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鑫現在這個情況如果不被陳曦吸收掉,遲早會被潁川陳氏吸收。
陳俊鑫縱然是離家出走了,外加他父親再怎麼不當人,以漢代當前的孝悌觀念,陳俊鑫給他爹養老送終也是應該的事情。
更何況這後面還有一個潁川陳氏,哪怕陳曦再怎麼說陳俊鑫不受重視,站在劉備的立場上,識字,懂兵法,這些可不是普通人想要掌握就能掌握的東西。
要知道這世間有很多個體認爲尋常,甚至是理所當然的東西,換個地方那就是根本接觸不到的玩意兒。
潁川陳氏最有名的是什麼,是家學,這家族對後代會進行強制教育,老子不求你們學出什麼名堂,要的是你們知道最起碼的仁義禮智信,做一個能養活自己,對社會有點用處的正常人。
早先陳寔還活着的時候,是真的不在乎學生的出身,你是普通老農也罷,過路人也罷,甚至是樑上君子,宦官之後,罪臣後裔,只要你自身有向善之心,知道錯誤,願意學習,他就會教,甚至願意倒貼東西教這些人,所以陳寔那個時期,陳家人整體道德是向上的。
哪怕是陳曦如果處於陳寔的那個時代,他給陳家的面子會比現在大很多很多,因爲陳寔
是真的按照聖人的德行約束自己,然後用普通人的道義去勸說教授別人,然後真正帶動了德育。
這是陳寔能在黨錮時庇護別人,在死的時候,有天下數萬學子送行的關鍵,這是真的有道德,你可以說他迂腐,但這種人真出現在眼前,也確實是要說一聲世間的清流。
到陳紀的時候,開始追逐聖哲,雖說真的做到了“言不務華,事不虛飾”,但不再廣播聖人之道,教育的核心也和陳寔當年那套治學以良心本心爲初衷,所有人都有受到教育的權力發生了偏移。
但陳紀自身的道德水平很高,縱然是發生了偏移,也能維持本心,不會受到太多的外界影響,這也是在面對陳紀的時候,陳曦還是願意給面子的原因,因爲對方在不涉及某些事情的時候,確實是道德君子。
至於陳羣,在這一方面就更下了一等,從陳羣治家開始,陳家的聲威上漲了,但陳家的道德是日漸下滑的。
陳曦以前不太關注這些,但今日劉備提了陳俊鑫,陳曦就意識到,爲什麼史書上對於從陳寔到陳泰這一百年間的幾代人爲何是“公慚卿,卿慚長”,官是越來越高了,聲威是越來越重了,但道德確實是日漸下滑的。
陳寔死的時候,天下能來的都來了,陳紀死的時候,潁川文人來送的不在少數,到陳羣死的時候,只有朋友、官僚來送,曹魏的追
贈,到陳泰死的時候,朋友都寥寥了,更多的記錄是官方厚葬。
很多時候,一個人只有死亡的那一刻,你做的一切,到底被人認同,還是不被人認同才能看清楚。
很明顯,越往後,陳家的官聲越來越大,但所行之事,認同之人越發稀少,甚至就連九品中正制,也並非各個世家都認同的。
這玩意兒確實是對於世家鞏固權勢有利,但有遠見的世家真的看不出來弊端嗎?真的看不到崩塌的可能嗎?
大家可都是經歷了漢末的動亂,能不明白了沒有了上進之路會造成多大的反噬嗎?只是有些話不能說的那麼明白罷了。
“多少有些明白爲什麼治學要離官場遠一些。”陳曦輕嘆道。
“若是那位伯祖還活着,其實很多事都沒有發生的基礎,縱然是發生了,後續該彌補的也會彌補的極好。”陳曦望着陳俊鑫,心知若是陳寔掌家的時候,大概率都出不了這種偶遇村婦,一夜春風之事,換成陳紀掌家,既然出了這種事情,陳俊鑫的父親該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孩子該怎麼教育就怎麼教育。
如此一來,陳俊鑫就算知道了自己母親到底是怎麼回事,也沒有叱責家族的餘地,因爲家族按照律法,道德,將該做的都做了,對他也將該教的都教了,後續知道了又能如何?
會反覆嗎?不會,還是陳家子。
“也會比現在更強。”劉備隨口說道。
正確時段的正確教育非常重要,甚至該說是極爲重要,陳俊鑫明顯錯過了正確時段,能靠着早先的教育以及自己後天的努力,社會的實踐,走到這一步,已經屬於大型家族需要的骨幹了。
“不過這天下這麼大,有一二浪費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陳曦神色平淡的說道,“出身,後天的努力,機緣和運氣都有自身的意義,比方說我,假如當年駕車來投的時候,被車創了,這不也就完了?”
