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李助急切的問罷,蕭唐沉吟片刻,卻輕輕的搖了搖頭,而又對李助說道:“道長新近來投,關於我集結諸路綠林羣豪背反朝廷的初衷,以及仍有些機密大事所知不詳,如今固然立豎招軍旗號,積草屯糧,壯大聲勢,可是並非是在宋境之內割城據地,似江南方臘那般就與朝廷對持的最佳時機。濟州張叔夜......現在也不必處心積慮的謀求如何除了他,我爲何如此打算,如今既然與道長同寨相處,也自會一五一十,向你說個分明。”
李助見說眉頭微蹙,雖然心中見疑,可他到底是個能耐得住性子的,當即也不再執意追問下去。隨後諸部頭領前來交令,除去宋江麾下戰死的酆泰、劉敏、鄭捷、寇猛、顧岑、王道人等頭領,在亂軍中被擒拿住的杜遷與宋萬兩個,也被押到中軍營帳之中,而任憑蕭唐發落。
蕭唐凝視向灰頭土臉的跪倒在地,並一言不發的杜遷、宋萬二人,心知這對雲裡金剛與摸着天,這兩人只是生得身材高大,當年可都是在梁山中做得第二把、第三把交椅的人物,可是到了晁蓋、宋江統管水泊梁山,每每一有人來投,他們兩個的地位不斷的下降,也可想而知他們二人本領平常,又是白衣秀士王倫的老班底,向來在寨中也不算受人待見。
開始在水泊梁山不知所謂的廝混,直到晁蓋霸佔了王倫的寨主之位,杜遷與宋萬也只得從了,反奉晁蓋爲主,隨後在梁山寨中也沒有能力顯山露水。宋江力主接受朝廷招安,他們兩個也只得隨波逐流的認了,能力平常,也沒有自己的主見。可說若說他們二人的長處,也就是在原著裡面在王倫忌憚林沖的名聲而非要驅除他下山之際,杜遷、宋萬也都沒有顧忌寨主的面子,出於報答柴大官人,以及體諒江湖義氣的因由當面極力勸說留下林沖,由此可見杜遷與宋萬也算得上是知恩圖報,按江湖義氣而敬重好漢的人物。
而此時被反剪綁縛住雙臂的杜遷費力的擡起頭來,滿臉惶恐的向端坐在營帳正首的蕭唐覷將過去,那都是多少年前的往事了......當時王倫還是個不及第的秀才,又攛掇着他正打算前去滄州投奔柴進柴大官人求他資助幫襯之前,便曾偶遇過當時雖然只是大名府留守司一介兵馬押監,可是也早已在江湖中名聲鵲起的任俠蕭唐。
從初會之時杜遷就已經被蕭唐的名頭所懾,時至今日更是感覺彼此間差距便似雲泥之別,杜遷從來都不願與蕭唐做成對頭,可是這個當年的梁山二寨主多少年來隨波逐流,沒想到到底還是落得今日恁般處境,似蕭唐那麼個人物要殺自己,便是如同捏死只蟲豸一般輕巧,何況彼此的確是做成了對頭,要割下他與宋萬的人頭祭旗立威,也沒有任何理虧處。
宋萬也如杜遷一般的想法,心裡直叫着連珠苦,可是他們二人還不至似王道人那般爲圖保命當即對宋江翻臉成仇。心中多少都顧念江湖義氣,杜遷與宋萬自知既然自己的確追隨附和宋江而接受了朝廷招安,如今被蕭唐所擒,對方是殺是剮,也只有認了。
“摸着天與雲裡金剛,你們二人雖然在江湖上算不得甚麼奢遮人物,可是當初梁山泊開創之時,也是由你等最先設寨嘯聚,立下的基業。”
正當杜遷、宋萬默然等死之際,就聽蕭唐又朗聲說道:“如今水泊梁山,既已是我統管的綠林數山之中最爲要緊的根據之所,多少也算是承託了你們些許的情分。而雷橫、楊雄、李雲等頭領我也盡被請回了山寨暫作安頓,兩位不妨也回故地暫住些時日,待我軍殺潰朝廷前來薅惱我幾山大寨的官軍之後,諸位日後的出路,也可與我再做商議。”
聽蕭唐言下之意,也是肯饒過他們二人性命不殺,杜遷與宋萬略微錯愕過後,驀的面露驚喜之色。算上蕭唐、宋江麾下的所有頭領,杜遷與宋萬二人就本來就是在梁山盤踞時日最久的兩個強寇頭領,如今也算是對宋江仁至義盡了,直到被生擒活捉也沒虧欠背反了他。與其繼續再受朝中權奸擺佈歷經兇險,仍有機緣投到蕭唐麾下重返梁山故土,這如何不是意外之喜?
