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章 又弄出個新花樣

上州刺史(太守)那可是從三品,下州刺史才正五品。差出兩個級別來了,待遇能一樣麼?登州別駕,五年以後就是正四品了,你搞搞清楚。(前文有知府之說,弄混了,唐朝初期州長官稱爲州牧、刺史、太守)

那麼問題又來了,李世民爲何要問李誠這個問題呢。不就是再告訴李誠,你家裡的侍妾之一,我知道是誰的女兒哦。侍妾的地位是很低的,屬於那種送出門的貨物。李誠真不喜歡,送人也好,發賣也罷,白氏都得捏着鼻子當看不見。

李世民爲何兜來兜去呢?還是很希望李誠去東宮的,這會李世民認爲,李承乾是可以教育好的。之前沒有教育好,那是老師不給力。李誠態度不改變,李世民就有點火了,打擊報復就來了。白松陵,你便宜老丈人呢。

不料李誠說了一句,白松陵外放登州,怎麼也要給個從四品吧?李世民告訴他,是從四品,堅持五年就是正四品。歷史晦澀的暗示,白松陵不該去登州,李世民則表示,看你的意思咯。你說去就去,不去就不去。

李誠有點頭大了,這皇帝的小心眼這沒法搶救了。李誠說的一番話呢,無非就是一些感冒藥。爲啥這麼比喻麼?感冒不是吃藥就能治好的,感冒藥的作用是緩解症狀。所有感冒,都是病人自己扛過來,最後不治而愈。

李世民當然不知道感冒藥,但是李世民知道,李誠再說:陛下,這事情不可逆啊。最多緩解一下,慢慢來吧。還有就是,洛陽比長安更適合做首都。這話說的李世民當時就爽歪歪,全都撓到癢處了。

李世民又動了讓李誠爲太子師的念頭,李誠有拒絕了,李世民又不開心了。關鍵是李誠這個藉口太可恨了,“因爲懶,不願意爲太子師”。甚至不願意留在長安!

李誠很懶麼?是也不是!至少李世民認爲,李誠並不懶。他只是興趣廣泛,願意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不願意被束縛在朝堂的鬥爭之中。大唐的制度利弊,李世民認爲沒有人比李誠看的更清楚了,正是因爲看的清楚,纔要跳出關中。

遷都洛陽的事情,李世民早就想過了,但是壓力太大啊。隨着時間的推移,人口的增加,長安真的不再適合作爲都城了。以爲不通運河,關內的糧食供應壓力太大了。現在這個矛盾被土豆番薯玉米緩解了很多,但是還有別的矛盾呢?

重點還是君權面臨的壓力太大了!

回到這次奏對的原點,李世民必須承認,李誠爲大唐做了很大的貢獻,爲陛下做了巨大的貢獻。這些功勞,沒有體現在爵位上,按照李誠的要求,轉化爲軟實力。也就是說,李誠終於有資格,跟皇帝商量一下待遇問題了。

一個新的家族誕生了,創始人是李誠,崛起的速度,令人瞠目。

還有一點很關鍵,李誠始終沒有去碰意識形態。用現在的話說,李誠就不碰路線問題,一直在瞎幾把混。一門心思的搞錢過小日子,就是不肯好好爲皇帝受命於天的“偉光正”事業添磚加瓦。李世民要知道這貨是唯物主義,早弄死他了。

李世民不耐煩了,這貨死活不上套,怒道:“白松陵不能去登州,你給他挑個地方。”

李誠一聽這話有點犯嘀咕,猶豫了一下低聲道:“要不去荊州圩田?”說到這個圩田,李世民纔想起來,剛纔真沒注意這個。“圩田和解?”李誠有點暈,圩田還沒出現麼?

