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平地之雷

連南慕封自己都不曾料想到,楚依依的事會對他造成那麼大的影響。

也不知道是怎麼開始傳起來的,等他知曉時整個京城都已經盛傳遍了,說是世子爺娶了郡主卻不懂珍惜,讓旁人對她踐踏欺辱,郡主終不堪其辱,自焚而死。

另一個說法雖好了一些,卻也相去不遠,說是世子爺娶了郡主又納了表妹,坐享齊人之福,得了實惠好處後便將郡主丟在一旁,連得知府裡出了變故都不回府,連郡主最後一面都沒有見到,這般狼心狗肺之徒實在讓人噁心。

事實上,這兩種謠言都說得不對,但是南慕封卻不可能站出來澄清,畢竟人都死了,他要是真這樣做了只怕又要有人說他是要壓榨郡主的最後一點利用價值了。

京城裡說他們南忠公府靠着兩位皇室女兒起家,晉升到如今的京城新貴的不在少數,南謹軒本就清冷,不愛與人打交道,同他相交的多是三皇子身邊的親信,或是同文家有交情的,自然不會看不起他,其餘那些朝臣對他恨得牙癢癢,卻也忌諱他如今廉政司副使的身份,不敢任意妄爲。

相較之下,倒是南慕封這個狀元郎更讓人有話說了,說他光有才華卻偏混得不如自家庶弟的有之,說他只會讀書卻不懂人情世故的有之,和南謹軒不同,南慕封素來是個很在意旁人眼光的人,因此那些詆譭和嘲諷都被他記在了心裡,只想着有朝一日定會叫納西人俯首稱臣。

南慕封到底在朝廷的根基淺,手裡也只當初五皇子給他的幾個人,偏這個時候楚思淵被睿武帝派去了南寧,一時半會兒也是回不來,之前暗中同五皇子有所接觸的朝臣,當然不可能會爲南慕封兩肋插刀,大家都是五皇子身邊的人,若是五皇子開口興許還會有人幫忙,如今不過是些流言蜚語,自然沒有人會將這些當一回事。

但是南慕封心裡卻浮起了一股不安,總覺得暗地裡彷彿有一股黑氣朝他襲來,只能越發謹慎起來。

然而許多事,並不是他謹慎就能熬過去的,因爲楚依依的事,景太后氣得病了,景家便立刻做出表率,給了南慕封一個沒臉,將他之前建議的上行下效的農耕之法好生批判了一番,也不說別的,只說他紙上談兵,沽名釣譽。

事實上,南慕封所提的農耕之法是極好的,只是他畢竟不是農家出身,許多農耕之中的細節他並不清楚,那時他急着在睿武帝面前表現,便將那些他不太清楚的部分弱化,含糊帶過,當然睿武帝也不是農戶出身,對那些問題也並不太清楚,但是他到底謹慎些,將南慕封呈上的方法讓下頭的人親自去農家詢問了一番。

農耕,講究的是因地制宜,南慕封的農耕之法再好,也要根據當地的情況來細分,而不能一概而論,當初南慕封呈上奏摺時並未將細節言明,他便是盤算着若皇上願意推行,他再毛遂自薦,詳細的方案便是到那時候纔拿出來的,若不然早早地拿出來,睿武帝又沒將此事交給他,豈不是爲他人做了嫁衣?

只是沒想到,便是他的這份私心,竟是讓景家的人揪着說個沒完沒了,實在讓他後悔莫及。

這幾日南慕封嚐盡辛酸,明裡暗裡朝廷裡家裡,沒有一樁事是順心的,也幸而還有杜晗煙對他軟言相待,讓他尚存了一分安慰,想着到底是青梅竹馬的情分,總是不一樣的。

最讓他措手不及的,是南忠公提交了廢黜世子的奏摺,這番從未有過的迅雷之速實在叫人驚訝,且還瞞得嚴實,宮裡傳出消息時南慕封才知曉,整個人如遭雷劈,愣在當口,半句話都說不出來。

可以說,南慕封從出生至今,從未受過這樣的羞辱,他的親爹竟是親手將他從世子之位上拉了下來,甚至不給他任何反應的機會,便讓他成了整個京城的笑柄。

最可笑的是,當南慕封闖入南忠公書房要個交代時,南忠公竟是義正言辭地表示這是他對南忠公府的犧牲,楚依依的死南忠公府交出了幾個管事,卻絲毫難平太后的怒氣,如今這一出釜底抽薪,定然能平息太后的怒氣。

相較於景家無休止的糾纏,和那些見風使舵的小人,南忠公倒覺得以一個世子之位來結果郡主的死,倒也算不吃虧的。

氣得南慕封喉嚨發甜,硬是壓下喉間的腥甜,卻是怎麼都反駁不了。

是了,南忠公府這一番舉動,確實叫太后怒氣平息了,沒了楚依依,自然也要叫世子痛一痛的,人便是這樣,若是自己心情不爽,總也希望旁人同樣遇到不舒心的事。

說到最後,南慕封終究還是揚長而去,他只怕自己失態,口不擇言,那才叫真的得不償失。

事已至此,南慕封很快便恢復了冷靜,既然南忠公對他不仁,就不要怪他對他心愛的兒子不義了,畢竟他從前不肯將南忠公世子之位讓出,如今便更不可能了。

既然他沒了世子之位,自然也不能叫南梓彥得到。

隔日,京中便又起了另一個謠言,只說郡主出事當日還被三少夫人羞辱推搡,若不是因爲下午動了胎氣,晚上也不至於逃不出火場。

這一番謠言只像是平地一聲雷,轟地便炸開了。

連佩珊只覺得自己冤枉死了,平白無故變成了心狠手辣在府裡爭權的三少夫人,雖說當初她這個連家大小姐的名頭也多與霸道嬌縱連在一起,但是如今這一樁卻叫她委屈得不行,畢竟楚依依做出那樣的事,她生氣也是在情在理的事。

