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4【歸去來兮】

雲州,興安府城,藏鋒衛臨時駐地。

日上三竿之時,兩名斥候匆匆進入正堂,向裴越彙報前線軍情。

「侯爺,孟將軍奉命領兵趕赴九里關,途中發現蠻人曾經留下的痕跡,證明他們確實是用小股兵力突襲府城,實則率主力埋伏在前往九里關的必經之路上。此計落空之後,他們沒有遲疑停留,直接再度穿過九里關,然後全部撤回荒原以內。」

裴越微微頷首,看向那名年輕的斥候問道:「九里關情況如何?」

斥候答道:「關內狀況慘烈,守軍至少戰死一半,且大部分軍械糧草被蠻人掠走。孟將軍派出小股遊騎在附近搜尋,找到一部分潰兵。根據他們所言,當夜關門被內應打開,蠻人悄無聲息地潛入,若非守將何綜發現蹤跡,恐怕損失會更加慘重。何綜爲了點燃烽火警示各地,親率數百將士奮力死戰,無一倖免。」

堂內的氣氛顯得格外凝重。

宣化大營的狀況不必贅述,就連朝堂諸公都清楚他們的實力,故而哥舒意領軍五千在荒原上落敗,並未引起大規模的彈劾。若是南境或者西境邊軍出現這種戰果,主帥必然會遭到朝廷的嚴厲問責和懲治。

莫說藏鋒衛這樣的百戰雄師,就連邊境普通將士多半都會小覷宣化大營的戰力。然而九里關的守軍在面對蠻人主力的偷襲時,竟然能夠堅持到戰死過半才潰散,而且點燃烽火挫敗蠻人突襲內陸大城的計劃,足以稱得上壯烈二字。

要知道在如今這個時代,一支軍隊傷亡超過三成就極有可能潰敗,裴越對此深以爲然。去年在南境江陵城外,他在葉七的配合下,一記倒卷珠簾便殺得南周十萬大軍瘋狂逃命。

陳顯達咬牙道:「侯爺,咱們得把九里關的內應挖出來,將其千刀萬剮才能泄心頭之恨!」

韋睿冷靜地道:「近半守軍盡皆逃散,你如何能從中找到蠻人的內應?」

陳顯達耿直地道:「方纔這斥候說了,那天晚上是內應打開關門,想要不驚動其他守軍,他們只可能是當晚負責看守關門的軍卒。我們可以查出當晚究竟是哪些人值守關門,再覈對一下已經戰死的同袍名單,還活着的人不就是蠻人的內應?」

周遭陡然變得無比安靜。

陳顯達左右看了一眼,然後目光停留在裴越面上,忐忑不安地道:「侯爺,

末將腦子簡單,胡亂猜測,還請不要見怪。」

裴越盯着他的雙眼,然後看向韋睿道:「看來我們都不如他。」

韋睿微笑道:「這說明侯爺教導有方,連老陳都開竅了。」

一直以來,陳顯達在裴越麾下衆將之中以魯莽著稱,衝陣斬將是一把鋒利的尖刀,但在其他方面便乏善可陳,更談不上心思縝密計謀深遠。

陳顯達終於回過神來,不禁咧開嘴笑着。

裴越沒有給他順杆往上爬的機會,對韋睿說道:「他的這個法子簡單有效,此事便交給你去做。查清楚蠻人內應的底細後,暫時不要驚動對方,順着他們的生平挖下去,我要拿到幕後主使通敵叛國的鐵證。」

韋睿應道:「是。」

裴越又看向那名斥候道:「孟龍符可有其他軍情稟報?」

斥候想了想說道:「孟將軍還說,從各處彙總的消息來看,蠻人這一個多月以來,至少裹挾了將近四千名大梁子民進入荒原,其中不僅有邊境各處的百姓,甚至還包括宣化大營以前設置的兵站裡那些士卒。再加上他們從九里關搶走的軍械糧草,以及前些時間劫掠的物資,蠻人此番退兵或許不是引誘。」

韋睿神情凝重地說道:「侯爺,蠻人這是有備而來然後給我們製造難題。從先前他們在邊境上的舉動便能看出,蠻人從來沒有想過深入境內,他們的主要目的還是

劫掠各種物資,以及裹挾大量百姓回到荒原。如果我們坐視不管,他們便能休養生息以待來日,下次便能集合更多的力量侵犯邊境。倘若我們想要永絕後患,那麼必須要深入荒原。」

裴越冷笑道:「這是一石二鳥之計,看來那位蠻族首領深得兵法之精髓。」

韋睿沉聲道:「蠻人首領竟然擁有如此深遠的謀算能力,卑職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裴越揮手示意斥候退下,緩緩道:「不排除他天資聰穎悟性絕頂的可能,但我始終覺得蠻族能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裡突飛猛進,只因他們找到了一位好師父。」

有些話他沒有說得太透徹,其實這一路行來所見所聞,再加上對蠻族自發兵以來所有舉動的研究,他隱約能夠看出這些決策背後有着屬於王平章的印記。

自從封侯之後,開平帝讓他和王平章打擂臺的心思顯露無疑。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裴越不斷蒐集王平章的信息,包括他當年在南境的所有指揮戰例,對其生平了如指掌。蠻人此番進退有據,細節處更是顯得老辣狡詐,與王平章當年狠揍周軍的風格頗有相似之處。

