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回 南光華髮兵南蠻 曹孟德平定河北(42)

曹操雖然盡得河北之地,可是袁氏一族經營河北多年,頗有威望。曹操擔憂河北有人作亂,不敢輕易退兵而回,便屯兵鄴城,治兵安民。

一日許褚走馬入東門,迎面正遇許攸。許攸喚許褚道:“你等若無我,安能出入此門?”

許褚本就看不慣許攸平日直呼曹操之名,今日又見其態度傲慢,便怒道:“我等千辛萬苦,拼死血戰,奪得城池,你安敢在此誇口?”

許攸自持有功,不將曹操一衆文武放在眼裡,就連見到曹操也以故人自居,而不稱主公。此時被許褚一頂,火往上撞,便罵道:“你等皆匹夫耳,何足道哉!”

許褚大怒,拔劍斬殺許攸,提頭來見曹操道:“許攸無禮,俺已殺之,請主公治罪。”

曹操也早看許攸不順眼,之前一再容忍,一是因爲許攸有功,二是因爲曹操實力尚弱要做出禮賢下士之態。如今曹操得了河北四州,再加上司隸、兗州、豫州、徐州之地,天下大半盡歸其有,心中便容不得許攸總是觸犯自己威嚴。

許褚殺了許攸,曹操心中叫好,可是嘴上卻道:“子遠與我乃是舊交,故出言相戲而已,你又何必殺之?只是人死不能復生,我責你也是無用,且罰你一年俸祿,用於厚葬許攸。”

曹操此言一出許褚便鬆了口氣,知道曹操無心重罰自己,遂拜謝而出。曹操失了許攸,纔想起河北名士衆多,令人遍訪賢士。

冀州百姓道:“騎都尉崔琰,字季珪,清河東武城人。其人相貌俊美,文武雙全。數次獻計於袁紹,袁紹不從,因此託疾在家。”

曹操聞知便召崔琰爲別駕從事,與之議事道:“按本州戶籍,共計三十萬衆,可謂大州。”言罷面現喜色。

崔琰道:“如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征戰不斷,冀州之民暴骨原野。丞相不急救其塗炭,而先計校戶籍得失,豈不令本州士民大失所望?”

曹操聞言深以爲然,下令開倉放糧救濟百姓,待崔琰爲上賓。而後曹操又招得數名河北武將,?將,馬延、張顗等人盡在其中。

就在曹操招攬武將,收攏民心之時,幽州傳來消息,烏桓單于蹋頓趁袁買敗亡之際,也在招攬人馬,揚言要爲袁氏報仇。幽、並二州心向袁氏之人多有投效,軍民奔烏桓者不下十萬之衆。

曹操聞知大怒,召集衆將商議進兵烏桓。曹洪等將道:“袁氏一族兵敗將亡,勢窮力盡,餘黨無處藏身,這才遠投沙漠,已然不足爲懼。如今引兵擊之,劉備、劉表若乘虛襲許都,我等救應不及,爲禍不淺。還請主公回師勿進爲上。”

荀攸道:“諸公所言錯矣!袁紹與烏桓有恩,蹋頓單于又欲與主公爲敵,乃是大患,不可不除。沙漠之人自持邊遠必不設防,如今乘其無備卒然擊之必可破也,若待其來日坐大,幽、並二州無寧日矣。

至於劉表座談之客而已,其纔不足以御劉備,重任之則恐不能制,輕任之則備不爲所用。主公雖虛國遠征,亦無憂也。”

曹操點首道:“公達之言極是!”遂率大小三軍,車數千輛,望烏桓進發。

大軍一離幽州地界,便見黃沙漠漠,狂風四起,道路崎嶇,人馬難行。士卒舉步維艱,曹操便有回軍之意,問計於荀攸道:“我見北地崎嶇,意欲回軍如何?”