只如今楚依依死了,而連佩珊總不可能爲了證明自己的清白,將南忠公府裡的醜事往外說,只是她沒想到,她的名聲壞了,竟是連累了南梓彥,打破了南忠公的如意算盤,直叫他氣得不行。

不過,到底見嫡長子沒了世子的身份,南忠公心裡竟是說不出的踏實,每每想到那日綁架的事,南忠公便是卻一陣唏噓,若不是他命大,只怕是要死在這個心愛的兒子手裡的了。

這個世子之位,他是一定要廢黜的,絕不能讓這個居心叵測的兒子,抓住權柄。

第743章步步交鋒第684章明妃出現第433章猛虎之藥第121章棋弈之道第547章釜底抽薪第117章借刀殺人第560章冤家路窄第425章她的算計第552章一臂之力第654章須得徹查第083章借刀殺人第327章梅花圖案第030章皆有面具第636章宸妃秘辛第006章親疏有別第506章亦是重生第496章安心待產第548章楚遙支招第161章環環相扣第065章一場鬧劇第344章一切有我第576章不幸萬幸第526章黃雀在後第222章東拉西扯第161章環環相扣第222章東拉西扯第091章京城惡霸第436章廢立之心第735章靈光一閃第702章早有備案第160章撲朔迷離第213章未雨綢繆第144章穆二小姐第343章病入膏肓第532章搶奪玉簪第470章不知好歹第368章撕破臉皮第184章興師問罪第188章樂得寵她第303章豈有此理第630章平靜日子第623章咄咄逼人第164章狗仗人勢第578章最是無情第601章一頂綠帽第506章亦是重生第288章杖責十五第408章兩家恩怨第135章關心則亂第254章回京途中第266章主持公道第273章孤立無援第818章虛情假意第168章大婚在即第760章林間野味第733章詭異目光第277章郡主中毒第347章卑鄙的人第649章暗度陳倉第151章討要賜婚第067章演技不俗第107章一番心思第208章落花有意第611章有驚無險第642章責罰衆人第064章義正言辭第735章靈光一閃第790章君閣叛徒第815章邊城之困第251章真相大白第067章演技不俗第481章只要嫡子第063章他的身份第544章譚氏怨氣第356章看上老三第723章她的心事第129章陰差陽錯第763章農耕之事第165章定有誤會第707章據理力爭第278章八卦閒心第585章文縣才女第439章娥皇女英第108章自作多情第552章一臂之力第601章一頂綠帽第263章欲加之罪第605章一起用膳第127章丟大了臉第573章打抱不平第637章幕後之人第674章死活不論第787章漏網之魚第319章計中有計第640章連妃沒了第148章醉翁之意第244章削髮爲尼第393章咄咄逼人第376章同爲重生第661章燦若夏花
第743章步步交鋒第684章明妃出現第433章猛虎之藥第121章棋弈之道第547章釜底抽薪第117章借刀殺人第560章冤家路窄第425章她的算計第552章一臂之力第654章須得徹查第083章借刀殺人第327章梅花圖案第030章皆有面具第636章宸妃秘辛第006章親疏有別第506章亦是重生第496章安心待產第548章楚遙支招第161章環環相扣第065章一場鬧劇第344章一切有我第576章不幸萬幸第526章黃雀在後第222章東拉西扯第161章環環相扣第222章東拉西扯第091章京城惡霸第436章廢立之心第735章靈光一閃第702章早有備案第160章撲朔迷離第213章未雨綢繆第144章穆二小姐第343章病入膏肓第532章搶奪玉簪第470章不知好歹第368章撕破臉皮第184章興師問罪第188章樂得寵她第303章豈有此理第630章平靜日子第623章咄咄逼人第164章狗仗人勢第578章最是無情第601章一頂綠帽第506章亦是重生第288章杖責十五第408章兩家恩怨第135章關心則亂第254章回京途中第266章主持公道第273章孤立無援第818章虛情假意第168章大婚在即第760章林間野味第733章詭異目光第277章郡主中毒第347章卑鄙的人第649章暗度陳倉第151章討要賜婚第067章演技不俗第107章一番心思第208章落花有意第611章有驚無險第642章責罰衆人第064章義正言辭第735章靈光一閃第790章君閣叛徒第815章邊城之困第251章真相大白第067章演技不俗第481章只要嫡子第063章他的身份第544章譚氏怨氣第356章看上老三第723章她的心事第129章陰差陽錯第763章農耕之事第165章定有誤會第707章據理力爭第278章八卦閒心第585章文縣才女第439章娥皇女英第108章自作多情第552章一臂之力第601章一頂綠帽第263章欲加之罪第605章一起用膳第127章丟大了臉第573章打抱不平第637章幕後之人第674章死活不論第787章漏網之魚第319章計中有計第640章連妃沒了第148章醉翁之意第244章削髮爲尼第393章咄咄逼人第376章同爲重生第661章燦若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