按下心中思緒,裴越平靜地問道:「泰安衛現在何處?」

韋睿答道:「唐臨汾今早派人送來簡報,泰安衛已經進入化州歸德府境內,最多三日之內便可抵達慶龍府邊境。」

裴越點點頭,起身道:「傳令,明日全軍啓程前往九里關。」

「遵令!」

韋睿和陳顯達同時起身肅立。

……

荒原與大梁邊陲交界之地, 大地蒼茫,一片荒涼蕭瑟。

冰雪漸融,寒意依舊徹骨。

一抹身影忽然出現在遙遠的天邊,猶如人世間的一顆塵埃那般毫不起眼。

他拖着沉重的雙腿,雙手緊緊抱着身體,身上披着一件帶着烏黑血跡的獸皮,縱如此依然凍得瑟瑟發抖。可他不敢停下腳步,因爲他知道自己只要倒下就有可能再也起不來,那樣不僅對不起爲了幫他逃出來而死去的同伴們,也會讓大梁邊軍陷入更加可怖的危險之中。

他咬牙堅持前行,一步一步艱難跋涉。

天光大亮,他終於看到南方那座關隘的輪廓。

年輕男子愣愣地站着,乾涸龜裂的雙脣間猛然發出一聲淒厲的哭喊。

他叫張德,隸屬於宣化大營,乃是北山兵站一小卒。

955【這個時代的托兒】1221【直掛雲帆濟滄海】(三)31【鋒芒初露】51【效忠】726【吾往矣】342【驚夜】518【禍水東引】675【何似在人間】(終)1015【忽聞山川刀刃鳴】1221【直掛雲帆濟滄海】(三)1003【箭在弦上】445【衆生皆苦】268【誰是棄子】615【賀新郎】1124【冠蓋滿京華】626【樂中悲】1074【人間正道是滄桑】(一十一)524【春日宴】797【秋風庭院蘚侵階】463【決勝裡】224【永寧往事】(上)361【蟬鳴】11【人心】1069【人間正道是滄桑】(六)1168【元年】117【霸道之術】623【聲聲慢】22【邀請】142【熬鷹】1287【衆生】58【夜臨】1143【不畏風波危】1204【裡快哉風】(完)118【大勢】161【前奏】889【沈府有變】392【洪流】(一)334【齊人之福】1215【長風破浪會有時】(一十一)566【延津渡】317【東北偏北】(二)153【後手】755【論勢】114【我是誰】105【破陣】775【刺裴】(二)1324【斷舍離】909【不是不報】53【鴛鴦陣】705【再相逢】467【隱士】1063【天若有情天亦老】(完)669【何似在人間】(一十八)410【席捲】(六)1260【杯酒歲月長】2【惡奴】1039【今日之太子】234【請君入甕】6【父與子】635【北望】1319【蕩胸生層雲】426【遇故人】85【奏對】1【三少爺】447【獨當一面】646【背嵬】268【誰是棄子】552【主僕】1007【明知山有虎】1020【遙望京都一片月】867【江湖之遠】410【席捲】(六)1248【此心誰知】請假一天,明天四更補上1052【歸來】390【身份】94【承諾】1164【人生如戲】778【刺裴】(五)1177【一點浩然氣】(二)942【一箭三雕】667【何似在人間】(一十六)708【名不副實】397【洪流】(六)211【京都府】81【南歸北進】465【旌旗十萬】982【逐漸揭開的帷幕】(下)1300【秋風病欲蘇】739【風從海上來】797【秋風庭院蘚侵階】754【傷重】619【四邊靜】964【孝感動天二皇子】189【送別】139【連環】549【單刀赴會】66【心火】932【夜幕降臨之前】29【杯茶】
955【這個時代的托兒】1221【直掛雲帆濟滄海】(三)31【鋒芒初露】51【效忠】726【吾往矣】342【驚夜】518【禍水東引】675【何似在人間】(終)1015【忽聞山川刀刃鳴】1221【直掛雲帆濟滄海】(三)1003【箭在弦上】445【衆生皆苦】268【誰是棄子】615【賀新郎】1124【冠蓋滿京華】626【樂中悲】1074【人間正道是滄桑】(一十一)524【春日宴】797【秋風庭院蘚侵階】463【決勝裡】224【永寧往事】(上)361【蟬鳴】11【人心】1069【人間正道是滄桑】(六)1168【元年】117【霸道之術】623【聲聲慢】22【邀請】142【熬鷹】1287【衆生】58【夜臨】1143【不畏風波危】1204【裡快哉風】(完)118【大勢】161【前奏】889【沈府有變】392【洪流】(一)334【齊人之福】1215【長風破浪會有時】(一十一)566【延津渡】317【東北偏北】(二)153【後手】755【論勢】114【我是誰】105【破陣】775【刺裴】(二)1324【斷舍離】909【不是不報】53【鴛鴦陣】705【再相逢】467【隱士】1063【天若有情天亦老】(完)669【何似在人間】(一十八)410【席捲】(六)1260【杯酒歲月長】2【惡奴】1039【今日之太子】234【請君入甕】6【父與子】635【北望】1319【蕩胸生層雲】426【遇故人】85【奏對】1【三少爺】447【獨當一面】646【背嵬】268【誰是棄子】552【主僕】1007【明知山有虎】1020【遙望京都一片月】867【江湖之遠】410【席捲】(六)1248【此心誰知】請假一天,明天四更補上1052【歸來】390【身份】94【承諾】1164【人生如戲】778【刺裴】(五)1177【一點浩然氣】(二)942【一箭三雕】667【何似在人間】(一十六)708【名不副實】397【洪流】(六)211【京都府】81【南歸北進】465【旌旗十萬】982【逐漸揭開的帷幕】(下)1300【秋風病欲蘇】739【風從海上來】797【秋風庭院蘚侵階】754【傷重】619【四邊靜】964【孝感動天二皇子】189【送別】139【連環】549【單刀赴會】66【心火】932【夜幕降臨之前】29【杯茶】