荀攸道:“兵貴神速。如今千里襲人,輜重多而難以驅馳,不如輕兵倍道而行,攻其不備。但須識路徑者爲引導。”

曹操尋來原幽州刺史烏桓觸問之地理。烏桓觸答道:“此道秋夏間有水,淺不通車馬,深不載舟船,最難行動。不如回軍,從盧龍口越白檀之險,出空虛之地,前往柳城,攻其不備。蹋頓可一戰而擒也。”

曹操從其言,封烏桓觸爲鎮北將軍,作嚮導官爲前驅。夏侯惇爲中軍,曹操自押後陣,倍道輕騎而進。

烏桓觸引夏侯惇行至白狼山,正遇蹋頓率領數萬騎前來。夏侯惇飛報曹操,曹操勒馬登高望之,見蹋頓兵無隊伍,參差不整。便對夏侯惇道:“敵兵不整,便可擊之。”言罷命麾下衆將聽從夏侯惇調遣。

夏侯惇引許褚、夏侯淵、樂進、曹仁分四路下山,奮力急攻,蹋頓大亂。夏侯惇拍馬衝殺在前,斬蹋頓於馬下,餘衆皆降。

曹操收兵入柳城,封烏桓觸爲柳亭侯,以守柳城。又撫慰其餘烏桓單于人等,收得駿馬萬匹,即日回兵。

當時天氣寒且旱,二百里無水,軍又乏糧,只得殺馬爲食,鑿地三四十丈,方得水。一路行來,衆將士苦不堪言,疲累、患病、飢餓而死者不在少數。

此仗曹操雖勝卻未佔到什麼便宜,回到幽州曹操便對衆將道:“此次乘危遠征,僥倖成功。雖得勝,天所佑也。日後此等遠征不可常爲,以免勞民傷財。”

烏桓一平,遼東公孫度便上表降服,顯然是懼怕曹操聲威。而曹操經過烏桓一仗也吃了不少苦頭,不想再遠征遼東,便接受了公孫度表章,封公孫度爲襄平侯,以安其心。

曹操領兵回到冀州之後,程昱等人便奏請道:“北方既定,主公當速還許都,早定下江南之策。”

曹操笑道:“我有此志久矣!諸君所言,正合我意。”

當夜曹操宿於鄴城東角樓上,憑欄仰觀天文。忽見荀攸在側,曹操便指向南方道:“南方旺氣沖天,星斗燦然,恐不可圖也。”

荀攸心知曹操是指南燁、劉備、孫權等人,便道:“以丞相天威,何人不服?”

曹操聞言一笑,正要再言,突然一道金光從地而起。曹操便問道:“此光是何徵兆?”

荀攸道:“恭喜丞相!此必有寶於地下。”

曹操聞聽大喜,遣麾下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領兵掘之。衆軍士於金光處掘地三尺,挖出一銅雀。曹操問荀攸道:“此何兆也?”

荀攸道:“昔舜母夢玉雀入懷而生舜。今得銅雀,亦吉祥之兆也。”

曹操大喜,命人建造高臺以慶之。即日破土動工,燒瓦磨磚,築銅雀臺於漳河之上,預計一年可成。

曹植諫言道:“若建樓臺慶賀吉祥,必立三座以壯聲威。中間高者,名爲銅雀。左邊一座,名爲玉龍。右邊一座,名爲金鳳。再作兩條飛橋,橫空而上,才爲壯觀。”

曹操笑道:“我兒所言甚善!他日臺成,足可娛我平生!”

原來曹操有五子,唯曹植生性敏慧,善文章,曹操平日最愛。於是留曹植在鄴城建造銅雀臺,曹操自領收降袁氏之兵數十萬班師回許昌,大封功臣。

河北已定,曹操便聚衆謀士商議,欲南征劉備、劉表。荀彧勸諫道:“大軍才北征而回,不可復動。且修養半年,養精蓄銳,劉表、劉備、孫權可一鼓而下。”

曹操從其言,遂分兵屯田,休養生息。只等時機一到,便大軍南征,一統天下。

就在曹操征戰北地之時,西方的劉璋與張魯,東方的劉表與孫權也都有些邊境摩擦,只是規模不大。隨着曹操吞併四州之地,各路諸侯也都消停下來,將曹操當成了頭號大敵。

卻說劉備到了荊州,劉表待之甚厚,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劉表如此善待劉備原因有三,一是劉表與劉備同爲漢室宗親。二是劉表想要拉攏劉備對抗曹操。三是因爲劉表知道劉備與南燁交好。

這一日二人正在相聚飲酒,忽報降將張武、陳孫在江夏擄掠人民,共謀造反。劉表大驚道:“二賊反叛,爲禍不小!”