“你這傢伙。”劉備笑罵道。
劉備之後也未再多言此事,跟着陳曦將大演武的預選賽看完,然後才從軍營這邊離開,而這個時候,天已經因爲暴雪而有些昏黃。
“怪不得,你這幾年搞了不少的封閉式的會堂和地下演武廳,這幾年這個雪,確實有些超乎想象了。”劉備接住一片雪花,看着那快有自己一個指節大小的雪片,神色凝重。
“搞地下演武廳主要是爲了保暖,而且減少地上建築,當然最重要的是某些地方確實是適合修建這種地下建築。“陳曦一邊登車一邊對着劉備開口說道,“至於這個氣候,沒辦法,明年,後年不出意外還是這樣,現在是小冰河期疊加熾天環的氣候異常,真要說其實非常要命了。 ”
“還好吧,我之前去了北方,在咱們這邊還沒有下暴雪的時候,那邊已經有一兩米的積雪了,說實話,也就多虧了咱們當年強制集村並寨,並且分配磚瓦房,否則真要是按照以前那種,都被雪埋了。”劉備帶着幾分感慨說道,集村並寨這個陳曦當年仔細的進行過闡述,但執行的時候是真的沒少出幺蛾子,暴力執法這種事情別古代了,當代都不可避免。
所以當年劉備也聽了很多的私底下的告狀,也就多虧陳曦的房是真的給分,外加供銷社,公共水井,垃圾處理,道路建設,蒙學教育這些都一一兌現了,否則真的會出大亂子的。
當然,能快刀斬亂麻的執行集村並寨最主要的一點在於之前漢末的各種苛捐雜稅,搞得很多百姓都去當賊匪,逃民了,又梆梆捱了黃巾兩拳直接天下大亂,陳曦收攏民心進行安定的成本比較低。
畢竟正史曹操抓良民搞屯田,強行五五分成,最後都成了善政,足可見當年的政府和地方到底有多不做人。
也正因爲這種逆天的騷操作太多,陳曦集村並寨的行爲在百姓嘴裡罵着罵着也就沒聲了一一不是,哥們,你們真不是抓我們去當奴隸的啊,是玄德公覺得我們生活太差,連茅屋都沒有,於是給我們分房,給我們打水井,發水缸,修道路,搞齊民編戶統一稅收,開辦教育的?
日你媽,原來你們纔是政府,合着之前府衙是地方黑惡勢力開的!
所以到後面劉備基本就聽不到罵集村並寨的,因爲陳曦開始拿那些安定下來的本地人去誘捕還住在茅屋之中的鄉親--你們拿事實去宣貫,之前的黑惡地方勢力倒臺了,政府在搞集村並寨,條件就是你們之前享受的那些條件,你們現身說法一天,發三十文,速去。
“當年其實就沒考慮這些,而是純粹爲了便於管理,甚至房都是樣板,爲了好建設。”陳曦搖了搖頭說道,“實際上後面建築隊將通用的樣板間建多了之後,效率其實非常高。”
實際上到後期,陳曦都不再讓非專業人員加入孫乾的專業建築隊了,因爲那些人進去反倒會降低效率。
一套完整的磚混小樓,兩層的那種,孫乾一隊建築隊在老天爺給臉的情況下,只需要一個月就能建設完畢。
而一個村子,四五百戶的磚混小樓,在家家戶戶一模一樣的情況下,只需要分配各個環節的的進度,保證各個地方的料按時抵達,一個四五百戶的村子,將房屋修完,公共吃水井挖好,道路鋪設完畢,用不了倆月的,這也是孫乾麾下的老兵工資很高的重要原因。
那效率高的讓人頭皮發麻,全都是熟練工,甚至每個人不需要指揮就知道自己在什麼時間點該在什麼位置,同樣這樣的隊伍,少一個專業的工匠,在某一環上可能就會直接停下來。
倒不是其他人不能做,而是不管是施工質量,還是施工效率,其他人替換,都不如專人專崗。
“這個我知道,不過有件事我得提一下,兩件事,一件事當年你設計主宅的時候確實有合理性,但這兩年我去地方,發現你當年設計的一戶居住的二層小樓,現在已經有些擁擠了。”劉備在車架發動之後,豎起拇指對着陳曦很是認真的說道,
“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陳曦緩緩開口說道。
“當時設計的時候就是以一戶四人來設計的,考慮到冗餘,所以是四個房間,一個位於客廳的炕,畢竟是普通人家並不需要那種繁瑣的設計,直接使用這種最簡單的方案就是了,有需要加屏風就是了。”陳曦點了點頭說道,順帶這也是帶印刷圖案文字的草蓆屏風賣的好的重要原因。
早先沒錢的時候,客廳那個炕進門就能看到,後來有錢了,自然就往那裡加了一個屏風,而屏風算個大件了。
尤其是使用了某種特殊調配出來的金漆,印刷上了某種圖案,先割了一遍世家之後,又走入了尋常百姓家,至於成本,草反正是在北疆某片合適的地方專門種的。
哦,割世家的時候,印刷的圖案是造幾個
將模具一砸,所以同樣的數量比較稀少,進普通百姓家的時候,就沒這個講究了,印,狠狠地印,今年這個,明年那個,甚至專門造了可拆卸的屏風中間的那個帶圖案的席直接是可以卸下來換新的,這玩意相對便宜,不正好每年買新的?
