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四十九、一丁點聖人+羽承安的機會

慢慢的,詩語發現河岸邊有人接着燈光,正看向這邊,而且對他們指指點點,竊竊私語。

她害羞了,連忙拉着手邊的壞人跑開。

沒走幾步,便聽到前方嘈雜,人影攢動,走廊裡匯聚許多人,密密麻麻的水泄不通,三五成羣低聲議論着什麼,詩語好奇的拉着他過去,找外圍的一個女子問道:“這位妹妹,這邊怎麼回事,裡面怎麼這麼多人?”

那女子回頭笑道:“姐姐有所不知,裡面的才子出了一首極好的詩。”

“好詩?”詩語驚訝,隨即也好奇起來:“是什麼樣的好詩?”

那女子想了想,“我揹着呢。”

然後就抑揚頓挫的給她念了一遍:“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詩語聽完心中一震,讚歎道:“果然是好詩啊,不知出自哪位有才子,才情實在高絕。”

“我也覺得這寫詩的真是厲害,才情很高,只怕有七八層樓那麼高,詩能寫得這麼好,人想必也是英俊瀟灑,玉樹臨風,萬中無一啊。”她旁邊的李星洲也笑着附和。

詩語詫異看這傢伙一眼:“見你這麼夸人,還真稀奇。”她可知道,這傢伙平日裡沒架子,但其實對自己可高視着呢,平常人入不得他法眼,他真開口誇過的人不多。

只不過這夸人的詞....什麼七八層樓那麼高,什麼詩寫得好人就帥,簡直亂七八糟。

她拉着他的大手,低頭穿過人羣,裡面被圍着的三個年輕公子高聲說着。

走廊裡燈火昏暗,河中蛙鳴,浪濤聲聲入耳,衆人都安靜聆聽着。

就是他們寫的詩嗎?詩語也好奇的看了那被衆人圍住的三個公,然後聽起來,畢竟詩詞歌賦,她本就精通喜歡,特別是.....

那傢伙爲她寫了《青玉案.元夕》之後,更是喜歡得緊了......

人羣中,三位公子滿臉激動的說着.....

“平南王當初定了蘇州,臨走時我們城中百姓,各大豪族出城送別,依依不捨,也想平南王留下治定蘇州。衆人不捨,便請求王爺留下墨寶訓示,以便我蘇州子民供奉瞻仰,當時平南王潑墨揮毫,留下一七言詩,便是今日諸位所見的這首.......”

這話一出,頓時衆人譁然,很多人被驚掉下巴,也有人連連讚歎,隨即擊掌叫好。

有時候,現實比詩歌更加戲劇性,因爲難以琢磨,所以總能讓人津津樂道。

三位才子拱拱手道:“當時讀完,我們這些蘇州人一時也感慨萬千,王爺戰功赫赫,安南除亂,兵鋒所向皆披靡,可卻隻字不提自己的功勞,而爲我蘇州百姓憂心,爲天下之民憂心,如此胸懷恩德,令我等張狂激憤之徒心生慚愧......

後來我們隨家人到京城行商,雖四處聽聞傳唱王爺事蹟,卻無人提及此詩,覺得實在不妥,故而今日便臨摹帶來,與諸位同賞。”

說完他們對着所有人拱拱手,一時間大家也開始紛紛議論起來。

“三位仁兄高義啊,今晚此舉以後也可傳爲一段佳話了......”

“是啊是啊,若不是三位,在下還不知平南王居然有如此佳作!”

“自《山園小梅》《青玉案.元夕》之後便再沒聽說過平南王新詞,外面還傳言說王爺是江郎才盡,過慧早夭,現在一看哪有這事,都是胡猜亂想罷了,王爺只是不喜招搖,低調處事而已。”

“是啊,如此大才卻不招搖,如此大功卻不高議,而是心繫百姓,低調處事,有平南王在,我景國未來可期啊!”

