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如此一位強大到可以和大雪山聖尊戰至平手的宮主,九仙皇朝就沒有和天機宮相提並論的資格。
“真是想不到啊,天機宮的首任宮主居然強橫如斯!”東方不敗在旁感慨着,“此等人物,當是萬古難遇,只可惜無緣一見!”
林塵深有同感,心中亦是很想一睹那人的風采,於是他有些好奇地問道:“婆婆,你們天機宮的首任宮主,他飛昇仙界了麼?”
“沒有!”王婆婆尤爲肯定地回道,“根據我們天機宮的記載,首任宮主並未飛昇,而是選擇了篡命衍生之路。”
“篡命衍生?這又是什麼?”林塵頓時困惑了,連聲問道。
“聖上,其實老身也不清楚這篡命衍生具體有何玄奇。”
王婆婆微微搖頭,沉聲說道:“我只從已故師尊的口中簡單的聽說過,此爲風水師才能施展的特殊秘法。其他的,老身一概不清楚。”
“嗯。”林塵緩緩地點了點頭,繼而將目光移向了周婷和東方不敗。
在林塵看來,這二人無疑是這裡最見多識廣的,他們理應知道這所謂的“篡命衍生”究竟是什麼。
“不知。”
“我也不知。”
可是,讓林塵失望的是,二人相繼搖頭,也是渾然不知。
“篡命衍生?居然連周婷和東方不敗都不知道!”林塵眉頭微凝,心中若有所思,“篡命?衍生?那位宮主不飛昇,走篡命衍生之路究竟有何用呢!”
林塵百思不得其解,不過,他想着此事與他無關,他也不願多費心神去思考……反正他也不是風水師。
“不管此事了,也不管這些刻痕、圖案了!”林塵抖擻了一番精神,繼而朗聲吩咐道,“加快腳步,向島心而去!”
“是!”
近萬人異口同聲地應道,隨後浩浩蕩蕩的隊伍便快速地向前進發着,再無人把心思放在巖壁上……
一炷香時間後。
“咦?峽谷的盡頭居然是瀑布!”
林塵已然來到峽谷的尾端,不過眼前卻是一股缸口粗的飛瀑,從山巔衝激下來的洶涌澎湃的巨流,勢如奔馬,宛若游龍,在陽光的照耀之下,遷回旋卷有如碧玉連環。
“聖上,穿越這道瀑布,就能到達島心,也就是悟道之地了!”王婆婆笑着在旁解釋道。
“好!”
呼吸着濛濛水汽,林塵的心情格外舒暢,隨後很快就飛身掠出了白練。
“這……”剛一出瀑布,林塵就爲眼前的景象所震撼了。
只見眼前是一片廣袤的平原,綠草茵茵,一碧千里,其面積足抵得上一座大玄城。
而在這一片廣袤的平原上,竟然懸浮着數以萬計算的石碑!
石碑有大有小,大的宛如擎天巨柱,直插雲霄。
小的則只有幾個人高,極爲的普通。
每一尊石碑,都透着不可思議的道的波動,僅僅一眼就可以讓人癡迷。
譁,譁,譁……
一個接一個的大玄之人相繼穿出了瀑布,皆看到了震撼的一幕。
一時間,平原之中驚呼聲此起彼伏。
“聖上,這些石碑中蘊含的皆是道。只要悉心觀看,就能漸漸地感知到內裡的道的波動。”
王婆婆乾咳了兩聲,繼而爲衆人解釋道:“那些通天高的石碑之中,蘊含着的乃是聖道!至於那些山峰一般高的石碑,蘊含的就是大道。而幾人高的石碑中,蘊含着的就是小道了。”
頓了一頓,王婆婆緊跟着又道:“當年那位鎮壓一個時代的風水師,建立此陰陣世界時,將他所領悟的道以及諸多好友所領悟的道的玄妙,盡皆封存在這些石碑之中。不敢說包羅萬道,但起碼五成的大道、小道都能在此找到!至於聖道,這裡也匯聚了近三成!”
“這麼多?”林塵不由的驚詫道。
要知道,壽元有常,沒有人可以無窮無盡地悟道……至少在凡間界絕對不可能!
這就意味着,在正常的情況下,每個人所悟的道的數量都是有限的。
而這島心居然匯聚了起碼五成的大道、小道和近三成的聖道,這自然會讓林塵震撼莫名。
“真是恐怖啊!果然不愧是鎮壓一個時代的超級風水師!”林塵掃視着島心那多如過江之鯽的石碑,深深感嘆了起來,“和他的諸多好友們,居然悟出瞭如此之多數量的道,簡直駭人聽聞!”
來之前,林塵在心底認爲這陰陣之中估摸着會有兩成左右的大道小道和一成左右的聖道,可現在看來,他真的是大大地低估了陰陣的威力。
這,簡直是無上的悟道聖地!
шωш▲Tтkan▲¢ ○
“諸位,這裡是……”
林塵轉過身,把這裡的一切都和身後一衆大玄之人說了明白,隨後吩咐他們自行尋找合適的石碑去感悟道的玄妙,提升修爲境界。
聽完林塵的解釋,近萬人都沸騰了!
只要不傻,都能明白他們此時此刻究竟身在何種福地,又是在經歷何種奇遇!
先前他們都還在猜測,林塵這位聖上一路上神秘兮兮的,不透露此行的目的究竟是爲何。
現在,所有人都是恍然大悟!
…………
咻!咻!咻!
完全迫不及待的,不少人都已壓制不住心頭的狂喜,衝向了石碑林之中,尋覓起最爲適合自己的石碑觀看。
“這裡,這裡!”不多時,一個南疆軍中的大將便是激動地狂呼道,“這一座通天石碑,乃是五行聖道!而環繞着這五座山峰高的石碑,分別爲金木水火土五種大道!”
這大將的嗓門格外的洪亮,頓時吸引了無數的視線。
林塵亦是擡眼瞧去,只見果然如他所說,一座蘊含五行聖道的通天石碑直插雲霄,而在石碑之側,則是懸浮着五座山峰般高的大石碑。
而這五座山峰般高的石碑之旁,則分別都環繞着不少的幾人高的石碑。
“這一座,是土之大道的石碑!”一個道極境真人高呼起聲,“我每一個都感應了,環繞這石碑的每一個小石碑裡蘊含着的,分別是大地之道、地脈之道、溼土之道、地心之道、土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