“嗯,現在孩子比較多的家庭,感覺已經有些住不下了。”劉備想了想說道,“我見過一家有七八個孩子的,雖說比起以前居住的條件好了很多,但多少還是有些伸展不開,尤其是上有老下有小,真的住不下。”
“哦,第二個應該就是這個問題延續出來田畝不夠的問題了是吧。”陳曦想了想說道,“當年是按照戶分的田畝,一戶五十畝,不管一戶的人口數量到底是多少,本身就是爲了逼迫大戶分家。”
分家之後,雖說還是一個宗族,但還是那句話,只要分家了,就必然會有各自家庭的考慮,這種事情,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所以一個幾百人的大戶,分成了幾百個家庭,哪怕還有祠堂,還會一起祭祖,只要時間稍微久一些再想要齊心協力就非常困難了,哪怕是親兄弟,只要分家了,難免也會說兩家話。
尤其是當老人走了之後,那極有可能會因爲一些矛盾徹底分開。
所以在集村並寨的時候,用田畝順手拆分一下這種地方沒有實力的宗族,也是陳曦的一種習慣。
當然,陳曦搞這個,本身也是爲後續地方作坊,工坊,鄉村企業等等做準備,從地裡面刨食是有上限的,尤其是陳曦爲了糧食安全考慮,主動限制糧價的情況下,想要過的更好,靠種田是沒有什麼未來的。
劉備也清楚這些,陳曦不喜歡強行推動某些事情,而是喜歡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授之以漁,誘之以利,脅之以威,基本上是按照幾步走的方式,能不用官方的暴力手段,陳曦還是儘量不會去使用的。
只是現在這個情況啊……
“一家有七八個孩子,還有父母,全靠五十畝地,住的也是以前的二層小樓,確實有些不夠,哪怕父親努力種田,母親還日夜紡織,也多少不夠家用。”劉備嘆了口氣說道。
“分家啊,將七八個孩子分出去幾個啊,多出來的新戶,我們也會給五十畝的田,等這一戶消亡了,然後收回這五十畝。”陳曦嘆了口氣說道,你不分家,又不去建立軍功,還不去參與陳曦的產業,陳曦能有什麼辦法,我將飯喂到嘴邊,你不吃,我能咋?我有時間給你餵飯嗎?