“哈哈哈,兄弟說得對,況且王爺今年才十六歲,虛冠年紀,如此年紀便有這般才學手段,實在是我景國之福啊......”

“........”

場面一時熱鬧,衆人興高采烈相談,慢慢的就變成誇平南王大會。

畢竟這事太過戲劇性,一首隱世大作,足以流傳千古,本就已經很吸引人眼球,何況又和如今炙手可熱的話題人物平南王聯繫上。

而且這詩還做於蘇州大勝之時,隻字不提勞苦功高,不提赫赫戰功,而是一句一將功成萬骨枯。

若是尋常人說這話,還會被反駁不識大體,不顧大局,或者自命清高,故作姿態,可平南王是真正做到一將功成萬骨枯,他說此話,霎時間味道便不一樣了。

赫赫戰功累身之人,沒有因爲功勞而驕傲自滿,而是道出一句一將功成萬骨枯.......

平南王在衆人心中一下在高大不止一個檔次,變得熠熠生輝,如同聖賢。

許多在場的年輕女孩臉色酥紅,眼裡都露出崇拜的光芒,而衆多才子也是心馳神往,感慨萬千。

......

詩語回神,看着身邊得意的人,總算明白這傢伙爲何會誇得那麼肉麻了。

“不要臉.....”詩語低聲道。

李星洲只是嘿嘿一笑,他也有些出乎意料,當時抄這首詩時確實有規勸蘇州人安居樂業,一時想不起來,就想到這首,沒想到如今影響力居然擴散到京城來了。

“聽他們這麼說,我都感覺自己像個大聖人。”李星洲拉着詩語的手,站在人羣最後方的陰影之中道。

詩語白了他一眼:“臭美!”隨後又猶豫一下,他救了蘇、瀘兩地幾十萬百姓,於是小聲補充:“你頂多算一丁點。”

“什麼一丁點?”

“一丁點聖人。”

“.......”李星洲無語:“聖人哪還有一丁點的......”

詩語不理他,越跟他說,他越能說,又說不過他。

......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王通已經有些微微暈了,他只喝了幾盅,可喝的是上等好酒將軍釀,尋常人也喝不上,對坐的幾位大人臉上也帶紅暈。

大家說話都大聲起來,這時去叫作詩人的下人回來了,卻沒帶來人。

羽相有些醉態,微怒道:“人呢?”

那下人連忙跪下:“老爺,那人實在帶不來.......”

“帶不來?一個書生也帶不來,你跟人說清楚了嗎?”羽相不滿。

下人連忙道:“老爺,那詩不是書生作的,那些蘇州書生只是臨摹傳揚而已......”

“哦,不是他們作詩,那蘇州還有什麼樣的才子,能做出這等詩來?”羽承安不解的撫須,衆人也都看過來。

下人連忙道:“老爺,不是蘇州人,是京城人,是平南王作的詩,那幾個書生說當初蘇州叛亂平定之後,衆人請王爺留下墨寶供奉,當時王爺就寫了這首詩......”

此言一出,桌邊一下子安靜下來。

最先提出這詩忤逆,要教說作者的兵部判部事張讓一下愣住了,隨即滿臉尷尬,“這.....這真是平南王詩作?”

“回稟老爺,是的,因爲當初平南王是在蘇州寫的詩,所以一直沒傳入京中,少有人知道.....”

張讓說不出話來,羽承安臉色也很不好看,擺擺手道:“好了好了,此事揭過吧,時間也差不多了,本官要到評席去,諸位大人請便吧。”

衆人明白這話裡的意思,羽承安是副相,可平南王不是他惹得起的,不過話不能直說。

羽承安話說到這,衆人只得拱拱手,一席好宴以合樂開始,最終卻不不歡而散.....

王通滿心震驚,這詩居然是李星洲作的!

