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一地雞毛

首輔溫體仁,這“仁”上未必有什麼本事,這個“溫”可是朝中聞名,輕易不會得罪人,這奏摺很快就是到司禮監和御馬監那邊。

大太監們一看,這不是老劉的侄子嗎,那樣的大好人的子弟,可要幫襯幫襯,上下一打聽,原來前段時間,李孟那邊教訓了劉澤清一頓,讓對方吃了虧。上面立刻是有了決斷,難得的雷厲風行了一次——發回,交由山東地方自行處置。

來回快馬傳遞,倒也是不花太多時間,可這文書回到山東巡撫這邊,一幫人各個爲難,心想,怎麼不在半路拖延幾天,可讓山東衙門去找自己境內這兩個軍頭的麻煩,他們也是不願意,何況這兩個人都是出名的刺頭。

不如先壓下來,等到風頭過去,雙方火氣消了再說,等到三月份,這文書才被轉到了李孟手中,同時看似很多餘加上了一句“請參將李某自行糾察”。

有這句“自行糾察”,整個文書變得好像是一個笑話。

要是從前,李孟只會悶聲的忍了,或說私下琢磨個法子去找回場子,不過這時候則是找來師爺,寫了一篇洋洋灑灑的奏摺,同樣是加急的手段送到了京城,說是本官鎮守萊州府,東昌府與此地相隔青州,怎麼會越境。

而且劉總兵手下兵丁素來號稱精強,怎麼十幾日之間,手下的四千餘兵馬就在死傷潰散,這樣的戰力,要是河南賊人從魯西過來,豈不是長驅直入,末尾還說。若是劉總兵自覺駐守不力,膠州營兵丁雖少,卻願意顧及同袍之義,協助鎮守。

這封奏摺倒是上下流通的快,雖說參將和總兵的奏摺文書應該是經過崇禎皇帝那裡,可皇帝日理萬機,自然顧不上這等“小事”。很快,按照當日的流程,很快地發到了劉澤清的手中。

這次可不是自行糾察了,兵部可是在上面重重的責備,四千兵馬死傷潰散,劉澤清你之前爲什麼不報。這是如何治軍。

朝堂之上交鋒,劉澤清完全沒有想到自己竟然是吃癟了,看着兵部的申斥很是嚴厲,雖說心中憤怒,可還是連忙去各處託人花錢,疏通關係。

此次衝突,李孟小勝一陣。可他也不把這件事情放在心上。在李孟看來,委實是無關痛癢。

要說這奏摺的作者,卻是周舉人寫的,自從李孟提了參將之後,還有些拿腔拿調的周揚對李孟地態度一下子變得有些熱乎了,做到參將這個位置,可都是一方鎮守,山東不過是三個參將,兩名總兵而已。

像這等單獨鎮守一府的只有李孟一人。這也就是個總兵的職權,能給這樣的人做個幕僚,沒準將來就是牧民一方的縣令知府,而且雙方本來就有交結,說過許多大逆不道的話題。關係也是近些。

李孟雖說眼下官職是三級跳到了參將地位置上。可私鹽販子這個出身,還有閹黨這個帽子都是壓在身上。文人唯恐避而遠之,可一些軍務之外的東西,確實是需要一名相對有學識的文人來經營,周舉人的出現正是時候。

眼下,每月在寧師爺和羅西統計的餉銀俸祿的單子上,周揚已經正式的名列其中,名目是“參贊”和“參議”,李孟看到這名字之後很是驚歎了一下,真不知道這些怎麼想出來地。

距離羅西過來請示迎春地家宴已經是過去了兩個多月,眼看就要進三月了,李孟這邊纔算是清閒了下來。

所謂的閒下來也就是可以在府中辦理政務的時間更多了些,不用出去忙碌,那位鄧格拉斯做教頭做的眉開眼笑,這軍餉拿得高,地位也尊貴,手下幾千人都在跟他認真的學習,這種日子不要說是在南京落魄,就算是在西班牙當僱傭兵的時候,也未必會有這麼快活的時候。

不過這人的人品確實是很一般,比如說羅卓已經是私下和李孟稟報過幾次,這鄧格拉斯在膠州的青樓裡面給一女子贖身,養在家中,經常去張屠戶那邊開地賭坊耍錢等等的劣行,好在教授還算是用心。

李孟找過這洋人來看過自己的火銃,鄧洋人看了射程和威力之後,說是和西班牙的重型滑膛槍威力已經相差不多,至於構造的細節還有發射地姿勢之類地東西,他倒是很老實的說,自己用過火銃,不過不太熟悉,一來是用地不多,二來是用的時候很少注意這些東西。

知道和重型滑膛槍威力差不多之後,李孟這邊也算是放下些心,中國的火器在明清的時候走了死衚衕,既然是差不多,說明自己這邊的路子還沒有走錯。

費德勒神甫那邊,因爲身體虛弱產生的病症在生活條件變好之後,恢復的很快,這神甫倒是安靜異常,每日僅僅在自己的院子中祈禱,這種收斂自制的行爲倒是讓鹽政巡檢宅院的人頗有好感。