劉備道:“兄長不必憂慮,備願往討之。”

劉表大喜,點齊三萬人馬,命劉備前去討賊。劉備領命而行來到江夏。張武、陳孫引兵來迎。

劉備與關羽、張飛、陳到一同出馬在門旗之下,望見張武所騎一匹白馬,極其雄駿。劉備道:“此必千里馬也!”

話音未落,關羽騎爪黃飛電揮刀而出,直衝賊軍陣前。張武縱馬來迎,不到三合,被關羽一刀斬落馬下。關羽隨手扯住白馬轡頭,牽馬回陣。

陳孫見了,趕上前來奪馬。張飛大喝一聲,挺矛直出,將陳孫刺死,賊衆皆潰散。劉備招安餘黨,平復江夏各縣,班師而回。

劉表見劉備出馬便平定了叛亂十分歡喜,出郭迎接入城,設宴慶功。酒至半酣,劉表道:“我弟如此雄才,荊州有倚賴也。但憂南越不時來寇,張魯、孫權皆是大患。”

劉備道:“弟有三將,皆可重用。雲長可守子城,以鎮張魯。翼德可巡南越之境。叔至可拒孫權。兄長何足慮哉?”

劉表大喜,欲從其言。蔡瑁在席間聽見卻甚爲不悅,回告其姐蔡夫人道:“劉備欲遣三將居外領兵而自居荊州,如此久必爲患。”

蔡夫人然其言,夜間對劉表道:“妾身聞聽荊州士人多與劉備往來結交,此事不可不防。劉備居住城中無益,不如遣往他處。”

劉表不以爲然道:“玄德仁人也!不會與我不利。”

蔡夫人道:“只恐他心不似你心。”