他覺得不可思議,又有些不想相信,正要渾渾噩噩準備離席時,卻有下人靠過來小聲在他耳邊道:“老爺請王大人移步一敘。”

他認得這下人,是羽相的下人,羽相單獨相邀,他自然不敢妄辭,拱拱手就站起來,可才走兩步,酒勁上頭,居然有些晃盪,下人連忙扶住他,往亭外走。

......

水榭亭臺之上,已經侯滿衆多才子佳人,等候大人物入場。

陸續有一些人上臺,但今晚大儒名家都入朝堂辯論去了,所以來的大多沒什麼分量,每上臺一位,便有人介紹,是某某某,寫過什麼樣的詩詞,有什麼樣的功名等等。

臺下才子佳人們大多隻是回以禮貌性的掌聲,並不出彩。

羽承安沒有急着上臺,站在遠處轉角,看着那邊情況,已經他雖好去各處詩會,一來他有才學,好詩文,二來可以得名聲,拉攏士子。

可每到一處,總有陳鈺壓他一頭。

吟詩作賦的場合,別人可不管他是不是副相,或許參知政事能讓學子們驚歎,可也遠遠不夠,到這種場合,才學纔是第一標準。

陳鈺是當朝翰林大學士,判東京國子監,禮部判部事,名滿天下的大儒,所到之處備受學子追捧敬重。

現在好了,陳鈺不在,所以他也不準備貿然前去,好菜後上,大戲壓軸。

可也正因如此,今晚他纔會格外注重對自己才學的定位,以至於剛剛居然對一首好詩生氣,壞了事情。

身後的參勝似乎看出他心中所想:“岳父不必介懷,根據我打聽來的消息,王通要在京中逗留些時日,機會有得是。”

羽承安點頭,他想的其實也簡單,王越貴爲平南王的岳父,又是初到京城,對京城局勢人情不清楚,好趁機從他下手,找出能對付李星洲的機會。

可惜他一心想着豔壓今晚詩會,拉攏士子之心,以至於被一首詩亂了方寸,若是普通才子,他還能應付,沒想居然是李星洲作的.....

又是李星洲啊!什麼事都壞在他手中......

羽承安暗自咬牙切齒,臉色難看,這時身後傳來腳步,黑暗中下人高聲道:“老爺,王大人來了。”

他連忙收住,露出燦爛笑容,拱手道:“王大人好福氣啊,居然有平南王這樣的乘龍快婿,剛剛出了點意外,現在老夫和王大人好好聊聊。”

“哪裡哪裡......”王通只是應付幾句。

羽承安卻敏銳的發現,他說起平南王,王通笑意霎時間就收住了......

莫非這其中有問題?羽承安眼珠一轉,又繼續和他說起話來,說話間時不時說一些關於李星洲的事,或是說他才學,或是說他作爲。

但慢慢的,羽承安越來越能確定,這王通與他女婿不合!

只要說到他女婿,王通都會談吐不耐煩,或想快些帶過去,雖然他極力掩飾,可怎麼能瞞過在官場摸爬滾打一輩子的羽承南呢。

所以越說他心裡越是激動起來,過了一會兒,主辦詩會的陳文習來請他上臺,他將王通也邀上,王通是年輕時中過解元,最後探花出殿,東華門唱名,絕對有資格上座。

陳文習也受寵若驚的恭敬邀請他。

果然,陳鈺不在,羽承安一出來便贏得浪潮般的掌聲喝彩,學子之心盡歸。

隨後,衆多才子佳人齊聚水榭,江州花船靠岸,各個青樓大家到場,皓月當空,陳文習出來照例宣讀今夜詩會之題如往年一般是詠月之後,詩會也便熱熱鬧鬧的開始了......

