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 武當封山

艾真子留下四件鎮山至寶,紫青兜率火被石生得了,天心環陽環歸了金蟬,枯竹老人送陰環給瑾魚,排名最末的玄陰簡也給了金蟬。

剩下三個圈子名爲三才清寧圈,現前收的時候,分別爲韋禿、韋蛟、瑾魚各得一個,瑾魚手裡那枚被金蟬氣得扔到地上,金蟬再想給她說什麼也不要,便也不肯要,轉手給了石生,韋蛟得到的那枚也主動獻給恩主,僅餘一枚落在韋禿手裡。

韋禿是十分想要的,上界謫仙艾真子,古之金仙,他留下來的寶物,哪怕只是一套中的部分,也勝過自己苦練多年的法寶。

他很想留在自己手裡,但被枯竹老人似有意似無意地看了一眼,便觸電式地醒悟,趕忙把圈子雙手奉上,送給石生:“我道歉德薄,不配有這樣的珍寶,拿在手裡非但不能免災避劫,反而會遭來禍患,只有石道友這般人物才配擁有。”

他嘟嘟囔囔的戀戀不捨地獻上寶物,枯竹老人根本不把他放在眼裡,徑直跟石生說:“那天木神針是青帝之子的至寶,他必要奪回去不可,前些年我觀你是用血神經的法子祭煉了,那麼你就是打定主意不還給他了。”

石生點頭:“正是,我跟他無恩無仇,那東西是從別人手上收來的,他若捨不得,只管去找沙紅燕要去,我若是就這麼還給他,外人說起來,還道是我太師父怕了他!”

“有志氣!”枯竹老人微笑點頭,“他雖是東方帝君之子,但性命之功尚未徹底圓滿,雖有金仙之體,未能證得金仙之境,因此纔有謫貶之難。去年他曾經來過這裡,要來找你取回天木神針,被我用言語激走,不過明年光明頂之戰,他勢必還會再去。天木神針與他息息相連,是他本命至寶,雖然你用精血真炁祭煉,但時日尚短,你道行也淺,來日到了戰場之上,他依然能夠設法將其收走,不過有這三個圈子就不怕了。”

三才清寧圈共是三個寶環,各有名號,一爲天象,一爲地靈,一爲物神,能發風雷五遁,衍化風雷雲雨,龍虎神佛,別具種種妙用。

枯竹老人彈指飛出一卷竹簡,落在石生桌上:“雖然傅教主身兼道魔兩家正宗嫡傳,但論起對於東方甲乙木精氣的熟悉,普天之下我不做第二人想,這裡面有我獨門的祭煉之法,你可將三才圈箍在天木神針之上,以此法祭煉三十六日,將來在光明頂上遇着了,你大可以用此寶去對付他,青帝之子非但無法將其收走,出其不意還能讓他吃些小虧。”

石生打開竹簡,看那上面果然寫着如何將三才清寧圈和天木神針合煉之法,看來是專門爲他寫的。開到後面,又看到第二門祭煉秘方,只瞧得開頭寫着日月五星輪幾個字,便被枯竹老人突然喝止:“我這門煉寶之法十分玄妙,你一時也無法完全領悟,將此方收好,莫要遺失了,等將來回到光明頂時再好好琢磨。”

石生雖然不知道他是何意,還是依言把寶物竹簡全都收起,再正式拜謝。

枯竹老人是典型的旁門中人心性,脾氣古怪孤僻,他修道年限久遠,法力又高,連長眉、極樂等嚴格算起來也是他的晚輩,因此也不需要給誰面子,凡事隨心所欲。

最近數百年來,他修枯竹禪,又把元神在中土輪番轉世,性情已經好了許多,不然他原先比盧嫗更加讓與之相處的人心驚膽戰。

似韋禿這種人,從道行到法力,從人品到性情,從因緣到利益,沒有一樣能被他看得上的,因此他根本理也不理,從進洞一來,先後瞥過韋禿三次,這時把跟石生的事情交代清楚,便拄着竹杖,出洞飄然而去。