“蕭任俠胸襟寬闊,以恩報怨,直教小人佩服得五體投地!恁般潑天大恩,只得爲蕭任俠執鞭墜鐙,願爲一卒以做報答,也實爲萬幸!”
既然是蕭唐開了腔,杜遷與宋萬也再無顧慮,反而直接向蕭唐納拜直言願意歸順。話說到這,蕭唐便也喚頭目上前,替杜遷、宋萬二人鬆了綁縛住身子的繩索,並教他們在寨中贊作安頓。
如今宋江所統領的兵馬估計也剩下三四千殘兵敗將,濟州張叔夜雖然也是一路威脅,可是對於四面有水泊環繞的梁山大寨也構不成任何威脅。
然而還剩下的那一路官軍兵馬,其統軍的主帥纔是蕭唐趁着此番戰事最迫切想除掉的。
“濟州張叔夜,按我想來,眼下也絕非是必殺該死之人。”
中軍營帳裡面再商榷軍議之時,蕭唐的雙眸之中這才又隱隱的顯露出殺氣,他隨即又道:“高俅那老賊趁着我軍分兵把守濟州水泊梁山與青州二龍山,便利用宋江先做牽制,企圖率領京畿、京西諸部兵馬先行攻破我二龍山大寨。可如今宋江那夥我軍已殺得他人亡馬倒,倒是蕭嘉穗、魯智深兄弟那邊足以牽制着高俅麾下官軍,只等我軍挾大勝之威,夾擊殺潰那廝兵馬......
傳令下去,命馬步軍諸部略作休整,隨即往北向青州二龍山大寨趕去。卞祥、盧俊義、史文恭、石秀率本部兵馬殿後策應,防備濟州張叔夜那邊聞報後再派遣兵馬前來襲擾我軍後陣......當年於東京汴梁時與高俅老賊結怨成仇,那廝已經在汴京殿前三司之中作威作福的時日太久了,今番前來,也是必要將我殺之而後快。甚麼過往仇怨,也是時候與那高俅做個了結了。”
.....................
蕭唐統領的諸部集軍馬自於水路截殺劉夢龍所部官軍水師以來,接連取得幾場大聲,也正是氣勢如虹。如今又揮軍北上要與高俅統率的征剿大軍決戰,梁山泊與二龍山之間雖然隔着東平府、襲慶府、淄州等幾處軍州,可是治下指揮使司、巡檢司也都是曾被青州兩山打怕了甚至已不成編制的孬弱官軍,畏懼強寇勢大,幾乎也都只得龜縮於城中。
至於高俅那邊,也並非對南側極有可能來援的強寇兵馬無動於衷,按軍中幕僚孫靜獻計,在圍攻二龍山大寨的同時,亦可已之爲誘餌,趁着吸引蕭唐麾下諸部軍馬增援,於路上調撥官軍設伏截擊,但有敵軍哨路來的漸近時突襲殺他一陣,而高俅亦可趁着強寇兵馬擅自山寨,再無山險關隘與湖泊水寨可以倚仗之際立刻調轉鋒頭,野戰重創賊軍,以謀全勝。
只不過高俅、孫靜那邊定下的計劃,大致也都在蕭唐與許貫忠等人的意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