(圩田出現的時間有兩種說法,一爲南朝,一爲唐朝)

北方人可能不知道圩田是個什麼樣子,其實很簡單,就是堤壩把一大塊地方圈起來,良田都在堤壩內。圩田主要集中在長江中下游的兩岸,鄂、徽、蘇三省都有很多圩田。

“陛下,圩田就是用堤壩把窪地圈起來,這樣雨季高處的雨水被擋在堤壩之外,堤內可以耕種。當然事情也是有利弊的,圩田怕大水,一旦破了圩,就什麼都沒了。”李誠努力的去解釋圩田,這東西帶來的良田可不是少數。對自然的破壞也不小。

中原王朝就是這樣,不斷的向大自然要耕地。人口密度不斷的上升,導致了很多河流沒有泄洪區。SO,黃河、淮河、長江等河流,一旦出事就是大事,幾百萬人口失去家園都是正常操作。話說回來,華夏文明一直就是在戰天鬥地。

西方文明面對神的時候都是先跪下再說,華夏文明則一直在懟。洪水來了,就治水,天上太陽多,射下來。被東海淹死了,填你丫的。認慫?不存在的!

“能增加多少耕地?”李世民也就是隨口一問,具體的操作他是外行。李誠撓撓頭,想了想:“這個真不好說,一兩千萬畝總是有的吧。”

“啥?”李世民的手抖了一下,手裡的茶杯沒拿穩當,咣噹一下倒了,撒了一桌子的茶水。趕緊伸手扶起茶杯,盯着李誠道:“豎子,莫要欺君。”言下之意,後果想過沒有?

“試試看又不會有損失,不過這事情要是成了,朝廷的公田可是能增加不少。先給陛下提個醒,這事情得盯緊了,朝廷一旦做成了一個圩區,民間效仿必然紛至沓來。”李誠壓低了聲音,小心翼翼的提醒。地方上的士紳,山高皇帝遠,跟國家搶耕地太正常了。

“豎子,提醒的很對。就讓白松陵去吧,具體怎麼做,回頭讓他去找你。那就沔州太守吧。”李世民很自然的不想讓李誠如願,荊州那是大城市,你還是去沔州發光發熱搞試點吧。

“等等,陛下,剛纔說的是荊州啊。”李誠差點叫起來了,李世民瞪眼道:“朝廷官員指派,也是你能干涉的?少廢話,要不繼續在東宮做幕僚,要不去沔州。朕就不信白松陵要去登州的事情,沒你的手腳。”

李誠真是想哭出來了,神特麼的有我的手腳。這鍋背的太冤枉了。本意是讓白松陵離開長安這個是非之地,沒讓他真的去謀求登州的位置啊。登州那地方,現在是一般人能去的麼?你還求個別駕,真以爲太子的幕僚就很牛B麼?

“陛下,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啊。”李誠還是決定搶救一下,白松陵應該不會供出李誠的。畢竟事關東宮,白松陵還沒活夠的話,就不會把兩人之間的對話說出來。

李世民看看李誠,這貨演技很紮實,一副真誠的表情。李世民點點頭:“現在就沔州有個太守的位子,不願意去的話,就沒地方安排了。那個圩田,白松陵不去,就只能是自成去了。”這就是不去都不行了,是這個意思吧?

“陛下非要臣去呢,那臣也不是不能去。不過臣要是去了江南西道,就不是一個太守能滿足的。”李誠倒是沒吃李世民的威脅,顯得頗爲淡定的表態了。去就去,就是不慫。

李世民狐疑的看着他,似乎有所領悟,這傢伙就是要跑啊。江南西道那個地方,尤其是荊州、沔州那一帶,別看很早就有漢家文明。東晉的時候衣冠南渡,更是促進了發展。實際上那些地方呢,比起長安來,還是農村來的。

這麼說吧,荊州是所謂的上州,沔州則是下州,登州那是一度被裁撤的下州。也就是說,登州以前還不如沔州呢。人沔州好歹還是個魚米之鄉。不管怎麼說,看看李誠去了登州就能搞出大動靜,到了江南西道,好歹給人家一個下都督的職位吧?