韋禿被他看了三眼,每次都心底發毛,脊背汗出如漿,枯竹老人雖然沒跟他說話,意思卻已經明明白白地表達出來了。

進洞之初,韋禿以此間主人自居,到洞口相迎,剛開了個話頭就被枯竹老人銳利的眼神剜入心底,把後面一肚子話都吞了回去。

第二次是他想要把三才圈中的物神圈據爲己有,剛動了個心思,思索如何開口,又被枯竹老人看了一眼,他知道這事也不能成。

最後是枯竹老人臨走時,又瞟了他一眼,眼神中露出一種人類看螞蟻般的憐憫,還帶着幾分嘲諷他“不識時務”,以及幾分教他“好自爲之”的意思。

送走枯竹老人,走回洞中的路上,韋禿就把事情都想明白了,待石生回來,他便提出:“這洞是古仙人艾真子所有,他的意思已經明瞭,要將此地交給道友,我,連同前面位散仙都是竊居,現在你們正主回來了,我帶着蜃兒另覓他處,這裡就交還給道友了。”

石生亦知曉他的意思:“那倒不必,此處雖然是修真寶地,但我太師父家大業大,除了中土光明頂以外,尚有紫雲宮、光明境、陷空島等各處仙府,都不比這裡差,艾真子先真留給我們的,最貴重的是這幾件寶物,如今寶物我得了,這處仙府我也不能多停留,只住到明年就要帶着弟弟妹妹回光明頂去了,道友仍然住在這裡便是。”

韋禿既然已經把話說出來,再收回去就難看了,於是百般推讓,死不鬆口:“道友若是這樣說,可就羞煞我了!你若一定要把這仙府讓給我,日後傳出去,都說我強佔了光明教的道場,日後讓我如何立足?我這就帶着蜃兒走好了……”

最終雙方約定,這裡的所有權仍歸石生和金蟬,不過暫借給韋禿師徒在這裡修行,他可以一直在這裡住下去,直到因別的原因離開他往。

接下來的日子,石生帶着金蟬和瑾魚搬到仙府中來住,他收下韋蛟做大弟子,傳他玄門正宗的築基功法。

傅則陽身上有好多種功法,單是玄門正宗就有兩種,廣成子丹經和武當派道法,魔門正宗也有兩種,一部血神經,一部諸天秘魔玄經,還有一部佛門的龍象般若經,除此之外,旁門左道的功法更多。

他一直有將所有功法去其無用,擇其所需,合編成一套功夫的想法,只是這是個大工程,總也騰不開功夫,但大的基調已經定下,要以玄門正宗功法築基,佛門功法練性,合成上部顯法,再將那些極其兇險厲害的魔道功夫編成下部,成爲密法,凡是親傳弟子,皆從顯法入門,等身心皆有一定基礎,不會爲魔所惑了,再修魔道密法。

石生當年是用武當派功夫打得基礎,後面放棄飛昇仙界的道路,轉而修煉血神經,小小年紀,便能縱橫天下,跟穿心和尚這等兇人放對。

現在他教韋蛟,也是按照自己的路數,韋禿修煉的功夫,也算是正宗心法,已經打下了不曉得根基,再修煉武當派道法,可算是事半功倍。

韋蛟前世是個渾身漆黑的小猿猴,性情膽小,再世爲人,已經養成穩重的性子,由他帶着兩個小孩,很讓人放心。

他也不拿大,以師侄自居,向兩位師叔請教功課,金蟬好爲人師,洋洋得意,主動給他講解,瑾魚口冷心熱,也是不厭其煩,後來兩人互相較力,玩着命地教韋蛟功夫,比拼看誰更高明。他倆受於年紀所限,道行也不怎麼高,有的地方還不如韋蛟,每次被韋蛟用難題問住,都各自苦思,相處對策,再來告訴韋蛟。

兩人屢世積修,都極聰明,被韋蛟問住以後,冥思苦想,常常能夠舉一反三,迸出許多奇思妙想,這樣教學相長,三人共同進益,精進神速。

等轉過年來,石生算計光明頂決戰之期將近,便帶上韋蛟、金蟬、瑾魚,告別韋禿和姬蜃,離開雲霧山金石峽。

他算到回光明頂有兩條路可走,一條路從川地穿越,會遇着峨眉派的人,到時候對方要帶走金蟬和瑾魚,另一條路繞道甘陝,卻會遇到五臺和華山派的人。

石生事前忖度再三,沒有直接回光明頂,而是往武當山去。

到了武當山門前,只見山野之間,處處雲遮霧煙,距離頂峰尚有十數裡就被雲霧擋回,再繞去山門,卻是連山門也都找不到了。

石生正要運功施法,忽然下方有人喚他:“石生師侄,可下來相見。”