陳鈺在臺上則時不時的說些話,拉近與王通的距離,旁邊幾人都知趣,只要見到好詩好詞,便會呈送給他評,其餘詩詞則自己評幾句便過去了,如此一來,羽承安大得人心。

而王通也慢慢與他交心,將他當做師長對待,還小聲向他請教江州之事,畢竟詩會氣氛本就輕鬆,所以大家纔會喜歡,他們在上面說話也沒事。

聽王通說後,羽承安才知道原來江州遇到了這樣的問題,他隨即眼珠一轉低聲笑道:“此事王大人應該去請教平南王,王爺是王大人乘龍快婿,又聰敏過人,想必定有辦法。”

王通一笑,“呵,羽相多想了,在下倒是問過,羽相口中在三誇獎,聰明絕頂的平南王卻說盱眙可解,還說幾日之後便送來解法的狂妄之言,以羽相之見,這事能這麼簡單麼?”

羽承安一愣,隨即心頭狂跳,他和王通的注意點可不一樣,王通想解決江州之亂,他則想將李星洲牽扯到這無解的事情中來,至於江州如何,那不是他關心的。

所以他一下抓住自己的重點:“王大人是說平南王應允說能短時間內解決此事?”

王通一愣:“羽相爲何如此問?”

“但說是也不是!”羽承安有些着急,低聲催促道。

王通疑惑點頭,見他點頭,羽承安心跳加快,但還求穩妥,又問:“此話當真,王大人所言皆是平南王所之語?”

“那是自然,只是不知羽相爲何有此一問?”王通還雲裡霧裡。

羽承安卻心頭打震,心中狂笑,好啊,他還怕找不到泥把李星洲拉進去,現在好了,他自己往裡跳,還是自家岳父攪出來的泥坑,好啊!看來是天要亡你啊!

見王通不解的又要問,羽承安不耐煩道:“王大人,自是詩會,你我便專心評品詩詞吧,不要多言其它。”