比如武士彠的荊州都督,這個位子就是一個上州的最高軍政長官。地方上權利非常的大。不過這個位置不好做。僚人,地方豪強,都是很能搞事的。

李誠這麼一說,李世民反倒猶豫了。講真的,李世民是不願意放李誠離開長安的,這傢伙不在身邊就肯定會搞事。而且他還是水師總管,少府監還兼任少監,就是不怎麼管事。

但是這一兩千萬耕地,對李世民的誘惑太大了。可以肯定的是,李誠既然說了,就一定有可操作性,這是李世民對李誠的瞭解。這傢伙,很少瞎說大話,說了就一定能有成果。農耕帝國,對耕地的要求就不會有滿足的時候。

讓別人去,按照李誠的說的去做,肯定會有結果。但是絕對不會有李誠親自去做效果好。關鍵是李誠爲啥不慫,居然願意去江南西道那個地方任職呢?難道說,還有別的原因不成麼?李世民覺得這裡頭一定有問題。

“豎子,有看上什麼了?”李世民很突然的發問,李誠一愣,隨即使勁搖頭。這就是不說了,不然他本能的就反駁“沒有的事”。那麼李誠看上了什麼呢?李世民想追問,但是知道追問也沒用,李誠要是願意說早就說了。

這是一次雙方都滿意的談判,唯一不滿意的是李世民連頓晚飯都不安排,直接給人攆走了。“滾滾滾!不說拉倒,白松陵任沔州太守,就這麼定了。”

那麼江南西道的荊州、沔州一帶,有什麼吸引李誠的呢?