劉表被枕邊風一吹便有些意動,遂沉吟不答。蔡夫人也知過猶不及,便不再多言。

第59回 孫曹合兵破劉備 南燁應約討孫權(7)第32回 南光華北海求援 呂溫侯濮陽破曹(6)第31回 貂蟬協管情報處 曹操興師報家仇(10)第38回 楊奉引賊圖南燁 袁術無謀迎劉協(10)第28回 除白羆計得金屍 收密信潛行長安(11)第59回 孫曹合兵破劉備 南燁應約討孫權(12)第49回 南光華髮兵南蠻 曹孟德平定河北(21)第16回 趙慈起兵殺秦頡 南燁定計謀交州(6)第55回 南燁平定漢中地 三分鼎立多國師(9)第54回 入南中張鬆獻圖 攻益州南燁得蜀(6)第27回 匿玉璽孫堅背約 訪蠻疆南燁尋蠱(3)第23回 南燁井中得玉璽 呂布反叛獲赤兔(3)第36回 甄宓雲騄戲法師 南燁楊奉雙救駕(6)第14回 走四方集 星賊將 行天下震遠揚名(14)第50回 南燁祝融統南中 馬超興兵報父仇(12)第32回 南光華北海求援 呂溫侯濮陽破曹(10)第50回 南燁祝融統南中 馬超興兵報父仇(8)第20回 南燁戲忠定交州 左慈于吉雙出關(4)第20回 南燁戲忠定交州 左慈于吉雙出關(12)第8回 劉備交兵任縣尉 典韋裸衣戰張飛(7)第35回 劉備坐領徐州牧 李傕郭汜大交兵(2)第50回 南燁祝融統南中 馬超興兵報父仇(10)第37回 南燁抽刀收賈詡 劉協暗地索甄宓(8)第29回 司徒巧使離間計 法師救美斬董卓(4)第27回 匿玉璽孫堅背約 訪蠻疆南燁尋蠱(7)第56回 曹丕廢帝篡炎劉 南燁仗義再興兵(11)第32回 南光華北海求援 呂溫侯濮陽破曹(11)第46回 曹劉用兵血詔現 南燁關羽約三事(8)第5回 南燁金殿一拒官 法師洛陽首擺擂(1)第59回 孫曹合兵破劉備 南燁應約討孫權(1)第18回 獻神車重賄張讓 南光華獲封交州(9)第19回 交州亂朱符身死 上任難法師遇刺(9)第13回 南燁妙法抗瘟疫 張寧出山救洛陽(3)第1回 獲異能三國數據化 遇蘇張南燁號法師(5)第28回 除白羆計得金屍 收密信潛行長安(10)第49回 南光華髮兵南蠻 曹孟德平定河北(9)第35回 劉備坐領徐州牧 李傕郭汜大交兵(2)第50回 南燁祝融統南中 馬超興兵報父仇(8)第25回 諸侯聯合討董卓 羣雄關前戰呂布(19)第37回 南燁抽刀收賈詡 劉協暗地索甄宓(6)第33回 曹操呂布大交兵 南燁郭嘉鬧冀州(18)第28回 除白羆計得金屍 收密信潛行長安(1)第55回 南燁平定漢中地 三分鼎立多國師(9)第21回 南燁迎娶蔡昭姬 二仙道賀訴前緣(6)第21回 南燁迎娶蔡昭姬 二仙道賀訴前緣(7)第53回 曹丕繼位封三王 南燁出兵入西涼(14)第54回 入南中張鬆獻圖 攻益州南燁得蜀(10)第21回 南燁迎娶蔡昭姬 二仙道賀訴前緣(6)第43回 曹劉孫南討袁術 劉協袁紹雙爲帝(7)第49回 南光華髮兵南蠻 曹孟德平定河北(11)第51回 馬超龐德投交州 臥龍鳳雛齊出山(5)第30回 李傕引兵犯長安 孫堅興師死峴山(2)第24回 仲穎攻城廢少帝 孟德獻刀謀董賊(11)第17回 中郎將平南震遠 趙子龍學藝下山(1)第14回 走四方集 星賊將 行天下震遠揚名(24)第27回 匿玉璽孫堅背約 訪蠻疆南燁尋蠱(26)第55回 南燁平定漢中地 三分鼎立多國師(1)第18回 獻神車重賄張讓 南光華獲封交州(13)第58回 南北漢吳成鼎立 四方諸侯拓疆土(3)第47回 曹袁鏖兵戰官渡 南關合力過五關(13)第56回 曹丕廢帝篡炎劉 南燁仗義再興兵(7)第50回 南燁祝融統南中 馬超興兵報父仇(3)第14回 走四方集 星賊將 行天下震遠揚名(17)第20回 南燁戲忠定交州 左慈于吉雙出關(9)第52回 劉表身死失荊州 曹劉孫南戰赤壁(37)第17回 中郎將平南震遠 趙子龍學藝下山(1)第26回 