石生往下面一看,見林中有個黑衣青年,正站在樹下,認得是鐵傘門的掌門譚簏。

他飛下來跟譚簏相見:“武當山發生什麼事情了?莫非楊師叔以玄門正宗自居,跟其他道家仙門合力去攻打光明頂去了麼?”

譚簏見他說這話的時候,語氣中已經帶着森森殺氣,心中暗贊,這孩子不愧是傅師祖指定的未來第二代光明教主,才十數年未見,竟然修煉到這般氣勢,自己這些年精修養氣功夫,雖未達到汞性圓明之境,於武當派之中,心性也排在前面,卻被這孩子一個眼神便看得心中驚波乍起,果然前途無量。

他趕忙解釋說:“哪能呢?你也不想想,武當派前一位教主是師祖的弟子,現今教主是師祖的徒孫,他們便是真的結羣跑去光明頂,各大門派中的人,即使表面贊他們大義滅親,心裡面一樣要鄙視他們欺師滅祖,未來焉能在正道之中立足?”

石生只是一時激動,錯了念想,聽譚簏這樣說,心中凜然,暗暗告誡自己,日後且不可這樣,否則易爲魔所乘。他應該用神卦衍算,或是魔神感應,即便滅塵子或者楊鯉真的帶隊跑去圍攻光明頂,他也不能如此心亂。

譚簏解釋說:“第三次鬥劍早在數年前便已傳遍天下,那時候楊鯉師弟親自往光明頂去,面見師祖,要率領武當弟子到崑崙山去協防,當時被師祖斥責了一通,說武當派承襲三豐祖師道統,乃是正得不能再正的玄門正宗,他雖然接管過一代掌教,但依然是按照當年跟三豐祖師的約定,替武當找到了兩代合適的掌門,然後便退出武當,仍持‘郊外別傳’‘司法監督’。楊鯉既然做了武當掌門,就不可沾染魔教,使得三豐祖師的道統受到絲毫損折。教他回山帶領弟子們封山閉關三十六年,待其後出關,無論魔教勝、道教勝、佛教勝,到時大勢底定,武當派依然是三豐正統,玄門正宗!鯉兒初時不肯聽從,還受了祖師的責罰,光明頂上跪了三天三夜,被師祖一陣風吹到三千里之外,無奈纔回轉武當,遵命封山。”

石生點點頭:“太師父的心意我已知曉,既然如此,我也就不穿陣進去打擾了,時間緊迫,我這就回光明頂去了。”

“且慢!”譚簏伸手阻攔,取出一柄色澤純黑,外顯彩光的鐵傘,“師祖非但不讓武當派參與,連我鐵傘門也不許,只教我守定人間道統,不可隨意插手仙俠中事。這北冥傘是當年正式參拜師祖時所賜,此寶威力極大,可攻可收,能收萬物,妙用無窮,我在凡間所面對的皆是凡俗武夫,間或有幾個劍仙門下的敗類,我也能輕鬆收拾,用不着這般厲害的寶物,還請師侄將他帶回光明頂,承給師祖,助他破敵,等此劫過後,可再賜還。”

石生笑道:“太師父何等神通廣大?此刻怕不是已經血神大乘,豈須仰仗外物?他若非要用此寶,自然會派人來跟你索要,既然不要必是用它不着。”譚簏還要說話,被他揮手製止,“總之呢,太師父怎麼說,你就怎麼做好了,就像他跟楊師叔所說的那樣,你只管在人間綠林之中守定鐵傘門,莫要管仙俠中事,未來三教無論勝敗如何,你只一切如舊,謹遵他老人家的教誨,便是孝順了。”

