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4 惡戰前夕

西域之亂,在楊基和黃洋的努力下,穩定了局勢,遠在千里之外的李隆基,也對西域動亂作了指示,無論是楊基還是李隆基,都很擔心鄭鵬的安危。

事實上,鄭鵬的處境非常危險。

五天的時間裡,山下的蕃兵發動了上百次進攻,被圍困在山上的鄭鵬等人沒辦法,只能防守,爲了固守待援,每個人都拼了命,幸運的是,經歷上百次進攻,山上的唐軍雖說傷痕累累,可人數還有七十八人,只比剛上山時減員十四人。

其中有三個還是重傷不治死的。

被幾千人圍攻五天還倖存這麼多人,並不是大唐將士有多英勇,吐蕃士兵有多不濟,主要是吐蕃明顯想抓活口,進攻都是以消耗唐軍的箭矢和體力,經常是沒衝到半山腰就撤退,想耗死唐軍。

可讓鄭鵬無奈的是,等了五天,大唐的援軍還沒到。

好不容易擊敗了敵人的進攻,鄭鵬累得靠在一塊大石上喘着氣,好不容易穩了氣息,感到口脣有些幹,開口叫道:“阿軍,給我拿水袋。”

激烈運動完,需要補充水分。

阿軍捏了一下自己的水袋,空空的,有些無奈地說:“少爺,水....沒了。“

鄭鵬這才意識到前天就開始斷水,尷尬地說:“算了,也不是很渴。”

這座無名山上沒水,唐軍每人有一個水袋,水袋裝的水並不多,很多人逃到這裡時,水袋只剩一半不到的水,還有不少人水袋丟失或被箭矢射穿,這樣一來水更少,還要兼顧部分馬匹。

就是衝出去,沒有馬也是死路一條。

然而,據守在山上的唐軍,第二天就發生用水危機,爲了活命,李顯城已經下令殺馬,馬肉難吃,但可以補充體力,馬血也能補充一點水份。

雖說馬血燥熱,喝了馬血人感到更渴。

多虧曹奉的經驗,讓衆人勉強生存下去,山上有很多樹和石頭,每天早上收集樹葉的露水,用乾涸的舌頭舔早上石頭上溫潤的地方,還有就是找到潮溼的泥土,用布包着,然後拼命擠壓,多費勁點,總能弄一點點水,要不就弄點樹皮放在裡嚼。

這個時候,味道已經不重要。

即使這樣,僧多粥少,很多將士的嘴脣都幹得快要裂了,就是撤尿也捨不得浪費,尿在自己的水袋裡。

陸進拍拍自己的水袋,有些調皮地說:“老大,我這裡有水,要不要來點?”

“哦,露水還是泥水?”鄭鵬開口問道。

“祠堂的水。”

鄭鵬一腳踢過去:“滾!”

對於男人的下身,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說法,通俗的說法有“命根”“下體”“小雀兒”等等,陸進哪裡的人把下身叫“祠堂”,因爲祠堂代表傳承,陸進說的祠堂水,其實就是他撤的尿。

鄭鵬就是渴死也不喝別人的尿。

許山聞言站起來:“老大,你先坐着,小的去找找,看有沒有溼泥,給你擠點水。”

“去吧,多弄點。”鄭鵬不客氣地說。

周權搖搖晃晃地走過來,坐在鄭鵬身旁,有氣無力地說:“累死我了,渴死我了,老大,能不能喝點酒。”

一提到酒,在場的人眼睛都亮了。

唐軍的士兵,除了帶一個水袋,還有一個酒袋,酒袋裡裝的是高純度的白酒,這是防止受傷時用的,誰受了傷先用白酒清洗傷口再包紮,這樣不容易感染。

鄭鵬雙手一攤:“沒了,全被李千騎使徵用。”