兩百九十一、遼國;女真;西夏(上)七百七十八、劉季的戰術三百四十六、詩會騷動七百二十三、韃靼馬一百零一、幕後的手七百零二、他是中心五十九、打酒竈七百一十六、現實與夢想四百零二、處理三百九十三、燙手山芋七百零四、戰爭機器開動四百零四、匪影三百二十五、朝堂的明爭暗鬥(下)兩百二十、京城反應+王府的擴張八百零六、會面+可怕三百四十七、忤逆之詩七百九十一、指日可待的草原一統七十、以月爲題兩百零四、潛存的陰霾五百五十八、勢不可擋五十一、營救對策一百六十三、機會、推測一百四十二、大年三十四百二十七、狐山城天險一百九十五、真正的鋼五百五十九、挖苦六百零五、劉旭之謀(上)兩百六十八、逆轉+勝負兩百六十四、謀事在人六百九十六、金國的困局七百八十、決定勝負的時刻八十二、瀟王府-魏雨白六百零八、事態失控第二章、生死界限兩百五十六、帝后之議五百三十一、朝堂明爭暗鬥+李星洲心中隱憂五百三十、口鹼兩百二十一、瀘州+虎父無犬子七十三、暗香浮動月黃昏(1)三百九十四、魏雨白西行五百八十二、怎麼回事五百三十二、條件六百九十九、石墨,金國一百四十二、大年三十四百九十九、蘭花?七百零八、出發!六百七十四、跡象六百二十四、喜訊三百五十二、未來四百九十二、姑爺節一百三十八、硝酸鉀兩百六十、攻城五百七十七、火燒雲三百四十一、太子的大事六百八十二、三公主一百二十二、風波起(上)五百九十、政治手段+我慫活得長八百、大金難道要完?五百二十九、覬覦中原+拼命一百二十九、何昭的跌宕起伏兩百六十四、爾虞我詐四十七,蒸餾酒七百九十一、指日可待的草原一統一百六十八、有心無力兩百六十二、與天賭命八百零三、立牌坊也省了吧六百九十七、盡在“掌握”四百一十三、內部矛盾+方新三百九十五、疑點累積(下)一百三十五、秋兒的地位七百九十七、出手了兩百七十九、星辰與皓月五百四十九、榻前之辯四百零九、皇帝私訪+主帥無能,累死三軍七百九十三,完顏宗弼的戰術五百六十一、心中所求+絕境六十八、屋裡的貴人六百七十八、金軍南下兩百六十六、新軍騎兵五百六十三、各方反應兩百四十七、時不我待+遼國皇室兩百五十九、第一次正式談判五百八十一、確實捉住了五百四十、劉季+上主無能兩百九十二、遼國;女真;西夏(下)七百八十五、恐懼蔓延(中)兩百五十九、兵臨城下四百四十四、景國隱憂(內有較多科普,請選擇觀看)六百六十八、討價談價四十、報復五百四十七、天要絕人六十八、屋裡的貴人一百七十五、佈局生效五百四十六、夏國臣服七十三、暗香浮動月黃昏(1)七十六、暗香浮動月黃昏(4)六百零二、論功三百二十三、中秋前
兩百九十一、遼國;女真;西夏(上)七百七十八、劉季的戰術三百四十六、詩會騷動七百二十三、韃靼馬一百零一、幕後的手七百零二、他是中心五十九、打酒竈七百一十六、現實與夢想四百零二、處理三百九十三、燙手山芋七百零四、戰爭機器開動四百零四、匪影三百二十五、朝堂的明爭暗鬥(下)兩百二十、京城反應+王府的擴張八百零六、會面+可怕三百四十七、忤逆之詩七百九十一、指日可待的草原一統七十、以月爲題兩百零四、潛存的陰霾五百五十八、勢不可擋五十一、營救對策一百六十三、機會、推測一百四十二、大年三十四百二十七、狐山城天險一百九十五、真正的鋼五百五十九、挖苦六百零五、劉旭之謀(上)兩百六十八、逆轉+勝負兩百六十四、謀事在人六百九十六、金國的困局七百八十、決定勝負的時刻八十二、瀟王府-魏雨白六百零八、事態失控第二章、生死界限兩百五十六、帝后之議五百三十一、朝堂明爭暗鬥+李星洲心中隱憂五百三十、口鹼兩百二十一、瀘州+虎父無犬子七十三、暗香浮動月黃昏(1)三百九十四、魏雨白西行五百八十二、怎麼回事五百三十二、條件六百九十九、石墨,金國一百四十二、大年三十四百九十九、蘭花?七百零八、出發!六百七十四、跡象六百二十四、喜訊三百五十二、未來四百九十二、姑爺節一百三十八、硝酸鉀兩百六十、攻城五百七十七、火燒雲三百四十一、太子的大事六百八十二、三公主一百二十二、風波起(上)五百九十、政治手段+我慫活得長八百、大金難道要完?五百二十九、覬覦中原+拼命一百二十九、何昭的跌宕起伏兩百六十四、爾虞我詐四十七,蒸餾酒七百九十一、指日可待的草原一統一百六十八、有心無力兩百六十二、與天賭命八百零三、立牌坊也省了吧六百九十七、盡在“掌握”四百一十三、內部矛盾+方新三百九十五、疑點累積(下)一百三十五、秋兒的地位七百九十七、出手了兩百七十九、星辰與皓月五百四十九、榻前之辯四百零九、皇帝私訪+主帥無能,累死三軍七百九十三,完顏宗弼的戰術五百六十一、心中所求+絕境六十八、屋裡的貴人六百七十八、金軍南下兩百六十六、新軍騎兵五百六十三、各方反應兩百四十七、時不我待+遼國皇室兩百五十九、第一次正式談判五百八十一、確實捉住了五百四十、劉季+上主無能兩百九十二、遼國;女真;西夏(下)七百八十五、恐懼蔓延(中)兩百五十九、兵臨城下四百四十四、景國隱憂(內有較多科普,請選擇觀看)六百六十八、討價談價四十、報復五百四十七、天要絕人六十八、屋裡的貴人一百七十五、佈局生效五百四十六、夏國臣服七十三、暗香浮動月黃昏(1)七十六、暗香浮動月黃昏(4)六百零二、論功三百二十三、中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