他說完不待譚簏再說,將袍袖一揮,平地升起一團五色彩光,將自己連同三個小孩全部裹住,破空飛去,直奔西北,晃眼不見,只留下譚簏在樹下嘆息不已。

354 兩魔相害032 血焰煉形216 看破放下091 寒罡煉火319 雷珠324 峨嵋弟子264 阿修羅小法298 鄧隱伏誅066 命裡魔星026 大力神魔345 癲僧381 渡盡羣魔367 靈嬰卜天童242 飛個鳥升376 心本如玉052 前古奇珍294 魔鏡偷心341 紅花鬼母188 綠袍來了022 則陽嫁姐062 諸天遁法288 兩破血神子287 藍色血神066 命裡魔星191 玄牝神珠374 七絃煉獄179 綠袍老祖260 紅蓮隕落075 烏魚島主286 魔眼尋魔324 峨嵋弟子088 洪崖大師206 滅塵子辭職281 劈天大聖177 五火仙陣262 願魔成佛200 楓娘擒敵373 洪都三老369 逃跑的白骨鎖心錘052 前古奇珍288 兩破血神子339 盧家老魅233 紫玄寶珠015 紅塵難出297 心活神死049 白骨鎖心198 尚和陽VS朱由穆221 造化衆生029 赤臂真人310 元磁神箭188 綠袍來了130 鬼魘魔琴164 妖魔道092 人力有窮367 靈嬰卜天童306 萬妖攻城322 收妖042 魔法奧妙002 虔心向道044 不速之客124 仙魔賭約141 元江取寶271 仙福享盡269 佛魔鬥智226 七煞烏靈345 癲僧237 紅髮老祖230 洛鐘東應207 血光招魂353 魔說楞嚴338 癩姑001 鬼道徐完358 以身啖魔324 峨嵋弟子135 寶相夫人334 二氣環353 魔說楞嚴214 自在天宮069 雙魔鬥法291 赤屍鬥越女280 紫禁妖城187 妙一真人313 借假破真191 玄牝神珠055 綱目主次076 三教雙修034 三連宮主167 洞玄仙婆342 雲霧山106 五方神叟124 仙魔賭約167 洞玄仙婆148 東方魔教010 獨自上路363 五蘊陰魔圈170 滴血注生379 買路錢161 南羅北古267 血神心光104 諸天魔火
354 兩魔相害032 血焰煉形216 看破放下091 寒罡煉火319 雷珠324 峨嵋弟子264 阿修羅小法298 鄧隱伏誅066 命裡魔星026 大力神魔345 癲僧381 渡盡羣魔367 靈嬰卜天童242 飛個鳥升376 心本如玉052 前古奇珍294 魔鏡偷心341 紅花鬼母188 綠袍來了022 則陽嫁姐062 諸天遁法288 兩破血神子287 藍色血神066 命裡魔星191 玄牝神珠374 七絃煉獄179 綠袍老祖260 紅蓮隕落075 烏魚島主286 魔眼尋魔324 峨嵋弟子088 洪崖大師206 滅塵子辭職281 劈天大聖177 五火仙陣262 願魔成佛200 楓娘擒敵373 洪都三老369 逃跑的白骨鎖心錘052 前古奇珍288 兩破血神子339 盧家老魅233 紫玄寶珠015 紅塵難出297 心活神死049 白骨鎖心198 尚和陽VS朱由穆221 造化衆生029 赤臂真人310 元磁神箭188 綠袍來了130 鬼魘魔琴164 妖魔道092 人力有窮367 靈嬰卜天童306 萬妖攻城322 收妖042 魔法奧妙002 虔心向道044 不速之客124 仙魔賭約141 元江取寶271 仙福享盡269 佛魔鬥智226 七煞烏靈345 癲僧237 紅髮老祖230 洛鐘東應207 血光招魂353 魔說楞嚴338 癩姑001 鬼道徐完358 以身啖魔324 峨嵋弟子135 寶相夫人334 二氣環353 魔說楞嚴214 自在天宮069 雙魔鬥法291 赤屍鬥越女280 紫禁妖城187 妙一真人313 借假破真191 玄牝神珠055 綱目主次076 三教雙修034 三連宮主167 洞玄仙婆342 雲霧山106 五方神叟124 仙魔賭約167 洞玄仙婆148 東方魔教010 獨自上路363 五蘊陰魔圈170 滴血注生379 買路錢161 南羅北古267 血神心光104 諸天魔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