被圍困在山上後,李顯城很快就把所有人的酒收上去統一管理,用他的話說,怕有士兵喝酒誤事,必要時也可以把酒充當火油拒敵。

白酒能燒的事,所有大唐將士都清楚。

周權把手裡的刀扔在地上,鬱悶地說:“看來等不到決戰,某要被渴死在這裡了。”

“就是死也賺了,這麼多兄弟賠你。”陸進拍着周權的肩膀說。

“值!”周權斬釘截鐵地說。

鄭鵬閉上眼,有氣無力地說:“算了,都省省力氣,一會吐蕃人衝上來時,多殺幾個吧。”

一羣人再次坐在石頭的陰影下,休養生息。

鄭鵬在休息的時候,郭子儀和李顯城沒有休息。

“郭百騎,你看看到沒有,估計很快有大動靜了。”郭子儀指着下面吐蕃的營地,一臉沉重地說。

共事這麼久,李顯城也看出了,猛虎營名義上是鄭鵬最大,實際上是郭子儀掌控,郭子儀文武雙全,鬥心強,而鄭鵬可以說到軍營裡混日子。

在長安,明眼人都知道,朝廷很多官員捲入了爭奪太子的鬥爭,李隆基破格把鄭鵬調到羽林軍,就是把他置身事外,對於鄭鵬的懶散,羽林軍高層那麼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郭子儀舉起望遠鏡,觀察了一會,邊看邊說:“吐蕃的軍隊大多滯留在於闐鎮,沒有大舉過犯的跡象,西域方面也沒看到有狼煙,看來大唐跟吐蕃這場惡仗是打不成了,經過這幾天的整頓,想必楊御史和黃總管也是時候抽出手來對付這些蕃兵,下面蕃兵的營地有收拾東西準備撤退的跡象,不用說,撤退之前,肯定先收拾我們,李千騎使說得對,大動靜快來了。”

“凶多吉少啊,郭百騎有什麼想法嗎?”李顯城突然開口說道。

“戰死沙場,爲國捐軀。”

李顯城點點頭說:“郭百騎真是一位頂天立地的漢子,某很少佩服別人,你算一個。”

“過獎”郭子儀輕皺着眉頭說:“李千騎使把某叫到這裡,不是隻討論這點事吧?”

普通的商議,簡單商量一下就行,李顯城找郭子儀商量的時候,讓待衛把旁邊人趕得遠遠的,明顯別有所圖。

“都是明白人,某就不繞來繞去”李顯城徑直道:“郭百騎,相信我們的處境不用某多說,知道某開始就強調絕不投降,投降者殺嗎?”

“爲了大唐聲譽,爲了軍人的氣節。”

“這只是理由,但不是全部的理由。”

郭子儀有些疑惑地說:“李千騎使的意思是?”

“有的人,絕不能落在吐蕃手裡。”

郭子儀聞言後退二步,有些警惕向後望了望,然後一臉堅決地說:“李千騎使,你這話什麼意思,雖說你的官職較大,但某先把話擱在這裡,鄭鵬是我兄弟,誰敢對付他,某絕不答應。”

