會場出現的這個藍綾琉璃球,最內部的一層圓球上,如果仔細觀看就會發現,球體上半部分雕刻有九龍交紐,下半部分雕刻有五方天帝的聖容,唯獨就差底部,不是雕刻着“崆峒”二字的印座,而是半圓球體。如果不是對神話物品有所瞭解的話,根本不會知道它有什麼暗意,只會覺得這是件非常美麗的擺件而已。
但是即便是這樣,丁夢靜也已經基本看出這個藍綾琉璃球,就是尋找崆峒印非常重要的線索!
她必須要將它弄回來!她好好究竟觀看細節才行!
看到這兩人那驚訝得不行的表情,蕭烈就猜到這次任務怕是也不簡單了。他對神話物品不甚瞭解,但是他卻知道雲珏岑的秉性,因爲十幾年來,他很少會看到一直風輕雲淡的他有過什麼驚訝的神情。當然除了上次《天書》下冊佛法在神藏館被盜的時候,聽丁夢靜說他病了一天。再然後就是剛纔,聽到丁夢靜大喊“崆峒印”的時候。
雲珏岑所表現出來的表情,不但顯得驚訝,還有些緊張。蕭烈嘴角微微勾起,能讓他緊張的東西恐怕任務難度,不下於尋找《天書》了。
希望丁夢靜能扛得住。
蕭烈之所以會這麼會在意雲珏岑,理由相當的簡單。他記得自己第一次接神藏館的任務時才十多歲,如今算起來已經是第十三個年頭了,自己已經從個毛頭小子變成了一個青年,那個秘書李慧珍也在慢慢變老體形微發福。
而云珏岑至今卻一點變化都沒有。
由此可見神藏館的秘密,其中也包括老古董雲珏岑,蕭烈想,用不了幾年,丁夢靜也會發現這個真相。蕭烈對於所謂的神話物品瞭解不多也不想去了解,但是他知道,能讓雲珏岑露出驚訝表情的物品鐵定不會簡單。
拍會的時間是定在午夜十二點,距離開場的時間還有將近八個小時。丁夢靜是負將所有資料看完,並且從文獻資料裡尋找任何一絲線索與關聯的事件。而云珏岑說要去找相關的資料方便丁夢靜後續的行動,隨後就離開辦公室,之後有還沒有回來。蕭烈依舊還是老樣子,一如既往的靠坐在沙發上繼續閉目養神。
偌大的辦公室除了兩人之外,就還有無比清閒的兩隻小飛鼠,它倆不停的在那撒着歡。
兩隻膽小鼠好久沒有見到蕭巴巴,老是在不停的騷擾他,但是他依舊還是那麼的高冷,對它們依舊是愛理不理。甚至厭煩的時候,蕭烈還會驅趕它們,但是叮叮噹噹不但不怕他,反而特別抖的就喜歡吃他這一套。如果蕭烈突然熱情起來,它倆反而會被當場嚇死不可。只要是有蕭巴巴在地方,兩隻膽小鼠都會撇開丁麻麻找他玩。
每次看到噹噹被蕭烈“狠心”的拍到沙發上,又爬起來黏糊他的模樣,丁夢靜覺得相當的無語。
“胖了,減肥。”
好吧,這低沉的好聽的聲音,傳來的內容更讓丁夢靜覺得無語。
但是偶爾看着他們之間的互動,又覺得特別有趣好玩。她每每看資料看到腦脹的時候,都會擡眼看看他們,隨即就會不由自主的流露出甜美滿足的表情。看了將近一個多小時全是關於這個藍綾琉璃球的資料,丁夢靜雙眼都要的時候,這時雲珏岑終於又轉回到了辦公室。
只見他將老舊竹簡一樣書籍交給丁夢靜的時候,她差點沒閃瞎眼,頓時訝異的說道。
“哦啊!都什麼年代了還竹簡?是古董來的吧!”
丁夢靜接過竹簡以後拉開一看,是秦朝的小篆文,應該算是那個年代記錄的野史。用現在的理解就是,竹簡裡的內容其實是關於崆峒印的小道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