焚金闕董卓遷都 救百姓南燁得利(6)第13回 南燁妙法抗瘟疫 張寧出山救洛陽(6)第27回 匿玉璽孫堅背約 訪蠻疆南燁尋蠱(26)第57回 南孫劉分取三州 司馬懿計屠皇室(15)第30回 李傕引兵犯長安 孫堅興師死峴山(1)第4回 朱公偉大破黃巾 南法師初進洛陽(3)第32回 南光華北海求援 呂溫侯濮陽破曹(3)第55回 南燁平定漢中地 三分鼎立多國師(11)第24回 仲穎攻城廢少帝 孟德獻刀謀董賊(3)第13回 南燁妙法抗瘟疫 張寧出山救洛陽(8)第14回 走四方集 星賊將 行天下震遠揚名(22)第13回 南燁妙法抗瘟疫 張寧出山救洛陽(2)第9回 張白騎鬥法破擂 戲志才睡覺拜師(6)第22回 何國舅謀誅宦豎 南光華救駕北邙(3)第53回 曹丕繼位封三王 南燁出兵入西涼(9)第49回 南光華髮兵南蠻 曹孟德平定河北(17)第50回 南燁祝融統南中 馬超興兵報父仇(20)第47回 曹袁鏖兵戰官渡 南關合力過五關(26)第38回 楊奉引賊圖南燁 袁術無謀迎劉協(3)第49回 南光華髮兵南蠻 曹孟德平定河北(38)第16回 趙慈起兵殺秦頡 南燁定計謀交州(11)第58回 南北漢吳成鼎立 四方諸侯拓疆土(3)第44回 南燁交州設錢莊 董承內閣受血詔(3)第8回 劉備交兵任縣尉 典韋裸衣戰張飛(2)第47回 曹袁鏖兵戰官渡 南關合力過五關(20)第48回 碧眼兒坐領江東 南光華訪賢荊州(1)第47回 曹袁鏖兵戰官渡 南關合力過五關(10)第34回 馬騰舉義勤王室 馬超酣鬥太史慈(5)第32回 南光華北海求援 呂溫侯濮陽破曹(4)第38回 楊奉引賊圖南燁 袁術無謀迎劉協(2)第9回 張白騎鬥法破擂 戲志才睡覺拜師(3)第23回 南燁井中得玉璽 呂布反叛獲赤兔(17)第26回 焚金闕董卓遷都 救百姓南燁得利(3)第13回 南燁妙法抗瘟疫 張寧出山救洛陽(9)
第59回 孫曹合兵破劉備 南燁應約討孫權(7)第32回 南光華北海求援 呂溫侯濮陽破曹(6)第31回 貂蟬協管情報處 曹操興師報家仇(10)第38回 楊奉引賊圖南燁 袁術無謀迎劉協(10)第28回 除白羆計得金屍 收密信潛行長安(11)第59回 孫曹合兵破劉備 南燁應約討孫權(12)第49回 南光華髮兵南蠻 曹孟德平定河北(21)第16回 趙慈起兵殺秦頡 南燁定計謀交州(6)第55回 南燁平定漢中地 三分鼎立多國師(9)第54回 入南中張鬆獻圖 攻益州南燁得蜀(6)第27回 匿玉璽孫堅背約 訪蠻疆南燁尋蠱(3)第23回 南燁井中得玉璽 呂布反叛獲赤兔(3)第36回 甄宓雲騄戲法師 南燁楊奉雙救駕(6)第14回 走四方集 星賊將 行天下震遠揚名(14)第50回 南燁祝融統南中 馬超興兵報父仇(12)第32回 南光華北海求援 呂溫侯濮陽破曹(10)第50回 南燁祝融統南中 馬超興兵報父仇(8)第20回 南燁戲忠定交州 左慈于吉雙出關(4)第20回 南燁戲忠定交州 左慈于吉雙出關(12)第8回 劉備交兵任縣尉 典韋裸衣戰張飛(7)第35回 劉備坐領徐州牧 李傕郭汜大交兵(2)第50回 南燁祝融統南中 馬超興兵報父仇(10)第37回 南燁抽刀收賈詡 劉協暗地索甄宓(8)第29回 司徒巧使離間計 法師救美斬董卓(4)第27回 匿玉璽孫堅背約 訪蠻疆南燁尋蠱(7)第56回 曹丕廢帝篡炎劉 南燁仗義再興兵(11)第32回 南光華北海求援 呂溫侯濮陽破曹(11)第46回 曹劉用兵血詔現 南燁關羽約三事(8)第5回 南燁金殿一拒官 法師洛陽首擺擂(1)第59回 孫曹合兵破劉備 南燁應約討孫權(1)第18回 獻神車重賄張讓 南光華獲封交州(9)第19回 交州亂朱符身死 上任難法師遇刺(9)第13回 南燁妙法抗瘟疫 張寧出山救洛陽(3)第1回 獲異能三國數據化 遇蘇張南燁號法師(5)第28回 