177 鴻臚寺寺卿889 連城病危683 軍令狀,沒忘吧501 可憐天下老人心470 老忠奴的擔憂864 最厲害的是小姐080 皆大歡喜220 五王齊聚568 巡獵731 一戰封神106 長安米貴(求收藏)349 風流小郎君304 鐵血花裡木141 相互算計536 李白舞劍196 蘇祿可汗的誤會840 麻煩找上門031 諺語新解826 跳樑小醜589 馬上橄欖球198 要告御狀的蘭朵600 變故625 龜茲驚魂747 女人的戰爭040 快出來受死158 千古第一名宦276 郭子儀揚威019 不拿白不拿(求收藏、推薦)151 爭風吃醋068 吃不消的禮節552 無聲的戰場287 兵發撥汗那528 少了一個人821 焦慮的老小子521 惹人羨慕了467 開始建橋227 滎陽鄭氏的邀請832 郭可棠的轉變892 張九齡的際遇410 舊部相見830 又見郭可棠719 烏倫呷瑪的自我救贖861 誰是大傻瓜803 李林甫的猶豫238 李隆機的要求642 最後一程066 幸好不是敵人(求收藏)883 特殊的幫手118 四大花魁153 金先生的處理藝術781 仁不掌兵878 決裂479 偷雞不成蝕把米146 賞金萬兩(第三更)522 衣錦還家331 霸道768 出城680 壞事傳千里084 有錯也不改452 盛世大唐,上元佳節(六)797 迴應517 惡有惡報547 祭酒蔡嘉600 變故088 神秘老頭(求收藏、票票)748 治安不是一個小問題547 祭酒蔡嘉282 只欠春風663 父子談心823 安祿山的決心812 李林甫的選擇423 收個詩仙做小弟?796 郡主,你得講道理啊093 知恥而後勇816 最好的年華遇上你542 見機得早152 打的就是你791 終於踏上歸途669 天子親臣894 郭可棠的反擊737 兩國交戰,攻心爲上373 衣錦還鄉453 盛世大唐,上元佳節(七)485 籌備婚禮356 出手不留情226 人精高力士678 蘭朵的疑惑283 老不要臉707 入軍當隨鄭將軍072 碰上本家人275 血染壺口谷173 高力士演技炸裂723 忍無可忍689 還不是時機603 英雄遲暮302 血戰風城241 主動請纓736 分歧628 血戰337 封勳授爵
177 鴻臚寺寺卿889 連城病危683 軍令狀,沒忘吧501 可憐天下老人心470 老忠奴的擔憂864 最厲害的是小姐080 皆大歡喜220 五王齊聚568 巡獵731 一戰封神106 長安米貴(求收藏)349 風流小郎君304 鐵血花裡木141 相互算計536 李白舞劍196 蘇祿可汗的誤會840 麻煩找上門031 諺語新解826 跳樑小醜589 馬上橄欖球198 要告御狀的蘭朵600 變故625 龜茲驚魂747 女人的戰爭040 快出來受死158 千古第一名宦276 郭子儀揚威019 不拿白不拿(求收藏、推薦)151 爭風吃醋068 吃不消的禮節552 無聲的戰場287 兵發撥汗那528 少了一個人821 焦慮的老小子521 惹人羨慕了467 開始建橋227 滎陽鄭氏的邀請832 郭可棠的轉變892 張九齡的際遇410 舊部相見830 又見郭可棠719 烏倫呷瑪的自我救贖861 誰是大傻瓜803 李林甫的猶豫238 李隆機的要求642 最後一程066 幸好不是敵人(求收藏)883 特殊的幫手118 四大花魁153 金先生的處理藝術781 仁不掌兵878 決裂479 偷雞不成蝕把米146 賞金萬兩(第三更)522 衣錦還家331 霸道768 出城680 壞事傳千里084 有錯也不改452 盛世大唐,上元佳節(六)797 迴應517 惡有惡報547 祭酒蔡嘉600 變故088 神秘老頭(求收藏、票票)748 治安不是一個小問題547 祭酒蔡嘉282 只欠春風663 父子談心823 安祿山的決心812 李林甫的選擇423 收個詩仙做小弟?796 郡主,你得講道理啊093 知恥而後勇816 最好的年華遇上你542 見機得早152 打的就是你791 終於踏上歸途669 天子親臣894 郭可棠的反擊737 兩國交戰,攻心爲上373 衣錦還鄉453 盛世大唐,上元佳節(七)485 籌備婚禮356 出手不留情226 人精高力士678 蘭朵的疑惑283 老不要臉707 入軍當隨鄭將軍072 碰上本家人275 血染壺口谷173 高力士演技炸裂723 忍無可忍689 還不是時機603 英雄遲暮302 血戰風城241 主動請纓736 分歧628 血戰337 封勳授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