蘇安琪今年六歲,這個年齡李孟在把小孩子領回來的三個月後終於知道了,寧師爺人雖然市儈貪鄙,卻對蘇安琪這個小孩極爲喜歡,每日裡看着只要是小安琪做完早課和禱告,肯定是派人領過來。

處理公務的時候,順便教授小孩字的文字知識,而且在他的推薦下,蘇安琪作爲李孟的書童,進入李孟的書房。

那裡是機要之地,尋常人不會放進去,李孟向來都是自己整理,因爲他不準備讓丫鬟在房中收拾,而膠州營系統的年輕人都是在忙碌軍務,有這麼個小孩子,一來是不但心會有泄密,二來是一直培養,將來或者是個機要之才。

李孟難得有時間坐在書房之中,濟寧那邊的鋪子送來了一封信箋,說是二月中旬,從河南那邊過來的青鹽數量幾乎是翻了兩倍還要多,這次對方要求的貨物主要是以藥材爲主,並且試着要賒賬。

雖然在濟寧的香鹽鋪子按照李孟的要求,盡力滿足對方的要求,可大批的藥材被購買,濟寧本地的衙役,還有盯着碼頭的錦衣衛,肯定會覺察到什麼,費了好大的力氣,才滿足對方三分之一的用量。

青鹽賣家肯定是有些不滿,不過還是拿到藥材迅速離開了濟寧,香鹽鋪子那邊有些忐忑,所以來信詢問。

李孟的回答很簡單:無所謂,這件事情能去賣人情就賣,不能賣的話也無所謂,實際上最近讓他感覺到最感興趣的是南京鄭家派人送來的信箋,上面說硝石之類的物品,如果李孟需要,他們那裡從呂宋和西洋人手中大量的購買,到時候可以用海鹽來折抵就可以。

這買賣固然是對雙方都有利可圖,不過鄭家人經過南京的見聞之後,一直想要和李孟搞好關係,知道李孟的需要之後,一直是用心的幫忙操辦,這硝石本就是西洋船隻和大明貿易的大宗物資之一,只不過因爲對於海商們來說,這等粗重的物品利潤實在太低,一直無人問津是真的。

以鄭家雄霸海上的實力,想要做這個實在是輕而易舉,至於這硝石是製造火藥的材料,李孟要這些火藥又不是用來造鞭炮,一個分守萊州府參將要這麼大量的火器做什麼,壓根沒有人去問。

外面的下人通報了一聲,在逢猛鎮鐵匠頭目郭棟夫婦二人求見,李孟應允之後,卻突然覺得有些怪,郭棟來求見就罷了,怎麼還帶着老婆。

說起來,郭棟在遼東匠戶的地位很高,他的婆娘也在領着那些匠戶和兵丁家的女眷們李孟的宅院裡面做些家事。

不過終究是男女有別,這些女人一般都是伺候木雲瑤和趙能的母親,或者是洗衣做飯,李孟儘量避免和她們見面,總歸是避嫌。

郭棟夫婦進來之後都是恭敬的磕頭問安,他們夫婦從快要餓死的邊緣拉扯回來,現在夫婦二人雖說一個仍然是匠戶,另一個是僕婦,可郭棟手下也有幾百工匠,每月幾千兩銀子過手,就算是馬罡,趙能見到了也都是客客氣氣的叫句“郭師傅”,下面的人一般都是叫“郭大爺”的,他老婆的地位和羅西差不多,都是管理膠州營系統的內務後勤。夫婦兩個勞作,可他們幾個孩子也有下人伺候。

想想幾年前從遼東一路逃到登州,又從登州逃到膠州城邊,在膠州這邊幾乎是完全絕望,卻被還是個尋常人的李孟收留,這幾年跟着水漲船高,也算是人生際遇無常。郭棟一家自然是對李孟死心塌地。

郭棟站起來恭恭敬敬的說道:

“昨日按照大人的吩咐,把火繩和火媒兩樣做了個實驗,若是火媒在竹管裡蓋上塞子,到時候打開吹幾口氣就能燒起來,若是敞着蓋子,確實是不如火繩燃燒的長久。”

每次看到自己說起武器,李孟全神貫注聽着的模樣,郭棟就感到這輩子沒有白活,從前在遼東,自己可見過一個千總這麼客氣對自己嗎?