除白羆計得金屍 收密信潛行長安(10)第49回 南光華髮兵南蠻 曹孟德平定河北(9)第35回 劉備坐領徐州牧 李傕郭汜大交兵(2)第50回 南燁祝融統南中 馬超興兵報父仇(8)第25回 諸侯聯合討董卓 羣雄關前戰呂布(19)第37回 南燁抽刀收賈詡 劉協暗地索甄宓(6)第33回 曹操呂布大交兵 南燁郭嘉鬧冀州(18)第28回 除白羆計得金屍 收密信潛行長安(1)第55回 南燁平定漢中地 三分鼎立多國師(9)第21回 南燁迎娶蔡昭姬 二仙道賀訴前緣(6)第21回 南燁迎娶蔡昭姬 二仙道賀訴前緣(7)第53回 曹丕繼位封三王 南燁出兵入西涼(14)第54回 入南中張鬆獻圖 攻益州南燁得蜀(10)第21回 南燁迎娶蔡昭姬 二仙道賀訴前緣(6)第43回 曹劉孫南討袁術 劉協袁紹雙爲帝(7)第49回 南光華髮兵南蠻 曹孟德平定河北(11)第51回 馬超龐德投交州 臥龍鳳雛齊出山(5)第30回 李傕引兵犯長安 孫堅興師死峴山(2)第24回 仲穎攻城廢少帝 孟德獻刀謀董賊(11)第17回 中郎將平南震遠 趙子龍學藝下山(1)第14回 走四方集 星賊將 行天下震遠揚名(24)第27回 匿玉璽孫堅背約 訪蠻疆南燁尋蠱(26)第55回 南燁平定漢中地 三分鼎立多國師(1)第18回 獻神車重賄張讓 南光華獲封交州(13)第58回 南北漢吳成鼎立 四方諸侯拓疆土(3)第47回 曹袁鏖兵戰官渡 南關合力過五關(13)第56回 曹丕廢帝篡炎劉 南燁仗義再興兵(7)第50回 南燁祝融統南中 馬超興兵報父仇(3)第14回 走四方集 星賊將 行天下震遠揚名(17)第20回 南燁戲忠定交州 左慈于吉雙出關(9)第52回 劉表身死失荊州 曹劉孫南戰赤壁(37)第17回 中郎將平南震遠 趙子龍學藝下山(1)第26回 焚金闕董卓遷都 救百姓南燁得利(6)第13回 南燁妙法抗瘟疫 張寧出山救洛陽(6)第27回 匿玉璽孫堅背約 訪蠻疆南燁尋蠱(26)第57回 南孫劉分取三州 司馬懿計屠皇室(15)第30回 李傕引兵犯長安 孫堅興師死峴山(1)第4回 朱公偉大破黃巾 南法師初進洛陽(3)第32回 南光華北海求援 呂溫侯濮陽破曹(3)第55回 南燁平定漢中地 三分鼎立多國師(11)第24回 仲穎攻城廢少帝 孟德獻刀謀董賊(3)第13回 南燁妙法抗瘟疫 張寧出山救洛陽(8)第14回 走四方集 星賊將 行天下震遠揚名(22)第13回 南燁妙法抗瘟疫 張寧出山救洛陽(2)第9回 張白騎鬥法破擂 戲志才睡覺拜師(6)第22回 何國舅謀誅宦豎 南光華救駕北邙(3)第53回 曹丕繼位封三王 南燁出兵入西涼(9)第49回 南光華髮兵南蠻 曹孟德平定河北(17)第50回 南燁祝融統南中 馬超興兵報父仇(20)第47回 曹袁鏖兵戰官渡 南關合力過五關(26)第38回 楊奉引賊圖南燁 袁術無謀迎劉協(3)第49回 南光華髮兵南蠻 曹孟德平定河北(38)第16回 趙慈起兵殺秦頡 南燁定計謀交州(11)第58回 南北漢吳成鼎立 四方諸侯拓疆土(3)第44回 南燁交州設錢莊 董承內閣受血詔(3)第8回 劉備交兵任縣尉 典韋裸衣戰張飛(2)第47回 曹袁鏖兵戰官渡 南關合力過五關(20)第48回 碧眼兒坐領江東 南光華訪賢荊州(1)第47回 曹袁鏖兵戰官渡 南關合力過五關(10)第34回 馬騰舉義勤王室 馬超酣鬥太史慈(5)第32回 南光華北海求援 呂溫侯濮陽破曹(4)第38回 楊奉引賊圖南燁 袁術無謀迎劉協(2)第9回 張白騎鬥法破擂 戲志才睡覺拜師(3)第23回 南燁井中得玉璽 呂布反叛獲赤兔(17)第26回 焚金闕董卓遷都 救百姓南燁得利(3)第13回 南燁妙法抗瘟疫 張寧出山救洛陽(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