“問題是孩子也都年幼,現在大的不過十歲。”劉備無奈的說道,“你那種新戶,可是會抽到一起組成新的村寨的,哪怕不是很遠。”
“我那是爲了遏制地方宗族,以及保證本地人有足夠的田畝使用。”陳曦無語的說道,唐代的授田爲啥停止了,不就是本地沒辦法授了嗎?陳曦爲了避免這個問題,直接將村寨裡面新增加的戶口彙總起來,達到一定數量之後,抽調到一起,組成新的村寨。
畢竟每一個村寨所擁有的田畝規模是有限的,就算是墾荒也會是有限的,一旦本村寨的戶口太多,就必然會擠壓現有的每戶五十畝的底線。
至於說再繼續擴大墾荒規模,怎麼說呢,兩百戶到四百戶,合計一萬畝到兩萬畝的規模,放在平原也就是三四公里方圓。
這個範圍還算正常農業生產可以接受的範圍,再繼續擴大,怎麼說呢,你走的距離就太遠了,總不能真出那種開玩笑的段子,騎馬駕車去地裡面耕田吧,那得是什麼級別的家庭。
說句過分的話,老陳家的那幾十萬畝地,也是很多地方村寨加起來的,整體呈星羅棋佈的模式。
換句話說就是是這個村寨幾乎所有人都是陳家的佃戶,有個幾千畝,佔個方圓幾裡的地兒,那個村寨幾千畝方,佔個方圓幾裡的地兒,而不是所謂的一個核心,方圓幾十裡,那樣在非機械化時代是沒辦法種田的。
好吧,就算是是星羅棋佈的分佈方式,到農忙的時候,老陳家的人也是要騎着馬到這個村寨看看,那個村寨看看,真要是下面的人種個田,需要跑幾十裡遠的話,那還不如直接在
地頭蓋個小茅屋,住在那裡就是了。
都不說古代那種行動力低下的時代,八九十年代只要居住地距離自家農田超過十里,都有不少家庭在農田那裡蓋一個暫住的小土樓,爲的就是在播種,鋤地的時候能省點時間,畢竟農業這玩意兒是真的嬌貴,一個照顧不好,就會減產,根本不帶一點客氣的。
故而陳曦集村並寨的時候,所組建的村寨規模是有明確上限的,而這個上限明確點講就是一個普通人帶着農具,步行抵達田間地頭的時間不能超過一個時辰。
當然目前的村寨距離這個極限還有大半時辰的時間,也就是說村寨要擴張還是能偷偷擴張的,但陳曦留下來的這些空餘設計,真要說其實是爲了未來所準備的,不管是廠礦,還是鄉村企業,亦或者在後期制度敗壞時,村寨想要擴展的需求等等。
這些設計餘量可以保證國家制度在日漸瓦解的階段,靠着社會慣性,維持一段不算短的和平繁榮的時間,這段時間也算是陳曦給後人預留下來的,最後調整時間。
當然按照陳曦估計,真到了那個時候,那些後輩大概率都不會在這一方面進行改良,但就算什麼不做,多享受一段繁榮與和平,也是一種仁善,所以在一開始處理的時候,就留下了這種設計餘量。
“總之就是出現了我說的那種情況。”劉備輕咳了一下,他知道陳曦肯定有自己長遠的謀
劃,而且陳曦也給自己講解過,只是劉備自己看不到那麼遠罷了,所以現如今出現了問題,最簡單的還是直接找陳曦要方案。
“問題不大,能養活的起。”陳曦神色平穩的說道,“最多就是受點累,但這個沒什麼好說的,確實是孩子太多,負擔太重,正常其實不應該有那麼多的孩子,不過縱然如此,按照當年我設計這套的時候,只要頂樑柱不得病,其實也還好了。”
“你設計這套?”劉備皺眉看着陳曦詢問道,他不知道陳曦設計的是什麼,有些跟不上陳曦的想法了。
“我當年的設計村寨承載上限的時候,參考了一些別的東西,本身也是有考慮過成年男性的單人勞動供養率的。“陳曦回憶了一下,然後笑着說道,“當時計算的時候,農業加工具加打一些短工的情況下,正常的成年男性單人勞動供養率可以達到七。”
這個數據是非常離譜的,這意味着,一個身體健康的男性,在自己願意工作的情況下,一個人上班,可以養完全不工作的父親母親,妻子,兒女加自己,還能存一份錢。
反過來講,在這種大環境下,只要還在工作的單身青年,都是搶手貨,因爲這是天生的家庭支柱。
簡單來講,在純粹理智的社會環境下,一個成年男性的單人勞動供養率能達到二,他就能找人結婚,因爲他已經無所謂老婆工作不工作,反正只要自己不出問題,就能養得起,選擇面會很大。
達到三,就意味着他結婚之後,只要願意,就可以自己上班,老婆全職帶娃,家庭美滿,如果能達到五,算上父母都能家庭和諧運轉。
在曾經某個階段,中國成年男性的平均勞動供養率接近四,但後來普通人回落到了1.1,這也是很多問題直接無解的核心。
陳曦在當年集村並寨進行設計的時候,就考慮過這個東西了,而且強堆了這個數據,使得這個比率的極限達到了1:7,可以說這是陳曦給普通人在這個時代留下的最大的無形禮物。
這也是劉備經常看到,一些老兵家庭,只有一個成年勞力種種田,然後養一家六七八口,沒有絲毫的生活壓力,這事的達成,可沒劉備想的那麼理所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