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堤開始挖地基的時候,長興郡王就包袱款款的跑過來借宿。對此,蘇微晴是拒絕的,但當長興郡王不僅自己過來,還帶了個大儒謀士過來後,她就想也不想的同意了。
“這位是曹先生,是天元十二年的探花郎。在翰林院當了二十年的差,去年才告老還鄉。”曹先生的學識在京城都算上是頭幾號,若非年事已高,怕是還退不出京城。
蘇微晴連忙行禮。
“不必客氣,聽郡王說,這個修築江堤的事情,是你提議的?夫人心懷天下,老朽很是佩服。”
蘇微晴愈發的不敢託大,連忙搖頭不敢居功。
把曹先生請到家中最寬敞的房間裡休息之後,蘇微晴就向長興郡王使眼色。
有沒有和曹先生說?告訴他過來是要教兩個孩子的?
郡王眼角含笑,湊過去,挨着蘇微晴的脖子發出低沉的笑聲。
“我當你膽子是有多大,原來連問都不敢問一問的?”
蘇微晴白了郡王一眼,往後挪了挪身子,離他遠一些。
這位是先生是大儒是要教小辰讀書識字懂道理的人,教師一直都是最值得尊敬的人。
“自然是說過的,不然哪裡要勞曹先生大駕。”
“多謝郡王殿下。”
瞧見蘇微晴低眉順眼的服軟了,長興郡王這心情比六月天喝下一碗冰鎮酸梅湯還要舒爽。
“不必客氣,這是你應得的。你這屋子我怕是要久住些時日,這飯菜能不能也有我一份?”
說的好像她好像鐵公雞一般,連飯菜都捨不得給人吃一樣。蘇微晴好沒氣的回了一句。
“粗茶淡飯,郡王殿下的不嫌棄就好。”
當然不嫌棄,當初搭救他的時候,蘇家的條件可差多了,他還不是傷養的好好的。
“勞煩晴娘了。”
有長興郡王借住,蘇家的小院子外面常年有重兵把守。可算是消停了不少。
清淨了的蘇微晴對於長興郡王送上來的好意,自然是禮尚往來了。
修建江堤,所涉及的人事物都太多太廣。現下郡王用的辦法已經很不錯了。蘇微晴不打算插手這個已經日漸成熟的模式,但是她可以教會郡王另一個簡單便捷的記錄辦法。
“表格?”
“嗯,表格的種類有很多,我教你最簡單的一種。”
蘇微晴教給長興郡王的是上工記錄表,用大張的白紙把條格畫出來之後。再用正字來記錄。
“一個正字,是五筆,一個人每天準時上工下工遵守規矩在既定的區域內休息,就算是一筆。五天就是一個正字,一個月就是六個正字。”
蘇微晴先把記錄的方式講明之後,再開始講解這個表格每一行每一列所表示的意思。
“這個方法很新奇。”
“應該說很方便。”
把上工記錄表畫完之後,蘇微晴又把財務記錄表也畫了出來。
“這個最佳用途是記賬。建造江堤,開銷大,賬目繁複。用這種表格記錄辦法,是最快最方便查閱的。”
蘇微晴順便把目錄索引也教給了長興郡王。
他是個很聰明的人,一開始可能覺得這個方法新奇又特別。很快就會意識到這種全新的記錄方式,會帶來多大的便捷利益。
“晴娘你真是不可思議。”
“多謝誇獎。”
表格記錄法,很顯然給長興郡王的賬目管理記錄帶來開創性的革新。整個江堤的修建,記錄的井井有條效率奇高。
全然解放了的長興郡王,時不時的會多看蘇微晴幾眼。對她還是十分的難以置信。
管他多看幾眼,蘇微晴根本不在乎。她瞧着小辰和鐵軼的學習終於步上正軌,曹先生在學識和人品上都相當的過硬,教學也十分的嚴格。
兩個孩子抓緊這難得機會,努力汲取知識,成長的速度驚人。
有的時候,半夜了蘇微晴醒來還看見他們的屋子裡燈亮着在埋頭苦讀。
這樣對眼睛極其不好,蘇微晴教育了他們幾次,表面上挺順從聽話的。但實際上,半夜醒來的時候,他們兩個依然在讀書。
蘇微晴強行去吹滅了幾次燈,兩個孩子依然倔強的等她回去睡了,繼續爬起來點燈學習。
沒有辦法,蘇微晴只能去和郡王商量。向他借幾個人來幫家裡幹活兒。讓兩個孩子全天都空出來,時間充裕了,就不會半夜挑燈苦讀了。
“兩個小子挺爭氣的,曹先生很喜歡他們。不必擔心,且不說這堤壩一時半會兒建不好,就算是建好了,曹先生也得落下來管理照看堤壩,不急着走的。”
“我這就去和孩子們說,郡王真是多謝你。”
長興郡王揉揉眉心。
“都說了我們之間不必客氣。”
蘇微晴笑笑,告退轉身離去。寬解了兩個孩子之後,做飯的時候,秀秀忽然抓住了她切菜的手。
“小心些,別傷了手。”
“吳家要來投奔你。”
嗯?蘇微晴詫異,他們和吳家已經沒關係了。加上吳家有個大官叔伯,還用得着來投奔她?
正欲細問,秀秀又開口。
“別收留。”
當日之辱小辰刻骨銘心,她怎麼會收留。蘇微晴摸摸秀秀的手,示意她安心。
隔日,她就聽說了周家滅門的事兒。
長興郡王漫不經心的提及,隨後就是冷笑。
“我說那吳欽差怎麼膽子這麼大,剛拿了人就敢問斬,原來是上頭有人。可惜,蘭溪縣怎麼說也是我的地盤,以爲殺了人,就能把東西拿走?也不問問我!”
是的,周家上下五十二口,就在蘭溪縣菜市場斬首示衆了。從頭天夜裡不由分說抓人,到第二天中午問斬,間隔不過六個時辰。
這絕對是不符合大周律法的,但是吳大人是欽差,他手裡有先斬後奏的口諭。
蘇微晴整個人都緊繃了起來,她想起早上的時候,秀秀忽然和她說的話。是不是那個時候,就是即將行刑的時候?
“爲了什麼?忽然殺了這麼多人是爲了什麼?”
長興郡王已經收斂了自己的怒氣,開始慢條斯理的用飯。聽到蘇微晴的問話,他猶豫了下,就說了實情。
“爲了糧食,周家手裡有兩千石糧食。還都是三年以上的陳糧。”
就因爲要這兩千石糧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