第250章 敵不在外 相逢不如偶遇第374章 盲點 招安 汝州陷落第106章 河南行 遊開封第97章 低烈度戰爭第362章 亂紛紛 圍城打援第171章 姓費的洋人第255章 送行 撲空第41章 人棄我取第506章 戰場激變 似潰實計第199章 “攘外必先安內”的歷史淵源第91章 腦熱大言第320章 渦水北岸騎兵戰第245章 奪門第350章 濟寧的悠閒時光第410章 捷報所到第490章 死亡衝鋒第48章 前任師爺第457章 借刀殺人第46章 無心立威第162章 很俗套第195章 炮不是越大越好第466章 雷大雨小 遼地南北第193章 閒事第519章 迴應 助你上煤山第101章 另闢蹊徑第81章 認親 忠心 巴結第234章 既定事實 承認第420章 推脫 驚懼 躲避第292章 扶國之利 有意無意第244章 算計第148章 暴病身亡第108章 奇遇第15章 只是懷疑第419章 齊王第518章 金帳殺番僧第16章 十七人第332章 風起微瀾第98章 真相第104章 東家請客第254章 接旨勤王第392章 唯有向前 彈如暴雨第13章 從容出城第158章 鈔庫街第62章 濟寧 青鹽第491章 牆內外第267章 又反第394章 施威於人 趕上第365章 尚有不如 內外夾擊第109章 捆起來第443章 煎熬之路第368章 人心趨利 大喜第481章 賊世道 就位第506章 戰場激變 似潰實計第47章 自首第165章 侄少爺第512章 襄城定策 戰後諸事第129章 可惜啊第497章 蟬 螳螂 黃雀第274章 礦監丁旭第453章 崇禎十七年初第205章 破城第218章 船 賣不賣第302章 棄剿用撫 暗渡陳倉第491章 牆內外第457章 借刀殺人第112章 豫西第275章 亂又起 練餉 斷煤第238章 大時代的序幕第151章 記憶的歷史 印證第82章 忐忑 誤判第274章 礦監丁旭第510章 雖勝不喜 紛紛來降第290章 百丈長矛 不敗之地第238章 大時代的序幕第509章 識時務者保富貴第142章 柳大人第296章 猛虎驅羊 玄虛典故第18章 將來吃肉第301章 枕邊重權 巧計出京第217章 下注而已第499章 鬨堂而散第259章 膠州營 向前第399章 破陣 摧枯拉朽第300章 血裔傳承 首輔之才第121章 遠方來客第366章 成局 離間第418章 漫天要價第163章 要魚死網破第472章 大功 遮掩 嫡庶 談判第116章 不通生意第330章 鐵面人 親疏有別第363章 聞風知意 東西優劣第369章 風雨來前的平靜第133章 過年送禮第249章 這裡和那裡第15章 只是懷疑第500章 順 明 魯第310章 官賊使者 因緣巧合第452章 開封 楊承祖第512章 襄城定策 戰後諸事
第250章 敵不在外 相逢不如偶遇第374章 盲點 招安 汝州陷落第106章 河南行 遊開封第97章 低烈度戰爭第362章 亂紛紛 圍城打援第171章 姓費的洋人第255章 送行 撲空第41章 人棄我取第506章 戰場激變 似潰實計第199章 “攘外必先安內”的歷史淵源第91章 腦熱大言第320章 渦水北岸騎兵戰第245章 奪門第350章 濟寧的悠閒時光第410章 捷報所到第490章 死亡衝鋒第48章 前任師爺第457章 借刀殺人第46章 無心立威第162章 很俗套第195章 炮不是越大越好第466章 雷大雨小 遼地南北第193章 閒事第519章 迴應 助你上煤山第101章 另闢蹊徑第81章 認親 忠心 巴結第234章 既定事實 承認第420章 推脫 驚懼 躲避第292章 扶國之利 有意無意第244章 算計第148章 暴病身亡第108章 奇遇第15章 只是懷疑第419章 齊王第518章 金帳殺番僧第16章 十七人第332章 風起微瀾第98章 真相第104章 東家請客第254章 接旨勤王第392章 唯有向前 彈如暴雨第13章 從容出城第158章 鈔庫街第62章 濟寧 青鹽第491章 牆內外第267章 又反第394章 施威於人 趕上第365章 尚有不如 內外夾擊第109章 捆起來第443章 煎熬之路第368章 人心趨利 大喜第481章 賊世道 就位第506章 戰場激變 似潰實計第47章 自首第165章 侄少爺第512章 襄城定策 戰後諸事第129章 可惜啊第497章 蟬 螳螂 黃雀第274章 礦監丁旭第453章 崇禎十七年初第205章 破城第218章 船 賣不賣第302章 棄剿用撫 暗渡陳倉第491章 牆內外第457章 借刀殺人第112章 豫西第275章 亂又起 練餉 斷煤第238章 大時代的序幕第151章 記憶的歷史 印證第82章 忐忑 誤判第274章 礦監丁旭第510章 雖勝不喜 紛紛來降第290章 百丈長矛 不敗之地第238章 大時代的序幕第509章 識時務者保富貴第142章 柳大人第296章 猛虎驅羊 玄虛典故第18章 將來吃肉第301章 枕邊重權 巧計出京第217章 下注而已第499章 鬨堂而散第259章 膠州營 向前第399章 破陣 摧枯拉朽第300章 血裔傳承 首輔之才第121章 遠方來客第366章 成局 離間第418章 漫天要價第163章 要魚死網破第472章 大功 遮掩 嫡庶 談判第116章 不通生意第330章 鐵面人 親疏有別第363章 聞風知意 東西優劣第369章 風雨來前的平靜第133章 過年送禮第249章 這裡和那裡第15章 只是懷疑第500章 順 明 魯第310章 官賊使者 因緣巧合第452章 開封 楊承祖第512章 襄城定策 戰後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