第六十章挖 坑埋豬隊友第八十五章 誰在害臣第三百五十四章 做該做的事情第三百五十一章 試刀第一百三十二章 善後第十一章 飽暖思淫慾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士第四百一十六章 反制第三百一十六章 新船下水第一百四十三章 抽籤決定第二百八十八章 長安風第三百二十一章 別無選擇第三百五十七章 面子問題第二百一十二章 何必興師動衆呢?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士第四百七十一章 君臣之議第八十七章 逼格太高,難以企及第五百三十六章 惡例之開第五百五十五章 合作愉快第十七章 對峙、消弭第一百二十章 真相大白第五百五十二章 空氣的問題第四百七十章 你不明白!第六十五章 神射,震懾第五百六十二章 沒必要追究第一百四十八章 下基層第二十三章 一夢第三百零一章 人心,齊聚第五百六十四章 首倡退休第三百八十章 識人之明第一百八十八章 喜歡搞事第五百二十七章 今非昔比第一百零六章 真不懂修仙第四百八十四章 武家有女初長成第五百零四章 花大錢,說句話就走第二百六十章 夜襲冷水寨第四百三十六章 秀一把第二百二十九章 承情第二百九十七章 聚義第一百九十四章 另有蹊蹺第五百二十五章 臣不適合留在長安第十二章 除夕第三百八十二章 花錢就可以解決問題第三百九十九章 清奇的腦回路第二百一十二章 何必興師動衆呢?第一 百三十八章 收穫日第五百三十九章 皇帝的臉面第二百五十五章 準備第二百四十一章 先後緩急第九十八章 釜底抽薪第九十五章 着急麼?第五百八十一章 皇帝身邊不好呆第四十一章 做事難第五百八十六章 臭不要臉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出所料第二百一十四章 不敢亂開車第四百七十五章 奸臣的定義第四百六十六章 故作姿態第二百五十九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四百二十八章 武二孃上課第四百二十章 眼力狠毒的武約第八十八章 長安紙貴第三百二十九章 打賭第二十七章 軍議第二百六十一章 分贓第五十章 絕佳的選擇第五十五章 竇正監:麻煩給陛下帶個話第五百五十四章 陡然生變第三百一十八章 看不到未來第一百三十三章 餘波第五百零七章 目標指向第二百一十章 又坐牢了第二百五十五章 準備第三百二十五章 有趣第二十章 問策第三百八十二章 花錢就可以解決問題第三百四十四章 主辱臣死第三百零四章 最有錢的個人第二百五十九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一百五十章 李誠:臣有罪第八十六章 死活不進門第三百七十二章 灰飛煙滅第四百一十二章 情真義重第一百一十章 拜年、不做官第一百六十五章 此必豎子之謀第三百七十一章 長生之念第三十六章 不按套路來第四百一十六章 反制第四百零九章 兼職管家裴行儉第四百九十四章 不可因噎廢食第三百六十四章 孤獨第四百三十章 何謂精兵第四百八十九章 居然成了祖師爺第三百八十章 識人之明第五百六十章 做局第一百六十四章 非我族類第三百七十三章 歲月靜好第四十章 牆頭
第六十章挖 坑埋豬隊友第八十五章 誰在害臣第三百五十四章 做該做的事情第三百五十一章 試刀第一百三十二章 善後第十一章 飽暖思淫慾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士第四百一十六章 反制第三百一十六章 新船下水第一百四十三章 抽籤決定第二百八十八章 長安風第三百二十一章 別無選擇第三百五十七章 面子問題第二百一十二章 何必興師動衆呢?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士第四百七十一章 君臣之議第八十七章 逼格太高,難以企及第五百三十六章 惡例之開第五百五十五章 合作愉快第十七章 對峙、消弭第一百二十章 真相大白第五百五十二章 空氣的問題第四百七十章 你不明白!第六十五章 神射,震懾第五百六十二章 沒必要追究第一百四十八章 下基層第二十三章 一夢第三百零一章 人心,齊聚第五百六十四章 首倡退休第三百八十章 識人之明第一百八十八章 喜歡搞事第五百二十七章 今非昔比第一百零六章 真不懂修仙第四百八十四章 武家有女初長成第五百零四章 花大錢,說句話就走第二百六十章 夜襲冷水寨第四百三十六章 秀一把第二百二十九章 承情第二百九十七章 聚義第一百九十四章 另有蹊蹺第五百二十五章 臣不適合留在長安第十二章 除夕第三百八十二章 花錢就可以解決問題第三百九十九章 清奇的腦回路第二百一十二章 何必興師動衆呢?第一 百三十八章 收穫日第五百三十九章 皇帝的臉面第二百五十五章 準備第二百四十一章 先後緩急第九十八章 釜底抽薪第九十五章 着急麼?第五百八十一章 皇帝身邊不好呆第四十一章 做事難第五百八十六章 臭不要臉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出所料第二百一十四章 不敢亂開車第四百七十五章 奸臣的定義第四百六十六章 故作姿態第二百五十九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四百二十八章 武二孃上課第四百二十章 眼力狠毒的武約第八十八章 長安紙貴第三百二十九章 打賭第二十七章 軍議第二百六十一章 分贓第五十章 絕佳的選擇第五十五章 竇正監:麻煩給陛下帶個話第五百五十四章 陡然生變第三百一十八章 看不到未來第一百三十三章 餘波第五百零七章 目標指向第二百一十章 又坐牢了第二百五十五章 準備第三百二十五章 有趣第二十章 問策第三百八十二章 花錢就可以解決問題第三百四十四章 主辱臣死第三百零四章 最有錢的個人第二百五十九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一百五十章 李誠:臣有罪第八十六章 死活不進門第三百七十二章 灰飛煙滅第四百一十二章 情真義重第一百一十章 拜年、不做官第一百六十五章 此必豎子之謀第三百七十一章 長生之念第三十六章 不按套路來第四百一十六章 反制第四百零九章 兼職管家裴行儉第四百九十四章 不可因噎廢食第三百六十四章 孤獨第四百三十章 何謂精兵第四百八十九章 居然成了祖師爺第三百八十章 識人之明第五百六十章 做局第一百六十四章 非我族類第三百七十三章 歲月靜好第四十章 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